•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66

一个老神仙
首页 > 考试培训 > 村小二启航班线上考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耳其电信

已采纳

晕~~ 我建议你看看电视剧吧45级!那样你印象能深点! 要是没时间的话```我也给你找了 希望能帮助你了水浒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著名白话长篇小说。是在《宣和遗事》及民间口头传说、话本、杂剧中有关水浒故事的基础上创作加工,连缀而成。全书以现实主义手法集中并多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一次农民革命从产生、发展到失败的整个过程。其中逼上梁山和反抗官军两部分最为精彩。作品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刻画。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仅一百单八将中,就有三十多人具有鲜明性格,而林冲、李逞、鲁智深、宋江、武松等最为鲜明。另外,此书故事曲折动人,语言生动有力,其情节紧张,环环紧扣,如三打祝家庄、大破曾头市、三败高俅等战斗场面,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之为“宇宙内五大文章”之一;金圣叹称之为“六大才子书”之一。为后世英雄传奇小说楷模,续书有《后水讲传》、《荡寇志》等。在宋哲宗时,东京开封府有一浮浪破落子弟高俅,不务正业,被父亲告发成罪犯,遇赦回东京, 因踢得一脚好气球,受端王赏识。端王即位称徽宗,高俅被封为殿帅府太尉,此后依杖权势。祸国殃民。高俅上任即挟隙报复,逼得教头王进携母弃家、投奔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王进路过史家村感恩收九纹龙史进为徒,传授半年武艺,王进母子辞行。少华山有三条好汉,因去华阴县借粮;与史家村冲突。史进生擒陈达、朱武、杨春。义气相,史进义释陈达并与三人成为知友,一次不慎被告发,官府派兵围困史家村,史进杀人、烧庄,暂避少华山。史进往关西寻师父王进,至渭州结识提辖鲁达,又遇师父李忠。鲁达仗义教金老父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鲁达亡命于代州雁门县,巧遇金老,暂住赵员外七宝村,为安身避难鲁达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法名智深。鲁智深不守清规,醉打山门,真长老命他往东京大相国寺去做职事憎。智深路过桃花村,醉打小霸王,行至瓦官寺,又与史进除掉匪人生铁佛崔道成及飞天药叉邱小乙。智深至大相国寺,清长老见其凶悍,便令其看守酸枣门外菜园。在菜园,他力伏众泼皮,倒拔垂杨柳,艺惊豹子头,与林冲结为兄弟。高衙内为夺林冲之妻,求其干爹高俅设计陷害。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其妻又被高衙内逼死。林冲在充军途中,被两公差百般折磨,至野猪林又奉高俅之意要下毒手,幸鲁智深赶来救护。林冲至沧州后,高俅又派人来追杀,林冲忍无可忍,火烧草料场杀死陆虞候,被逼上梁山。梁山大头目王论,心胸狭窄,见林冲远胜自己就故意刁难,令他在三日内杀人做“投名状”,遂截住丢官的杨志拼杀。王伦别有心意,出面劝止,收下林冲,并劝杨志入伙。杨志不愿入伙,至东京贫困卖刀,杀泼皮牛二,充军大名府。梁中书见杨志武艺高强,提拔他为提辖,并护送给丈人蔡京的生辰纲。山东郓城县有一好汉叫托塔天王晁盖,他与吴用、公孙胜、阮氏三雄等人,在黄泥冈,智取生辰纲。不料,消息走漏,白胜被捕,情况危急,幸赖有及时雨宋江冒死送信,朱全、雷横等捕头仗义放行才脱虎口。晁盖等人至梁山入伙,又遭王论刁难,林冲火并王伦,立晁盖为大头领,重整山寨。晁盖等人感念宋江之恩,派刘唐持金下书,被宋江侍妾阎婆惜发现威逼一,宋江杀惜,至沧州柴进处避难,结识武松。武松回清河县,路过景阳岗打虎,被阳谷县任步兵都头,并遇见兄长武大。武大之妻潘金莲,被恶霸西门庆勾引成奸,毒杀武大。武松为兄报仇,杀了西门庆、潘金莲、王婆,制配孟州。武松在十字坡遇张青、孙二娘,至孟州结识施恩,醉打蒋门神复夺快活林,蒋门神与张都监等人勾结,计陷武松,刺配恩州,并欲中途下毒手。武松在飞云浦断锁开枷,杀了公差,又至鸳鸯楼杀了蒋门神等仇人,武松持张青夫妻信,又化装成行者模样,往二龙山落草,路过蜈蚣岭杀歹人王道人,在白虎山再遇宋江。宋江离开白虎山往清风寨投奔小李广,花荣。路过清风山救清风寨文官刘高夫人。刘高夫妻恩将仇报,密告青州府,派黄信计擒宋江、花荣。黄信押解来江等路经清风山,被燕顺、王英等救出囚宠。青州知府派霹雳火秦明围山。秦明被擒与黄信先后弃官落革。宋江率众人同奔粱山,在对影山收吕方、郭盛。忽闻父恶耗,宋江独自返家乡。宋江回家后,见父亲健在车,正欲出走.被官府围住,投案,刺配江州。宋江一路结识了李俊、张横,至江州又与戴宗、李逵、张顺友。一次,在浔阳楼醉后,宋江写咏怀诗,被黄文炳、蔡九知府陷入狱中。梁山好汉与李逵李俊等人劫法场,救宋江,杀黄文炳。众好汉同往梁山,宋江二次探家。遇险情避难至古庙,梦见九天玄女授三卷术节。幸有梁山好汉前来接应,宋江父子、兄弟才安全入山寨。公孙胜念母回家探视,李逵见景生情亦回家探母。李逵背母回山欲同享快乐。至沂岭寻水,老母丧于虎口,李逵力杀四虎。因其大意,被人识出,醉后为沂水县都头李云索拿,被朱富救护,同归梁山。晁盖、宋江等想念公孙胜。派戴宗去探望,路结杨、扬志、扬雄、石秀等人。杨雄妻潘巧云与裴如海通奸。被石秀看破,杨雄、石秀杀了奸夫淫妇,与时迁同往梁山。路过祝家庄。时迁被擒,杨雄、石秀出险后遇故友杜兴。托李家庄庄主扑天雕李应救时迁。李应去祝家庄要人,失和动手受箭伤。杨雄等投梁山求救,宋江率兵下山。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石秀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脱险,宋江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扈三娘。这时。孙立、孙新、顾大嫂等为救解珍、解宝在登州府劫牢反狱,投奔梁山。孙立原系登州兵马提辖,又与祝家庄教师栾廷工是同门弟兄,遂率梁山好汉假冒官军入祝家庄帮忙。孙立、石秀、秦明等里应外合。宋江三打祝家庄获胜,祝家父子丧命,栾廷玉、扈成逃走。郓城捕头雷横因与艺人白玉乔、白秀英父女争执受辱,枷打白秀英,解上济州。朱全义放雷横,被刺配沧州。沧州知府见朱全重义金友,让他每天看护小衙内,李逵奉命杀死小衙内,朱全无奈上梁山。因为朱全深恨李逵,吴用让李逵暂住柴进处。柴进叔父柴皇城上高唐州受辱,柴进携李逵同去探视,李逵打死殷天赐后回梁山;不久,柴进被知府高廉下狱。宋江兵伐高唐州,为高廉妖法所败。李逵至九宫县二仙山请公孙胜,破高廉妖法,救出柴进。朝廷闻讯震惊,派呼延灼等率一万人马伐梁山。呼延灼用“连环马军”,梁山屡败。吴用派时迁、汤隆入东京盗唐猊甲,赚徐宁上梁山。徐宁训练兵士钩镰枪法,大破连环马,呼延灼退至青州,投靠慕容知府。呼延灼奉命围剿桃花山,于是引得二龙山、白虎山、桃花山鲁智深等人合兵攻打青州,并派孔亮往梁山求援。来江、吴用计擒呼延灼,又赚开城门破青州,救出孔宾、孔亮叔侄。鲁智深念旧友,与武松往少华山寻史进,知史进陷入华州狱中。鲁智深独探华州,被贺太守计擒。宋江、吴用攻打华州,借钦差宿太蔚“金铃吊挂”将贺太守赚至西岳华山,破州城救出鲁智深、史进,不久又收降芒杨山樊瑞、李衮、项充。琢州人段景住盗得照夜狮子马。想献与梁山,为曾头市“曾家五虎”夺走。并辱骂梁山。晁盖带兵怒打曾头市。被史文恭毒箭所伤。临死前留言凡杀史文恭者,即为山寨之主。梁山暂由宋江为大头领,主持事务。宋江闻大名府卢俊义之贤,派吴用、李逵将其赚上梁山,又散布谣言说卢俊义已归山寨为二头领。卢俊义回大名府。因其妻贾氏与管家李固通奸,去官府告发,刺配沙门岛。燕青途中救主人,杀公差。因人单力薄又被公人追获。押回大名府问斩。石秀跳楼劫法场,梁山兵打大名府,朝廷派关胜等兵伐梁山,被吴用计擒收降。吴用趁元宵节近。派时迁等潜入城中放火,奇袭大名府。救出卢俊义、石秀,杀了李固、贸氏。朝廷又派单廷桂、魏定国攻打梁山。关胜讨令迎敌,义收二将。宋江、吴用率兵攻打曾头市,收降郁保四,使用反好计,诱史文恭一来偷营劫寨,趁机大破曾头市,杀死曾家父子。史文恭逃至林中,被卢俊义、燕青擒住。宋江遵晁盖遗嘱欲立卢俊义为山寨之主,吴用、李逵不服,于是与卢俊义分兵取东平府、东昌府,谁先攻下即为山寨之主。宋江兵至东平府,计擒双枪将董平。夺下府城。卢俊义兵临东昌府,遇没羽箭张清用飞石伤人,久攻不下。宋江等驰援,计擒张清,破城。宋江率兵回梁山。请公孙胜主持罗天大醮。天降火块入正南地下,深掘出一石碣,上写蝌蚪文,何道士识得译出,乃是梁山一百零八将座次表。宋江为求朝廷招安,往东京观灯,并乞宋徽宗宠爱的妓女李师师帮助。朝廷派童贯、高俅多次围剿梁山,皆惨败,只好派太尉宿元景把安梁山众好汉。宋江等受招安入前后。备受高俅、蔡京等人排挤。适值辽兵犯界,于是派来江、卢俊义为破辽正、副先锋,率梁山旧部征辽。宋江等攻蓟州、度孟津关,夺独鹿山,战幽州;围燕京,迫使辽国纳表投降。回师不久,又闻河北田虎作乱,宋江等又请命剿田虎。宋江与卢俊义分兵连夺下被田虎占领的泽州、益州、壶关等地。公孙胜破乔道清、马灵,张青收琼英,最后战胜擒田虎。平定田虎后,毫州太守候蒙举荐,朝廷派宋江、卢俊义为平西都、副先锋,讨伐淮西王庆。宋江等水攻坚城,兵定纪山,朱武大破“六花阵”,宋江排“九宫八卦”阵,大败金剑先生李助,王庆遁逃,渡江被擒。回京后,宋江封村“皇城使”,卢俊义封“团练使”,众兄弟封“正将军”、“偏将军”。接着宋江等又奉诏讨方腊。出征前,金大坚、乐和等四人被调走。取润州,战宜州、毗陵,曹正等丧命,李俊觉醒萌退志,在太湖小结义。兵至杭州,张顺、徐宁、张清、董平等先后死于非命。待到平定方腊后,死伤极大,仅余宋江等三十六人。在回师途中,鲁智深坐化。林冲、杨志、杨雄、时迁病死,燕青、李俊、童威、童猛全身隐退,仅剩二十七人,入京时又辞去四人。宋江、卢俊义等人员受朝封,仍遭逼迫,戴宗、阮小七、李应、柴进、杜兴、裴宣、杨林、蒋敬、朱武、樊瑞、穆春等,又相继辞官归隐。不久,宋江、卢俊义等即被奸臣毒害,宋江恐李逵再叛朝廷,坏了他声名,亦将其毒死。吴用、花荣闻讯极悲,在寥几洼哭祭宋江等人后,双双白缢而亡。一场轰轰烈烈的水浒英雄事业,仅因宋江一念之错,除李俊等十余人隐逃外,俱遭惨死。

村小二启航班线上考试

346 评论(12)

隐逸的军装梦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明代长篇小说。又题为《忠义水浒传》,通行本简称《水浒》。一般认为是施耐庵著。关于它的作者,明人记载不一。郎瑛《七修类稿》中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叙》中提到作者时,说是“施、罗二公”。此外,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和王圻《稗史汇编》都记罗贯中作。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则说是“武林施某所编”,“世传施号耐庵”。综上所说,明人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和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施耐庵作。施耐庵生平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吴梅《顾曲麈谈》记施耐庵即元末剧作家施惠,不甚可靠。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如《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所载的《施耐庵墓志》和《施耐庵传》等。但这些材料相互矛盾处不少,且有明显不可信处,因此对于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意见颇不一致,多数研究者持怀疑态度,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 施耐庵(约1296~1370)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回目】 第001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002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3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004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005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006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7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08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009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第010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011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012回 青面兽北京斗武 急先锋东郭争功 第013回 赤发鬼醉卧灵官殿 晁天王认义东溪村 第014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015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016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017回 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018回 林冲水寨大并火 晁盖梁山小夺泊 第019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020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第021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第022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第023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第024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鸩武大郎 第025回 偷骨殖何九送丧 供人头武二设祭 第026回 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 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 第027回 武松威震平安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第028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第029回 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030回 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第031回 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 第032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第033回 镇三山大闹青州道 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第034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第035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第036回 没遮拦追赶及时雨 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第037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展浪里白条 第038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第039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040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第041回 还道村受三卷天书 宋公明遇九天玄女 第042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身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043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 第044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045回 病关索大翠屏山 拚命三火烧祝家店 第046回 扑天雕两修生死书 宋公明一打祝家庄 第047回 一丈青单捉王矮虎 宋公明二打祝家庄 第048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第049回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 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第050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髯公误失小衙内 第051回 李逵打死殷天赐 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052回 戴宗二取公孙胜 李逵独劈罗真人 第053回 入云龙斗法破高廉 黑旋风下井救柴进 第054回 高太尉大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布连环马 第055回 吴用使时迁偷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第056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第057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058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059回 公孙胜芒砀山降魔 晁天王曾头市中箭 第060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渡 第061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第062回 宋江兵打大名城 关胜议取梁山泊 第063回 呼延灼月夜赚关胜 宋公明雪天擒索超 第064回 托塔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条水上报冤 第065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第066回 宋江赏步三军 关胜降水火二将 第067回 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第068回 东平府误陷九纹龙 宋公明义释双枪将 第069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第070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惊恶梦 第071回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宋公明慷慨话宿愿 第072回 柴进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073回 黑旋风乔捉鬼 梁山泊双献头 第074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075回 活阎罗倒船偷御酒 黑旋风扯诏骂钦差 第076回 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 第077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第078回 十节度议取梁山泊 宋公明一败高太尉 第079回 刘唐放火烧战船 宋江两败高太尉 第080回 张顺凿漏海鳅船 宋江三败高太尉 第081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出乐和 第082回 梁山泊分金大买市 宋公明全夥受招安 第083回 宋公明奉诏破大辽 陈桥驿滴泪斩小卒 第084回 宋公明兵打蓟州城 卢俊义大战玉田县 第085回 宋公明夜度益津关 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第086回 宋公明大战独鹿山 卢俊义兵陷青石峪 第087回 宋公明大战幽州 呼延灼力擒番将 第088回 颜统军阵列混天象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第089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第090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第091回 宋公明兵渡黄河 卢俊义赚城黑夜 第092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 打盖郡智多星密筹 第093回 李逵梦闹天池 宋江兵分两路 第094回 关胜义降三将 李逵莽陷众人 第095回 宋公明忠感后土 乔道清术败宋兵 第096回 幻魔君术窘五龙山 入云龙兵围百谷岭 第097回 陈 谏官升安抚 琼英处女做先锋 第098回 张清缘配琼英 吴用计鸩邬梨 第099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100回 张清琼英双建功 陈 宋江同奏捷 第101回 谋坟地阴险产逆 蹈春阳妖 生奸 第102回 王庆因奸 官司 龚端被打师军犯 第103回 张管营因妾弟丧身 范节级为表兄医脸 第104回 段家庄重招新女婿 房山寨双并旧强人 第105回 宋公明避暑疗军兵 乔道清回风烧贼寇 第106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汨没破坚城 第107回 宋江大胜纪山军 朱武打破六花阵 第108回 乔道清兴雾取城 小旋风藏炮击贼 第109回 王庆渡江被捉 宋江剿寇成功 第110回 燕青秋林渡射 宋江东京城献俘 第111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第112回 卢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战 陵郡 第113回 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第114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第115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第116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 第117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第118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关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119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第120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水浒传》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水浒传》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6),因声势极盛,便在民间产生许多奇闻异说,流传中不断得到无名作者的加工增饰。施耐庵就是在长期民间传说、民间说话艺术和元杂剧水浒戏的基础上加工写定成书的。 【《水浒传》的成书】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侯蒙传》:“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京东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又据《宋史·徽宗本纪》:“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宋史·张叔夜传》:“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钜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此外,李□的《十朝纲要》,宋代陈均《九朝编年备要》和徐梦莘的《三朝北盟会编》,也都有类似的记载。还有的记载说宋江投降后曾参加过征方腊之役。从这些记载里,可以知道这支起义军,人数不多(但也决不止36人),战斗力很强,在群众中甚有影响,曾经给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胁。宋江等起义的年代大约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后三年多。 宋代说书伎艺兴盛,在民间流传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说书人采来作为创作话本的素材,南宋罗烨《醉翁谈录》记有小说篇目《青面兽》、《花和尚》和《武行者》,这当是说的杨志、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头孙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浒故事。这是有关《水浒传》话本的最早记载。南宋末有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并序》,序里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并说在龚开之前有画院待诏李嵩,曾画过宋江等人像。但龚开的赞并未说故事内容。现在看到的最早写水浒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遗事》(见《宣和遗事》),它或出于元人,或为宋人旧本而元时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认为它是说书艺人的底本。它所记水浒故事梗概,从杨志卖刀杀人起,经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直到受招安平方腊止,顺序和现在的《水浒传》基本一致。这时的水浒故事已由许多分散独立的单篇,发展为系统连贯的整体。元代杂剧盛行,有大量的水浒戏出现,元杂剧和《大宋宣和遗事》所记水浒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义地点不同,杂剧说的是梁山泊,《遗事》说的是太行山;杂剧中已有“一百八个头领”之语,《遗事》只提到了36将的绰号姓名;《遗事》中写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杂剧中李逵是第13头领,燕青是第15头领。凡此种种,可见在《水浒传》成书以前,水浒故事在流传中内容细节上颇有异同。这或者同在不同地区流传也有关系。施耐庵正是把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故事,汇集起来,经过选择、加工、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思想内容】 《水浒传》以它杰出的艺术描写手段,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过程的一些本质方面。《水浒传》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及统治阶级的罪恶,说明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作品开头写了一个一向被人厌弃的破落户子弟高俅,靠踢球被端王看中,后来这位端王作了皇帝(徽宗),高俅一直被提拔到殿帅府太尉,而这位皇帝也不过是个专会串瓦走舍的浮浪纨□儿。他的亲信大臣还有蔡京、童贯和杨戬等,他们构成了一个最高统治集团,蔡、高等人以他们的亲属门客为党羽心腹,如梁世杰、蔡九知府、慕容知府、高廉、贺太守之流,在他们的下面,则是一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从上到下,狼狈为□,残害忠良,欺压良善,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了一个统治网。《水浒传》在揭露这些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如何欺压人民的罪行时,首先叙述了高俅迫害王进的故事,因为王进的父亲早年比武时,一棒打翻了高俅,高俅任殿帅府太尉后,到任的第一天就官报私仇,无端责罚王进,害得王进连夜奉母逃走。作者还写了高俅为了让儿子霸占林冲的妻子,千方百计谋害林冲。高俅作为那个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凶残、阴险的权□特点,也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和腐朽的本质。此外,《水浒传》中还写了地主恶霸的种种作恶行为,如郑屠霸占金翠莲,西门庆害死武大,毛太公勾结官府构陷猎户解珍、解宝。 【艺术成就】《水浒传》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写出复杂的性格内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环境的依据,同时随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发展。人物形象带有理想色彩,同时又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水浒传》不单以情节的生动紧张取胜,还有较丰富真实的细节描写。小说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通俗、简练、生动、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与内容相适应,前70回连环套式的艺术结构也独具特色。 【版本】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流传极广,对后世影响很大。其版本有简本、繁本两个系统。明清以来流传的版本较多,各本差异较明显,较流行的是70回、100回、120回3种繁本。 总之,《水浒传》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中自上到下的对人民的压迫者。而受压迫的人中还有正直的上层人物,如柴进、杨志等。有压迫就有反抗,《水浒传》写林冲被逼上梁山就具有典型意义,说明了“乱由上作”的道理。《水浒传》写晁盖等劫取北京留守梁世杰的不义之财,也具有典型意义,它表现了人民对贪官污吏剥削行为的反抗和打击。由这种反抗,也使晁盖等人走上造反的道路。“智取生辰纲”中白胜唱的一首山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似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更是唱出了历代被压迫人民的不平,反映了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 《水浒传》写英雄们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况,但是在逼上梁山这一点上,许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生活不下去,他们不满官府的剥削,积极参加劫取“生辰纲”的行动,从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宝是由于受地主的掠夺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鲁智深是个军官,他嫉恶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结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贫民,为打不平和报杀兄之仇,屡遭陷害,终于造反,勇猛地向统治阶级进行冲击。他是从血的教训中觉醒过来的。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家庭出身和官场生活,养成了他奉公守法,安分守己的性格,但他毕竟也被逼上梁山,这说明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内部必然发生分化,其中的一些人因受到当权派的排挤打击,起而反抗,也会投身于农民起义的洪流。怒杀西门庆 选自明代崇祯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插图吴用智取生辰纲 选自明代崇祯刻本《英雄谱》插图 《水浒传》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而终于全面展开的。英雄们的起义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小山头到大山头,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巨流。鲁智深、武松等人的斗争活动,开始多半是出于被迫,或是抱打不平,或是出于个人报复性的反抗,后来上了二龙山落草,接着又参加梁山起义。“智取生辰纲”最初就是有组织的反抗行动,但晁盖等上梁山后,就更大规模地反抗政府了。起义的武装,也是由小股发展到大股,最后都汇合到声势浩大的梁山泊。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对于这些英雄人物,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讴歌,歌颂了这些人物的反抗精神、正义行动,也歌颂了他们超群的武艺和高尚的品格。一些出身下层的英雄人物,如李逵、三阮、武松、石秀等,对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感受最深,因此当他们一旦造反后,他们的反抗性也最强,什么统治阶级的法度条例,对他们毫无约束,象李逵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他们为了起义的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作者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赞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热爱。作品歌颂这样一批被统治阶级视为所谓“杀人放火”的强盗、朝廷的叛逆,一些所谓“不赦”的罪人,把他们写得如此光辉动人,可敬可爱,这显示了作者的胆识和正义感情。与此相反,作者对于统治阶级的人物,则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启发人们去爱什么人,恨什么人。金圣叹评论《水浒传》“无美不归绿林,无恶不归朝廷。”不管金圣叹主观动机如何,这句话却确实说明了施耐庵的思想倾向和《水浒传》的深刻社会意义。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水浒传》中这方面的事例很多,“三打祝家庄”是一个较为突出的例子,毛泽东曾经赞扬“三打祝家庄”是合乎辩证法的最好的事例。梁山起义军在这次战役中能够重视调查研究,对敌分化瓦解,并采取打入内部里应外合的办法,终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水浒传》中有关战争的描写,可与《三国志演义》相媲美。清代刘銮的《五石瓠》里说: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张献忠“日使人说《三国》、《水浒》诸书,凡埋伏攻袭皆效之”。 《水浒传》中所描写的起义军的政治主张,虽然说得不十分明确,却可以看到他们有着“八方共域,异姓一家”,不管什么出身“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的理想。联系到他们“杀富济贫”的行动,表现了人民反对封建经济的贫富悬殊和政治上的等级贵贱之分,反对封建社会的阶级剥削和政治压迫,这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宣战,反映了广大受压迫人民的愿望。 《水浒传》中用以组织群众和团结群众的思想基础是“忠义”。这里所说的义,它在某种程度上注入了被压迫阶级的思想感情和道德观念,这一点,有些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是有所觉察的。明人郎瑛就说过:“逆料当时非礼之礼,非义之义,江必有之。”这实际上是说《水浒传》所说的义不完全同于历来统治阶级所说的义。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下层人民也常讲义,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免受暴力的欺凌,自然产生一种团结御侮的愿望,这种愿望,在为生活所迫、流落他乡异地的一些游民身上,反映得尤为强烈,他们最讲朋友之间的义气。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进而至于“济困扶危”、“杀富济贫”,都是“义”的表现。因此,《水浒传》中所写的义,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反封建反压迫的性质,而不同于儒家的纲常伦理中的“义”。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所以《水浒传》里的“义”,还不能取代旧的伦常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水浒传》里的“忠”,有忠于梁山事业的内容,但它又有忠君思想,在许多场合里,“忠孝”这种封建伦理大节被放在首位,而把“义”置于次要地位,这就是江湖义气没有突破封建道德的表现,梁山泊一些斗争性最强、革命最坚决的人物,最终也不免在讲义气的情况下跟着宋江接受招安,义气服从了忠君,就是《水浒传》所写的“义”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证明。 《水浒传》作者歌颂梁山义军,却又反对方腊起义,实际说明他同情、歌颂的是一种不彻底的农民起义,也就是不去推翻封建王朝的起义,不“僭号称王”的起义。所以,《水浒传》中出现了“替天行道”的口号。“替天行道”固然有其反抗的意义,但是由于遵奉天命,这就不能突破君主观念,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正是统治阶级借天命来欺骗人民,所谓“奉天承运”,“天命所归”,历来帝王正是借天命来统治万民的。《水浒传》中“替天行道”的意义,说的是朝廷无道时,由这些好汉来“替天行道”,而朝廷昏暗的原因,则是“□臣蒙蔽了圣聪”,因而他们造反便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所以最终又不得不归服天子脚下,而“替天行道”的大旗,也终于换成“顺天”、“保国”了。这也是《水浒》英雄们最终走上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在《水浒传》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为梁山泊领袖的宋江,他的思想和行动,关系着整个梁山事业的兴衰和存亡。宋江出身于小地主家庭,“自幼曾攻经史”,养成“忠孝”观念,后来在县里作了押司,“刀笔精通,吏道纯熟”,对于衙门里公事和官府的应酬,十分熟悉。他虽为官府中人,却又喜欢结交江湖上好汉,对下层人民也富有同情心,“济人贫苦,□人之急,扶人之困”,在江湖上享有“及时雨”的美名。这样的一种特殊经历,形成了他思想性格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要作个忠臣孝子;另一方面,在同江湖人士的接触中,使他较多地了解下层人民的苦难和愿望,又成为仗义扶危、同情劳动人民对官府的反抗行为的人物。总之,宋江在上梁山之前,他对人民的造反,只是抱着同情态度,或在某种情况下在行动上作一点有限的支持。从他思想上说,他是不愿投身到造反行列里去,他后来上梁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他是一个广有谋略的人物,决不甘心长久屈居下僚,他原本希望靠着他的才能将来能够“为国立功”,作出一番事业来。“博得个封妻荫子”,以图日后“名垂青史”。而当时朝政黑暗,□臣当道,一些才能之士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恰在这时宋江又犯了杀人罪,流配到江州,又因醉后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拿住,问成死罪,靠了梁山好汉的搭救,才得保全性命,只有在这时,宋江才上了梁山。 宋江有组织才能,善于团结人,再加上他在江湖上的声誉,前后有大批好汉随他上山,壮大了山寨力量,给山寨事业带来了一番兴旺发达的气象。梁山起义军在他的领导和指挥之下,接连打了许多胜仗,给予一些贪官污吏以严重的打击和惩罚,并且震动了朝廷,这些胜利都是和宋江的功劳分不开的。但由于他忠孝观念根深柢固,虽造了反而这种观念并未改变,这就伏下了他日后接受招安的契机。他上了梁山后口口声声说皇帝是“至圣至明”,只是“□臣当道,谗佞专权。”他反复申言:“小可宋江怎敢背负朝廷”,“只被滥官污吏逼得如此”。因此他是“权借水泊栖身”,“专等朝廷招安”。他在与官军对阵中,总是想到如何为日后的招安预留地步。这样,梁山起义军的力量越强大,梁山的事业越兴旺,也就越为宋江的受招安积累资本。他终于在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得朝廷军队大败亏输之后,光荣体面地受了招安,而把梁山起义事业断送。宋江投降之后,又奉朝廷之命去镇压方腊起义军,正如鲁迅说的:“替国家打别的强盗——不‘替天行道’的强盗去了。”这是对《水浒》的最尖锐的批评,也揭示了作者思想的严重局限。火烧草料场 选自明代崇祯袁无涯刻本《水浒全传》插图 《水浒传》全书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写各路英雄纷纷上梁山大聚义,打官军,受招安。后半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征辽、平田虎、平王庆、平方腊及结局。其中田虎、王庆两部分是后来加的,今所见较早的百回本,征辽之后紧接平方腊。但有的研究者认为,征辽也可能是插增的,因为第一,征辽的事不同于受招安和平方腊,历史上无迹可寻。其次,和平田虎、王庆一样,征辽中梁山一百单八人无一死亡。这个看法尚有争论。从思想内容来说,《水浒传》前半是写人民反官府,是反映阶级矛盾的,后半则是写忠臣反□臣,是反映统治阶级内部的忠□矛盾。作者写了宋江的受招安,固然是表现出严重的思想局限,但也反映了民族爱国思想,鲁迅说:“其中招安之说,乃是宋末到元初的思想,因为当时社会扰乱,官兵压制平民,民之和平者忍受之,不和平者便分离而为盗……但一到外寇进来,官兵又不能抵抗的时候,人民因为仇视外族,便想用较胜于官兵的盗来抵抗他。”这话是有根据的,水浒故事流传的时间正是民族矛盾尖锐的时代,《水浒传》的后半部分写宋江等人受招安,和这一背景不无关系。而征辽部分的出现,则是这一思想的继续和发展。至于忠臣反□臣,也是和这一思想有关的。在小说结尾写“史官有唐律二首哀挽”宋江等梁山人物,其中说:“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水浒传》的作者是把宋江作为忠臣来描写的。第85回辽国欧阳侍郎招降宋江,吴用向宋江献策:要富贵,投降辽国;要忠义,报效宋朝。宋江说:“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里的“尽忠报国”实际上就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民族立场。 宋江投降之后,“水浒”英雄始终受□臣排挤、打击和陷害,最后宋江等被□臣害死。这样的悲剧结局,对于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和作者对受招安者的鉴戒来说,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190 评论(11)

娜是阵疯

学历最高的头领是公孙胜同学。公孙胜同学的博导是罗真人,且公孙胜一生都在学习,最后也必然成为一个罗真人般的大家。正因为公孙胜同学知识最多,所以最后才不愿意去攻打方腊,是最先退出108人的革命团体的。联想到之前,公孙胜几次退却返回二仙山深造,置梁山造反大业不顾,可见,其革命意志是不甚坚定的。梁山学历分析: 1、宋江。毫无疑问,宋江是较有知识的一人,其文化程度甚高。宋江同学是刀笔吏出身,肯定得经常耍笔杆子,而且做押司这个行当,需要精通文字游戏,否则必定要被“潜规则”所伤害。所以,宋江肯定是有文化的,而且文化程度颇高,看他在浔阳楼所题的反诗就知道了,以古论今,感叹自己“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放今天,至少也是一研究生毕业的水平吧。但是,宋江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押司,如果研究生毕业,肯定都得混到县令一级别,所以估计宋江是从三流大学中文系专科毕业参加基层工作,通过自学、旁听等手段,取得了管理学硕士的同等学力,然后再通过自己琢磨与工作历练,至少达到了厚黑学博士的水平。在宋江当上梁山一把手之后,可能会有一些三流野鸡大学会请宋江去做客座教授、管理学院院长之类的职务。 2、卢俊义。卢俊义同学,大地主出身,有学习的条件。在吴用智赚卢员外一回中,卢俊义曾经提笔写下吴用所口述的藏头反诗。所以卢俊义是会写字的,多少有些文化。不过可能卢俊义对数学的精通程度要比对文字好一些,毕竟人家是做地主的,要经常收租,算错了怎么办?此外,卢员外虽然会写字,可能也仅限于会写字而已,居然连吴用那首蹩脚的藏头反诗都看不出来,所以卢俊义的最高学历顶到天是高中毕业。 3、吴用。吴用同学是乡村民办教师出身。众所周知,现在教小学的都得正规师范专科毕业才行,这是最起码的。考虑到吴用同学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诗句,所以判断他的文化水平是师范中专毕业。当然,看吴用用兵,似乎多少掌握了一些兵法,这个可能是他自学或者业余爱好,如果他在参加工作之后没有参加成人高考,其学历还是中专毕业。 4、公孙胜。公孙胜是有文化的,学历非常高。公孙胜同学本科毕业于蓟州二仙山“紫虚宫神学院”。在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初出茅庐的公孙胜下山策划了劫生辰纲一案,随后在梁山落草,从事革命工作。在宋江窃取了梁山军事指挥权之后,公孙胜同学以看望老娘为理由,私溜回二仙山跟随导师罗真人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打高唐州。高唐州一战是公孙胜也高廉斗法,也是公孙胜同学的硕士论文答辩。公孙胜大胜,硕士学位自然到手。在征辽之后,公孙胜不愿意再打仗,回到了二仙山跟随博导罗真人攻读继续博士学位,最终顺利取得“道科博士”学位。所以,公孙胜的学历是很高的,除此之外,罗真人还是道教泰山北斗,属于当代超级大师,所以公孙胜的博士学位比别人的博士学位更值钱。当然,公孙胜毕业于较为特殊的神学院,并不像统招统分的普通高校,这个要值得注意。 5、关胜。关胜同学是识字的,在宣赞向蔡京推荐关胜时,就说过关胜“幼读兵书”,张横偷营劫寨之时,也看到关胜在夜看兵书,看来关胜的文化程度不低。考虑到关胜家学渊博,有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条件,所以关胜最低也是陆军军校战役指挥系本科毕业。 6、林冲。林教头会自己写邮件,第一次是在发配前写休书(离婚协议书),第二次是火并王伦之后欲取林娘子上山,当时是写了封信让小喽啰带去。从这可见林冲是有文化的。除此之外,林冲雪夜上梁山之时,曾经在朱贵的酒店里题过诗,诗作水准还挺高。再者,林冲的父亲是林提辖,从林冲的日常行为可以看出来,林冲的家教不错,也是一知书达礼之人,所以其家中至少有条件供他读到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林冲便参军了,在军队中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军事素养,于是便被保送到陆军军校中,最后本科毕业回到军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军队武术教官。 7、秦明。秦明文化程度不高是肯定的,书中没有写他读书、写字,但我们可以判断出来。秦明的祖上是军官出身,虽说他有学习的条件,但看他性格暴躁,且不像同为五虎将的关胜多少懂点兵法(至少会用围魏救赵之计),因此秦明最多是在军队子弟小学毕业,便再也不愿意读书了,家里人让他玩到十七八岁便让他参军了,随后顺利进教导队,提干,累功升到统制职位,也不错了。 8、呼延灼。又一名将之后,也是有学习条件的,但看呼延灼也是不懂兵法,只会用连环马,最后中计被擒,所以呼延灼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应该也是子弟小学毕业便参军去了,靠着他祖上威名及在军中的势力,最后升到都统制。有一些职业,只需要专业知识,不需要文化知识,像呼延灼同学,应该就是当时的驾校教练水平。 9、花荣。花荣是有文化的,是将门功臣之子,有学习条件,且在与宋江见面时,提到他听闻宋江出事,一连写了十几封邮件去探听风声,可惜都没有回信。据此判断,花荣文化程度不低。除此之外,花荣还是个帅哥,对阵之时也沉得住气,不像秦明等老粗,因此花荣的智商颇高,但花荣是个年少将军,很早就参军了,所以可能也就中专毕业。 10、柴进。毫无疑问,柴进是个比较有文化的人。像他这种身份的人,在现在,可能在幼儿园的时候便扔到国外留学去了,接受国外的先进管理教育,这样才好回来打理家产。不过宋朝时期,中国便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所以柴进不可能出国留学。综合判断,柴进应该是进昂贵的贵族学校就读,在高中前,便学会了打高尔夫、马球等贵族运动。柴进在读完高中之后,凭借着其历代祖上给大宋教育部及东京大学捐赠的奖学金基金,保送进国内第一流的大学东京大学就读,最后混到两个硕士学位(经济管理学及武术学),便回家族企业接班去了。不过柴进的武术硕士学位应该是注水的,体现在他的导师甚多,不过却多是欺名盗世之非,没什么真材实学。 11、李应。李应也是会写信的,曾经“双修生死书”,会写字,考虑到他是大地主出身,且将李家庄管理得得不错,所以也应该有经济管理学本科学位。 12、朱仝。书中多处描写朱仝,可惜并未描写朱仝识字。但朱仝是富户出身,有学习条件,只不过朱仝是个问题儿童,从小不学好,“只因他仗义疏财,结识江湖上好汉,学得一身好武艺”,所以朱仝应该是读到初中便辍学了。 13、鲁智深。鲁智深是接受成人继续教育的典型,值得梁山众多大老粗们认真学习。想当年,鲁智深饱受没文化之苦,在打死镇关西跑路的时候,居然不认得捉拿自己的榜文,还挤在人群中旁听,幸亏被金老汉拉出。毫无疑问,此时鲁智深是个典型的文盲。但是,在征辽班师时,宋江率部途经五台山,鲁智深上山看望师父,智清长老写了一首偈子,“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送给他,鲁智深“读了数遍,藏于身边”,可以看到此时鲁智深已经识字。而在鲁智深圆寂之前,“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下一篇颂子”,证明鲁智深此时已经会写字。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琐。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看起来像是打油诗,但其中玄妙无穷,妙不可言,短短三十来个字,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鲁智深的一生。从这儿可以看出来,鲁智深虽是文盲出身,在大宋旧军队中也没有参加扫盲速成班之类的学习,但是在加入梁山之后,在紧张的工作当然不忘努力学习,认真识字,最终取得了“青山大学”的毕业证书(注1)。可惜青山大学不是正规院校,不被大宋教育部所认可。 14、武松。武松肯定是识字的,且有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看他血洗鸳鸯楼之后,手书八个大字:“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在此,武松充分表达了其对文字运用的熟练程度,巧妙使用“之乎者也”使短短八个字便能充分地概括了此次血案的凶手的凶残本质,同时不忘标注自己正是“打虎”英雄。所以,武松能在在李逵、解珍、解宝等打虎英雄中脱颖而出,也就不奇怪了。结合武松超强的杀手素质,因此判断武松为武术学校毕业(中专学历),且在毕业时荣获“优秀毕业生”称呼。与普通学生不同,武松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文化知识与专业技能两项都较为出色。 15、董平。董平识字,且水平颇高。理由有三。其一,董平有较高的军事素养和个人作战能力。其二,读到描写董平一节时,我看到描写他“心灵机巧,三教九流,无所不通,品竹调弦,无有不会”时,脑子里便想到一个人,即《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药师。黄药师可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通的的大家。其三、董平有较强的商业保护意识,出战时,箭壶中插了面小旗,有一联曰:“英雄双枪将,风流万户侯”。综合判断,董平风流倜傥,至少有本科以上的学历,且在业余时间参加的学习小组不少。 16、张清。张清是用巧劲胜人的,喜欢打石头子,但枪法一般,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知青、后来的中国第一枚奥运金处于得主许海峰。根据判断,张清应该是从小就不好好学习,专门练习弹弓打鸟,后来觉得弹弓的准头没自己的手头厉害,就打了石头子了。张清是没有军队背景的孩子,所以应该是农村孩子,喜欢玩泥巴打弹弓,小学没毕业便辍学了,后来便参军,因表现良好,最终进了教导队,顺利提干,当上东昌府猛将。 17、杨志。杨志也没有写过字,但杨志是参加过大宋举行的正规高考的(曾应武举),而且顺利通过最后一关(殿试),当上了殿司制使官。查阅宋朝史料,北宋时武举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杨志参加到了殿试一级。武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一级武举考试,其内容为先阅骑射而后试策。综上所述,杨志不仅有过人的本领,还有一定的军事理论与研究水平。不过,杨志的老祖宗杨老令公在军队中多少还是有些余威的,因此杨志通过高考,不一定全是靠本人本事,所以,判断杨志的水平应为大专。 18、徐宁。徐宁同学在书中亦无写字、吟诗作赋的描写,但徐宁同学是皇帝仪仗队队长(金枪班教师),所以至少有高中以上学历。 19、索超。索超应该是个半文盲,低级军官出身,若不是和杨志一场比武,也升不到中级军官(提辖)。加之索超性格暴躁,肯定也不爱学习,所以判断他应该读到小学三年级,中途还留级了两次,最终父母见实在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辍学,送去参军了。由于身体素质出色,最终也提干当上个低级军官。也是时来运转,在梁中书面前得以和杨志比武,所以顺利和杨志一起升到中级军官。 20、戴宗。戴宗是个识字之人,远在江州之时,就和吴用认识。宋江发配江州之时,吴用曾经过一封信让宋江带去,戴宗见信是“从头读了,藏在袖内”,可见亦是识字且较为精细之人。不过,江州(江西九江)与山东郓城县相隔甚远,所以判断戴宗应该是吴用在读中专时的旧识,因此戴宗的文凭,应该也是中专级别。 21、刘唐。刘唐自己说自己“小人自幼飘荡江湖,多走途路,专好结识好汉。”用今天的话说,不是流浪儿,就是跟随父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程度肯定是有问题的,因此刘唐顶到天是个半文盲。 22、李逵。典型的文盲。家庭贫困,没有受教育的条件,也和鲁智深一样去听捉拿自己的榜文,且为人好勇斗狠,思维简单,性格暴躁,不具备学习的基本素质。 23、史进。又一个问题儿童,史太公说他“从小不务农业,只爱刺枪使棒”。这么看来,史进不连农业都不务,更不用说学业了。所以史进应该也是个文盲半文盲。 24、穆弘。穆弘是地主恶霸出身,专收保护费的。不过,相对于他的弟弟穆春而言,穆弘的涵养还算是好一些,因此判断穆弘是小学毕业,而穆春则只能是文盲的水平了。 25、雷横。雷横是铁匠出身,所以文化水平肯定不会太高,且功劳经常被朱仝抢去,显得智商有些问题。朱仝是初中毕业,雷横就只能是小学辍学了。 26、李俊。李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最后当上了泰国国王,威镇一方。判断李俊识字,是宋江在李立的黑店被麻翻时,李俊看公文才知道那正是宋江。此外,李俊雄才大略,虽然是梢公出身,但见识不凡,因此我判断,李俊的真正学历是小学毕业,但是像李嘉诚一样,李俊同学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善于总结经验,发现苗头不对时及时抽身而走,这一点,可不是学历能比得上的。因此李俊虽然是小学学历,后因其在社会大学中长期磨练取得了极其辉煌的个人成就,最终国内外一流大学纷纷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27、29、31,阮氏三雄。阮氏三雄肯定是不识字的,这在他们一出场便交待了,在吴用在向晁盖介绍三阮的时候说到他们是“不通文墨的人”,因此三阮必是典型的文盲。不过吴用为何和三个文盲交往得这么深呢?我估计是吴用在三阮面前有充分的优越感的原因吧。 28、30,张横张顺兄弟。张横和张顺两兄弟,皆是从事黑社会工作。张横是单干,在浔阳江上开黑船、做私商,张顺呢,在江州就收众渔民的保护费。书中交待,张横要写信给张顺,托宋江带去,可惜不识字,只好让门馆先生来写,所以张横必是文盲。但张顺就不同了,虽然书中没写他是否念过此信,但在后来他取安道全时,效仿武松写下“杀人者安道全也”几个字,所以受教育程度比他哥哥要高。综合来看,张顺应该是初中毕业。我想,张横应该是辍学出来混黑社会收保护费,供其弟弟读书的吧。 32、杨雄。别看杨雄糊里糊涂,是石秀的反面,但他是文官世家出身,“因跟一个叔伯哥哥,来蓟州做知府,一向流落在此。续后一个新任知府,却认得他。因此就参他做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知府一般都是文官,基于此,杨雄有受基础教育的条件。在后来大闹翠云山之前,石秀曾建议杨雄写一纸休书,这也是建立在杨雄识字的基础上。综合判断,杨雄至少有中专毕业的水平。 33、石秀。石秀肯定是识字的,而且水平还颇高。看那石秀,在与杨雄初识之时,杨雄的老仗人潘公要开个屠宰铺,要求石秀“掌管帐目”,石秀答应了。两个月之后,石秀感觉不太对劲,又“细细写了一本清帐”,可见,其水平至少是会计师级别的,所以石秀至少是财会学校(中专)毕业的。 34、35,解珍、解宝兄弟。两解是猎户出身,应该没有受教育的条件,所以两解应该是文盲。 36、燕青。先说燕青是个孤儿,是被卢俊义收养的,但学习条件甚好,“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精通多门外语,个人综合能力较强,文武双全。除此之外,其文字功底不浅,“拆白道字”,就是会拆字算卦,而“顶真续麻”则是宋朝时的一种文字游戏,就是后句首字必须用前句末字,后来就成为修辞格之一,发展到今天,又成了相声中的一种表演手法,端地厉害。除此之外,燕青在离别之时,手书一封辞别信留给卢员外,体现了其较高的文字能力。综合来看,燕青应该是中央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同时在体育大学修相扑、在东京大学修中文,最终获得了N个学士学位。 介绍完了,该做工作了。我们来分析一下梁山上的天罡级别的头领的人口属性。 研究生(2人):公孙胜(4)、柴进(10)、 本科(5人):关胜(5)、林冲(6)、柴进(11)、董平(15)、燕青(36) 专科(2人):宋江(1)、杨志(17) 中专(6人):吴用(3)、花荣(9)、武松(14)、戴宗(20)、杨雄(32)、石秀(33) 高中(2人):卢俊义(2)、徐宁(18) 初中(2人):朱仝(12)、张顺(30) 小学(5人):秦明(7)、呼延灼(8)、张清(16)、穆弘(24)、李俊(26) 半文盲或无文凭(12人):鲁智深(13)、索超(19)、刘唐(21)、李逵(22)、史进(23)、雷横(25)、阮小二(27)、阮小五(29)、阮小七(31)、张横(28)、解珍(34)、解宝(35) 在半文盲或无文凭的12人中,鲁智深识字,索超、雷横小学辍学,多少有点文化,剩下的纯文盲只剩下9个人了:以下几个人:李逵、三阮、刘唐、史进、张横、两解,不过是9个人而已,占了天罡群体的1/4。按照老人家教导俺们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没文化越革命”的标准,这9人应该是梁山上最坚定的革命团体了。由于四分之一的人口是绝对的少数派,因此梁山最终走上投降的道路也不可避免。 其实老人家的话也没有错,李逵、三阮、刘唐是公认的比较坚定的革命分子,而史进参加革命工作较早,算是革命先驱,因此革命意志也较为坚定。从这一点上来看,“知识越多越反动,越没文化越革命”并不完全是错话。 参考资料:要想了解更多,请照参考资料.

274 评论(8)

sugar糖果君

去呼和浩特电大,参加2月的自主入学测试即可,3月份开学。

316 评论(11)

寄居小妖妖

【内容梗概】 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浮浪魄落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后来端王当了皇帝,这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王进来到华阴史家村,被史进收留,拜为师父。后因高俅追捕得紧,王进只好告别史进投奔延安府。王进去后,史进与少华山的头领结交为友,华阴知县知道此事后,诬陷史进私通草寇,派兵烧了史家庄。 史进只得离开华阴,去寻王进。途经渭州,结识了渭州经略府提辖鲁达,二人来到酒楼饮酒。饮酒正酣,忽然隔壁传来啼哭声。鲁达顿生性鲁莽而又素好行侠仗义,叫酒保将啼哭之人带来。金氏父女被带到,女儿哭着说:因到渭州投亲无着,状元桥肉铺的郑屠乘人之危,要强娶小女为妾,今被赶出,那郑屠反要我父女给他银钱。鲁达听后大怒,决心惩治郑屠。次日早上,鲁达送走金氏父女,来到状元桥肉铺,先叫郑屠亲自操刀切肉,戏弄这恶棍一番之后,三拳结果了他的性命。随即离了渭州。半月后由赵员外出面,把鲁达送往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名智深。 后鲁智深离了五台山,在东京大相国寺管理菜园。一日,鲁智深在菜园习武,当众连根拔起垂杨树,被陪同夫人到岳庙进香的林冲瞧见,两人一见如故,结拜为兄弟。正在高兴之际,丫环来报,说有人调戏夫人。林冲赶往岳庙,见是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只好忍气将他放了,告别鲁智深回家。 高衙内见林冲妻子美丽,一心要谋占林冲妻子。爪牙富安向高俅献计,骗林冲带宝刀入白虎堂,林冲被捉,以行刺罪发配沧州。高俅又派人买通公人,要他们在野猪林杀死林冲。幸有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才得以幸免。到了沧州,高俅又派爪牙火烧草料场,欲置林冲于死地。忍无可忍的林冲,杀死了爪牙,要夜投奔梁山泊。 山寨首领王伦嫉妒林冲,要他下山打劫。林冲下山等了三天,才见有一人经地。此人乃青面兽杨志,林冲同他拼杀多时,未见胜负。王伦劝住二人,邀杨志上山。林冲入伙坐了第四把交椅,杨志不愿入伙,下山去了东京。 杨志在东京投靠无门,只好卖祖传宝刀,凑一点盘缠。泼皮牛二无理取闹,欲夺宝刀,被杨志杀死。杨志充军大名府留守司。留守蔡京女婿梁中书看中了杨志的武艺,要杨志护送价值10万贯钱的生辰冈到东京为蔡京祝寿。此事被赤发鬼刘唐打听到后,劝晁盖劫下这批不义之财,晁盖请智多星吴用想办法。吴用请来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孙胜等7人,决定在黄泥岗劫取这批生辰冈。 杨志一行人来到黄泥岗,晁盖等扮作贩枣商人,趁杨志手下买酒喝的当口,投下了蒙汗药,将他们药昏,劫走了生辰冈。杨志醒来,发现生辰冈被劫,知道大祸临头,便去青州龙山做了强盗。 梁中书告知蔡京生辰冈被劫,蔡京下令济州府捉拿贼人。济州府尹派何涛负责此案,经查知是晁盖等人所为,何涛带人到郓城县捉拿晁盖。县中押司宋江是晁盖好友,闻讯后立即给晁盖报信。晁盖烧了自己的庄园。大败何涛,率领众人投奔梁山泊。 王伦存心刁难,不肯收留。林冲大怒,杀了王伦,推举晁盖为梁山泊首领。晁盖在挫败官军,稳住梁山泊之后,派刘唐带上书信、金银去答谢宋江。宋江退了金银,怍了书信。返回住处中途被阎婆拦住,将宋江强拉至家中,欲将女儿许配给宋江,以答谢他多年接济之恩。宋江不重女色,勉强在她家中留宿一夜,谁知书信被阎婆惜发现,她一口咬定宋江暗通梁山泊,要报官。宋江苦苦哀求无效,一气之下,杀了阎婆惜,逃回宋家村。知县差朱仝、雷横捉拿宋江,他们却有意将宋江放走,让宋江躲进了柴进庄上。宋江在那遇见了逃难到此的武松,二人拜为兄弟。 武松病愈,告别宋江去寻找哥哥武大郎。武松路过景阳岗时打死了猛虎,被阳谷知县任命为步兵都头。一日,武松在阳谷县城碰到了哥哥。武大郎非常高兴,将武松引回家中。嫂子潘金莲见武松相貌魁梧,顿生邪念,存心勾引,遭武松申斥。 不久,武松为知县押运财物去了东京。武松走后,潘金莲同开生药铺的本地一霸西门庆勾搭成奸,用药毒死了武大郎。武松回县得知此事,向知县告状不准,盛怒之下,去酒楼杀了西门庆,又杀了潘金莲,被判罪发配孟州。孟州小管营施恩厚待武松,求武松帮助夺回被蒋门神抢占去的快活林的店铺。武松酒醉后痛打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这蒋门神通过张团练买通张都监,诬陷武松偷盗宝物,判武松充军。武松被押上路,在飞云浦折断枷锁,杀死了想害他的4个公人,折回孟州城,杀死了正在设宴庆贺除掉武松的蒋门神、张团练和张都监,逃出孟州。在十字坡孙二娘将他扮为行者,让他去二龙山投奔鲁智深。 武松又在白虎山孙家庄遇见了宋江,宋江是去投奔花荣的,二人结伴而行,在瑞龙镇分手,宋江去往清风寨。清风寨有两个知寨,正知寨刘高是个文官,他嫉恨副知寨花荣。宋江一到就被刘高捉住,说宋江私通清风山草寇,花荣也因此受牵连。清风山头领燕顺、王英等人闻讯后下山救了宋江、花荣,大家决定去投奔晁盖。快到梁山泊,石勇捎来宋江父亲假托病故要他回家的家书,宋江赶回,被官府捉住,刺配江州。在江州,宋江得到戴宗和李逵的照顾。但因酒醉在浔阳楼墙壁上题了反诗,被江州知府蔡京的儿子蔡九判处死刑。正准备行刑时,梁山泊英雄前来劫走了宋江。事后,29位英雄在江州白龙庙聚会,浩浩荡荡返回梁山泊,宋江在山寨中坐了第二把交椅。 上山不久,宋江接来老父,李逵也回家接母亲上山,行至途中,遇一李逵打劫,捉住之后,才知此人名叫李鬼,说他有90岁老母无人奉养,李逵送他10两银子,劝他改恶从善。后来李逵发觉上当,杀了李鬼,而李鬼的妻子却溜掉了。回到家中,母亲已双目失明,李逵哄母亲说:我做了官,接娘去享福。背着母亲上了路。一日,行至沂岭,李逵为母取水,回来后发现母亲被虎吃掉。李逵大怒,连杀了4只老虎,被猎户迎进曹太公庄上。这时,逃来此处的李鬼妻子认出了李逵,曹太公等人正准备暗算李逵,幸亏梁山泊派来朱贵等人帮助,李逵才脱险回了山寨。 前来投梁山泊的杨雄、石秀、时迁被祝家庄酒店欺侮,双方打了起来,时迁被捉。为救时迁,晁盖、宋江发兵3次攻打祝家庄,荡平了祝家庄,附近与祝家庄结盟的李家庄、扈家庄都投降了梁山泊。梁山泊威名远扬,四处好汉纷纷投奔。 不久,李逵下山来到柴进庄上,正遇上柴进收到叔父寄来的信,说高俅叔伯兄弟高廉的妻舅殷天锡要夺占柴家的花园。于是柴进同李逵火速赶往高唐州,见花园已被夺去,李逵大闹高唐州,打死殷天锡。知府高廉点兵捉拿,柴进被擒,柴进叔父被抄家。李逵逃回山寨报信,晁盖令宋江率领22名头领攻打高唐州,杀了高廉,救了柴进。 朝廷派太尉高俅前往剿捕,高俅令呼延灼攻打梁山泊。呼延灼被宋江军队打得大败,逃往青州,又去为慕容知府攻打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的起义军效力。鲁智深聚合三山人马,往梁山泊求援。宋江率军与三山义军共同攻打青州,呼延灼投降,慕容知府被杀,三山头领一起投奔了梁山泊。 此后,少华山史进被官府捉住,宋江又带兵大闹华山,杀了太守。没过几天,凌州曾头市普家五虎拦截投奔梁山泊的好汉,并恶言中伤梁山泊。晁盖大怒,亲点5000人马攻打曾头市。在战斗中,晁盖被毒箭射中,回山寨身亡。宋江被推为山寨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为报晁盖遇难之仇,宋江记起了北京大名府玉麒麟卢俊义,知他武艺超群,棍棒天下无双,想请他上山入伙,共报大仇。于是宋江派军师吴用去京都,扮作算命先生给卢俊义算命,说卢俊义百日之内必有身首异处之灾,将户俊义骗至梁山泊,被张顺擒拿上山。宋江劝卢俊义入伙,卢俊义不肯,两个月后,宋江送卢俊义下了山。 卢俊义离家后,管家李固与卢妻勾搭成奸,当卢俊义回到家时,他们竟设下埋伏,将卢俊义捆送到梁中书处,梁中书判了卢俊义死刑。在行刑那天,梁山泊好汉石秀劫法场,救出卢俊义,但因单枪匹马,寡不敌众,二人被擒。为救卢俊义和石秀,宋江发兵攻打北京。梁中书向太师蔡京告急,蔡京采纳了关胜所献围魏救赵之坟,率领1500人马直攻梁山泊。宋江闻讯,退后回山,以计俘获关胜,击溃了官军。随即宋江任命关胜为先锋再次攻打北京城,战斗相持数月,直到次年元宵方攻破北京。梁中书从南门夺路而逃,卢俊义、石秀被救出。 不久,蔡京又派单廷桂、魏定国攻打梁山泊,皆被击溃。宋江与卢俊义一道领兵攻打曾头市,杀了曾家五虎,回山祭奠晁盖之灵。接着又乘胜攻破了东平、东昌二府,大军凯旋而归。此时,梁山泊大小头领正好108位,合了当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数。众人会聚忠义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 山寨兴旺之后,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打算,武松、李逵、鲁智深都坚决反对。到了年底,宋江要往东京去观赏明年元宵的灯火,柴进、李逵陪宋江到了东京。很偶然宋江进了李师师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场,正当宋江要向徽宗讨招安诏书的时候,李逵在外边打人放火,城内顿时大乱。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单独行至荆门镇投宿时,听庄主刘太公说宋江抢了她女儿上山,李逵万分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黄旗,要拿宋江问罪。后来经过对证,乃是牛头山贼人冒名干的坏事。李逵负荆请罪,去牛头山杀了贼人,救回了刘太公的女儿。 梁山泊的壮大,震惊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陈善保前往招安,李逵接过招安诏书,一把撕得粉碎。朝廷又派童贯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败了童贯的两次进攻。童贯逃回东京,高俅又调遣十节度兵力来攻梁山泊。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众山好汉接受了招安,打着“顺天”“护国”旗帜,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宋江班师回国,遵照徽宗旨意,将所夺州县仍退还给了辽邦。 回到京师,徽宗下诏,令宋江去平定淮西王庆,随后又调去平定河北田虎和江南方腊。在平定方腊军的过程中,义军损失惨重,虽然最后擒获了方腊,大功告成,但却阵亡72条好汉。回军途中,鲁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盘膝打坐安然而死),残废的武松不愿回京,就在这里出了家。离开杭州后,林冲瘫痪,杨雄、时迁、杨志病死,燕青又悄然离去。到了苏州,李俊、童威、童猛又离去。等到大军回京驻扎陈桥驿时,只剩下20余名头领。蔡京、童贯、高俅、杨戬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后,他们设计用水银害了卢俊义,用毒药掺入御酒药死了宋江和李逵。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在悲剧中结束了。

15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