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想小宝
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并统一登记为双重管理的非营利性机构。
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购买学科类培训机构资产。
《实施意见》强调,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实施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银行定期划扣等预收费管理,建立培训机构大额资金流动等情况预警通报机制和操作流程。
当晚,AA英语发布公告,称“关于教培行业的‘双减’新政,我们坚决拥护、深刻领会、严格执行,并谨慎决定:即日起,我们将全面停止所有AA英语线上和线下的课程,暂停开放AA英语各校区,并承诺向各位家长退还剩余的课时费用。”
官方资料显示,AA英语创立于2011年,专注于英语培优辅导,能够满足不同阶段的英语学习和备考需求。无独有偶。8月24日晚,上海艺文教育也发布了《致艺文学员家长的一封信》。
信中写道:深刻领会“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经过学校管理层的慎重考虑和商议,非常遗憾地通知,自2021年8月24日起(含8月24日),艺文教育将不再开设任何线上和线下课程,所有校区停止营业。为保障学员和家长的权益,妥善处理后续事宜,艺文教育将安排专人专岗提供服务。
事实上,在上海发布《意见》之前,当地教培行业已经人心惶惶。8月22日,上海启文教育突然宣布:“由于政策影响,无法按照原有经营模式持续经营。公司已委托专业律师辅导清算工作。我们将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开展学费退费登记,后续会公布登记和统计结果。”
据称,启文教育已经拖欠大量学员学费和教师工资。保守估计,启文所欠薪酬应该达到数百万元,拖欠学费超过千万元。
8月18日,位于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家教中心发布《关于在“双减”政策下的整改通知及退费公告》。《公告》表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心将终止相关业务。为了维护家长的权益,中心将对收取的服务费拟定具体的退费方案及流程。
其实,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教培机构停业属于一种常态。早在8月16日,上海市培训协会即已制定《培训机构正常停业(终止办法)流程指引》,指导培训机构做好“关停并转”。
根据该指引,停业应当包括但不限于制定停业方案(人员安置、学员退费和员工补偿等)、成立停业处置工作团队、上报信息、提前告知、安置人员、清偿财产、注销证件、注销法人登记等。
在上海发布《意见》前一天,上海市消保委联合上海市教委最新发布提醒,呼吁广大消费者慎重选择培训机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对资金进行第三方监管的机构,避免一次大额支付费用带来消费风险。
联合提醒进一步指出,上海正在探索实施银行定期划扣等新型资金监管机制,建议消费者优先选择落实资金监管的培训机构,避免一次性支付大额费用,签署合同后还应留好凭证。
时间不等人了
2021年校外培训机构有了新的政策,首先所有学科类培训都不准利用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学科类辅导。其次所有的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申请班学资质,向公益性转变。再次新的培训机构不再接受申请。
龙发集团
8月23日报道,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证照不全、超前培训、超标培训等突出问题,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部署全面开展拉网式摸底排查,坚决治理一些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有安全隐患、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已经有四部门部署专项治理的情况下,现在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出台《意见》,其重要意义在于切实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落实专项治理的成果,避免专项治理变成“一阵风”。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教育培训市场乱象比较突出。据报道,南京地区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培训机构有10300多家,经过南京市教育部门审批的培训机构只有569家,其中仅111家可以从事文化类培训和补习,经过人社部门审批和在体育部门备案的分别有200多家。武汉地区校外培训市场主体共有1万余家,其中在教育部门审批备案的文化教育培训机构有460多家,在劳动人社部门审批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有200多家,未经任何部门审批登记的“无证无照”培训机构约有1600多家。 南京、武汉两地的情况,大致可以反映全国校外培训市场的整体状况——有合法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只有不到一成。
如果无证无照的机构全部取缔,有照无证的机构只能按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经营,合法机构只剩下一成左右,家长的培训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家长的培训需求依旧旺盛的情况下,治理的结果无非有两种,一是有资质的合法培训机构处于垄断地位,培训价格飙升;二是在治理一段时间后,无证无照或有证无照的机构又重出江湖。事实上,第一种治理效应已经在多地出现,校外培训热没有降温,不少家庭的培训支出却进一步增加了。
这次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力图解决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比如,明确由省级教育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省域内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权地市级教育部门制定,并从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这对规范培训市场的供给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标准设置过高,很多机构难以达到设置标准,培训供给就有限,这就可能推高正规培训机构的价格,而价格低的非正规培训机构也会借机滋长,且游离在监管之外。
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从供给端进行治理,这对缓解培训热会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训机构开展提前教学、超纲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针对禁止提前教学、超纲教学,《意见》明确提出建立教育培训机构备案制,有助于教育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培训内容,纠正提前教学、超前教学等问题。
应当看到,我国家庭的校外培训需求,主要源于升学竞争之下家长对提高孩子竞争能力的渴求,而且这种需求普遍存在。成绩好的学生在校内可能吃不饱,并想保持竞争优势,因此要选择校外培训;成绩差的学生在校内可能跟不上,也要选择校外培训。比如,每个假期都被学生作为“赶超”“逆袭”的机会,名义上是假期,但有的学生比上学时还累,很多学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训班度过。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