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若若往
考研报考时要选研究方向的,这是必选项,最好选择自己有兴趣的方向。至于影响大不大需要看你目标院校对于研究方向分的清不清了。
研究方向有的学校会直接按照你选的方向划分过线复试的组,面试老师也就是你选择方向的一些主要导师,比如说北京工业大学,教育学专业学硕分了10个方向,如果你能过他们的复试线,复试直接按你的方向分类,每个方向对应着主做那个课题的导师,一般情况下,这些面试老师其中一个就是你以后的导师。
但是有的学校不把研究方向卡的很苛刻,考研报考时研究方向需选择一个,但是此时所选的方向,并不一定是你录取后的研究方向。录取后选择导师时,收下你做研究生的那位导师的研究方向才是你的研究方向,至于学校看不看重可以去问历年的师兄师姐。
我认为,如果你对一个东西特别感兴趣,那就应该去学,那个方向就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对什么东西都没有很浓的兴趣,那么最好选一个分配还不错,自己也相对比较喜欢的方向。如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性格特点,再选择那些可以发挥自己长处而不是短处的方向。
榜样的力量
可以跳过不填。
不区分研究方向是报考时候不分方向,录取的时候才分。或者在研一专下半学期以后再分具体属的研究方向,这个看学校的安排。
研究生研究方向取决于导师研究方向:
1、研究生报名时,很多院校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是因为院校的导师双向选择来决定研究方向,故报名时不做要求。
2、保研确认时,未进行导师双向选择,故显示不区分研究方向。
研究生考试报名期间会出现选研究方向以及不区分研究方向的选择。
1、大多数院校不区分研究方向的意思是,研究方向并非学校指定,而是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决定。你选好导师,导师也看中你的时候你的方向就定下来了,你的研究方向取决于你导师的研究方向。
2、且有些学校在报名期间会显示研究方向(二级学科)的细分,需要去选择,此时选择的二级学科方向依旧只是形式,开学后你的研究方向仅仅取决于你的导师。研究生复试结束选导师的时候才能决定你的方向如何。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