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6

胡来,任性
首页 > 考试培训 > 学业水平考试生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oris翼寻寻

已采纳

高二的生物一般考试很容易的 我以前也是学生物的 自认为学得还不错 就你这问题可以知道你平时大概没怎么去对待他 方法很简单 你把每一章的题干先给背下来 很多题的答案都是出自那里的 如果还有时间 就把那些遗传的知识重点复习 要好好理解 这很重要 即使是高考也是重点 这样去考试就不会太离谱了

学业水平考试生物

100 评论(9)

昵称真是醉了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

1、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分为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占2/3。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3、内环境不仅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而且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种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5、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的浓度是的NaCl。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7、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反射弧通常会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9、兴奋的产生:静息时,由于钠钾泵主动运输吸收K+排出Na+,使得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状态下,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内流,此时为协助扩散,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产生外负内正动作电位。

10、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

1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12、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3、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14、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调节机制,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15、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16、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1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清除和监控。

20、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21、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其中B细胞主要靠生产抗体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体液免疫,T细胞主要靠直接接触靶细胞消灭抗原,这种方式称为细胞免疫。

22、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注意其区别)

23、免疫学的应用:免疫治疗、免疫预防、器官移植。

高中生物易混知识

1.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淀粉、脂肪,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主要是糖原和脂肪。区分直接能源、主要能源、储备能源、根本能源。

2.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S是其特征元素;核酸的基本元素是C、H、O、N、P,P是其特征元;血红蛋白的元素是C、H、O、N、Fe,叶绿素的'元素是C、H、O、N、Mg;不含矿质元素的是糖类和脂肪。

3.原核细胞的特点有:

①无核膜、核仁;②无染色体;③仅有核糖体;④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⑤遗传不遵循三大规律;⑥仅有的可遗传变异是基因突变;⑦无生物膜系统;⑧基因结构编码区连续。(马上点标题下“高中生物”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

4.内质网是生物膜系统的中心,外与细胞膜相连,内与外层核膜相连,还与线粒体外膜相连。对蛋白质进行折叠、组装、加糖基等加工,再形成具膜小泡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和分泌。

5.分泌蛋白有抗体、干扰素(糖蛋白)、消化酶原、胰岛素、生长激素。经过的膜性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

6.三种细胞分裂中核基因都要先复制再平分,而质基因都是随机、不均等分配。只有真核生物才分成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两种方式。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分裂次数越多的细胞表明其寿命越长。细胞衰老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8.细胞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的细胞具有发育成顽症个体的潜能。

根据动物细胞全能性大小,可分为全能性细胞(如动物早期胚胎细胞),多能性(如原肠胚细胞),专能性(如造血干细胞);

根据植物细胞表达全能性大小排列是: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全能性的物质基础是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遗传物质。

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酸碱度等。

使酶变性的因素是强酸、强碱、高温。恒温动物体内酶的活性不受外界温度影响。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60度左右。

10.基因工程的工具酶是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细胞工程的工具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获得原生质体时需配制适宜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保证等渗,保护原生质体),胰蛋白酶(动物细胞工程)。

是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在细胞内含量少,与ADP相互转化。需耗能的生理活动有主动运输、外排和分泌、暗反应、肌肉收缩、神经传导和生物电、大分子有机物合成等;不需耗能的有渗透作用、蒸腾作用;形成ATP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和光反应。

12.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不是能源物质。但脱氨基后能分解放能。

蛋白质脱氨基发生是由于:蛋白质摄入过多、空腹摄入蛋白质、自身蛋白质分解、过度饥饿等。

13.人体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原因是蛋白质是细胞的结构物质和功能物质;蛋白质、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储存;转氨基作用不能形成所有种类的氨基酸;蛋白质在人体内每天都降解更新。

14.同质量的脂肪的体积比同质量的糖原小,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高一倍多。因此脂肪是更好的储备能源物质。(但耗氧量高,呼吸商低)

15.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分裂,进行无氧呼吸。可作为提取细胞膜的好材料。

16.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减少,导致血糖不能进入细胞和氧化分解,肝脏释放和非糖物质转化的葡萄糖增多,引起高血糖。细胞缺能,总感饥饿而多食,使血糖浓度高于肾糖域(160—180mg/dl),最终尿糖。(注意三多一少的解释)

17.有氧呼吸的特征产物是水。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影响因素是O2浓度、温度、水。

18.无氧呼吸的两种方式是由细胞内的酶种类决定的。产酒精的生物有大多数植物、酵母菌;产乳酸的生物有动物、乳酸菌、玉米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缺氧时)。

19.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硝化细菌(生产者)的代谢类型是化能自养需氧;根瘤菌(消费者)和圆褐固氮菌(分解者)是异养需氧型;红螺菌是兼性营养厌氧型。蛔虫、乳酸菌、破伤风杆菌是异养厌氧型。

20.植物向性运动的外因是单一方向的刺激(重力、单侧光),内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意义是提高适应性。

高中生物知识重点

细胞的代谢

1、(了解)生物体内或细胞中发生的各种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变

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能量的转化:即不被消灭,也不被创造,相互转变,细胞有序状态的维持要消耗能量。

2、(了解)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3、(了解)ATP的化学组成、特点和分子简式

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ATP酶ADP+Pi+能量(1molATP水解释放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时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时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注:在ATP和ADP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4、(了解)渗透作用

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

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条件:①有半透膜存在

②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5、(理解)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细胞外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细胞皱缩

细胞外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浓度()时红细胞吸水,细胞涨破

细胞外浓度等于红细胞内浓度()时红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细胞外形不变

6、(理解)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质壁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7、(理解)渗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8、(了解)细胞的“胞吞”、“胞吐”的过程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有的物质被一部分质膜包起来,这部分质膜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动到细胞的内侧或外侧。运送到细胞内侧的,成为胞吞;运送到细胞外侧的,称为胞吐。

9、“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实验原理(理解):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材料用具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蔗糖的质量浓度为的溶液,清水。

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228 评论(11)

玉江style

【1】立足教材,打好基础从历年的生物来看,所考内容中有60%左右是考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要确保60%的基础分能高比率地拿下,就要认真地阅读课本,对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在复习阶段,重做题轻课本,贪图一两次测验或模拟考质的飞跃,这种舍本逐末做法很危险。应将各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2】理解图表提高能力生物图表题占比分较大且图表题越来越复杂,越综合,呈现一题多图(表),图表和曲线相融现象。因此,应重视课本或与课本联系紧密的图表和曲线。应做到有图必读,有图必识,有图必析,加强形象感,进一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3】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历年生物实验题得分率均低。造成低得分率的原因是未对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对实验的原理,方法末真正理解,实验后没有回亿过程,没有分析结果。【4】阅读目录把握整体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读目录有利于学生把握全书的知识体系。【5】精做习题,举一反三做教材的课后练习题,以前做过的测验题等,完成习题后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并举一反三,将知识升华。做习题时不能抛弃基础,去做一些难、偏、怪的题目,这一点更要冷静和清楚。落实以上5点,并平衡,协调这5点的关系,就能够在复习中事半功倍,取得满意的成绩。

31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