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02

胃食眉眉
首页 > 考试培训 > 2017四川教师考试真题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小High

已采纳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年两次,一次在3月份,一次在11月份,报名时间分别为1月份,9月份。一、幼 儿 园综合素质(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二、小学综合素质(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三、中学综合素质(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历史与社会、科学等15个学科;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14个学科。

2017四川教师考试真题

203 评论(10)

略过剧情

1、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

这种说法不正确。

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和普通中小学教育,普通高中属于这一范畴。

2、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学不仅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包括智育、德育、美育、体育和综合实践劳动在内的教育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规范传授给学生,为他们在智能。品德、美感、体质和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的,就形成了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道德信念对行为具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只有道德观念而无道德信念时,就会经常发生诸如明知顾犯之类的错误行为,这时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不一致。

4、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因此,学习所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5、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四大类,而不仅仅指道德品质的教育。

6、直观教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直观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和已有经验,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规律和原理。教师要认识到直观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不要为直观而直观,避免直观的形式化、庸俗化。

7、注意转移即注意分散。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不同的,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注意的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被另一种活动所替代。注意的分散实在需要注意稳定时,受无关刺激干扰,或由单调刺激所引起,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

8、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群体,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如果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出于成员之间的利益、爱好、信仰方面相似,引导的好,对班级群体可以发生积极作用。如果它与正式群体的目标不一致,则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会称为破坏性的力量。

9、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育要收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教育具有继承性;二是教育要收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三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0、教学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

11、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心理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使人能够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这是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积极影响。而情境发生变化时,它则会妨碍人采用新的方法,此时定势对问题解决产生消极影响。即心理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消极作用也有积极作用,故本说法不正确。

12、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这种说法不正确。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过程的最终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品德形成属于人的发展过程,德育过程是对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调节与控制。二者是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历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辨析真题及答案的分享,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教师资格证考试技巧、备考攻略等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哦!

243 评论(14)

阿籽猫77

其实教师招聘和职业能力测验和公务员的行测基本内容都一样,只是难度有所下降。教育法是不会再职业能力测试里考察的,不过会在教育公共基础知识里考察。建议您参看近年真题了解考察范围,做好备考准备!

234 评论(8)

cindy5056315

1、2018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1)报名时间,各省份略有差异,以江西下半年为例:网上报名:2018年9月4日9:00—9日17:00。

(2)笔试时间为上半年3月份,下半年11月份;面试时间为上半年5月份、第二年1月份。具体如下表所示:

2、笔试报名费用,全国各省市不太统一,基本在50~70元/科,面试考试费用200元左右。

扩展资料: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无犯罪记录。

2、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3、应届在校生报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参考资料:中国教育考试网_日程安排

271 评论(8)

dp73242962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两科。其中《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考试板块和题型与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板块和题型相同,只是难度不同,教师考试的行测相对与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行测要稍微简单一些。教育法是属于《教育公共基础笔试》中的内容,不是《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内容。您可以专门购买教师考试的《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用书,也可以使用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用书。建议您可以购买中公的教育公共基础的专业用书来复习。或者,您也可以登录四川中公教育网了解更多的四川省教师招聘的相关信息和备考资料。 如有疑问,请咨询中公教育平台

33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