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1144177586丫头
首页 > 考试培训 > 古人科举考试第三名叫什么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uckyXue521

已采纳

乡试中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中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中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于隋朝,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从隋朝(一说唐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略仿宋代的经义,但是措辞要用古人口气,所谓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的程式,字数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八股文中有四个段落,每个段落都要有排比句,有排比的段落,叫四比,后来又叫八股。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但后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思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古人科举考试第三名叫什么

157 评论(8)

duanxuehan

第一名:状元,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

第二名:榜眼,科举考试中,殿试录取一甲(第一等)二三名均称榜眼,意指榜中之双眼。

第三名:探花,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三名的人。

第四名:传胪,专称二甲第一名为传胪。

第二甲一共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能进入第一,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更是做父母的所愿。据传,张居正为首辅时,其子张嗣修在参加万历五年的殿试前,主考官为了讨好张居正,就资才平平的张嗣修拔到第一甲的第一名。

传胪成为二甲第一名的代称,也是经过一段历史变迁后才被确定的。起初,殿试以后由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叫做传胪(宣布殿试结果的唱名仪式)。因为一下子录取了这么多青年才俊,对朝廷来说是件大事,所以,得举办正规而又隆重的入职仪式。

125 评论(11)

大雪压青松丶

1、古代科举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科举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3、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主要测试的内容是经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里选择一定的中国科举制度最后一科金榜题目来进行写作。题目和写作的方式都是有一定格式的。

29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