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天机
印刷包装企业如何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培训呢?1.企业首先要正确认识到自身问题和危机,对精益六西格玛有一定的培训了解,虽然理论上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办法对印刷包装企业是适用的,但是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和问题,不能盲目地相信任何一种管理办法都是适合自己的企业的。在作出充分调查论证之后,就是精益六西格玛的导入,在导入精益六西格玛时要取得企业最高层的支持,精益六西格玛导入之时也是管理、文化变革之际,企业最高层的全力支持将为导入精益六西格玛明确方向和重点、配置足够的资源、明确职责等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无论是印刷包装企业还是其他企业,在实施精益六西格玛初期都需要一定的投入,特别是人才的投入。包括精通企业管理、积极推动变革的项目倡导者,熟悉精益六西格玛理论与实践的专职黑带、掌握精益六西格玛一定工具和方法并愿意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改进的绿带。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配备的人员必须认同公司的愿景、了解企业的目标、愿意并善于与人沟通。在组织内明确哪些人对精益六西格玛的导入、培训、实施、推广有哪些职责,并给予足够的授权。从而使该团队成员有更多的投入、承诺和自豪感。也让其他参与精益六西格玛活动的同事在面临困难的时候知道从何处获得帮助。3.确定示范线,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笼统地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先在小范围项目中进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试验,从公司的战略和工作目标中寻找精益六西格玛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施,取得效果之后再在企业大范围的进行推广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讲究流程、讲究数据,没有测量就有可能没有改进。通过收集数据了解改进前的基数、改进过程中的变化和改进后的成果。在确定指标的时候,要关注两点:避免用众多的指标使参与精益六西格玛的同事迷失方向和重点;通过选用合适的数据和改进数据收集的方式,使精益六西格玛的项目成员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放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4.注意方法和工具的使用,精益六西格玛从定义阶段到控制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几种工具,在方法和工具的使用方面一定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如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较为简单,就可以使用精益生产中的方法直接解决,这样可以节省流程时间。对于复杂的问题,则应该多考虑六西格玛提供的方法,这样才能把问题分析透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的原因,从而在源头上加以改善。例如,在分析影响印刷品质量的因素时,可以采用QC手法中的层别法来对人、机、料、法、环进行一一层别。5.注意实施过程中的流程管理,精益六西格玛与全面质量管理有密切的联系,其实施是以流程为基础的。在印刷包装企业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务必以流程为中心,这样才能切实发现在整个流程中哪些活动是产生价值的,哪些活动是浪费,从而进行高效的管理,切实减少印刷包装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浪费活动(实施流程如下图所示)。6.精益生产源自日本,六西格玛源自欧美,精益六西格玛在中国企业的实施要求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印刷包装企业中本就是鱼龙混杂,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员工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的管理方法要求自己,养成精益六西格玛的思考方式,全员参与持续改进。7.将精益六西格玛完成的项目和取得的成果扩展到企业的其他部门或生产工序,以便为客户、企业和员工带来更多的成效。
嘻哈寶萊
1.注意“出血”就是设计时边缘多让出3mm,防止印后模切工序有偏差时,能有个偏差量。2.字体设计完成后要转位图,防止出菲林时字体有变化。4。分色就是把cmyk分成各个独立的菲林。因为印刷时是要做四套版的。当然有专色还要分专色。这是软件应用问题具体操作看看书就行了。方法1.安装ps打印机,你先看一下你的打印机名后面是否有个ps的字样,没有的话随便装一个,比如说hp color laserJet PS(在设置--打印机和传真--添加打印机 里加哦.)2.加好以后,打开illustrator在菜单 file(文件)--seperation setup(分色设置)中,如果选项都是灰的(不可选)话,你还要选"open PPD",在目录illustrator/utilities/PDD中选一个.在seperation setup对话框中.要注意的是image选项,选positive是正片分色,选negative是负片分色.5.尽量不要用大面积黑色,印刷时容易花。一定要用加40的兰。具体值就是 c40 m0 y0 k1006.设计时考虑成品色位。就是盒子折起来最好各个面有较明确的分界。以便模切时分辨7.图片分辨率不能低于150
guyanni1987
北京印刷学院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与北京市政府共建、以北京市管理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所属文化学院印刷系,1961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撤消文化学院,将印刷系并入轻工业部所属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改建北京印刷学院。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工、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贴近行业,面向全国”为办学宗旨,肩负着为我国印刷、包装、出版等媒体和传播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学校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教育部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之“动漫创作及艺术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已形成研究生、本科、高职三个学历层次的办学格局,现有传播学、材料物理与化学、设计艺术学、机械电子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企业管理学等6个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印刷工程、包装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工业设计、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艺术设计、绘画和动画等19个本科专业;有版面编辑与校对、市场营销、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包装技术与设计、印刷技术、印刷设备及工艺、电子商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8个高职专业。全日制在校生7600余人。 学校现有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国家品牌建设专业,3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示范实习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校级重点实验室,4个校内实习基地和79个校外实习基地;拥有中国编辑研究资料中心和期刊研究所等省部级科研机构;与国内著名印刷、出版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实践基地85个。印刷出版文化教育基地—中国印刷博物馆建在校内,展陈面积6,000余平方米,馆藏珍品21,556件;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8,万元,生均值逾万元;多媒体教室78个,语音教室10个,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9,934个,百名学生配多媒体和语音教室座位数个;教学用计算机2,105台,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图书馆藏图书万册,生均册,办学条件名列北京市属高校前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786名,其中专任教师447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211名。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教师47名,副高职称教师139名,共计186名,占教师人数的42%;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6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2名,共计288名,占教师人数的64%。“全国优秀教师”5人,获中国印刷最高奖“毕升奖”3人,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森泽信夫奖”4人;入选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2个,拔尖创新人才3人,中青年骨干教师35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0人,北京市教学名师奖1人,北京市教育创新奖5人,获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党员、北京市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等奖励30余人次,有29位教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构建了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科技节”、“大学生研究计划”为龙头的校园文化活动格局,现有各类学生组织50余个,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际莫必斯多媒体光盘大奖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全国英语口语大赛”、“首都高校机械设计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家、北京市的竞赛类活动中,累计获奖达400余人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满足部分学生出国深造的发展需求,学校与美国俄亥俄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英国波恩茅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印刷艺术大学等国外大学建立了有长期合作和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联合培养项目。 面对新科技革命对媒体与传播业和相关行业以及人才需求带来的划时代变革,以及首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走向,尤其是“数字北京”、“都市经济”、“文化创意产业”战略的实施,学校牢牢把握并紧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首都产业结构调整和媒体与传播业发展的脉搏,对学校的办学思路、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办学重点等作进一步的谋划,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以印刷、出版等传媒类专业为特色,工、文、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学校,使学校成为国家和北京市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为了发展中国的印刷出版高等教育,培养祖国急需的印刷出版高级专门人才,国务院批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印刷系基础上改建北京印刷学院。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部传承中华印刷文明,不断探索印刷出版教育规律,构建学科体系并优化育人模式的历史。 构建了以印刷、出版为特色的学科专业群。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印刷工程、包装工程、编辑出版学和艺术设计专业为主的专业群,跨越工科、文科和管理等多个学科;形成了以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以信息视觉再现和传播为学科核心的现代印刷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学、传播学、市场营销学和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为支撑,以信息传播和管理为学科核心的现代出版学科体系;建立了与现代印刷出版传媒业配套的编辑出版学、广告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艺术设计、绘画、印刷工程、包装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构成了系统完整的学科专业群,为培养印刷出版人才搭建了学科专业平台。 形成了由“专、本、研”构成的办学格局。根据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的发展需要,学校由建校初期的印刷工艺、印刷机械两个专业逐步发展到目前的6个研究生专业、18个本专业、8个高职专业,逐步建立起本科、研究生和高职、成人教育等多层次教育格局,高职培养操作型人才、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生培养研究型人才,适应了印刷出版等传媒业对各层次人才的需求。通过建立“专、本、研”联动机制,不仅为“专科、本科”教育提供了学科和智力支撑,而且也为专科学生、本科学生继续深造提供了校内通道。自建院以来,培养了各类、各层次印刷出版行业所需人才3万多人,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印刷出版等传媒业的发展。 打造了我国印刷出版教育领域的优势地位。经过五十年的努力,学校在国内印刷出版等传媒领域中已产生重要影响,是教育部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包装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印刷与包装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拥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印刷包装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和中国编辑资料研究中心、期刊研究所和北京出版产业与文化研究基地。我校学术骨干在国内印刷、出版、包装以及相关学术和行业组织中担任一系列重要职务,对国内印刷出版学科及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校还承担了多项国家有关印刷出版领域中的重大科研课题和攻关项目,在业内产生了重要影响,进一步突显了学校在出版、印刷等传媒领域的学术交流、知识创新、服务咨询、高级人才培养的优势地位。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