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墩er猫
据报道:2021年3月5日,国内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在早盘高开之后,股价一路强势上扬,截至收盘大涨近11%,成交量也比上一个交易日放大数倍。再一次显现出高涨的市场热情。近年来,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刮起一股“国潮”之风,以“故宫”系列、百雀羚、回力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持续走红,从“国货回潮”到“国货当潮”,国货崛起已渐成趋势。 《2019“国货当潮”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初,国货时尚品牌线上交易额同比增长238%,为近几年最高增幅。而在全球疫情演变尚不明朗的当下,主打国内生产、国内消费的国货品牌加速突围,成为构筑“内循环”的重要一环。仅2020年天猫618大促中,天猫超37000个中国品牌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至少100%,183个国货美妆品牌增速突破了1000%。 深挖“国货当潮”背后的原因,首先要谈及的必然是“情怀”二字。这几年以80、90为代表的年轻人日常消费时,除了看重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外,更侧重于商品的文化内涵。“情怀”成为了国货与年轻人之间的纽带。这种消费者与品牌的社会情感往往受到同一领域交往、接触的个体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社会风潮、社会观念的影响。国货的情怀,是这些年不断渐强、根植于每一个消费者心中的文化自信,是从“产品”上升到“文化”、“民族”、“国家”等意识的觉醒。以某国内知名运动品牌为例,在产品的设计上,以情怀为入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属于中国人自身的“中国风”,以此获得消费者对于商品文化的认同感。包括以大众熟知的古诗《悯农》为元素的卫衣;以老庄思想为启发命名为“悟道”的系列等。 “国货当潮”抛开“情怀”加持,更要思考的是其后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早几年,中国制造的商品因为缺少品牌、品种单一、品质不佳等因素不被国内消费者买账,贴牌加工、高仿假冒等成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但如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响的当下,中国经济寻求高质量发展,代表中国制造的各大制造企业纷纷将发展之路选定为技术研发,拥有原创设计能力,成为眼下各企业改头换面的不二法宝。从某服装品牌在自己运动鞋上印上“Designed in Beijing,made in China”以原创走上伦敦秀场;到某电器品牌拥有24项“国际领先”技术,立志做中国最好电器;再到首档聚焦“国货品牌”的整合营销IP。国货品牌砥砺前行依靠的无非是越来越卓越的品质。可以说今日的国货敢与对手拼设计,更敢以品质立业。由此,在国货品质逐渐崛起的国内市场中,国产品牌能够凭借更充分价格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更加价美物廉的新选择。 尽管国货崛起渐成趋势,但如何让国货真正的强大起来,甚至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仍然任重道远。大数据时代,国货的崛起是机遇和挑战并行。中国消费者正在对国货报以极大的期待和宽容,而众多国产品牌既要转型升级顺应挑战,又不能盲从跟风,让自身陷入两难的境地。依托“情怀”,才能让国内消费者对品牌有真正的归属感;追求“品质”,方能以原创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对于广大国产品牌而言不仅要挖掘阶段性经济下行压力中的消费新动力,更应该顺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宁波的的汤圆
近日在基层调研,见闻乡村发展呈现的生动创造和蓬勃气象,令人感奋。只是,多位乡镇干部在倾心交谈之中都难掩一个共同的感慨:我们在基层苦些,累些,这都不算什么,只是期望社会对我们多些理解,少些抹黑。 翻翻媒体的报道,听听坊间的议论,看看部门的督查,我们或许以为,征地,拆迁,“被上楼”,“黑截访”,群体性事件,压力型维稳,都是基层干部惹的祸。其实,板子还不能仅仅打在他们身上。 倾听乡镇干部这番苦涩的感慨,我们应该警醒。它所埋怨的、诘问的,不仅是舆论监督,更有政策设计、考核制度和领导作风。 我们时时号召深入基层,贴近基层,其实,乡镇干部更需要的是认识基层,理解基层。我以为,更为根本的,是尊重基层,关心基层。 当一些政策实施难以被民众接受甚至激起民众的强烈反弹,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贯彻不力的同时,有没有反思,这些政策的设计是否适应民众的需求?有没有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相关的实施细则是否配套? 当我们重复“上面的经都是好经”,“都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的同时,有没有反思,是否也有上面的经就是代表部门利益、政府一厢情愿折腾基层的假经、歪经?如一些地方自上而下推行的强制乡村平坟复耕遭遇农民强烈抵制事件,所依据的不就是以“推进殡葬改革”名义下发的文件吗? 更有甚者,我们看到,为推进建设农村新社区、万亩现代农业园和土地规模经营户而动员农民大面积流转土地、住进高楼之际,一方面红头文件、领导讲话都是“一定要尊重群众自愿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对基层干部下达硬性考核指标,定人,保量,限期,还有种种严苛的问责,和波及亲属的株连。你让基层干部何去何从? 当一些任务指标落实普遍受阻而强制推行又导致变形扭曲,我们在批评基层干部工作软散的同时,有没有反思,究竟是基层干部素质能力偏低,还是上级任务严重脱离实际? 一味地秉持GDP至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绩考核模式,就不免或是逼迫、或是诱导基层干部以形式主义应对官僚主义,以短期行为炮制形象工程。如一些贫困地区出现“扶强不扶弱”“扶富不扶贫”的异化现象,基层干部自然难辞其咎。 但是,他们也有苦衷:上级每年都要考核,完不成就要扣分。贫困程度深的农户,即便花了钱也很难迅速脱贫,而扶贫资金投入后若不能很快产生效果,必然影响考核成绩。 当上上下下为落实“八项规定”狠刹公款吃喝而不少地方仍然有禁难止杜而不绝,我们在派出多路人马微服暗访甚至动员鼓励宾馆饭店服务人员有偿举报,有没有往深处思考:我们在公务接待方面有没有一个可操作可监督的标准? 就拿泰州因为“豪华宴请”造成“群众围堵事件”来说,一桌饭2000元左右,究竟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进而,如果不着力于深化资源分配、转移支付、公共预算和干部任用等方面的制度改革,“八项规定”在基层又如何能收到长效? 当我们看到媒体监督曝光出来的基层干部贪污腐败、粗暴行政和违法乱纪等现象,便油然生出当官的都是“歪嘴和尚”的“脸谱化”印象,何妨再去读一读“最美基层干部”的新闻报道? 因公殉职年仅33岁藏乡干部菊美多吉、“森林卫士”樊渭、勇啃拆迁“硬骨头”的张国强……用奉献诠释忠诚,用平凡演绎最美,他们是基层干部的杰出代表;何妨再去听一听被免职引热议的芦山县副乡长杨成毅的朴实心声?新近在地震中因“作风不实”“擅离职守”被就地免职的杨成毅,“自从地震发生以来,我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洗过一次澡,没吃到一顿大米饭。” 接到免职通知,不但不发牢骚,反而提出继续参与救灾工作的请求。“我接受这个处分,但我不后悔,我尽力了”, “官位子不要紧,只要能服务就好”。杨成毅们是我们更为熟悉的普通基层干部。 乡镇干部扎根于乡土,与乡亲们有着血脉的亲缘,服务于民众,又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白加黑,五加二,是他们工作的常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红旗黄旗,一票否决,是他们肩上的压力。芝麻大的官,巴掌大的权,无限大的责任,是他们面对的困局。工作条件差,生活待遇低,任务特别繁重,提拔机会又少,是他们内心的焦虑。 直接呼应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和日益强烈的权利伸张,直接求解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基层一线大量的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是他们最难的考题。 “基层真苦,基层真累,基层真危险!”是外界对他们生存发展状况的简洁的评价。 理解基层,尊重基层,关心基层,就应还原基层干部的真实形象,加深对基层实际的了解,增进对他们工作的认同;就应关怀基层干部的进步成长,为他们从“压力型”的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创造良好环境;就应提高基层干部的治理素质,热诚地帮助他们转换发展理念,增强发展本领;就应做好基层干部的工作表率,像中央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的那样,率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基层干部放好样子,带出路子。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