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5

北极豆豆鱼
首页 > 考试培训 > 诸弟考试后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夏筱筱筱瞳

已采纳

诸位贤弟足下: 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慰。 自从九弟离京城后,我没有一天不忧虑,深怕道路变故多端;旦以预料。等读了来信(果然不出我之所料,千辛万苦,才得到达,幸运!真是幸运!与郑同行不足以依靠,我早知道了,郁滋堂这样好,我实在感激不尽。在长沙时,没有提到彭山屺,为什么?、四弟来信写得很详细,他发奋自励的志向,流露在字里行问。但一定要出外找学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说家塾学堂离家里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外出安静。然而出外从师,自然没有耽搁。如果是出外教书,那耽搁起来,比在家塾里还厉害。 而且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六弟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我也深以为然。但只是小试失利,就发牢骚,我暗笑他志向大小而心中忧虑的不大,君子的立志,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内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天地间的一个完全的人。所以他所忧虑的,是因自己不如舜皇帝,不如周公而忧虑,以德行没有修整、学问没有大成而忧虑。所以,顽固的刁民难以感化,则忧;野蛮的夷、狡滑的夏不能征服,则忧;小人在位,贤人远循,则忧;匹夫匹妇没有得到自己的恩泽,则忧。这就是通常所兑的悲天命而怜悯百姓穷苦,这是君子的忧虑。如果是一个人的委屈和伸张,一家人的饥和饱,世俗所说的荣与辱,得与失,贵与贱,毁与誉,君子还没有功夫为这些去忧虑呢。六弟委屈于一次小试,自称数奇,我暗笑他所忧的东西大小了。假如有人不读书便罢了,只要自称为读书人,就一定从事于《大学》。《大学的纲要有三点:明德、新民、止至善,都是我们的份内事情。如果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说这三点,与我毫不相干,那读书又有什么用?虽说能写文能做诗,博学雅闻自己吹嘘自己,也只算得一个识字的牧童而已,岂可叫明白事理阶个有用的人。朝廷以制艺来录取士人,也是说他能代替圣人贤人立言,必须明白圣贤的道理,行圣贤的行为,可以为官管理民众,整躬率物。如果以为明德、新民为份外事,那虽能文能诗,而对于修身治人的道理,茫茫然不懂,朝廷用这种人作官;和用牧童做官,又有何区别呢? 既然自称读书人,那么《大学》的纲领,都是自己立身切要的事情已十分明白,《大学》应修的科目共有八个方面,以我看来,取得功效的地方,只有两条,一条叫格物,一条叫诚意。格物,致知的事情,诚意,力行的事情。物是什么?就是本末的物。身、心、惫、知、家、国、天下,都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用的、做的,都是物。格,是考究物及穷追他的方面理如侍奉父母,定期探亲,是物。何应当定期探亲的理由,就是格物。研究为何应当跟随兄长的理由,就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研究自己存心的道理,广泛研究心的省悟、观察、涵养的道理,就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研究如何敬惜身体的道理,广泛研究立齐坐尸以敬身的道理,就是格物。每天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就是格物,这是致知的事。所滑诚意,就是知道了的东西就努力去做,诚实不欺。知一句,行一句,这是力行的事。两者并进,下学在这里,上达也在这里。 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工夫很深,一事一物,都要求它的道理。倭艮峰先生诚意工夫很严,每天有日课册子。一天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都写载下来。字都是正楷。三个月订一本,从乙未年起,已订了三十本。因他慎独严格,虽出现妄念偶动,必定马上克服,写在书上。所以他读的书,句句都是切合自身的良药,现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寄回,给弟弟们看。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照艮峰一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使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也写正楷。冯树堂和我同日记起,也有日课册子。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记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我。只能进不能退。本想抄我的日课册给弟弟们看,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准定抄几页寄回。 我的益友,如倭艮峰的鲜明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研究义,一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妙处,与我无一下合,谈诗尤其意见一致。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现抄两页寄回,给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立志,急切而慌忙,也是良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而心里早已师从他了。 我每次写信与诸位弟弟,不觉得写得长,我想诸位弟弟厌烦不想看。但弟弟们如有长信给我,我实在很已快乐,如获至宝,人真是各有各的性格啊! 我从十月初一日起记日课,念念不忘想改过自新。回忆从前与小珊有点嫌隙,实在是一时的气愤,不近人情,马上想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当天晚上我到小珊家谈了很久。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嫌隙烟消云散。近来的事大致这样,容我以后再写,兄国藩手具。(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诸弟考试后

185 评论(8)

王颖880804

怎么是这个翻译...明显错的嘛...是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嘛...倒了~~你们俩都错了 还有 啊1楼,抄的太明显了吧???

205 评论(8)

大鹏村长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寄去的信谅已收到吧。不久前收到四弟的来信,说前一次信中的小注中写错了两个字。那首诗很快就寄给你了,至于错在何处现在我也记不起来了。

诸位弟弟写信,总说仓促忙碌。六弟去年曾说过在城南寄信的难处,每次要到抚院赍奏厅打听等等,怎么这样蠢呢?三百六十天都静坐在书院,天天都可以写信,何必打听信差出发的日期,然后才动笔呢?要么送给主管寄信的官员,要么送到岱云家,都万无一失,何必去问无关紧要的赍奏厅呢?如果弟弟们都说忙,那么为兄之忙胜过你们十倍,恐怕一年到头都不能给家中写一个字了!

送给王五的第二首诗,弟弟有些看不懂的地方,不远几千里写信来问,表明弟弟是很虚心的,我收到信后很高兴。如果每件事都能像这样勤思善问,还怕没有一日千里的进步?现在将诗的意思用另外的纸详细写明寄回家。

在家塾读书,我明知弟弟们心里很不愿意,但近处实在没有名师可以跟从,省城陈尧农、罗罗山这两位先生都可以说是好老师,但六弟、九弟又不善于向人家求教;况且在省城住了两年,诗文与字都没有大的长进。如今我虽然想再为弟弟们求情,可是堂上大人必定不会再听。既然如此,不如安下心来,培养耐心,长久住在家中,甘于寂寞既不拜老师,也不乱交朋友,傲然挺立做个第一等的人物,这就是我现在对弟弟们的期望。

过去婺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岁以前,在窑上为别人打工画碗,三十岁以后,才开始读书开学馆教学生一直到老,终身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却也著书百多卷,最终成为本朝名儒。他何尝有师友,又何尝走出家乡一步?我期待弟弟们做到的,就是如此而已,总不外乎“立志”、“有恒”四字。

至于买笔寄回一事,目前实在是没有方便的机会,等到举人们回乡时才可以带回。诸弟在府试院试时大概还来得及用上,县试估计是赶不上了。弟弟们在家里写的文章,如能按月寄到京城,那我就请树堂看。寄到之后就改,不过两月之内,家中就可收到已改过的文章。信中写得不够详尽,其余的以后再具体说吧。兄国藩手草。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

321 评论(12)

黄小月abc

1、《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3、《观游鱼》——白居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4、《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24 评论(13)

TVB脑残粉

弟弟们在家读书,不知道每天是如何用功的?我自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以来,虽然懒惰仍如往日,而每天用楷书写日记,读史书十页,在记茶余偶谈二则,这三件事,没有间断过一回。十月二十一日,发誓永远戒掉吃水烟,至今已经两个月不吃,习惯成自然了,我自己设的课程很多,只是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页,写日记楷本,这三件事,发誓终身不间断。弟弟们每天自己设立课程,必须天天不间断,就是行船走路,也要带在身边。我除这三件事以外,其他课程不一定求其有成,而这三件,将终身实行。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气;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人恒心。有志气就决不甘居下游;有见识就明白学无止境,不敢以一得自满自足,如河伯观海、井蛙窥天,都是无知;有恒心就决没有不成功的事。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弟弟们现在只有见识,是不可能马上就成功的。至于有志有恒,弟弟勉励吧!我身体很弱,不能苦想,苦想便头昏;不能久坐,久坐便倦乏。我时刻所期望的,只有几位弟弟罢了 。

339 评论(14)

蔻蔻妖妖柒

1、《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牧童》【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3、《观游鱼》【唐】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4、《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扩展资料:

童年(tóng nián),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

学的时间段。

13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