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云堂主
一、单纯扩散
1、概念:脂溶性高、分子量小的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膜的低浓度一侧顺浓度差跨膜的转运过程称为单纯扩散。
2、转运物质:O2、CO2、N2等气体,还有乙醇、尿素和水分子等。
3、特点:
①顺浓度差,不耗能;
②无需膜蛋白帮助;
③最终使转运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差消失。
二、易化扩散
概念:是指某些带电粒子或水溶性分子,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1、以载体蛋白为中介的易化扩散(载体转运):
转运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
2、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通道转运):
其转运物质的能力受膜两侧电位差或化学物质的影响,故有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之分。
转运物质:Na+、Cl-、Ca2+、K+等带电粒子。
总结: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都属于被动转运。
三、主动转运
1、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由离子泵和转运体膜蛋白介导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2、钠泵的本质
钠泵就是镶嵌于细胞膜上的Na+-K+依赖式ATP酶。钠泵每分解1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
小妮子乖乖81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此比无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3)神经-脊髓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的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中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的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的内流增加。
(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的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
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结构对Ca2+的贮存、释放和聚集。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的浓度增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点--
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
飞毛腿0615
生理学课程重点第一章生命活动的基本体征;兴奋性与阈值的概念及关系;内环境和稳态、反馈的概念;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特点。第二章易化扩散、主动转运、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阈电位的概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骨骼肌的收缩原理;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原理第三章血液的组成、正常值和功能;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渗透脆性概念、正常值及意义;血浆渗透压及其生理意义;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及影响因素;输血原则第四章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与评价;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压力感受器反射及其意义第五章呼吸概念、基本环节和生理意义;血氧饱和度、肺通气概念、动力;呼吸运动概念和类型;肺活量、时间肺活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及其原理;通气/血流比值概念;O2和CO2的主要运输方式。呼吸中枢;肺牵张反射概念及其意义;化学感受器反射及其意义。第六章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和作用;吸收的概念;三大营养物质的吸收原理与形式。胃肠道激素的名称、种类与作用。第八章排泄的概念;尿生成基本过程;肾小球滤过、有效滤过压和肾小球率过滤率、球管平衡的概念;重吸收的主要部位、方式以及主要物质的重吸收的特点与原理。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与机制;渗透性利尿功能、原理与应用。第九章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点;突触概念、结构、兴奋传递过程以及特征;反射中枢的概念; 自主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调节作用;第十一章激素、应激反应的概念;腺垂体的生理作用;腺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一些主要激素的主要作用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