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喵星人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不妨看看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以下仅供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坍圮(pǐ) 翌日(yì) 蝉蜕(tuì) 襁褓(qiǎnɡ)
B.熨帖(yùn) 荫凉(yìn) 猝然(cù) 抠出(kōu)
C.汤匙(chí) 钥匙(yào shi) 埋怨(mán) 褪色(shǎi)
D.喧阗(tián) 瞥见(piē) 门楣(méi) 拮据(jū)
解析:选B。“熨”读“y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应注重创建满足学生充分发展需求的教育环境,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课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日,“中国城市少年儿童生活习惯研究”课题组报告指出,中国中小学生睡眠状况令人堪忧,约有2/3的小学生和3/4的中学生睡眠严重不足。
D.梵·高在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解析:选B。A项,成份残缺,“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后加“的机制”;C项,“令人堪忧”语意重复,可去掉“令人”;D项,“梵·高”作主语,后文没有内容对应,可将“梵·高”放到“在”后。
3.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句子,要求符合上下文特定的语意。
白春礼院士把“青年”的英文大写YOUTH进行了巧妙的解释:Y像小树,意味着青少年正处于发育发展期,需要不断茁壮成长;O____________;U____________;T像一个戴帽子直立行走的人,很多青年都获得了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但学位的获得只是一个开端,我们不能被荣誉压弯了腰,还要直立行走;H像一个单杠,希望青年在工作之余,保持良好的体魄,更好地为国家民族作贡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O像太阳,青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朝气和活力;U像一个空水杯,我们要不断吸取营养,同时要谦虚谨慎。
4.“三鹿奶粉”事件是坏事,但也是好事,它可以做“反面教员”。请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写出三点“感谢”的理由。
如果不是三鹿“太狠”,把三聚氰胺的含量搞到“2563mɡ/kɡ”,致使儿童患病直至丑闻曝光的话,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三鹿!
答案:(示例)至今都不会知道“向奶粉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我们至今都不知道各个“名牌”的婴儿奶粉里竟含有几十到几百mɡ/kɡ的三聚氰胺;我们的“未来花朵”至今都还在服用这些毒药进行“慢性自杀”;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我们经常吃的鲜奶、冰激凌、奶糖等奶制品也含有三聚氰胺,我们也在“慢性自杀”。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方山子,光、黄①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②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③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④,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苏轼选集》
【注】 ① 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② 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③方山冠:汉代祭祀宗庙时乐舞者所戴的一种帽子。唐宋时,隐者常喜戴之。④前十有九年:即嘉祐八年(1063),作者任凤翔府签判。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壮,折节读书 折节:改变志趣行为
B.欲以此驰骋当世 驰骋:显扬
C.自谓一世豪士 一世:一生
D.使从事于其间 从事:任职
解析:选C。“一世”在文句中是“当世”的意思。
6.清人评此文说:“隐字乃一篇之主脑”下面四组中全都具体描述方山子“隐”的生活、思想和行为的一组是( )
①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③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④晚乃遁于光、黄间
⑤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⑥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解析:选D。①③句表现“侠”;④句叙述事实,并未具体描述。
7.下列各项是对文章的分析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方山子自幼苦读,意欲以此驰骋当世,但不得意,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作者惊异他的变化,推崇他的品节。
B.作者有意识选择细节表现方山子壮年时的血气方刚、意气风发,晚年时的安贫乐道、心境恬淡,以这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行为表现来丰富其形象。
C.尾段作者以疑问的口吻问方山子能否见到那些“阳狂垢污”的“异人”,但从“岂山中之人哉”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答案是否定的。
D.作者写方山子,实际上是悲“不遇”。但作者刚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在文中隐约其辞。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的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
解析:选D。A.陈述“方山子自幼苦读”错误;B.陈述“方山子壮年时血气方刚……”错误;C.认为“答案是否定的”错误。
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3)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显扬于当代,但是始终不得志。于是晚年就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住的地方叫岐亭。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尘世上的人来往;他不坐车马,不穿礼服戴礼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瞧着我,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大为惊异之余,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嗜酒弄剑,挥金如土。十九年前,我在岐下,看见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携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有一只鸟飞起来,他便叫随从追赶射猎,却未能射中。方山子只身跃马向前,一箭便射中飞鸟。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典故,自认为是当代的豪杰。到现在过了不少日子了,他那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显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理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闻名于世了。他原有家在洛阳,住宅花园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丝帛的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全都抛掷不惜,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胸中自有天地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特的人,常常假装疯癫,形容污秽,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
三、古诗词鉴赏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①
杜 牧
【注】 ①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②范蠡,春秋时曾辅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功成后,乘扁舟归隐于五湖一带。
(1)对杜牧这首诗,古人曾说:“此诗全在景中写情,极洒脱,极含蓄,读之再三,神味益出。”结合诗句分析在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景中写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谈谈对这首诗中“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一联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颈联“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展现了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一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上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一是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两种景象: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有声有色,以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悲凉之情。
(2)诗中把宣城风物,描绘得很美,很值得流连,而又慨叹六朝文物已成过眼云烟,大有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这样,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自然就成了诗人怀恋的对象了。第四联借对一代名臣范蠡的追慕而不可得,表达出仕途失落的惆怅;以似烟如雾的景语作结,更加重了惆怅之感。
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仕途失落而产生归隐之念,故对游于五湖享受着山水风物之美的范蠡产生了追慕之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破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苏洵《六国论》)
(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六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人间如梦,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__________,斜阳草树,寻常巷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答案:(1)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5)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6)一尊还酹江月
(7)人道寄奴曾住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大度读人
冯骥才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读人,比读其他文字写就的书更难。我认认真真地读,读了大半辈子,至今还没有读懂这本“人之书”。
有的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愿意把伞借给你,而下雨的时候,他却打着伞悄悄地先走了。
——你读他时,千万别埋怨他。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被雨淋着(且是人家的雨伞),也不愿意分担别人的困难,你能说什么呢?还是自己常备一把伞吧。
有的人,在你有权势的时候,围着你团团转,而你离职了,或无权无势了,他却躲得远远的。
——你读他时,千万要理解他。因为他过去是为了某种需要而赞美你,现在你没有那种功力了,也就没有必要再为你吟唱什么赞美诗了。在此,你就需要静下心来,先想一下自己过去是否太轻信别人了呢?
有的人,在面对你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像一条流淌的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
——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凡是以虚伪为假面来欺骗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得也挺艰难,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吧。
有的人,在你辛勤播种的时候,他袖手旁观,不肯洒下一滴汗水,而当你收获的时候,他却毫无愧色地以各种理由来分享你的果实。
——你读他时,千万别反感。因为有人肯与你分享丰收的甜蜜,不管他怀着一种什么样的心理,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你做出一点牺牲,却成全了一个人的业绩欲,慢慢地,会让他学会一些自尊和自爱。
有的人,注重外表的修饰,且穿着显示出一种华贵,而内心深处却充满着空虚,充满了无知和愚昧,那种文化的形态,常常不自觉地流露在他的言语行动中。
——你读他时,千万别鄙视他。因为他不懂得服装是裁缝师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应及时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读善、读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背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丑恶,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
因此,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尽管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人之书”,但我会一直努力从各个方面去阅读。
11.联系全文,请你分条列出“大度读人”中“大度”的具体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埋怨别人,应自己承担;②多理解别人,应自我省察;③不憎恨别人,等待他的人性回归和自省;④帮助不劳而获的人,促使其学会自尊、自爱;⑤不鄙视华而不实的人,应善于对照,警示自己。
12.你是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看破或看透别人的不足的同时,也要对照自身、反省自我,以此警示自己不要犯同样的毛病,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净化自己的灵魂,做一个拥有真、善、美的人。
13.请概述这篇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总——分——总结构。②首尾呼应。
14.读了这篇文章后,在对待人生方面你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读冯骥才先生的《大度读人》,我最深切的感触就是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新的认识:一个人原来可以这么轻松快乐地活着,有种突有所悟、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人世间的那些恩怨,仿佛都变成了过眼烟云,从此好多事都不想再去计较。学会宽容,学会大度,做一个大度的人,宽容的人;学会面对逆境,抚平浮躁的心态;只要真诚,只要努力,生活定会阳光明媚。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生命教育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
王学进
读了10月9日“青年话题”翟春阳先生《感恩不应是件令人恐惧的事》一文,心有戚戚焉。春阳先生针对杭州某小学一次主题班会的主题——当你与妈妈两人中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时,你是选择生还是死,表达了“感恩不是还债、不是伪孝、愚孝”等观点,我完全赞同。
我发现,这类生命教育很有市场,不仅小学在搞,中学在搞,连大学都在搞。在我编辑的杂志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澳洲少女的眼泪折射了什么》的文章,作者系本地一所著名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设计了一个心理游戏:写下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五个事物(可以是人、东西或者需求、心愿等),然后一样样进行放弃,看看最后留下什么。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在游戏中异常活跃,而澳洲少女在课外则哭成一团。为什么?因为她们没法在ɡod(上帝)和frind(朋友),ɡod(上帝)和parents(父母)之间作出抉择,只能用眼泪表达她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类似的活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也曾搞过,心理学老师胡建兵给100多名学生开了一堂心理游戏课:每名同学在白纸上写下对自己最重要的'五个人的名字,然后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其中一位,在纸上划去一位,然后是划去第二位,最后剩下父母。
缺乏生命教育应该说是当今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病,是到了补上这一课的时候了。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刺激学生日渐麻木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殊不知,动机虽好,可由于方式不当,结果却南辕北辙。
就以杭州某小学的此次主题班会为例,在生死抉择中,近1/4的孩子没有选择让妈妈活下来,这就是说,这部分学生选择了自己活,而这一结果恰恰是设计者不愿看到的。按照我们传统的伦理观,学生应该选择让妈妈活下来,标准答案也是这样。否则,学生就是自私的,是缺乏感恩心的表现。
这里,老师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即以亲疏远近、贵贱高低来区分生命维度,硬是将生命等级化,这恰恰是不懂得敬畏生命所致。其实,从本原意义上来说,生命都是同质、平等的,凡是生命都值得敬畏。创立了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施韦泽曾说:“敬畏生命的伦理否认高级和低级的、富有价值和缺少价值的生命
之间的区分。”他认为,所谓伦理是一种客观的、普遍的道德准则,它要求敬畏我自身和我之外的生命意志。这里的关键在于,生命是伦理的基础,伦理比无私更高;无论为己为人,都不能成为伤害和毁灭生命的理由。同样,在生死关头,父母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都值得敬畏和珍惜,任何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作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只会误导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结果只能培养学生的狠心而不是不忍之心。
澳洲少女为什么会哭?就因为她们有不忍之心即恻隐之心,对她们来说,不论是朋友还是父母甚至上帝,他们的生命都是不可剥夺的,是无价的。她们在中国式的考题中交白卷,恰恰证明了她们有着健全的生命伦理观,从中也可知她们那儿的生命教育是正确的。而反观同一课堂中中国学生的积极表现,不难发现,他们并不懂得敬畏生命,其生命伦理观多少有些病态。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教育方式错了。
由此看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眼下最要紧的是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然后再去向学生普及有关常识,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
15.请谈一下对文中画线处“南辕北辙”一词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教师以假想方式要求学生做出抉择的教育方式,实际上误导了学生的生命价值观。
16.文中列举了中国小学、中学、大学进行心理游戏的例子,为何其中特别提到了澳洲少女的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澳洲少女的反应和中国学生的表现作对比,反衬中国学生的积极活跃即冷漠,进一步证明我国在生命教育方面的错误和欠缺,这一反应也是对老师们试图用此种方式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感恩之心的否定,从而引出首先要对我国的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的观点。
17.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请概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对教育者进行生命启蒙,让教师确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在此基础上,教育者才能教会学生敬畏生命。拒绝自以为是的残忍的生命教育方式,寻找正确合理的生命教育方式。
七、作文
18.请以“沉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

叶伟2050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以下是2018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欢迎阅读。
第Ⅰ卷(客观题 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悼念(diào) 穴位(xué) 契约(qì) 卓有成效(zhuó)
B. 拜谒(yè) 教诲(huì) 解剖(pōu) 不可估量(liáng)
C. 削弱(xuē) 碛口(qì) 惩治(chéng) 强聒不舍(qiáng)
D. 芰荷(jì) 慰藉(jiè) 飞猱(náo) 载笑载言(zǎi)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坐镇 辩证法 入不敷出 循私舞弊
B. 帐篷 金刚钻 计日程功 夸夸其谈
C. 翱翔 烟幕弹 唇枪舌箭 前倨后恭
D. 沉缅 暴发户 甘拜下风 举棋不定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
③然而,我_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 老夫聊发少年狂 抑制 竟/更
B. 暮霭沉沉楚天阔 抑制 却/也
C. 老夫聊发少年狂 克制 却/也
D. 暮霭沉沉楚天阔 克制 竟/更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C.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 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之久。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不少学生偏食、挑食、导致蛋白质的摄入量偏低,钙、锌、铁等营养素明显不足,营养状况不容令人乐观。
C. 只有弄清几十年来在前进道路上的是非得失,认识教育规律,我们才能改革教育,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D. 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庄周屈原比较论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象、浪漫情景和浓郁的抒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章》《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一种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屈原既是诗人,又是哲人。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诗歌或艺术的范畴,而达到了整个文化精神的领域。
“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期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一个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则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话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以美起真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话哲学。“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选自《新华文摘》)
6. 说庄子是一位“哲诗”,屈原是一位“诗哲”,下面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说庄子是一位“哲诗”,是因为庄子的人本论哲学追求诗意的人生,他探讨哲理时充满了艺术想象。
B. 说屈原是一位“诗哲”,是因为屈原的《天问》具有诸子的探索精神,《离骚》等也充满了艺术想象。
C. 说庄子是一位“哲诗”,屈原是一位“诗哲”,是因为他们的作品分别充满了深邃的哲学的思想和艺术想象。
D. 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庄*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7. 战国时期文史哲互涵互动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不属于其中的一项是
A. 文学自身兼含史哲的因素,文学表现为一种哲学状态。
B. 史著文学化(或历史文学化),史传文学化(或文学历史化)。
C. 哲学诗意化,哲学艺术散文产生(或哲学艺术散文产生,诗话哲学产生)。
D. 文学自身兼含史哲的因素,呈现“大文学”状态。
8. 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哲诗”庄子和“诗哲”屈原的出现是时代的产物。
B. 史传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完美的体现。
C. “哲诗辉映,庄*比翼”是我国文化上的奇观。
D. “诗意的沉思”是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沉思的诗意”是指庄子的文章充满了诗意。
三、(12分,每小题3分)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莫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钱公辅《义田记》)
9.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负:背负
B. 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屏:退,隐退
C. 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
D. 妻孥之富 孥:儿子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然 沛然有馀而无穷
宜围棋,子声丁丁然
B. 遗 遗其子而已
留待作遗施
C. 其 后世子孙修其业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以 惟以施贫活族之义
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11. 以下各组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仲淹“好施与”做法的一组是
①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
②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③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④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⑤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①②③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宗明义,起首即点明范仲淹乐善好施的性格特点,并次第分叙为族人置义田的目的、管理措施及分配原则。
B. 文章兼用记叙与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给人一种欲言不尽的气势。
C. 文章第三段写春秋时齐国宰相晏婴“彰君之赐”的故事,其目的是为了赞扬“晏子好仁”。
D. 范仲淹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亲身实践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
第Ⅱ卷(主观题 共114分)
四、( 2 2分)
13.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3分)
译文: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3分)
译文:
14.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南吕】四块玉闲适
关汉卿
(一)
旧酒投①,新醅泼②,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二)
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③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
注:①旧酒投:陈酒重新酿制。 ②新醅泼:新酒刚酿成。③槐阴午梦:南柯梦
(1)这是两支元曲,其中“南吕”是________ ,“四块玉”是________(2分)
(2)这两支曲子有鲜明的诗人形象,试赏析(4分)
(3)试赏析曲子(一)的语言特色(2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__________ ,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
(2)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4)__________, 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 , __________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6)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20分)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我对这位传奇英雄的认识,有一个突变。
为了寻找盖文学馆新馆舍所用国产装饰石材;我和我的同事来到了新疆。我知道,**战争之后,林则徐曾被充军新疆,一直发配到伊犁,是真正的受罚。多少年过去了,当地的政府和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地给他在老的伊犁将军府附近盖了一座纪念馆。我决定抽空去看看。
在去纪念馆的路上,在路旁我看见了一条很长很规矩的小河,大概有5米宽,河水流得很冲,岸两旁有高大的树。开车的司机说:它是渠,是人工开挖的,叫“皇渠”,是林则徐大人当年留下来的,为的是把天山上的雪水引下来,灌溉土地,变荒地为良田。这水渠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了。
这个小故事极感人。
它一下子把这位举世闻名的英雄老人拉得很近很近了。对他,不是一般的崇敬了。复杂了,真的,复杂得多了。该怎么说呢?往大里说,牵扯到人该怎么活,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甚至,整个儿的',人生的价值是什么,都可以由这个故事中派生出一些认真的思考来。往具体里说,想想看,那是怎样的逆境啊:硝烟弥漫之后,戴罪受罚,背井离乡,充军万里,凄凉之至。然而,他却依然一副大将风度,在别人的监控之下,指挥黎民百姓和部队官兵,披星戴月,风尘仆仆,终日挖渠引水不止。何等坦荡,何等乐观,何等大度,何等潇洒!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一个树在你我面前,伟大的,不说教的,默默的,摸得着看得见的,平凡的,可以效仿的楷模。
总之,这条小渠给我带来了心灵震撼,令我激动不已。它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感动。林则徐的一生与其说是官运亨通,不如说是充满了大起大落。他多次受罚,比如连降四级,连降五级,竟有许多次。最大的处罚是发配新疆。然而他的态度是: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个真正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的处世哲学便是如此鲜亮简明,有小渠可以作证。新疆土地极肥沃,天生一块大宝地。风和日丽,日照长,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要有水,种什么长什么,而且硕大,丰产。林则徐抓住这个要害,挖渠引水,作了表率。而他做这一切的时候,偏偏是个犯人的身份,而且年老体弱,精神上又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在最倒霉的时候,在最倒霉的地点,在最倒霉的情况下,顶着最倒霉的屈辱,干着最普通、最费力、最不容易露脸的事。但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这就是林则徐的风格。
这个风格是民族脊梁的象征。
这个风格是铮铮硬骨头的作风。
这个风格是真正人生价值的体现。
我为那遥远的小渠而骄傲,它不是什么“皇”渠,它是地道的“人”渠。一个姓林名则徐的神人,用这小渠,在天地之间,龙飞凤舞般地书写了一个大大的“人”字。
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个渠,用清澈冰凉的渠水洗洗脸,当作接受一次沁人肺腑的人生洗礼吧。
16. 文中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 作者对林则徐的认识“有一个突变”,从全文看,这个“突变”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者为什么说这条小渠“不是什么‘皇’渠,而是地道的‘人’渠”?这又带给你怎样的启示,可以结合你所学的课文谈谈你的看法(9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20. 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花叶扶疏,上下错落着,共有五丛;或散或密,都玲珑有致。
②花正盛开,红艳欲流;黄色的花蕊历历的,闪闪的。
③从帘的上端向右斜伸而下,是一枝交缠的海棠花。
④衬托在丛绿之间,格外觉得妖娆。
⑤叶嫩绿色,仿佛掐得出水似的;在月光中掩映着,微微有深浅之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可以不押韵)(4分)
时 间 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是夹卷着冰雪的风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染白我们青春的额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将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4分)
《语文的诗意》让我们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语文”给学生以“真”,“人格语文”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语文”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七、(60分)
23.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黄金非宝书为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被台湾民众视为心目中最称职的父亲,这是他经常教育女儿的一句话。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要求:正确理解上面文字,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文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
【试题答案】
一、1. B 2. B 3. A 4. D 5. C
二、6. A 7. A 8. C
三、9. A 10. A 11. D 12. C
四、13. (1)范公还没有显达时,就有志于这一义举,却无力实现它长达二十年之久。(注意“于是”“而”“逮”的译法)
(2)从前晏平仲乘着破车驾着瘦马,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对他的赏赐啊。”(注意“敝”“羸”“是”的译法)14.(1)宫调 曲牌(2分)
(2)从“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跳出红尘恶风波”“离了利名场”等句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人不慕荣利,鄙弃官场,向往率性而行,无拘无束的隐逸生活,是一个有着高洁志趣的人(4分)(3)语言本色,全用通俗易懂的民间语言,朴实自然,毫无雕琢斧凿之痕。(2分)15.略
五、16. 只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后代,便在所不辞,管他是沉是浮。
17. 见到水渠之前,对林则徐是一般的崇敬(2分) 见到水渠之后,从林则徐身上引发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2分)(意思对即可)
18. 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2分) 赞美了林则徐独特的人格力量。(2分)
19. 这条渠虽然是官修的渠,但更是林则徐为百姓修的渠。(2分) 它体现了林则徐的大写的"人"的风格和精神。(2分)
启示(5分)只要围绕“人的风格和精神”结合课文言之成理即可
六、20. ③ ① ⑤ ② ④
21、(4分) 示例: 友 情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
会拂去我们眼角的泪痕;(2分)
友情是一抹明媚的阳光,
会照亮我们孤寂的心房。(2分)
22. 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境界,教给学生真善美。
七、
23. 略
优质考试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