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10

周小蜜99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中怎么确认资产损失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张小电1301

已采纳

坏账我们可以俗称呆账,一般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在预定的会计期间或者已经超出合同约定的支付期时,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提报情况说明由直属领导及审批权的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后进行确认。

会计中怎么确认资产损失

333 评论(10)

幸运吧2016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由于市场经济的极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的应收账款很可能最终不能够全部收回,即可能发生部分或者全部的坏账。所谓坏账,是指不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一般认为如果债务人死亡或者破产,以其剩余财产、遗产抵偿后仍然不能够收回的部分;欠账时间超过三年的应收账款都可以确认为坏账。企业对于可能发生的坏账,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平时并不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而只是到坏账实际发生时直接冲销应收账款(按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已取消这种核算方法)。其账务处理如下:编辑本段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贷:应收账款备抵法要求平时在每个会计期间的期末都按照权责发生制对可能发生的坏账进行预计,并编制如下的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坏账损失贷:坏账准备期末坏账准备也可以按照赊销收入的一定百分比计提。该方法与应收账款余额的会计处理是一致的,只是计算应计提金额时存在不同。该方法下,计提金额是使得计提后的坏账准备账户余额达到本会计期间赊销收入的一定比例。该方法下期末坏账准备不是按照固定的一个比例来计提,而是将应收账款按照欠款的时间划分出不同的区间,每个时间段的欠款额合计按照一个比例来计提坏账。一般,欠账时间越长的应收账款,其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计提坏账的比例就应该越高。会计期末应提的坏账金额就是按上述分层比例计算出来是数额与原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A直接销账法。B备抵法。企业可以按照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收入百分比法以及账龄分析法的任何一种进行计提。计提的比例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经营情况确定。

314 评论(12)

小捞出吱吱吱

含义: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经过对资产的测试,判断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而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准备所确认的相应损失。企业所有的资产在发生减值时,原则上都应当对所发生的减值损失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因此,资产减值包括所有资产的减值。但是由于资产的性质不同,所适用的具体准则也不尽相同。损失的确定:企业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后,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比如,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抵减了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因此,在以后会计期间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当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基础计提每期的折旧额。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报废、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通过债务重组抵偿债务等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账务处理:企业应当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等资产发生减值的,企业应当按照所确认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等科目。

150 评论(8)

Rachelchel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等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时,所形成的或有损失。如计提的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形成的损失。它一旦确认以后,就不能再进行修改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资产减值损失如何来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企业在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算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后,如果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资产的账面价值是指资产成本扣减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后的金额。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比如,固定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为抵减了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的金额,因此,在以后会计期间对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应当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为基础计提每期的折旧额。资产减值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报废、出售、对外投资、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出、通过债务重组抵偿债务等符合资产终止确认条件的,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

247 评论(9)

CSYMiracle

坏账一般是根据年限较长的应收款、预付账款,不能及时收回的。一般按账龄提取坏账准备,提取时分录为: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

197 评论(9)

ALONI爱洛尼家居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25号)“第三条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四条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354 评论(9)

狂爱KIKI

1、定义不同

实际资产损失: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

法定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资产,但符合《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

2、处置不同

二者的关键区别就是一个是实际处置、转让,另一个是未实际处置转让。

比如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就属于法定资产损失,而固定资产清理产生的损失就属于实际损失。

所谓实际处置转让,要符合两个要件:

一是企业主观上有处置的意图;

二是客观是采取了处置转让的手段。

扩展资料

根据《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第三条准予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资产损失,是指企业在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合理损失(以下简称实际资产损失),以及企业虽未实际处置、转让上述资产,但符合《通知》和本办法规定条件计算确认的损失(以下简称法定资产损失)。

第四条企业实际资产损失,应当在其实际发生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法定资产损失,应当在企业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证据资料证明该项资产已符合法定资产损失确认条件,且会计上已作损失处理的年度申报扣除。

参考资料来源:中央人民政府-企业资产损失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201 评论(8)

9月8客馆

法定资产损失,只能专项申报,向提供证据资料年度扣除。它的特点是:(1)损失金额逐步变化,金额不具有确定性;(2)损失估算是否合理,需要大量证据支撑观点,否则无法确认;(3)未实际处置,在资产负债表反映,体现为"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一旦符合法定资产损失,可税前扣除。实际资产损失,分专项申报和清单申报两种。它的特点是实际处置,真实发生,年度固定,具有永久性,非暂时性损失,金额具有确定性,判断标准简单,损失在利润表中反映,体现为"资产减值损失"。

13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