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7

熊吃吃哒掌门猫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苹果树的故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改变心态1234

已采纳

苹果树的故事(15篇)

笨狼家的苹果树是他自己种的,想知道是怎么种的吗?

一天,笨狼在家门口捡到一粒小种子,笨狼不知道这是什么种子,就把它放到茶杯里,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笨狼非常高兴。又过了几天,茶杯已经撑不下着个小苗了,笨狼就放到一个小花盆里。

笨狼给它浇水、培土,有一天,笨狼正在给小苗浇水,花盆就已经破了,他就去找聪明兔帮忙,聪明兔知道笨狼的情况后,就准备把小苗放到花坛里,他们正累得呼呼喘气时,恰好碰见了淘气猴和花背鸭,淘气猴问:“你们在干什么呢?”聪明兔说:“笨狼捡到了一粒种子,却把花盆给撑破了,所以就把这个搬过去。”他们一块把花坛搬过去。

笨狼看见小苗已经长成大树了,笨狼寓都快塌了,笨狼就喊起来:“不得了了,我的房子就要塌了。”大家都跑了过来,确实不得了了房子都快塌了,聪明兔说:“这是一颗树,应该种到屋子外面。”

笨狼把树种到了房子外面,过了许多天,他已经长成了一颗硕大无比的苹果树了。

小兔波波和小老鼠乐乐种了棵苹果树,他俩每天都要从宝石河一桶一桶地提水,给苹果树浇水。

“这么一桶一桶地提,真累!”波波擦了擦汗说。“要不,咱们挖条小沟,把宝石河的水引到苹果树边上来?”乐乐出了个主意,波波双手赞成。

就这样,两个小伙伴便拿着铲子挖起沟来。

小沟挖好了,宝石河的水经过小沟,流到了苹果树边。当水够用了的时候,波波和乐乐便用一块木板将小沟堵上。

“这样可真方便!”乐乐躺在苹果树边说。

“既节省了时间,咱们还不累了!”波波说。

可就在这时,“哎哟 ” 一声,大熊咕噜差点在小沟边摔倒,“好好的路,被谁挖了条沟啊?幸好是白天,要到了晚上,更看不清!”

乐乐和波波赶紧过来向咕噜道歉。

“是我们挖的沟,为了给苹果树浇水方便!”乐乐摸着脑袋说。

“对不起,差点害你摔倒!”波波不好意思地说。 “不能为了自己省事,而不顾大伙啊!”大熊咕噜说。波波和乐乐红着脸拿石板盖在小沟上,把小沟变成“地下小沟”,既方便浇水,又不妨碍大伙儿走路。

一株苹果树有片叶子长了虫子。啄木鸟飞来要给它除掉,苹果树摇摇脑袋说:“用不着,用不着,有几个小虫子能把我怎么样?”苹果树旁边的小草劝说道:“苹果树哥哥,你的叶子已经长出了虫子,不久之后,小虫子就会爬上你的枝与干,慢慢地,它们就会把你的根蛀掉,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苹果树轻蔑地瞟了小草一眼,说道:“小不点,我的事用不着你操心,管好自己的嘴,滚回去睡觉吧!”小草委屈的低下了头,啄木鸟也飞走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现在的苹果树已经是病入膏肓,并不像以前那么不可一世了。小草看见了,急忙请来啄木鸟医生和它的同伴,大家齐心协力终于把树上的虫子除掉了。

这时的苹果树感觉舒服极了,当它知道是小草请来的啄木鸟医生时,脸不由得红了起来。

从前,有一株高大挺拔的苹果树。只见苹果树茂盛如蓬翠绿欲滴,又大又红的苹果挂满枝头,一阵风吹来,树叶沙沙作响。有一天,叶上长了虫子。啄木鸟飞来要给它除虫,苹果树摇摇头说:“用不着,用不着!我的身体这么强壮,几只小小的虫子能把我怎么样?”

不久,苹果树的身子开始发痒,树干上慢慢的长出一些青色的小虫子,不久苹果树便开始奇痒无比,可把大树难受坏了,他仔细低头一看,坏了,发现自己身上长满了许多小树洞。

又过了不久,树上的虫子越长越大,还在大树身上的树洞里安了家,还生下了很多子女,虫子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虫子的父母把大树的心都要掏空了,虫子也全都爬在了树干上,贪婪的啃着树干,享受着可口的美味。可怜苹果树已经全身上下痛得越来越厉害,树叶也慢慢地变黄了,风儿轻轻一吹,便吹下一片片枯黄的落叶,红苹果也全落了下来,因为没人摘,所以慢慢地干枯了、腐烂了,成为了大地的养料。

这时,苹果树已经伤痕累累了,每天都在痛苦的呻吟着,希望有人能帮它把虫子除掉。这时,啄木鸟又飞了回来,把大树里的虫子都吃掉了,还告诉它说:“你虽然已经恢复了健康,但是却不能像以前一样茂盛无比了,再也不能结果子了。”苹果树听了,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苹果树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还自以为是,是不可以的,只有善于听取他人的劝告并及时改正就不算晚!

小刺猬种了一棵苹果树,一天,苹果树对小刺猬说:“小刺猬,赶快给我浇点水吧!我就快渴死啦!”

小刺猬却说;“我只喜欢吃苹果,至于你渴不渴,我可不想管。”

又过了一些天,苹果树对小刺猬说:“小刺猬,你可以给我拔掉脚边的杂草吗?它们吸取了我的养分让我没法儿长得更好。”

小刺猬却说;“我只想吃苹果,干嘛要去做无谓的.劳动,我现在要去睡觉了。”

过了几天,苹果树又对小刺猬说:“小刺猬,我的身上有很多小虫子,实在是痒的难受,帮我捉一下虫子吧!”

小刺猬说:“捉虫子可不是我该干的活,我还要去玩儿呢!”

秋天到了,小刺猬美滋滋的想:“苹果树上一定结满了大苹果,我现在就去摘几个尝尝。”

说着,来到苹果树下,等它抬头一看,却彻底傻了眼,树上就连苹果的影子也没有。

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它这是为什么吗?

点评

故事中的小刺猬只知道一味索取,而不懂付出,最终什么也没得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掉下来的馅饼,如果不付出,又要如何去得到呢,要相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了并且坚持了你一定可以得到你想要的。

【农夫和苹果树的故事原文阅读】

有一个农夫,他的园子里有一棵苹果树,这棵树并不茂盛,只能为麻雀和蝉提供一个可栖息的地方,让他们坐在枝桠上歇息和喋喋不休地吵闹。农夫认为这棵树没有什么大用处,决定把它砍掉,于是便拿起斧头走过去砍起树来。然而,那些蝉和麻雀看到农夫的行为后,便请求农夫留下这棵树,并且对他说:“如果你砍掉这棵树,我们还,导另外再找一个窝,而你也不会在园子里干活时听到我们为你鼓劲的砍快歌声了。”农夫没理睬他们,继续拿起斧头砍这棵树。几斧下去之后,卡对上出现了一个洞,他发现树洞里有蜂巢和蜂蜜。他高兴地连忙抛下斧头,说:“这棵老树还真是值得保留下来。”

【农夫和苹果树的故事寓意】

农夫和苹果树这一篇寓言告诉了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难题和事物还不被人们,之所以这样,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在观察和判断一件事物时 ,往往只注意外观,而忽略了内涵。

这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在这个天下上,除了我们的父母,另有谁能像树一样无私的为我们倾其所有呢?我们的父母就象这棵树一样,他们会尽一切努力地满足我们的要求哈佛幸福课读后感 ,哪怕是分歧理的要求。而做子女的有几个能替父母着想,儿时只顾向父母讨取,长大后只顾着自己的工作、家庭,又有几个能感觉到父母的孤独?

《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向我们报告了一个关于苹果树与小男孩的故事:苹果树很爱小男孩,小男孩想游戏的时候就用大树来做秋千,饿的时候就摘树上的苹果吃,玩累的时候,就靠在树下乘凉睡觉。他很高兴,大树也很高兴。直到这个小男孩垂垂长大,他的想法和要求也越来越多。他不断地向大树讨取,钱、屋子、船……末了,苹果树什么都没了,只剩下一个矮矮的木桩,但它还希望谁人孩子能坐在下面苏息。苹果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从来不求任何回报,但却依然很高兴很高兴爱在哈佛。

我在翻阅一本课外书时,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讲了一位小男孩每天都在苹果树的身边玩,爬到树上吃苹果,在树阴下打盹……他爱那棵树,那棵树更爱他。一段工夫已往了,小男孩长大后没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苹果去卖。又过了一段工夫,长成青年的男孩要盖屋子,向树告急。树让他把树枝砍下,盖房。再过了一段工夫,长成中年夫君想荡舟,树让他把树干锯了造船。后来,已成老年的夫君返来了,树却只剩下一个树根了。树便让老头坐下来歇歇。

读到这里,我真想把谁人男孩揍一顿,苹果树一直爱他,而他只要在有求于苹果树时才返来。他是何等忘恩负义呀,他应该受到社会和本心的谴责!

连续读下去,当我读到那句: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树便是我们的父母。和末了一句:你可能觉得男孩太无情,但是我们谁又不是那般看待我们的父母呢?的时候,觉得心里像大海掀起的波涛一样平常,久久不能清静。是啊,父母历尽艰辛的工作,为的是什么?名?利?还不是为了我们。父母都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盼望。他们爱我们,无论如何都在我们最困难,最绝望时资助我们,不惜一切价钱。不论是父爱还是母爱,都是这天下上最伟大的爱!朱成在哈佛读后感

我在翻阅一本课外书时,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讲了一位小男孩每天都在苹果树的身边玩,爬到树上吃苹果,在树阴下打盹……他爱那棵树,那棵树更爱他。一段工夫已往了,小男孩长大后没钱买玩具,树让他摘苹果去卖。又过了一段工夫,长成青年的男孩要盖屋子,向树告急。树让他把树枝砍下,盖房。再过了一段工夫,长成中年夫君想荡舟,树让他把树干锯了造船。后来,已成老年的夫君返来了,树却只剩下一个树根了。树便让老头坐下来歇歇。

小熊种了一棵苹果树,但是苹果树上的苹果老是被偷,小熊很生气,就想查出偷苹果的是谁,于是这天小熊把小白兔、小猴子、大灰狼、小松鼠召集了起来,询问他们是谁偷的苹果,大家都说自己不知道,小熊就和它们说,它用红色的画笔在它们的背上画画,只要问心无愧,明天背上面的画会消失,并和大家约定第二天见面,小猴子回到家中坐立不安,第二天早上照镜子,发现背上的画没有消失,就用肥皂水洗干净,这样自己就没有嫌疑了吧,开开心心的去找小熊了,第二天,大家都来了,揭晓答案的时刻到了,结果,只有小猴子的画没了,而大家的画还在呢,大家便都知道小猴子是偷苹果的贼了,小猴子立马脸红了,连忙向小熊赔礼道歉,小猴子说以后再也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情了。

小熊和苹果树的故事讲的是小熊种了一棵苹果树,为了抓到偷苹果的动物,就把大家小动物们召集起来,用了一个计策找出偷苹果的人,结果小猴子偷苹果,自己心虚,就暴露了自己是偷苹果的贼,好在小猴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点评

小熊抓贼的过程中就是利用了做贼心虚的特点,小熊给小动物的画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而只有做贼心虚的人才会想法设法地消灭画,很多干坏事的人都特别心虚,生怕自己的行为败露,既然这么害怕,那么就不要干坏事,小朋友要养成良好的品德,不要做坏事,很小的坏事也不要做,不要贪小便宜,拒绝诱惑,拒绝一切不是真善美的事物。

一株苹果树有片叶子长了虫子。啄木鸟飞来要给它除掉,苹果树摇摇脑袋说:“用不着,用不着,几只小虫子能把我怎么样!”

树的朋友劝他说:“快把叶子扔下去吧!”他说:“已经生虫子了,还扔他干什么呢?”小虫子乐了,他想:大树不让小鸟啄它,又不把它扔掉,一定是个好地方。于是它决定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它的亲戚朋友们去,让大家也来这里住。

这时的苹果树正在晒太阳,看虫子走了,心想:我太有威信了,不用啄木鸟医生来治,树叶也不用扔,虫子就被我吓走了。大树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朋友面前,他骄傲的说:“看我多威风,不用赶它,小虫子自己就吓跑了,一点也不费吹灰之力。”在回家的路上,很多人的问候苹果树都像是没听见似的,根本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目空一切的走过去了。

此时,小虫子带领大批虫子家族蜂涌而至,拥挤到苹果树上,树叶上、树干上、树枝上都有很多虫子在钻眼儿、挖洞,各自安家。此时的大树已不在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已经疼的受不了,浑身发抖、冷汗淋淋,变得奄奄一息,快不行了。朋友找来啄木鸟来医治,很快就医好了。这时,苹果树满脸通红,很后悔,当初就应该听朋友和啄木鸟的话,决心以后听朋友劝,爱护自己。

从此,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苹果树再也不骄傲了。

在一个弯曲的小山上,有棵苹果树。村里的孩子最喜欢到那里玩,尤其是村长的儿子二豆,三年级的六耳和七岁的花晶,因为这棵苹果树是他们三人从小的伙伴,无聊,便去苹果树那儿玩。

六耳喜欢爬到树上,摘片叶子做出口哨,轻轻一吹就能发出悦耳的声音。二豆喜欢玩捉迷藏,有一次忘了回家,被妈妈狠狠训了一顿。花晶喜欢读书,所以经常靠着树看,有时还会写几首小诗。

秋天到了,六耳像个小猴子一样爬上树,树上的苹果涨红了脸,像小灯笼一样。六耳摘下几个苹果给树下的小伙伴。花晶说:“多像红宝石呀!真好看!”二豆说:“我们玩游戏,谁赢,谁就得一个苹果好不好?”“好”!

六耳对着树下的花晶问:“二豆今天怎么没来?”花晶说:“今天我没看见他,往常他比我慢几分钟的……”六耳说:“好了,好了花小姐,您能别说了吗?”花晶不说了,她知道六耳现在很烦,便继续埋头看书。这时候二豆来了,他脸色苍白的说:“不好了!”六耳在树上边吃苹果边问:“怎么这么晚?”二豆说:“不是说这个的时候,父亲要把苹果树砍掉。”六耳手中的苹果掉了下来,然后跳下来说:“你说什么?”二豆说:“苹果树要被砍掉,因为这里要盖房子。”“花晶忍不住了,哭出了声。六耳生气的说:“苹果树是我们的朋友,谁也不许砍!”然后气呼呼地问:“他们什么时候来?”“明天”。“可恶”!六耳生气的说。

第二天,孩子们看见一个大汉,右手拿着一个斧头。孩子们把树围了起来,六耳坚定的说:“不许砍!”大汉说:“孩子们,请让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花晶说:“不许你砍!”六耳说:“我也不许你砍,这棵树它每天陪伴着我们,像妈妈一样温柔。”大汉说:“好吧,如果你能说服村长,那我就不砍。”二豆说:“父亲会同意的。”“我想,你们已经说服了我。”村长从草丛中走了出来。大汉问:“村长,您怎么来了?”村长回答:“昨天,二豆哭着求我不要砍树,我怕出事,便来看看。”

“孩子们,你们保护了苹果树,就像保护了自己的朋友一样,我被你们感动了,所以,我不打算砍掉这棵树了,毕竟这也是一棵好树呀!”孩子们高兴极了,六耳,二豆,花晶,欢呼起来。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棵苹果树,但唯独这棵苹果树的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很喜欢苹果树,每天都会去找苹果树玩。苹果树也很喜欢小男孩,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可随着小男孩渐渐长大,他再也不想和苹果树玩了,苹果树很寂寞。后来,小男孩向苹果树要了苹果卖钱、枝条盖房子、树干做船,甚至等小男孩老了之后为他当椅子。苹果树很快乐,但不是真的。

故事里的苹果树为了小男孩付出了一切,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小男孩。可小男孩理解苹果树吗?小男孩只是知道一味地向苹果树索取,可苹果树需要的是小男孩的陪伴,小男孩一点也不理解。其实这棵苹果树不就像我们的父母,小男孩不就像我们?父母无私地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我们,他们又为了什么呢?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多陪陪他们而已,而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不能理解父母、陪伴父母呢?记得有一次,周六的早上,阳光明媚,是个外出游玩的好日子。我呢,却躺在沙发上不亦乐乎地玩手机。爸爸妈妈问我:“宝贝,今天天气那么好,我们去逛街吧!顺便帮你买个新衣服。”我一边玩手机一边漫不经心地回答:“不去不去,你们自己去就得了!”当我说完这些话时,爸爸妈妈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失望,但那一丝失望很快就被他们隐藏过去了。妈妈对我说:“你不去就算了,我和你爸爸去,你在家里要小心呀!”说完,妈妈和爸爸出了家门,逛街去了。我当时还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失望,而是低头继续玩手机了。

当时我不明白,但现在明白了:爸爸妈妈失望的原因就是我不陪他们一起逛街。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能陪伴父母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他们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忽略他们,想让我们陪陪他们、多理解他们罢了。

当我们长大后,千万不要忽略掉父母,我们要尽量多抽些时间,陪陪他们,理解他们。

白胡子老爷爷家的院子里,有一颗神奇的苹果树,每年秋天的时候,都会结出满树的红苹果,老爷爷把这些红苹果卖掉后,就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有钱花,这棵苹果树让老爷爷的3个儿子很眼红。

又是一年的秋天,到了苹果收获的季节,老爷爷病倒了,他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叫到跟前,说给要把苹果树给其中的一个儿子,但是真正要把树归谁呢,那就得完成一个计算。就是算出今年这棵苹果树可以卖多少钱。

老爷爷给的题目是这样的:这棵苹果树结的苹果,优质的苹果每斤5元,可以卖55斤,剩下的苹果每斤4元,可以卖掉剩余的其中的一半,剩下的苹果则需要每斤3元出售,可以卖出12斤,请问今年的苹果可以卖多少钱?

老爷爷的这个问题难坏了他的儿子们,最终,还是没有一个儿子可以计算出来,主要的原就是儿子们一心纠结在怎样拥有这棵神奇的苹果树上,忘记了好好想想如何计算,最终,老爷爷用斧头砍掉了这棵苹果树,他告诉自己的孩子“因为你们从来就没有过问过我的生活,是这棵苹果树养活了我”。

解答如下:

5*55+4*12+3*12=359(元)其中4元每斤卖出的苹果重量是12斤。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成长的寓言: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我读完《一棵苹果树的故事》这篇寓言文章后,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一棵树为了自己的朋友奉献了自己所有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里为老年的朋友提供休息的座位,这使我想到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人类无休止的索取下,会不会象那棵忠实于朋友的苹果树那样只剩下枯老的根,将与人类共同消亡!

大家都知道,由于人类工业所造成的大气污染使得大气层变薄;海洋将在50年后无鱼类可以捕捞;淡水资源将稀缺;森林日益稀少,荒漠日益严重等,人类若没有节制的继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必将有一天,人类将在自己的末日看到奄奄一息的大自然,随即而来的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在太空中象那颗荒凉寂静的火星一样悄然无声的运转。

文章中象征大自然的苹果树是无私的,他的朋友在小的时候与他玩,树是茂盛的,因为他们是和睦相处,但是树的朋友在物质的需求下,树奉献了苹果、树枝、树干,最后树只剩下根部的时候还是忠诚的为朋友提供休息的地方,反过来,在朋友索取的过程中,朋友从来就没有给过树养护和爱惜,这种不平衡的关系是树的生命枯竭的主要原因,象征大自然的树就在这不平衡的友谊中消亡,紧接着象征人类的朋友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末日。

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和大自然是互相依赖生存的,人是不可以凌驾于大自然之上的,否则人类将会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当苹果树变成木桩后,小男孩也变老了。每天下午,老人都要来到树桩旁,坐在树桩上看着远方,似乎在回忆着往事——一棵苹果树因为自己的贪心而变成了矮矮的树桩。

几年后,老人去世了,老人的孙子小名也特别喜欢来到爷爷常坐的树桩旁玩。有一天,小名惊喜万分,因为他在树桩旁边发现了一棵小树苗。小名想:我如果呵护好这棵小苗,说不定这棵小苗也能长成一棵大树。小名每天一放学,就跑去看这棵小苗,给它浇水,给它施肥。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树苗越长越粗壮,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茂密的绿叶像一把大伞。小名在树上挂了一个牌子:树木也是有生命的,禁止乱砍树木。

又是一个秋天,小名已经是一位大学生了。他来到了树下,欣喜地发现树上结出了一个个大苹果,红得如同孩子们的笑脸。哇,这也是一棵苹果树!小名摘下一个苹果,尝了一下,可真甜,心想:当初爷爷肯定没有去尝苹果的味道,如果知道苹果那么甜的话,就不会舍得将所有的苹果卖掉,将所有的枝条砍掉了……到了冬天,小名给苹果树穿上暖暖的衣服。

每到春天,苹果树发出了新的嫩芽,蝴蝶围着苹果树飞舞,树下的野花白得像雪,红得如火,粉得如霞……美丽极了!小朋友们爱在苹果树下捉迷藏,传来一片片欢笑声。

会计苹果树的故事

139 评论(11)

发呆2011

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华瑞栋,开一间小杂货铺,母亲是一位贤惠的家庭妇女。华罗庚出生时,父亲已经40岁。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华罗庚因此得名。 他12岁进入金坛县立初级中学学习,初一之后,便深深爱上了数学。一天,老师出了道“物不知其数”的算题。老师说,这是《孙子算经》中一道有名的算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23!”老师的话音刚落,华罗庚的答案就脱口而出。当时的华罗庚并未学过《孙子算经》,他是用如下妙法思考的:“三三数之剩二,七七数之剩二,余数都是二,此数可能是3×7+2=23,用5除之恰余3,所以23就是所求之数。” 华罗庚不承认自己是天才。1925年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力进入高中学习,只好到黄炎培在上海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在单调的站柜台生活中,他开始自学数学。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是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 那时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得抱着书不放。 后来,回忆起这段生活,他说:“那正是我应当接受教育的年月,但一个‘穷’字剥夺掉我的梦想:在西北风口上,擦着鼻涕,一双草鞋一支烟,一卷灯草一根针地为了活命而挣扎”,顽强地自学到18岁。 1927年秋,和吴筱元结婚。1929年,华罗庚受雇为金坛中学庶务员,并开始在上海《科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929年冬天,他得了严重的伤寒症,经过近半年的治理,病虽好了,但左腿的关节却受到严重损害,落下了终身残疾,走路要借助手杖。 其实华罗庚读初中时,一度功课并不好,有时数学还考不及格。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一次,金坛中学的老师感叹学校“差生”多,没有“人才”时,王维克道:“不见得吧,依我看,华罗庚同学就是一个!”“华罗庚?”一位老师笑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字吧,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有些激动地说:“当然,他成为大书法家的希望很小,可他在数学上的才能你怎么能从他的字上看出来呢?要知道金子被埋在沙里的时候,粗看起来和沙子并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当教书匠的一双眼睛,最需要有沙里淘金的本领,否则就会埋没人才啊!” 华罗庚开始他的数学家生涯时,仅有一本《代数》、一本《几何》和一本缺页的《微积分》。有志者事竟成,他终于在19岁那年写出了那篇著名的论文。 1930年春,他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当时在清华大学数学系任主任的熊庆来教授看到后对这篇文章很重视,他问周围的人说:“这个华罗庚是谁?”,但是谁也没有听说过华罗庚这个人。后来,一位名叫唐培经的清华教员向熊庆来介绍了他的同乡华罗庚的身世。“这个年轻人真不简单啊!应该请他到清华来。”熊庆来听后非常赞赏。这年,华罗庚只有19岁,却已经走过了一段相当坎坷的生活道路。苏步青: 1902年9月苏步青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的一个山村里。虽然家境清贫,但父母依然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就懂。可是,后来的一堂数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 苏步青上初三时,他就读浙江省六十中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讲故事。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责任。”他旁征博引,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堂课的最后一句话是:“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169 评论(8)

greenxixi503

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 欧拉是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家,他在数论、几何学、天文数学、微积分等好几个数学领域中都有出色的表现。 欧拉小时候,回家后无事,他就帮助爸爸放羊。他一面放羊,一面读书。家里羊渐渐多了,达到了100只。原来的羊圈太小了,爸爸决定建一个新的羊圈。他量出了一块长方形的土地,长40米,宽15米,面积正好是600平方米,平均每一头羊能占地6平方米。正打算动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材料只够围100米的篱笆,不够用。要想围成长40米,宽15米的羊圈,其周长将是(40+15)×2=110(米)。欧拉的爸爸感到十分为难,若要按原计划建羊圈,就要再添10米长的材料;要是缩小面积,每头羊的占地面积就会小于6平方米。小欧拉却向爸爸说,不用增加材料,也不用缩小羊圈,他有办法。爸爸不相信,没有理他。但在小欧拉的坚持下,欧拉的爸爸终于同意让儿子试试看。小欧拉赶紧跑到准备动工的羊圈旁。他以一个木桩为中心,将原来的40米边长截短,缩短到25米。再将原来15米的边长延长,又增加了10米,变成了25米。经这样一改,原来计划中的羊圈变成了一个25米边长的正方形,它的面积达到了25×25=625(平方米)。 爸爸照着小欧拉设计的羊圈扎上了篱笆,材料正好够用,面积比原来想象的还稍稍大了一些。。 父亲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为有这么聪明的孩子感到无比自豪。 父亲想,让这么好的孩子放羊实在是可惜了,决定让小欧拉好好学习。1720年,小欧拉成了巴塞尔大学的大学生。这一年,小欧拉13岁,是这所大学最年轻的大学生。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后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后,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后,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后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177 评论(8)

狂狼行天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一位小男孩,天天到树下来,他爬上去摘苹果吃,在树荫下睡觉。他爱苹果树,苹果树也爱和他一起玩耍。 后来,小男孩长大了,不再天天来玩耍。 一天他又来到树下,很伤心的样子。苹果树要和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不小了,不能再和你玩,我要玩具,可是没钱买。”苹果树说:“很遗憾,我也没钱,不过,把我所有的果子摘下来卖掉,你不就有钱了?”男孩十分激动,他摘下所有的苹果,高高兴兴地走了。然后,男孩好久都没有来。苹果树很伤心。 有一天,男孩终于来了,树兴奋地邀他一起玩。男孩说:“不行,我没有时间,我要替家里干活呢,我们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帮忙吗?”“我没有房子,”苹果树说,“不过你可以把我的树枝统统砍下来,拿去搭房子。”于是男孩砍下所有的树枝,高高兴兴地运走去盖房子。看到男孩高兴树好快乐。从此,男孩又不来了。树再次陷入孤单和悲伤之中。 一年夏天,男孩回来了,树太快乐了:“来呀!孩子,来和我玩呀。”男孩却说:“我心情不好,一天天老了,我要扬帆出海,轻松一下,你能给我一艘船吗?”苹果树说:“把我的树干砍去,拿去做船吧!”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条船,然后驾船走了,很久都没有回来。树好快乐……但不是真的。 许多年过去,男孩终于回来,苹果树说:“对不起,孩子,我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你了,我的苹果没了。”男孩说:“我的牙都掉了,吃不了苹果了。”苹果树又说:“我再没有树干,让你爬上来了。”男孩说:“我太老了,爬不动了。”“我再也没有什么给得出手了……,只剩下枯死下去的老根,”树流着泪说。男孩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我感到累了,什么也不想要,只要一个休息的地方。”“好啊!老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来啊,坐下来和我一起休息吧!”男孩坐下来,苹果树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 小时候,我们喜欢和爸爸妈妈玩……长大后,我们就离开他们,只在需要什么东西或者遇到麻烦的时候,才回到他们身边。 无论如何,父母永远都在那儿,倾其所有使你快乐。你可能认为这个男孩对树很残酷,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待父母的方式。

218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