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静艳
期末结转,我估计你不懂结转这个意思。结转,或期末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比如说成本结转,就是借:本年利润贷:营业成本。因为成本费用类,借方余额表示本年发生的成本,结转就是说要合算的利润的时候,成本是利润的减少,所以就这个结转,把营业成本借方余额全部转到贷方,借方就留本年利润。我是打个比方而已。
龙真妈妈
选项C、D才是正确的选项A不用期末结账,什么时候有经济往来产生资产的,就什么时候进账,就好像购买原材料,没理由等到期末才结账吧?呵呵选项B不用期末结账,什么时候有经济往来产生负债的,就什么时候进账,就好像应付账款,当期产生负债,就当期记账,年底不结款,有余额,等期后平账希望帮到朋友你
柔和的风0751
会计期末,企业结账的内容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一、月末结账月末结账是建立在日常会计凭证的日清基础上,要求日常的会计凭证数据和分录准确无误,一般建议在月末结账时。进行以下项目的账实核对。1、现金:在结账日末进行清盘,编制盘点表。对平现金可以证明所一、月末结账月末结账是建立在日常会计凭证的日清基础上,要求日常的会计凭证数据和分录准确无误,一般建议在月末结账时。进行以下项目的账实核对。1、现金:在结账日末进行清盘,编制盘点表。对平现金可以证明所有分录中有现金的分录正确。不平应查现金日记账和所有现金相关凭证,查清原因进行处理。2、银行存款:对所有明细账号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对平银行账。具体方法关于银行存款调节表的实际运用3、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在月末时应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与明细账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清原因进行处理。二、二、核对税务报表与应交税金明细账等账户的勾稽关系。1、运用银行存款调节表的原理对税务进项税额认证清单、四小票软件清单(包括运费、海关完税凭证、废旧物资、农产品收购)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明细账进行核对,可以参与银行存款调节表编制进项税额调节表。主要调节的是在同一账税票中应做进项转出的固定资产等税法规定不可以抵扣的项目的金额、进货退回折让证明单的时间性差异。2、对于销项税额对金税开票的销项清单、及普通发票与无票收入清单和企业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核对。(有营业税的单位可以核对企业收入明细账与发票的清单,原理是一样的)3、对于进项税额转出等其他应交税金的明细科目核对的原理是一样的。核对平后同时编制所有税务当月申报表。三、三、查看所有明细科目余额对于有异常的方向余额的进行调整。1、对所有明细账与总账进行核对。2、清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有无串户情况进行清理。3、查看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明细账所有明细有无贷方余额,如有应查清原因进行调整。一般原因为做错账户或一户单位开了二个明细。如应收账款贷方应调到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贷方应调到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调到其他应付款等。同理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应清查借方余额。四、进行月末结账的转账分录的编制。1、按权责任发生制原则计提所有费用。如工资、福利费、营业税等。2、摊销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计提折旧、摊销待摊费用,计提预提费用等。3、暂估材料(对于企业已入库材料末收到发票的应建立明细台账)、结转制造费用、结转产成品成本、结转产品销售成本等。(结合存货盘点结果同时进行)4、结转本年利润,结平所有损益类科目。
蓝色琴弦
会计期末结转业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期末损益结转 将收入收益、成本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损益类科目余额为0。 (二)年末本年利润结转 将本年利润结转至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后本年利润余额为0。
馒头的馒头
会计处理中的期末结转计提业务,要分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期末计提,一部分是期末结转。
不知道您问的是会计的基础知识还是内容,当然这两个也是互通的,简要说一下基础吧。
一、期末的计提业务
(一)期
说来话长,计提业务的产生和这个大标题的期末的的期字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意大利人哥伦布去冒险发现新大陆,让许多和他认识的人找到了赚钱的机会,这里不说千辛万苦地发现新大陆。说说他们是怎么运作的(有点象现在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找一些投资人出钱,让哥当船长,去找资源,找到资源后运回意大利,出售赚钱,然后大家把钱一分完事(这也是经济上说的一次资金周转)。简单……不简单,这个时间可能要好几年……好几年……好几年……,有的可能都回不来了。这种方式下,需要计提?结转吗?不需要,投进去,分回来,一锤子买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资金周转越来越快,钱赚得也稍容易一些了,但不能总是赚钱就分。就出现了计算一下某一期间大概赚了多少,有了会计分期,这是会计的四大基本假设之一,非常重要。
期,是时间的分段,在现在人看来,有一年(年度),一个月(月度),一个季(季度),还有半年(半年度),就有了期初(年初,月初,季初,半年初),期末(年末,月末,季末,半年末)。有了期间的划分,才有了权责发生制
(二)计提
先要说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在分期的基础上的。也就是先有了会计分期,才有了权责发生制
会计把时间分段
会计时间分段
问题来了:哪些收入、费用放在2021年10月,,哪些放在2022年1月?权责发生制告诉我们,谁受益谁得到,什么期受益,什么期负担。比如:按新收入准则,产品的销售,控制权转移是确认收入的标准之一,那么,如果合同约定,我发货就算是你收到了,那么发货完成就要确认收入,发货完成的时间点所在期就是确认收入的期间,而不管你是不是收到钱了。费用也是一样的。
这就有了计提,因为收入费用已经实际发生,可以确认了,钱收不收得到不重要,重要的是事实已经发生了。因此需要把没有发票(以票扣税搞乱了会计的理解)支撑、资金单据支撑(用词不准,不要介意,主要为的理解)的业务记录下来。
收入计提: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
费用的计提: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账款
更有生产企业:借:原材料-暂估 贷:应付账款-暂估
为什么,都是会计分期后产生的权责发生制度形成的。
二、计提的内容
会计期末计提的内容比较多:收入的确认,费用的发生,各类资产费用的摊销,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吧:房租的摊销(也包括收入),借款利息的计提,折旧的计提,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坏账准备等减值的计提……等等,太多了。
三、期末结转
(一)结转是什么
期末的结转也是要看期,一般年度是必须要结转的。
期末结转也和上面的分期有关系。主要目的是想得出一个月的利润情况,怎么得到呢?有两种方式,一是填写在表上进行计算,二是在账里计算出来再出报表。分别是表结法和账结法。两种方法产生的原因是会计人员懒,懒,懒……。(这里手动狗头一下,不是说会计人员懒,是工作量凭空的增加了,然后想出来的办法)
结转,就是把损益类的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计算出是损还是益。想想那么多的科目(明细科目不计其数,一级科目也有近200个,损益类占的量不很大,但经不住人家要明细啊)。
每个月都要结转一次计算损益就是账结法
每个月不结转年末结转,在报表上计算损益,就是表结法
现在好了,实现会计电算了,报表自动出来,结转也可以设置好一点完成,两种方法就无所谓累还是不累了,机器一般不喊累,除非是老机器,哈哈。
(二)对结转的一点点说明
会计别看是文科类,一样语言词汇量溃乏,象期末成本计算后确认的时候,也就结转,收款结算的时候,也就结转,结转代表的内容太多了,让不熟悉的人分不清,看不明。但我们要拨开云雾看明月。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