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22

woshiyujiaolong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主题假设的要求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里的流星

已采纳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做的基本假定。

会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总结形成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遵循的会计假设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五项会计假设包括:

1、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5、权责发生制假设。

会计假设的影响

会计假设的设立是为了引申出相应的会计原则,如:持续经营假设可说是最重要的假设,它是资产计价的最重要的基础,衍生了历史成本、折旧、资本保持等会计原则。

它使会计的重心转向了未来,资产计价应依据公司的长期收益能力,除非资产价值的变化对持续经营价值产生影响。否则就没有必要对资产进行再估价。

加上币值稳定假设,历史成本就成为资产价值的一种重要形式;固定资产的购置为了长期使用,应采用折旧的形式,按使用期限将固定资产的价值分期转换为费用;由于股份公司必须保持资本完整,才能确保经营的连续性,而为了保全资本,企业只能从累计利润支付股利,又导致了精确区分资产和费用的必要。

会计分期假设首先为持续经营提供了技术的可行性,其次产生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以计算定期收益,使成本与收配比的问题。

又如权责发生制假设,要在交易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时确认其影响,并将它们记入相联系的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由此导致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同时又要考虑应计和递延费用以精确计量利润。

会计主题假设的要求

344 评论(13)

我叫歪歪

会计假设定义具体构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具体的含义如下: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核算应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年度和中期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货币计量是指企业会计核算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假设币值基本保持不变。

247 评论(14)

momohana0217

会计假设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会计核算应当集中反映某一特定企业的经济活动,并将其与其他经济实体区别开来。

具体要求: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其他相关活动。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

具体要求: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初、中、高资格会计队伍日益壮大,由此可见,会计人才目前并不饱和,市场需求依然很大。目前,类似出纳、会计、财务主管等岗位在招聘要求中,大多明文规定求职者需要有初级会计资格证书,这也是初级会计持证人数上涨的重要原因。

随着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的取消,初级会计职称也变成从业人员的标配。对于很多想要从事财会行业的人来说,拥有初级会计资格证书是进入职场的第一步。随着初会受到的关注越来越高,含金量当然不容小觑。

266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