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大小姐
性别:女出生年月:1963年11月籍贯:北京市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学习经历:1986年毕业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会计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在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教育部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赴英国东伦敦大学商学院以访问学者身份研修,为期一年。2004年考取中央财经大学会计系博士研究生。2006年春季学期,赴澳大利亚墨尔本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参与中澳合作授课项目研修。2007年博士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教学简历及主讲课程:自1986年7月本科毕业后留校从事教学工作。先后主讲的课程包括:银行会计学;金融企业会计、外贸企业会计;基础会计;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会计英语;西方财务会计(英文版);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西方财务管理(英文版);财务与财务报告(英文版,英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教程);决策会计(英文版,中澳合作项目课程)等。科研成果 (一)教材和工具书:《新编银行会计》(增补本)参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2《财务科长手册》,主编,人民中国出版社,1998.8《财务会计》,第二主译,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8《企业支付结算实务》,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6《现代财会大典》,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11《商业银行会计》,第二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8《银行会计学》,参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4《财务报告与分析》,参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金融企业会计》,主编,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4《金融企业会计学》,第三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6(二)论文1.《美国关于舞弊的审计准则》,《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9.122.《英美两国税收和财务报告关联方式的比较》,《北京税务》2000.43.《日本发展投资育成株式会社模式》,《中国产经信息报》2000.9.134.《我国的财务会计目标》,《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25.《浅议综合收益的报告》,《北京金融》2001.46.《网上财务报告研究》,《国际财务与会计》2001.57.《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检索系统简介》,《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58.《美国对股票类报酬会计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广西会计》2001.79.《战略管理会计概念和实务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110.Theory and Practic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Experience of Implementation in China(英文论文),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英国期刊)Vol.3, No.1, 200411.《盈余管理问题初探》,《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6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栏目主编李晓梅“她,显示了一名优秀记者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她,用汗水和真诚为中国媒体人赢得了尊敬!”2011年3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创先争优巾帼建功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上,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CCTV-7)栏目主编李晓梅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与众多优秀女性站在了一起。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的李晓梅,在大家看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主编是顺理成章的事,很多人看到她策划的深度新闻报道和写出的文字,都以为她是新闻或中文毕业,但她在广播学院的专业却是电视工程专业。一个学理科的女人成功转型为一名优秀电视新闻工作者,并把媒体与公益事业完美整合,中间付出的努力和执着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十几年前,来自山西晋城的李晓梅是家乡的理科状元,以优异成绩被北京广播学院理工科录取,当年填报志愿时,她认为电视技术在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就毅然选择了这个领域,准备在以后的事业生涯中为镜头前、闪光灯下的同行默默提供幕后支持。理科生往往思维紧密,条理清晰,他们愿意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大学里,李晓梅参与了CCTV香港回归的15小时电视直播,受益匪浅。正是这次实习机会,让她明白,作为一名电视技术工作者,要学会在单调和枯燥的技术生涯中,始终保持严谨与细致。毕业后,李晓梅先后到CCTV7农业频道(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技术制作部和CCTV播送部,负责后期编辑、动画、广告片制作、电视节目播出、大型活动直播等技术领域的工作。那时候,她更多的是想了解中国电视技术未来发展方向和高清技术的实用普及,开始接触多部知名高清电视剧的拍摄,并专访了《天下粮仓》的实力派导演吴子牛,对高清电视领域的未来充满信心,对事业踌躇满志。在电视技术领域出色的表现并没有埋没她的另外一面才华:天性让她对文字有种执着的偏爱。其实早在大学时,李晓梅就在学院杂志《工科生》做主编,撰写文字,组织稿件。工作后,兼职在《传播与制作》杂志做主笔,并在这本广电业界的高端杂志上创办了广电人物专栏。在严谨的技术工作的同时,写文字,约专访,做策划,这些看起来和技术工作差异很大的事李晓梅做得同样出色。文字与策划能力的锻造,让她更加热爱传媒。如果一直坚持做高清电视技术,在这个领域也许她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也许会是一名以工作为生,家庭为主的女人,一种安逸又低调的生活,不会有更多的关于梦想和信念的色彩。而转型不代表就是放弃原有理想,李晓梅喜欢挑战自我,具备媒体工作综合素质,这些都促使她决心从幕后走向台前,走进人群当中,成为一名担当社会责任的媒体人。 如果说微笑是一个标志,用在李晓梅身上最贴切不过了,她的微笑还带着小时候太行山下美丽小城的灵净与自然,瞳孔里映射的是对简单生活和美丽未来的向往。她的微笑没有媒体人的狡黠与尖刻,语速不急不缓,条理清晰却带着细腻和充满情感,睿智中没有多余的赘言。如果把女人分成小女人和大女人,小女人情感细腻,感情丰富,多思善感,像深秋的夜里洒满在路上的月色光华;大女人事业心强,充满智慧,富有爱心,魅力十足。李晓梅就属于两者兼备,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充满思想和智慧。她永远保持乐观,快乐心态,对工作没有太多的压迫感又很努力想把每一件事情做到完美;同时又满怀生活情趣,喜欢旅游,喜欢美的东西;累了,受委屈了又可能会大哭一场,毫不掩饰,哭过之后还可以重新勇敢面对明天和任何压力。
多妈elva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风险管理和精算中随机数学的基础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概率统计知识,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初步了解各种随机过程的性质。考生应掌握概率论、统计模型和应用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考试内容:A、概率论(分数比例约为35%)1. 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全概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第一章)2. 联合分布律、边缘分布函数及边缘概率密度的计算(第二章)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3.1、§3.2、§3.4)4. 条件期望和条件方差(§3.3)5. 大数定律及其应用(第四章)B、数理统计(分数比例约为25%)1. 统计量及其分布(第五章)2. 参数估计(第六章)3. 假设检验(第七章)4. 方差分析(§8.1)C、应用统计(分数比例约为10%)1. 一维线性回归分析(§8.2)2011 年春季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考试指南2. 时间序列分析(平稳时间序列及ARIMA 模型) (第九章)D、随机过程(分数比例约为20%)1. 随机过程一般定义和基本数字特征(第十章)2. 几个常用过程的定义和性质(泊松过程、更新过程、马氏过程、鞅过程和布朗运动) (第十一章)E、随机微积分(分数比例约为10%)1. 关于布朗运动的积分(§11.5、第十二章)2. 伊藤公式(§12.2)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数学》,肖宇谷主编李勇权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 选择题考试要求:本科目要求考生具有较好的数学知识背景。通过学习本科目, 考生应该熟练掌握利息理论、利率期限结构与随机利率模型、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的主要内容,在了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上述几部分内容涉及的方法和技巧。考试内容:A、利息理论(分数比例约为30%)1 利息的基本概念(分数比例约为4%)2 年金(分数比例约为6%)3 收益率(分数比例约为6%)4 债务偿还(分数比例约为4%)5 债券及其定价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0%)B、利率期限结构与随机利率模型(分数比例: 16%)1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0%)2 随机利率模型(分数比例约为6%)C、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分数比例:26%)1 金融衍生工具介绍(分数比例约为16%)2 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0%)D、投资理论(分数比例:28%)1 投资组合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2%)2 资本资产定价(CAPM)与套利定价(APT)理论(分数比例约为16%)考试指定教材: 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金融数学》徐景峰主编杨静平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年版,所有章节。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精算建模方面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以概率统计为研究工具对保险经营中的损失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定量地刻画,并建立精算模型的方法,进而要求考生掌握模型参数估计以及如何确定该使用哪个模型、如何根据经验数据对先验模型进行后验调整的方法。考试内容:A、基本风险模型(分数比例:30%)1. 生存分析的基本函数及生存模型:生存分析基本函数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常用参数生存模型的假设及结果。2. 生命表:掌握生命表函数与生存分析函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同假设下整数年龄间生命表函数的推导。3. 理赔额和理赔次数的分布:常见的损失额分布以及不同赔偿方式下理赔额的分布;单个保单理赔次数的分布;不同结构函数下保单组合理赔次数的分布以及相关性保单组合理赔次数的分布。4. 短期个体风险模型:单个保单的理赔分布;独立和分布的计算;矩母函数;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5. 短期聚合风险模型:理赔总量模型;复合泊松分布及其性质;聚合理赔量的近似模型。6. 破产模型:连续时间与离散时间的盈余过程与破产概率;总理赔过程;破产概率;调节系数;最优再保险与调节系数;布朗运动风险过程。B、模型的估计和选择(分数比例:30%)1. 经验模型:(1)掌握非完整数据生存函数的Kaplan-Meier 乘积极限估计、危险率函数的Nelson-Aalen 估计;(2)掌握生存函数区间估计、Greenwood方差近似及相应的区间估计;(4)掌握三种常见核函数的密度估计方法,熟悉大样本的Kaplan-Meier 近似计算方法,熟悉多元终止概率的计算,2. 参数模型的估计:(1)掌握完整样本数据下个体数据和分组数据的矩估计、分位数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2)掌握非完整样本数据(存在删失和截断的数据)的矩估计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3)熟悉二元变量模型、和模型、Cox 模型、广义线性模型等多变量参数模型的参数估计。3. 参数模型的检验和选择:(1)学会运用p-p 图、QQ 图和平均剩余生命图等图形来直观选择合适分布的方法;(3)掌握χ 2拟合优度检验、K-S 检验、Anderson-Darling 检验和似然比检验等选择比较分布。C、模型的调整和随机模拟(分数比例:40%)1. 修匀理论:掌握表格数据修匀、参数修匀的各种方法。对于表格数据修匀,要掌握移动加权平均修匀法、Whittaker 修匀、Bayes 修匀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二维Whittaker 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对于参数修匀,要掌握对于三种含参数的人口模型(Gompertz、Makeham、Weibull)估计的方法,掌握分段参数修匀、光滑连接修匀的方法及相关计算。2. 信度理论:熟悉各种信度模型,如有限波动信度、贝叶斯信度、Bühlmann模型、Bühlmann-Straub 模型中信度估计的计算方法;熟悉使用经验贝叶斯方法估计非参数、半参数和参数模式下的结构参数并计算信度估计值。3. 随机模拟:随机数的产生方法;离散随机变量与连续随机变量的模拟;熟悉使用Bootstap 方法计算均方误差;熟悉MCMC 模拟的简单应用。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精算模型》肖争艳主编孙佳美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第2-13 章。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50%)、主观题(50%)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经济学基础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掌握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原理。本科目的学习将帮助学员掌握和运用经济金融学中一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初步具备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A、微观经济学(分数比例:50%)。考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通过建立模型的方法了解经济事件的结构并对基本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增加对市场和经济决策行为的理解。1. 供给和需求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2. 消费者行为理论3. 生产者(厂商)行为理论4. 市场结构理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5. 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6. 一般均衡理论与效率7.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B、宏观经济学(分数比例:30%)考生应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重要的经济模型、假设和政策,了解它们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相互关系。1. 国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结构;2. IS-LM 模型与AS-AD 模型;3.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5. 汇率与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6.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7. 通货膨胀和失业。C、金融学(分数比例:20%)考生应掌握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理论和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货币、风险与利率和金融市场的基本内容,了解国际收支、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概念和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政策的基本原理,熟悉主要的金融工具的定义与特点,以及金融市场和机构的组织形态和基本性能,了解基本的金融调节政策。金融学部分包括货币银行和国际金融的理论及实务中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应用。1. 货币、利息与利率;2. 金融市场的主要内容3. 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4. 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5. 金融与经济发展6. 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7. 国际金融市场8. 国际资本流动9.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模型和宏观经济政策10. 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经济学》,刘澜飚主编,魏华林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年版,第2、3、4、5、7、8、10、11、12、13、14、15、16 章的全部内容。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70%)、主观题(30%)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寿险精算数学和实务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了解寿险精算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寿险精算实务的基本原理。对于寿险精算数学部分,对传统的精算部分,熟练掌握与保险、年金有关的生命表、保费、准备金的计算。另外熟练掌握多元生命、多元风险模型。掌握养老金精算和多种状态转换模型的基本内容。对于寿险精算实务部分,理解人寿保险产品的基本定价方法,初步了解人寿保险定价现金流测试的基本过程和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初步具备建立寿险定价模型的能力,并对影响定价的几种主要因素有一定的认识。掌握人寿保险产品的准备金负债的基本评估方法。对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有基本的了解。考试内容:A、生存分布与生命表(分数比例约为5%)1. 各种生存分布及其特征,例如:密度函数、死力、剩余寿命变量T (x)和K (x)的矩2. 生命表的特点、构造原理及其度量指标,如x L 、x T 、a(x)3. 关于分数年龄生命表函数的计算方法4. 选择和终极表的特点及构造原理B、人寿保险的精算现值(分数比例约为5%)1. 离散型与连续型的各种寿险模型及其精算现值的计算方法2. 寿险现值随机变量的方差3. 在死亡均匀分布假设下连续型保险与离散型保险之间的关系4. 寿险精算现值的递推方程式5. 利用换算函数计算寿险精算现值C、生命年金的精算现值(分数比例约为5%)1. 离散型与连续型的各种生命年金模型及其精算现值的计算方法2. 现值随机变量的方差3. 特殊的两种生命年金· 可分配的期初付年金· 完全的期末付年金4. 人寿保险精算现值与生命年金精算现值的关系5. 利用换算函数计算生命年金的精算现值D、均衡净保费(分数比例约为5%)1. 平衡原理2. 各种寿险模型(完全离散、完全连续、分期缴费)的均衡净保费的计算方法及相互关系3. 累积型保额E、责任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10%)1. 责任准备金的概念、计算原理2. 各种寿险模型(完全离散、完全连续、分期缴费)的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3. 损失变量的方差4. 一般情况下的责任准备金F、毛保费与修正准备金(分数比例约为5%)1. 包括费用的保险模型2. 毛保费厘定原理和毛保费准备金的计算方法3. 预期盈余的计算方法4. 各种修正准备金的概念和原理G、多元生命函数(分数比例约为5%)1. 联合生存状况和最后生存状况2. 连续型和离散型未来存续时间的概率分布3. 非独立的寿命模型4. 趸缴净保费与年金精算现值5. 特殊死亡率假设下的估值6. 考虑死亡顺序的趸缴净保费H、多元风险模型与养老金计划的精算方法(分数比例约为7%)1. 存续时间与终止原因的联合分布与边际分布2. 伴随单风险模型和多元风险表的构造3. 多元风险模型下趸缴净保费的计算方法4. 养老金计划及其基本函数5. 捐纳金的精算现值6. 年老退休给付及其精算现值、残疾退休给付及其精算现值、解约给付及捐纳金的返还I、多种状态转换模型(分数比例约为3%)1. 多种状态转换模型的概念及分析原理2. 了解离散时间马尔可夫链、转移概率、状态分类、极限概率、非常返状态的逗留时间的相关知识3. 多状态模型下现金流精算现值、均衡净保费、责任准备金的计算方法J、寿险基础(分数比例约为9%)1. 人寿保险的主要类型· 普通型人寿保险的主要类型: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年金保险· 新型人寿保险的主要类型: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2. 特殊年金与保险· 特殊形式的年金、家庭收入保险、退休收入保单、变额保险产品、可变计划产品、个人寿险中的残疾给付3. 保单现金价值及退保选择权· 保单现金价值的含义和我国的现金价值监管规定· 我国对固定缴费保险合同和账户型产品现金价值计算的基本过程· 缴清保费、展期保费、自动垫缴保费等保单选择权的计算方法K、定价(分数比例约为18%)1. 寿险定价概述· 定价的概念、基本原则· 寿险产品定价方法· 定价的各种假设2. 资产份额定价法· 资产份额定价的具体计算过程、利润指标的衡量· 资产份额定价模型中基于大量相同保单和基于一张保单的计算方法· 各种因素对现金流的影响· 保费变化对利润的影响以及保费调整的计算方法3. 资产份额定价法的进一步应用· 计算利润现值的等价公式以及准备金对利润现值的影响· 更深入的利润分析,理解死亡、失效或保单持续有效期满情况下利润现值的概率分布,掌握利润现值的相关计算· 资产份额法的改进L、准备金评估及偿付能力监管(分数比例约为20%)1. 准备金评估Ⅰ· 准备金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法定责任准备金的各种评估方法· 准备金评估假设的一般监管制度· 保单年度准备金调整为财务年度准备金的一般方法· 准备金充足性测试的含义以及我国的相关规定2. 准备金评估Ⅱ· 利率敏感型寿险的评估方法· 各种年金的评估方法· 各种变额保险的评估方法3. 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介绍· 偿付能力额度监管概述· 欧盟、美国、加拿大及我国偿付能力额度监管的基本内容· 美国风险资本(RBC)监管下的相关计算· 我国目前采用的最低偿付能力的计算方法附录中国寿险业的精算规定(分数比例约为3%)1. 人身保险精算规定2. 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管理暂行办法3. 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4.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寿险精算》张连增主编,李晓林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第1-19 章、附录。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非寿险精算原理和实践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该了解风险度量的基本方法、统计方法在非寿险精算中的,了解非寿险的费率厘定和费率校正,理解非寿险的准备金评估和再保险安排。考试内容:A、风险度量(分数比例15%)1. 风险的定义、特征及风险度量的性质2. 各种传统风险度量方法的定义、优缺点及计算3. VaR 度量方法的定义、应用及优缺点4. CTE 等其他风险度量的定义及计算B、非寿险精算中的统计方法(分数比例20%)1. 常用的损失理论分布和其数字特征及损失分布的拟合方法2. 贝叶斯估计的基本方法及后验分布的计算3. 随机模拟的基本方法及对损失理论分布的随机模拟4. 信度理论的基本方法及对非同质风险的识别C、非寿险费率厘定(分数比例20%)1. 费率厘定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及概念2. 费率厘定的两种基本方法:纯保费法和损失率法3. 均衡已赚保费计算:危险扩展法、平行四边形法4. 最终损失计算:损失进展法,识别趋势5. 分类费率和冲销6. 费率厘定实例7. 效用理论与非寿险费率厘定:风险指数,最高保费和最低保费,最优保险D、非寿险费率校正(分数比例15%)1. 经验费率和信度保费的概念及运用信度理论厘定和校正非寿险费率的方法2. 计算贝叶斯保费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方法及贝叶斯保费的近似计算3. Buhlmann 信度模型及其结构参数估计方法及Buhlmann 信度保费的计算4. Buhlmann-Straub 信度模型及其结构参数的估计方法及Buhlmann-Straub 信度保费的计算5. NCD 的一般原理和数学模型及用转移概率矩阵表示一个NCD 系统和计算其平稳分布的方法E、非寿险准备金(分数比例15%)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的方法和保费不足准备金及其充分性检验2. 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的方法:链梯法、分离法、案均法、准备金进展法、预算IBNR 方法3. 理赔费用准备金评估4. 未决赔款准备金评估合理性检验F、再保险的精算问题(分数比例15%)1. 再保险的基本知识: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2. 再保险的费率厘定和准备金评估:损失分布法和劳合社比例法,再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再保险未决赔款准备金,S-B 法3. 最优再保险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基本原理考试指定学习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非寿险精算》:韩天雄主编,刘乐平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选择题(约占60%)、主观题(约占40%)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会计与财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课程。通过本科目的学习,考生应掌握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从信息使用者的视角,熟练掌握会计信息的形成过程及企业主要财务报表的解读和分析方式;掌握企业营运资金和投资于筹资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保险企业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及保险企业报表的内容和分析思路;掌握企业会计要素重要组成内容的账务处理;熟悉行业相关法规、规范的构成和内容。考试内容:A、财务会计(约占60%)1.会计:用于决策的信息系统(分数比例10%-15%)会计的涵义和作用;会计规范体系;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企业会计准则的作用;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与会计的关系。2.会计基本理论(分数比例15%-20%)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要素和计量属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和作用。3.会计循环基本原理及流程(分数比例5%-10%)企业价值循环;会计等式与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循环的基本流程。4.资产负债表要素和核算与披露(分数比例10%-15%)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主要项目的会计核算;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计算和列报。5. 利润表要素的核算与披露(分数比例10%-15%)收入、费用、利润主要项目的会计核算;利润表主要项目的计算和列报。6.现金流量表的基本原理(分数比例5%-10%)现金流量表的现金概念;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主要项目组成;保险公司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的分类。B、保险会计(约占10%)保险会计的特点和内容;非寿险合同、寿险合同、再保险合同主要业务的核算;保险公司主要财务报表的内容。C、财务管理(约占30%)1. 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方法(分数比例约为5%)营运资金管理有关概念;应收、应付款项管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管理;经营预算的编制、执行及考核;筹资组合和资产组合管理的基本方法。2. 筹资与投资管理:长期资本决策、资本成本与项目投资(分数比例约为10%)长期筹资方式及其特点;资本成本与资本结构决策;项目投资与现金流量估算;项目投资评价方法概述。3. 企业财务分析:报表解读(分数比例约为15%)财务分析方法概述;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分析;投资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报表的解读;财务分析的局限性。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会计与财务》李晓梅主编江先学主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第1-10 章 考试时间:3 小时考试形式:主观题考试要求:本科目是关于精算管理基本思想及相关技术的课程,考生应掌握关于精算管理控制循环的基本思想,并学习如何将精算管理的思想和技术应用与产品管理、负债评估、资产负债管理以及资本金管理等具体的精算实践中。考生应能够站在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待、分析和解决精算问题。并进一步要求考生能够灵活运用精算管理系统的思想和精算技术分析和解决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问题。考试内容:A、精算师和精算职业(比例约为10%)1. 精算师及其职业领域2. 精算师的职业化发展3. 精算管理系统B、外部环境(比例约为5%)1. 外部环境的影响方式2. 文化和社会因素3. 人口结构4. 法律与监管5. 经济和商业环境C、明确问题(比例约为10%)1. 设定目标2. 风险与精算问题3. 精算问题的共性和典型的精算问题D、解决问题(比例约为15%)1. 设计风险管理解决方案2. 数据3. 建立模型4. 精算假设5. 模型检验6. 沟通E、监控与反馈(比例约为5%)1. 明确监控对象2. 经验分析3. 结果反馈F、产品开发与管理(比例约为20%)1. 产品开发概述2. 影响产品定价的因素3. 产品开发的模型与假设4. 产品管理G、负债评估(比例约为20%)1. 负债评估概述2. 数据3. 负债评估模型4. 评估假设5. 结果分析及监控H、资产负债管理(比例约为10%)1. 资产负债管理概述2. 资产负债管理模型3. 资产负债管理结果的监控I、资本管理(比例约为5%)1. 资本的基本概念2. 各种资本计算模型3. 监控与反馈考试指定教材: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用书《精算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版
sunny小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内容简介:本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各自运行规律及三者间内在联系以及政府如何运用之以影响经济的一门学科。是经济类专业的必修课。适用专业及层次:经济类专业本科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曹龙祺主编:《金融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参考书目:(1)黄达主编:《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姚长辉主编:《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课程名称:金融市场学英文名称:Financial market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宏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高等数学》等内容简介:现代金融市场是现代金融经济的核心,它在金融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金融市场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金融市场的各种运行机制、金融资产的定价方法、主要金融变量的相互关系及各主体的行为,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为日后进一步深造或从事实际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力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金融市场运行的原理和规律,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二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张亦春主编(著):《金融市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参考书目:(1)谢百三主编:《金融市场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出版社(2)夏德仁、王振山主编:《金融市场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课程名称: 国际金融学 (双 语)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学分: 3总学时:54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货币银行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介绍和讲述国际金融领域传统的和最新的原理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1、国际支付和交易体系(主要说明国际货币金融交易活动的衡量、这些活动所遵循的的规则框架以及对这些活动起促进作用的外汇市场及其价格)。2、国际金融市场(包括国际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3、国际收支和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具有代表性的弹性理论和吸收论的分析和介绍,说明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以及经济增长或紧缩如何影响一国国际收支和汇率)。4、开放宏观经济学和政策分析(包括开放的经济分析框架、在不同资本流动程度的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条件下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价格水平、实际产出和经济决策问题的分析)。5、世界经济中的一国和多国的政策制定(在一国政策制定方面,主要分析不同宏观经济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方面的差异,提出政策指派原理,然后分析汇率水平在短期内出现的超调现象及其原因。在多国政策制定方面,主要分析国家间的政策协调、货币联盟和汇率目标区等政策合作和政策协调的潜在收益和潜在成本)。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Joseph P. Daniels and David D. Vanhoo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economics 影印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参考书目: (1)Thomas A. Pugel(2005), International finance.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2)Ephraim Clark(2003), International finance.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3)姜波克(2000),国际金融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课程名称: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英文名称: Western Money and Finance Theory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内容简介:本课程系统介绍了西方货币金融理论发展的背景以及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基本内涵,把握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并通过理论发展探寻金融发展的内在规律。主要内容有利息与利率、货币政策、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脆弱性与金融风险以及金融监管等。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重要的理论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宏观和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国际金融学等基础理论知识。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三年级考核方式:考查选用教材:伍海华主编(著): 《西方货币金融理论》,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2年版参考书目:(1)王广谦主编:《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进展与述评》,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2)凯恩斯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3)罗纳德·I·麦金农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4)艾伦·加特著:《管制、放松管制与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5)胡维熊著:《利率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名称:《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学分: 3学分总学时: 54学时先修课程: 《保险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证券投资学》。内容简介:《金融监管理论与实务》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本课程在对金融监管的内涵、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基础、金融监管目标和原则、金融监管体制等内容讲授的基础上,着重就中国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日常运营和市场退出的监管内容和监管手段或方法进行详细的讲授。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金融监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掌握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方法和程序,从而能够胜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管部门的实践工作。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郭田勇主编:《金融监管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月版。参考书目:[1] 韩汉君、王振富、丁忠明编著:《金融监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 陈学彬、邹平座编著:《金融监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 卫新江等著:《金融监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2月版;[4] 李成编著:《金融监管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课程名称:金融风险管理 英文名称: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概率与统计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核心课,内容主要包括金融风险的基础理论、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与原理、金融风险的分类管理、风险管理与资本管理、风险管理与绩效评估等。本课程立足于当代金融业发展的实际,重点讲授金融风险管理的流程、技术与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教会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将来从事金融理论研究和金融实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朱忠明等编,《金融风险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 1、Philippe Jorion,《金融风险管理师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马克.洛尔,《金融风险管理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3、特里.J.沃特沙姆,《金融数量方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4、勒内 M. 斯塔茨,《风险管理与衍生产品》,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5、赵志宏,《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名称:商业银行经营学 英文名称: Commercial Bank Management学 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初级财务会计(或银行会计)适用专业与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内容简介:商业银行的基本理论与业务的发展,近年来非常迅速。国际商业银行的发展与变化,不断地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改革又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宽松的环境。在竞争日益加剧的条件下,商业银行既改革传统的业务,又创造新的业务,而且在服务上不断推陈出新。业务的技术性和复杂程度都大大超过以前。因此,本课程的内容也相当多而且比较复杂,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货币银行学理论,并要有一定数学基础和英文基础。 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年版参考书目:1 .制度类:如《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巴塞尔协议》等 2 .相关教材类:《商业银行管理》, [ 美 ] ,彼得· S ·罗斯 / 著, 3.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毛秋蓉主编,科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课程名称:《金融会计学》英文名称:Banking Accounting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初级会计学、货币银行学、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理论 与实务等。内容简介:本课程是一门专业会计学,内容包括:银行会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业务核算、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核算以及银行内部财务管理的核算。本教学立足于金融体制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改革,着重讲授基本的和主要的业务核算,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银行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银行工作打下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适用专业与层次:金融专业本科二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王允平等主编《新编银行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1996.2(1999.4重印)参考书目:(1)丁元霖主编《银行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7版 (2)张维新新编著《商业银行会计实务》 海天出版社 2001.6版 (3)王允平、李晓梅主编《商业银行会计》立信会计出版 社2003.8版(4)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司编《支付结算制度汇编》新华出版社1997.12版(5)严华麟主编《现代银行会计基础》中国物价出版社2005.5版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学》英文名称:Financial Management学分:2总学时:36先修课程:初级会计学内容简介: 本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的基础与方法;第二部分财务管理的主体内容,即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收益分配管理;第三部分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金融专业的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加强多方能力的培养,为他们将来更好地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基础。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专业本科三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荆新等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大学出版社2002.6第三版参考书目:(1)陈国欣主编《财务管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11版 (2)王庆成主编《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5版 (3)[美]道格拉斯·R·爱默瑞等著《公司财务管理》(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版 课程名称:《初等会计学》英文名称:Primary Accounting 学分:3总学时:42先修课程:无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方向的基础课。内容包括会计确认、记录、报告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它主要是阐述会计及会计核算的基础知识。为后继的会计类、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专业本科一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朱小平等主编《初等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版参考书目:(1)韩树旺主编《最新会计实务全书》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3版(2)管一民主编《基础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0版 (3)魏振雄主编《会计学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2版 课程名称:银行信贷管理英文名称:Management of Bank Credit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企业财务分析、 经济法内容简介:“银行信贷管理”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介绍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及原理,解释了银行资金运作的规律及内容,阐明了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及方法。通过该课程学习,应初步建立有关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及管理的知识体系,了解相关的操作内容及要求,培养信贷分析的能力及风险控制的理念,为涉足信贷管理领域及参与相关工作奠定基础。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本科生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江其务主编, <<银行信贷管理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年第2版参考书目:1、[ 美 ] ,彼得· S ·罗斯 / 著,《商业银行管理》2、毛秋蓉主编,《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科学出版社, 2005 年 10 月 课程名称:证券投资学英文名称:Securities investment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内容简介:证券投资学是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分析了现代金融市场运行的方式和规律、操作实务。首先证券投资学将系统地介绍有关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一般性的基础知识,为在资本市场和证券投资领域的研究提供必需的基础理论准备;另外本课程将系统地讲授证券投资学的一般理论和方法。一般理论包括:利率期限结构理论,CAPM,APT,期权、期货定价理论。一般方法包括:净现值定价法,股票和债券的定价,投资组合分析,投资基金管理,投资组合业绩评估;本课程还将系统地讲述有价证券价格的决定以及影响有价证券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因素;同时讲授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若干技术指标。最后将就证券市场监管的理念、要素、体制以及中国加入WTO后金融也全面开放后的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等问题进行论述。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本科三、四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吴晓求,《证券投资学》(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参考书目:1、曹凤岐主编.《证券投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2、张松龄著.《股票操作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2年 3、任淮秀主编.《证券投资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课程名称:保险学英文名称:Insurance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经济学、金融学、高等数学内容简介:保险学课程立足于广义保险学的框架,在基础理论内容里介绍保险的概念、数理基础、保险合同和其基本原则,透彻掌握基本理论。在保险实务介绍中,按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保险的三大分类,介绍了寿险、产险、再保险及社会保险等各类品种,使学生初步了解保险业务知识,同时本课程还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及监管理论进行介绍,分析讲授保险费率厘定,保险准备金提留,保险资金运用,承保和理赔等经营环节知识和监管模式手段。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熟悉保险合同和保险公司经营的主要理论和实务知识,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保险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保险工作的理论、方法、技术,具备在保险领域分析和解决实际技能,能够独立用所学的理论对保险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于金融专业各专业方向的学生要求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专业培养目标。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本科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林宝清主编 《保险学》 魏华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孙祁祥 主编, 《保险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覃有土 主编, 《保险法教程:2002年修订本》 (3)郝演苏 主编 《财产保险学》 中央财经大学出版社(4)詹姆斯.S.特里斯曼等著 《风险管理与保险》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人身保险英文名称:Life Insurance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保险学》《统计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内容简介:《人身保险》是现代保险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金融、保险、财经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人身保险的基本理论与实务,在《保险学原理》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介绍人身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人身保险的分类,人身保险的原则,人身保险合同,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寿险保费的厘定,人身保险的营销、承保、理赔,人身保险资金的运用以及人身保险的监管等问题。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意识和保险理念,提高保险科学方面的知识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培养学生把理论学习与对实际经济活动的认识和研究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本科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张洪涛、庄作瑾主编,《人身保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1)刘冬姣主编,《人身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2)许谨良主编,《人身保险原理与实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3)张洪涛主编,《人身保险案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保险精算学 英文名称:Actuarial Mathematics of Insurance 学分:3 总学时:54 先修课程:经济学、高等数学、保险概论内容简介: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习者了解保险精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寿险精算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利息理论、生命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理论。掌握保险精算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用所学的理论对保险领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对于金融专业各专业方向的学生要求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王晓军 江星 刘文卿编著,《保险精算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目: (1) 李秀芳 曾庆五主编《保险精算》 中国金融出版社 (2) 范克新编著 主编《保险精算学教程》 南京大学出版社(3) 雷宇编著《寿险精算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课程名称:中央银行学英文名称:Central Bank Economics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内容简介:大致有五部分组成:1.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地位等基本理论;2.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包括形成中央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以及管理性业务的操作原理与操作方法;3.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和宏观经济调控部门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方面的理论与操作;4.中央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保证经济和金融稳健运行的原则和方法;5.中央银行在开放经济中的对外金融关系。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本科二、三年级学生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王广谦, 《中央银行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 徐刚 沈禹均主编, 《中央银行学概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刘军善著, 《论中国的货币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 孔祥毅主编, 《中央银行通论》 中国金融出版社4. 万解秋 贝政新主编, 《中央银行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5. 李早航主编, 《现代金融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6. 刘锡良等编,《著中央银行学》 中国金融出版社7. 李扬著,《中国金融改革研究》 江苏人民出版社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学分:3总学时:54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内容简介:1、要求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国际结算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了解国际结算的重要意义及其实际应用。在懂得各种结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如何应用最佳的结算方式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果。2、要求掌握三种主要信用工具。汇票、支票与本票的性质与作用,特别是汇票的性质和作用、必备条件、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流通程序等概念必须有清晰的了解。3、要求了解各种商业单据的性质、作用并切实掌握审单要点。4、要求掌握汇票、托收及信用证三种结算方式的基本概念,有关当事人的责任、义务以及其流通程序,进一步研究各种结算方式与促进国际贸易的关系以及它们对进出口方的利弊得失。适用专业及层次:金融学、国际贸易学、国际经济学本科三年级考核方式:考试选用教材:苏宗祥,《国际结算》 中国金融出版社参考书目:1、李晓洁主编,《国际贸易结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2、梁琦主编,《国际结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3、蔡惠娟主编,《国际结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