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90

记住我8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从业多久年检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嘎嘎哈哈笑笑

已采纳

会计从业资格证两年为一个周期年检一次,并且每年需参加24小时继续教育。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两年进行一次年检,主要审核持证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遵守财经法规和职业纪律、奖惩情况、继续教育培训及诚信建设等内容。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财政部门不予办理年检,并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会计人员不按照《会计法》办事,丧失原则,玩忽职守,给国家或集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不宜再从事会计工作的; 2、未按规定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且脱离会计工作岗位三年以上者; 3、逾期不参加年检者。

会计从业多久年检

238 评论(9)

青烟缭绕

1、年检时间:持证人员在规定的年检时间内(按"证书号码"尾号相应月份)到各区县财政局、市财政局会计人员服务中心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的年检。2、年检操作:《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主要审核和检查持证人员的下列情况:1、完成规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的情况;2、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变更情况;3、《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登记情况;4、持证人员遵守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5、财政部门的其他规定。 持证人员在规定的年检时间内(按"证书号码"尾号相应月份)到各区县财政局、市财政局会计人员服务中心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的年检。年检期间,下列人员提供有效证明可以不参加年检,但最多只免检一次。1、出国进修会计专业人员;2、住院(六个月以上)的病人;3、休产假人员;4、应征入伍后非从事会计工作人员;5、其他特殊情况。会计证年检时,原则上要求出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手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要求会计证年检时必须出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登记情况、会计电算化合格登记情况,否则不予年检会计证。

225 评论(13)

宇晨yuchen

一、会计从业资格证不需要年检。持有会计证的人员自取得证书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

二、说明。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制度,引入了学分制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办法规定:

1、会计从业资格实行信息化管理。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建立持证人员从业档案信息系统,及时记载、更新持证人员下列信息:持证人员的相关基础信息;持证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情况;持证人员的变更、调转登记情况;持证人员换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情况;持证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持证人员受到表彰奖励情况;持证人员因违反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职业道德被处罚情况。

2、持证人员应当接受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持证人员继续教育相关规定由财政部另行制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单位应当鼓励和支持持证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3、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规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资格的次年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得少于24学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均在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下年度。

4、《规定》列举了继续教育的多种形式及各种形式学分的折算方法。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5、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实行登记制度。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经考试或考核合格后,应当在3个月内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相关证明材料向所属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2)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在单位报送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信息,为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

6、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等的依据之一。对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227 评论(11)

小库2011

会计证年检已经取消,现在叫“继续教育登记”,每逢单数年(即每两年)的10月至12月由持证人本人或委托他人凭“继续教育证书”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前往会计科办理即可。

《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已经不再进行“年检”。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及《河南省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持证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学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每2年为1个周期免费进行一次定期登记,登记时主要检查持证人员是否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学时和内容。持证人员不参加定期登记的予以公告。连续2个周期不参加登记的视为自动放弃会计从业资格,并予以公告。

扩展资料

如果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在2003年以前未进行继续教育登记的,就已经被注销,是在2003年以后没有进行继续教育登记的,可到网上或到财政局财干校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带继续教育证书到财政局会计科来补办登记。每次登记完成后,都会在证书备注页打印上下次登记的时间,翻看下证书就会知道继续教育登记的时间了,请按时登记以免被注销。

但是自从2017年11月9日起,财政部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宣传贯彻新〈会计法〉有关工作的通知》(财会[2017]27号),规定自新《会计法》施行之日起,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认定。省级财政部门不再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认定以及考试、证书核发和换发、调转登记等工作。此外,关于会计从业资格年检制度,已取消多年。

关于继续教育问题,该项制度没有取消,会计人员仍应按《会计法》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但不再与会计从业资格挂钩。可在工作所在地参加继续教育并进行相应登记。

参考资料来源:鹰潭市人民政府-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

参考资料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有关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否需要年检的咨询

参考资料来源:财政部-关于会计证的问题回复

359 评论(8)

yangdandan

会计从业资格证每年都需要进行继续教育。2017年会计证继续教育工作已经有部分省市开展工作,请随时关注当地财政局下发的公告。

254 评论(8)

贪吃的猫猫410

每年要进行继续教育,每两年年检一次。

271 评论(14)

菁菁neco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您是哪个地区的?每个地方年审的政策不一样,具体得和当地财政局联系,继续教育是每年都要的,至于年审,一般为两到三年一次,有的地方已经取消年审,如上海。

会计从业资格证年审即《会计从业资格证》实行定期年检制度。会计证年审主要是考察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情况即检查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是否有持续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和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需要的材料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原件本人身份证原件。持证人员在规定的年检时间内按“证书号码”尾号相应月份到各区县财政局、市财政局会计人员服务中心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证的年检。

会计证实行2年一审主要审核和检查持证人员的下列情况。

完成规定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和学时的情况工作单位、学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变更情况《会计从业资格证》注册登记情况持证人员遵守财经法规、会计职业道德、依法履行会计职责情况财政部门的其他规定。其中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持证人员每年接受学习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4小时。

一般每两月都会有安排两天的继续教育的学习课程而财政部也会派专人来核查相应的参加继续教育及年审的人数。   免检情况会计证年审期间下列人员如能提供以下有效证明可以不参加年检但最多只免检一次。

1、出国进修会计专业人员

2、住院六个月以上的病人

3、休产假人员

4、应征入伍后非从事会计工作人员

5、其他特殊情况

会计证年检时原则上要求出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手册、会计电算化合格证。要求会计证年检时必须出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情况、会计电算化合格登记情况否则不予年检会计证。

希望我们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212 评论(9)

搁小浅671

会计继续教育对象《会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持有会计证的小伙伴以及其他从事会计工作的小伙伴都需参加继续教育,详情如下:本规定所称的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一)持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的会计人员;(二)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且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三)其他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同时:会计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采取学分制管理制度,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不得少于90学分,其中,专业科目一般不少于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税务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60学分。有些准入类职业资格,虽然有法律法规的设置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其实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比如会计证,宜通过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所以,虽然会计从业考试已取消,但继续教育不可丢。目前我国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已达1400万之巨,这还不包括CPA在内,但真正高端人才稀缺,绝大部分停留在算账、报账、编表阶段,呈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实际上,要真正做好会计工作,要对企业的具体业务、运行机制、市场风险有很深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30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