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1

saiber赛八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元明朝会计简史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紜亦眠观520

已采纳

正史:

《明实录》

《明史》

野史:

《明史演义》

《明史纪事本末》

《明朝那些事》

扩展资料:

1、正史

正史是指以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为编撰体例的史书。代表史书有纪二十四史。其他纪传体体裁的史书也可称为正史。早期我国史书如《春秋》等都为编年体史书,后司马迁在编写《史记》过程中增补了本纪、世家、列传、志、表,班固编写《汉书》沿用此体例,但删去世家。

此后纪传体被各朝奉为正规体列。而以纪传体为编写体例的书也就称作正史,意味用正规体例写作的史书。

2、明朝

明朝(1368年   ―1644年  )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  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  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  ,定都于应天府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  ,以应天府为陪都。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

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明初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还曾收复安南 。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 ,《明史》评价明成祖为“远迈汉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正史

百度百科-明朝

元明朝会计简史

246 评论(13)

贝贝哈拉

?你是不是想问《明史》的真实性啊。《明史》是清朝人修的……真实性……打个对折就不错了。不过好多人自己写过当时的史料,而且也有其他的文学家整理,像钱谦益之类的。要综合的辩证的看的话,现存的明代史料大部分还是可信的。当然,像什么皇帝出生红云缭绕之类的你也知道不是真的嘛。

335 评论(8)

婷婷1029

正史的 基本上就是官方修的 历史文献 比如《明史》,《明实录》,《明通鉴》 ,另外还有个人所著的一些文集文献里 也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 明代史 比如明末的《明季北略》等等其实在看上书书籍的时候 还可以看看现代人写的明代历史 比如1,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复旦大历史系列) 作者:樊树志 著2,明朝大历史--毛泽东最为赏识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讲述真实的大明朝历史 3,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 作者:娄曾泉,颜章炮 著4,明朝顶级文臣(特惠品) 作者:毛佩琦,刘利民 著5,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 作者:(美)牟复礼,(英)崔瑞德 编,张书生 等译6,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作者:黄仁宇 著,阿风 等译7,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作者:(加)卡正民著,陈时龙译8,明代的漕运(黄仁宇著)9,政治决策与明代海运 作者:樊铧 著10,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作者:周振鹤主编,郭红,靳润成著11,明代政治史(上下册)(全二册) 作者:张显清,林金树 主编12,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作者:陈江著13,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 作者:傅衣凌著14,明代人口与经济发展 作者:李德甫著15,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田培栋著16,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下) 作者:谢国桢 选编,牛建强 等校勘17,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作者:晁中辰 著18,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 作者:张英聘 著19,明代城市研究 作者:韩大成 著20,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明代:调适与会通(增订本) 作者:沈定平著21,明代中外关系史论稿 作者:万明著22,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 作者:赖建诚 著23,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社科院文库 作者:张显清 主编24,明代赋役制度--梁方仲文集 作者:梁方仲著25,在历史与经济之间 作者:梁小民 著26,资本市场与会计演化关系史研究 作者:李国运著2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作者:傅衣凌 著28,

170 评论(9)

吃不胖的妩媚

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代会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3.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代会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SeriesReleases,ASR),并在ASR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or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199 评论(13)

nana鬼鬼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1368—1644年)历史情况的纪传体通史。全书336卷,其中目录4卷、本纪24卷、志75卷、表13卷、列传220卷,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认为它超越了宋、辽、金、元诸史。清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31中说:“近代诸史自欧阳公《五代史》外,《辽史》简略,《宋史》繁芜,《元史》草率,惟《金史》行文雅洁,叙事简括,稍为可观,然未有如《明史》之完善者。”1679年7月2日,清朝开始修撰《明史》

172 评论(15)

玉子狗尾草

正史: 《明实录》 《明史》野史: 《明史演义》 《明史纪事本末》 《明朝那些事》能想到的就这些,读史书还是要多想,史书受太多政府太多的影响了。

156 评论(15)

李出于蓝

正史的 基本上就是官方修的 历史文献 比如《明史》,《明实录》,《明通鉴》 ,另外还有个人所著的一些文集文献里 也可以一定程度的了解 明代史 比如明末的《明季北略》等等其实在看上书书籍的时候 还可以看看现代人写的明代历史 比如1,明朝大人物:皇帝、权臣、佞幸及其他(复旦大历史系列) 作者:樊树志 著2,明朝大历史--毛泽东最为赏识的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讲述真实的大明朝历史 3,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史话 作者:娄曾泉,颜章炮 著4,明朝顶级文臣(特惠品) 作者:毛佩琦,刘利民 著5,剑桥中国明代史1368-1644年 作者:(美)牟复礼,(英)崔瑞德 编,张书生 等译6,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作者:黄仁宇 著,阿风 等译7,明代的社会与国家 作者:(加)卡正民著,陈时龙译8,明代的漕运(黄仁宇著)9,政治决策与明代海运 作者:樊铧 著10,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 作者:周振鹤主编,郭红,靳润成著11,明代政治史(上下册)(全二册) 作者:张显清,林金树 主编12,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 作者:陈江著13,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 作者:傅衣凌著14,明代人口与经济发展 作者:李德甫著15,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田培栋著16,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下) 作者:谢国桢 选编,牛建强 等校勘17,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 作者:晁中辰 著18,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 作者:张英聘 著19,明代城市研究 作者:韩大成 著20,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明代:调适与会通(增订本) 作者:沈定平著21,明代中外关系史论稿 作者:万明著22,边镇粮饷:明代中后期的边防经费与国家财政危机,1531—1602 作者:赖建诚 著23,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社科院文库 作者:张显清 主编24,明代赋役制度--梁方仲文集 作者:梁方仲著25,在历史与经济之间 作者:梁小民 著26,资本市场与会计演化关系史研究 作者:李国运著2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作者:傅衣凌 著

30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