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39

cool100886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借贷类题目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泸州老叫

已采纳

一.你的理解是正确的:“固定资产清理”是资产类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因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以及在清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1.借方登记固定资产转入清理的净值和清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2.贷方登记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其贷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收益;借方余额表示清理后的净损失,3.清理完毕后应将其贷方或借方余额转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账户。二·丁字账的借贷运用方向:借贷----------I----------资产的增加1负债的增加负债的减少1资产的减少权益的减少1权益的增加

初级会计借贷类题目

355 评论(11)

广州文仔

为什么我算出的合计不一样

98 评论(11)

红豆花花花

1.借:固定资产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2.借:库存现金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3.借:原材料2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

4.借:生产成本40000  贷:原材料40000

5.借:应付账款22500  贷:银行存款22500

6.借:银行存款150000贷:长期借款150000

7.借:应交税费9000   贷:银行存款9000

8.借:库存现金5000   贷:营业外收入5000

9.借:银行存款16000库存现金20000   贷:应收账款18000

10.借:短期借款20000 应付账款28000  贷:银行存款48000

T字账就写好期初额,填入对应分录的借贷方,结出期末余额,在编试算平衡表,双方平就对了。

扩展资料:

分录的编制是大家必须要掌握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建议大家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编制:

第一步:确定科目:根据题目表述,确定所涉及到的会计科目

第二步:确定类别:这些科目分别是属于资产类,还是属于负债类,或者损益类等等。

第三步:根据科目的类别,确定账户结构:是借增贷减,还是借减贷增。

第四步:确定每个账户的方向,是在借方还是在贷方。

第五步:根据题目表述的经济业务,确定每个账户的金额。

第六步:编制会计分录

第七步:核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220 评论(14)

excellentpri

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上网问,上课学啥了?1、借:原材料贷:银行存款2、借:现金贷:银行存款3、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4、借:应交税金贷:银行存款5、借:资本公积贷:实收资本6、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7、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8、借:银行存款贷:营业收入(实际上还就应同时进行价税分离,题目未提供税率,因此税金项忽略)9、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10借:短期借款贷:银行存款11借:生产成本贷:原材料12借:短期借款贷:实收资本13借:其他应收款贷:现金金额自己填吧。

268 评论(9)

康茂暖通

一,1,借:固定资产10000贷:银行存款100002,借库存现金1000贷:银行存款10003,借原材料20000贷:实收资本200004,借:生产成本40000贷:原材料400005,借:应付账款22500贷:银行存款225006,借:银行存款150000贷:长期借款1500007,借:应交税费9000贷:银行存款90008,借:库存现金5000贷:营业外收入50009,借:银行存款16000库存现金20000贷:应收账款1800010,借:短期借款20000应付账款28000贷:银行存款48000T字账就写好期初额,填入对应分录的借贷方,结出期末余额,在编试算平衡表,双方平就对了

109 评论(9)

Wenlll1020

根据题目寻找会计要素,在会计要素中寻找相应的会计科目,例如购进商品一批(已入库)金额100000元款未付借:库存商品100000应交税费——增值税(进项税)17000贷:应付账款117000库存商品为资产要素会计科目,而应交税费和应付账款为负债类科目,分录中资产类科目与负债类科目最重的结果金额是平衡的,所以分录无误。

107 评论(14)

七色缤纷彩虹

你理解的正确。

要搞清楚账户类型以及经济业务业务反映的内容资产类账户:

1、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2、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3、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4、损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5、损益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记住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然后对比记忆。

27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