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王道呼
(1)了解借鉴阶段 借鉴的前提是了解,借鉴必须建立在切实吃透、弄懂国外会计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才能博采众长。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系统学习,深入了解国外会计的丰富内涵,吸取其精华,借鉴其合理内核。由于会计协调在这个阶段大都是自发进行的,因此自发性是该阶段的主要特征,学习借鉴国外会计中先进的合理的成分则是该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了解借鉴阶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与国际性或地区性的职业组织的联系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协调活动,和了解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会计经验。 ②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乃至政府会计主管机构,应该设立专门的外国会计、国际会计的机构,以搜集、整理和研究国外先进的会计信息资料,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③在制定和修订会计准则时,应充分借鉴国际会计组织的经验和,使我国新出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走回头路”、“朝令夕改”的现象。 ④加强会计协调的超前性与务实性研究。超前性要求会计研究具有预见性,研究国内已经存在但不普遍、甚至还未出现的会计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研究国际上已经出现的会计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探讨其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务实性要求会计研究“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使会计理论研究成果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⑤深化改革会计,培养国际会计人才。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国际性教育,如开设西方会计、国际会计、国际贸易、国际、国际税收、经贸外语、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提高会计人员处理国际会计业务的水平。 (2)协调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尚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现实情况,我们要充分利用会计的商业语言作用去沟通、发现、寻求与各国会计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调整我国会计准则中的某些内容,以使其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基本一致,为第三个阶段的规范统一打下基础。 在协调阶段,应该采取以下几种主要措施: ①加强国际性的会计双向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我国通过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积极地、辩证地学习和吸纳西方各国会计理论与及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益成分;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国际讲坛向国外介绍中国会计,使国际会计职业组织的决议中包含适应中国情况的内容,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这样,既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又便于我国对外投资。 ②针对我国会计准则中与国际会计准则中不一致的内容,与主要会计发达国家和国际会计职业组织共同协商解决,实现我国会计的国际化。 ③建立健全政府或民间会计协调组织机构,具体领导和负责我国会计协调活动,以它们的强制性或权威性来引导会计协调活动走向新的阶段,取得更大的成就。 ④加快我国审计的国际化进程,保证我国财务报告鉴证的广泛适用性。
冰比冰水冰1025
我国长期以来属于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尽管改革开放以来,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政放权的改革,但相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来讲,我国显然属于典型的权距大的国家。由此可以想见,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较难集思广益,准则内容往往会流于笼统,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而且财务会计信息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呼应权力拥有者(Power Holders)的需要,这一点实际已被实践所证明。例如,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主要是官方 财政部会计司来制定的,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的影响甚微。这样势必会暴露许多准则内容考虑不周的问题。例如,我国对长期工程合同仅分为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两类,而美国会计准则中,除了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外,还包括成本不加成合同(Cost-without-fee Contracts)和工料合同(Time-and-material Contracts)两类,显然,我国实践中存在着成本不加成合同和工料合同,它们没有被包括在《长期工程合同》准则中,应该说与我国权距过大不无关系。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则更为笼统、简单,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经难以驾驭、指导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可见“大权距”的文化特征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再如,在我国,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发生时,即应予以资本化, 而在美国,除了应满足“借款费用发生时”这一条件外,还应满足“资产支出正在发生”和“为使资产达到其预定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所必要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两个条件,借款费用才允许资本化(国际会计准则亦是如此)。 两相比较,我国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要比美国来得宽泛,相应地,在相同情况下,我国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一般会比美国多,不可否认,我国准则这样规范与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我国准则规范的这种做法没有准则制定者对财税利益目标需要的考虑,因为我国的做法无疑可以减少期间财务费用,以增加企业当期利润和国家税收收入,而这样做,也只能在大权距的文化环境中为了管理当局(即权力拥有者)的利益需要才会较容易地变为现实。
丸子丸子小樱桃
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摘 要: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获得国际经济市场的认可,为此,中国需要中国的会计规则进一步地向国际惯例靠拢。多年以来,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差异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61-02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过程。在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市场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的格局开始形成,会计准则国际化逐步向前迈进,多年以来,中国的会计标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新的会计准则制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中国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和用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对会计准则提出了新的需求。规范资本市场的秩序离不开信息的充分披露,离不开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含量,正是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保证了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转与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国际化显著提升了中国的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质量。2007年开始执行的新会计准则,重新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6个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进行了重新定义,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全面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引入,被视作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的重要标志。这不仅可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更能够准确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实行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逐步减小,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时,以此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有效地减少上市成本,并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可靠性,有利于中国的公司步入资本市场的全球化轨道。另外,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降低贸易壁垒,促进经济全球化等方面也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便于中国吸引外资,促进中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各国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不同,文化形态也存在诸多差异,所以会计准则的适用性也不会完全相同。会计准则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经济背景会产生有差别的会计准则。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如果会计发展过分夸大了国际化的作用而忽视了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背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二、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投资者带来的影响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主要来源,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新会计准则在保护投资者的自身利益方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要求企业会计信息要确保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强调会计信息要公允兼具,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同时,它还调整了随意性较大的会计核算方法,大大减小了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空间,有效阻止了许多粉饰财务报表的现象发生,最终达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的。此外,会计准则国际化使会计披露的范围扩大,提高了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对中国企业的信任,尤其是对外国的成熟投资者,依靠国际会计标准制定的财务报告,将会使他们对中国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便于做出决策。三、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产生的影响由于依据国际化的会计准则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核算出来的利润往往低于依据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利润,可以在一定层面上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本国的税收也随之减少了。对税收的影响是会计准则国际化对政府最明显的经济后果。然而,由于会计准则国际化对引进了国外投资有十分积极的效果,政府通过外资企业增长的税收,会消除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中国也会从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的技术合作、管理经验中获利。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每个国家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对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学习、研究,以此来保证各国的会计准则的不断协调。国际化的会计准则的很多理念与中国的会计准则还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准则的宣传实施上下一番功夫。同时,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坏境还未完善,会计市场存在大量的不健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新的会计准则的执行、落实。总之,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会给中国带来较多的学习、应用成本。尽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在发展的进程中会遇到很多障碍,但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它始终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尽管会计准则国际化对于中国的影响有利有弊,但是它对于中国始终是利大于弊,我们应采取趋利避害的态度去对待它。会计始终是国际化的会计,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