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不太麻烦
全口径财政收入=一般公用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其中非税收人包括行政事业收入和罚没收入等;转移性收入包括上级的税收返还和一般项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上解收入等)可用财力=地方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下级上缴收入-补助下级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其中地方收入包括本级一般预算收入和本级基金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上级税收返还和财力性转移支付和其他补助。)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全部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只是全口径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而可用财力则属于本级市级能支配的数字,不同的核算维度。
罗成or房谋杜断
核算主体的微观性不同: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某一企业为主体,核算内容只能是本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一切与本企业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应归属于对方的核算内容,则不应该在本企业进行核算,这也是企业会计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
而预算会计是以整个国家预算执行为中心来组织核算,它既要核算各个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也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利税上缴情况。
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单位应当按照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的要求,对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全部现金收支业务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未纳入年初批复的预算但纳入决算报表编制范围的非财政拨款收支,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
在目前全口径预算管理的要求下,各单位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存在未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因此考虑单位的全部自有收支都应纳入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
代转付资金、周转金、收取或支付的保证金、押金等,虽然发生了现金的流入或流出,但由于该部分资金并不形成单位的收入或支出,因此无需纳入预算会计核算。
xiaoshu20061
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带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术语,它是预算内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其中预算内收入对应的就是一般预算收入。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全口径财政收入这个概念,因为它们的所有财政收入都要纳入预算管理。
玛雅家具
一、定义
全口径预算决算,即监督主体(即人大)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
二、定义解释
1、全口径,即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要纳入预算和决算的统计方法。
2、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监督主体为人大,人大审查并决定是否审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并最终决定预算决算。
3、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实施主体为政府,政府根据地区财政收入和支出计划,制定财政预算决算草案,报请人大审批形成法制化的财政预算决算。
三、 特征
1、(人大)监督与(政府)行政并存。
2、一切动作.程序化。
3、管理监督法制化。
4、过程结果公开化。
四、说明
1、全口径为中国统计专用术语。
2、监督主体为狭义概念,仅限人大监督。
老李重庆
根据定义自己看区别吧。全地域内财政收入这是最大统计口径的财政收入,也叫做大口径财政收入或者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地域内财政收入包括上划中央四税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政府基金预算收入、社保基金收入、海关关税收入、个人储蓄利息所得税、出口货物退增值税、石化企业所得税、车辆购置税等。各地的全地域财政收入的统计口径也并不完全相同.一般预算收入(generalbudgetrevenue),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国家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预算收入是与原来的“财政机关总预算会计制度”中的“预算收入”相对应的概念。1997年6月颁布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取消预算内、预算外收支界限后,财政总预算的收支体系也随之变化,将一部分原来属于预算外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但对这部分新纳入预算的收入又需要保持其专用性,不能与原来的预算收入统一分配。因此,预算收入被分为一般预算收入和基金预算收入两部分。地方性一般预算收入,就是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并由地方支配的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一般指税收收入。预算收入指在预算年度内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有计划地筹措到的归国家支配的资金,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我国预算收入的基本形式包括:税收、上缴利润、规费及公债等。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各项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收费和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财政范畴,也是目前世界各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我国,目前来自税收的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0%以上。税收按其性质划分,可分为流转课税、所得课税、资源、财产和行为课税。全口径财政收入是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转移性收入在内所有财政收入。地方可用财力是指地方政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支配财政资金之和。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划分,地方可用财力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部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