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0

肥仔美金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村会计事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偷吃月亮

已采纳

收藏推荐 读了1997年第5期(农村财务会计》上刊载的赵振顺同志写的文章(怎样才算是一名好会计》,作为一个普通农村会计,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虽然我们面临其他基层干部也遇到的工作难度,担负着其它基层干部没有担负的财务管理工作,可谓“得一份工资,干双份工作”,然而工作在全国各地的近百万名村组会计,仍然孜孜不倦,在他们平凡的岗位上,如春蚕吐丝,死而后已,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建设转型的时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异常复杂多样。在农村更是如此。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当好一名村会计,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和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任重而道远。笔者认为:!.村会计应该是农村经济运行的“安全阀”。按照《会计法》规定,农村会计担负本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任,有权对违法收支予以制止和纠正O掌握政策,严把关口,为农村经济发展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要求我们在日常会计工作中;做好以下三点:第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做到作风正派,品行端正,清正廉洁,乐于奉献。突出“廉”字,慎用“权”字,有效地抵制行贿受贿,吃请送札,索要回扣等不良社会冈气。

村会计事迹

199 评论(10)

hanhan0124

30年前,村里人均不到3分地,村民收入不足百元,他是村里首个“万元户”。放着大把的钞票不赚,却接下了村主任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一年工资只有360元。30年后的今天,在他的带领下,这个村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15万元,全村70%以上农户年收入都在100万元左右,而他一年拿的工资只有这些农户的10%。“你敢闯敢拼,有魄力又有胆识,如果当初不选择当村干部的话,估计现在都成千万富翁了。”面对亲戚朋友的惋惜,他总是说:“能让村民过上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就是一生最大的幸福。我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他,就是蝉联16年“金陵首富村”的当家人——高淳县古柏镇武家嘴村党委书记武继军。近年来,他获得了“全国农村优秀人才一等功、全国劳动模范、第九届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2010中国十大杰出村官”等等诸多荣誉。近日,市委决定,授予武继军“村官楷模”称号。舍弃个人“钱途”,为“渔化子村”谋前途,全村第一个“万元户”弃船“上岸”【武继军感言】“一个万元户不算啥,要是带领全村人都成为万元户,谁还会不知道武家嘴?”武继军是村里最早走上富裕之路的。1982年,20岁的武继军走出家门,跑起了黄砂运输。起初,和其他村民一样,他也是用小木船从安徽芜湖运黄砂到南京,一趟跑下来,赚了1000多元。“如果有条大船,岂不是挣钱更多?”初涉水运业,武继军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很快借钱买了一艘68吨的木船。买船要花12800元。当时没有百元大钞,全是五块、十块的票子,村里人撺掇武继军把钱放到秤上称了一下,1斤3两!惊叹之际,大伙不禁为他捏了一把汗:借了这么多钱,能还得上吗?不会赔个血本无归吧?不过,事实证明了武继军的远见。当时,南京正在建设新生圩水运码头,需要大量黄砂。而南京长江大桥水面船多浪高,凭单个小木船很难通行,武继军用他的大木船,第一次把芜湖黄砂运到了新生圩。到年底,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当武继军准备在水运业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决定,让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新变化。1984年,凤山乡(现古柏镇)党委找到武继军,希望推举他为武家嘴村的村主任。理由是,武继军是全村唯一一个高中生,又在村里干过会计,最关键是头脑活泛,富有创业激情。得知这一消息,武继军的父亲坚决反对:“搞运输来钱快,村里这么穷,村主任每天工资才一块钱,有什么当头?”权衡再三,武继军最终决定弃船“上岸”,带领大伙共同致富。谈起当初的决定,武继军说,这里头还有个故事:有一次他去高淳县城办事,听到有人问到武家嘴怎么走。好几个热心人回答:只听过芮家嘴,哪来的武家嘴?“我当时心想,光一个万元户不算啥,要是带领家家户户都成为万元户,今后谁还会不知道武家嘴?”当年,武继军走马上任,成为武家嘴村主任。两年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看着村集体账目上仅有的126元,还是罚款收入,武继军心里顿时凉了半截,但他也暗暗发誓:“我跑过船,深知跑船的酸甜苦辣。一家一户做不了的事,我要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干,让家家户户都过上好日子。”武继军接下的这个摊子,在30多年前是这样一幅图景:石臼湖畔的一个小渔村,人均耕地不足3分,村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生。每到冬春枯水季节,他们只得走村串户,乞讨为生,遂得名“渔化子村”。天天雷打不动看新闻,凭着对政策的敏感抓机遇【武继军感言】“机遇不等人,不争不抢是庸人,错过机遇是罪人。”小到个人,大到企业、城市亦或国家,机遇在其发展中至关重要,智者总是能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武继军会抓机遇的意识,最为武家嘴人津津乐道。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武继军抓机遇的“法宝”是——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他每天必看新闻,不管回家多晚也雷打不动。按照他的说法:“项目来源于信息,信息来源于政策,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少走弯路错路。”这种对政策的敏感,让武继军抓住了四次大机遇——上海浦东开发、邓小平南巡讲话、党的十五大召开、现代服务业蓬勃兴起,带领武家嘴连续16年稳坐“金陵首富村”的位置。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升温,但由于国家压缩基本建设总量,造成黄砂一度供大于求,砂价一跌再跌,而且资金回笼困难,有的要拖上好几个月。武家嘴村的造船水运业,遭遇了10年快速发展期后的第一个低谷,武继军也面临担任村支书以来的最严峻考验。武继军当机立断,调整武家嘴航运的运输结构,扩大运输范围,除了黄砂外,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都可以运输。这一招立即见效,当周边村的水运业大幅下滑时,武家嘴村民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长。然而,武继军心里明白,这毕竟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必须调整航运方向。当时,集装箱运输已经出现,武继军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是武家嘴再发展的空间!1995年,全村还没有一艘集装箱船只,武继军仍然坚持成立了武家嘴集装箱运输公司。村民武继福说,武继军常常在船民耳边念叨集装箱运输的好处。经不住他的再三“鼓吹”,1997年后,在新造5000吨大船时,自己把货舱的尺寸设计成了能装集装箱标准箱的尺寸,村里有了第一艘集装箱船。“没过多久,一家公司找到了武书记,说要运一批集装箱到上海,当时整个村里只有我的‘武家嘴6号’能装集装箱。我一个月跑4趟,赚了整整13万元。”村民们发现,集装箱更赚钱,于是,又掀起一波集装箱大船热,全村船舶总吨位迅速飙升到40多万吨。2002年,上海投资建设大小洋山国际深水转运港,交通部决定在内河推行标准船型。武继军从中敏锐地“嗅”到商机,他果断地向村民传递“造海船”的信息——抓住国际制造业转移带来大量物流增加的契机,建造5000—6000吨江海直达船舶,实现武家嘴造船水运业的提档升级。2004年4月,依托南钢的大量外矿运输业务,武家嘴村集体、南钢集团共同组建了股份制的鑫武海运集团,旗下的2艘江海直达船舶当年就为村集体创收300万元。对此,村民武因春打趣地说:“俺不识字,武书记是一村之主,我听他的!他说的‘造海船’3个字,给大伙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一字万金啊!”“说起我们武书记,那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村民啥时找他,他都会说‘我有空’”【武继军感言】“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帮老百姓做事”在武家嘴,随意敲开一家村民的大门,都能听到武继军和这家的故事。1990年3月8日,村民武学进家的一条400吨铁船在扬中水道发生沉船。武继军当时正在南京城里办事,那天刚好下暴雨,忙碌了一天的武继军原本打算找个旅馆歇歇脚。得知此事后,他立即租了一辆吉普车连夜赶往出事地点。一路上,武继军心急如焚,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最起码看了二十几次手表。到达出事地点,已是深夜11点多。白天的奔波劳累,再加上饿着肚子,武继军早已疲惫不堪。但他顾不上喝口水、吃点东西,立即组织人员营救打捞。经过一番艰难的努力,沉船终于被打捞上来。打开船舱,年轻的母亲至死还紧紧搂着女儿不肯松手,她们是武学进的儿媳和孙女。看到这一幕,武学进当场瘫倒在地,武继军也忍不住号啕大哭。当晚,武继军就睡在江边临时搭起的帆布小篷里,垫着稻草,盖着薄被,就这样打发了一夜。之后,一连十几天,他一次次跑保险公司,用村集体的信誉担保,终于为武学进争取到一笔赔偿金。他还和武学进一道分析沉船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发展计划,鼓励武学进重新站起来。如今的武学进经过打拼,已经拥有两条3000吨大船,成为远近闻名的运输大户。他逢人便说:“要不是武书记在关键时刻搀了我一把,恐怕我这辈子也翻不了身呐。”58岁的孔桃美回忆说,2009年的一天夜里,她的老伴突发胆结石,痛得在床上直打滚,她急得都快哭了,情急之下,给武继军打了个电话,没想到,武继军很快就赶到她家,连夜开车把他们送到高淳县人民医院。后来,老伴动手术开了一刀,在医院住了一个多礼拜,武继军每天都到医院来问问情况,看看他吃东西怎么样,一直到老伴出院。“说起我们武书记,那真是‘好得不得了’。不管村民啥时找他,他都会说‘我有空’。”对村干部,他是不近人情的“管家”,花集体的钱比花自个的钱还小气【武继军感言】“当干部不搞个体,搞个体就别当干部。集体的事情都忙不完,如果自己整天忙着挣钱,哪有心思精力为村民的事操心?”在村民眼中,武继军是胜似亲人的好书记。而在村干部看来,武继军又是严厉得不近人情的“管家”。村民住豪华别墅,村干部住普通公寓楼,这是武家嘴的一道独特风景。原来,在这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村干部不准搞水运,而且拿的工资只能是村民人均收入的80%。因此,村干部的收入在村里基本处于下游水平,是“相对贫困户”,最富有的都是跑水运的村民。“当一个村干部,必须把绝大部分时间精力花在为群众服务上。集体的事情都忙不完,如果自己整天忙着挣钱,哪有心思精力为村民的事操心?”这是武继军的“逻辑”,也是他的境界。在武家嘴村老年公寓的施工现场,村党委副书记肖健说了一件让他心有余悸的事情。今年2月,总投资1亿元的老年公寓开始浇灌混凝土,武继军常会去现场转一转、看一看。当天,正是他陪着武继军过去的。由于有甲方代表的监理在场,现场负责的一个村干部可能有一丝松懈。武继军认真察看一圈,发现其他地方都很平整,唯独有个地方做工比较毛糙,他随手捡起一块大石头一敲,结果有碎石迸出来,原来这里有一处20平方厘米大小的空鼓。“武书记当场把那个村干部臭骂了一顿,说这可是项重大民生工程啊,叫你负责还不仔细点,再不仔细就别干了!骂了足足有十几分钟,我站在旁边都不敢插一句嘴。”而就在这之前几天,村党委副书记刘前军,刚刚挨过武继军的严厉批评。原因是,武继军没事在村里转悠的时候,发现农民公园里的路灯竟然晚上6点就亮灯了。而按照规矩,夏季天黑晚,路灯要7点30分才亮起来,这里的亮灯时间还是冬季的,没调整过来。“武书记立马打电话给我,说你管的这叫什么事啊?村里的每一分钱都必须仔细盘算好。所以,早就有村干部开玩笑地说过他是‘花集体的钱比花自个的钱还小气’。”30年来,武家嘴的村干部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年只有春节放假三四天。如果当天没有会议或重要安排,武继军早上7点多钟就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想想武书记都这样,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一个年轻村干部这样说。20多年只带妻子孩子出门旅游过一次,帮村民不帮亲弟弟,妻子感叹:“如果自己是普通村民,得到的照顾可能更多。”【武继军感言】“如果大家都各忙自家的事,那集体的事谁来管?”随着武家嘴干起有声有色的生态农业,武继军也越来越忙了,村里跑业务、上项目、调纠纷等等,哪一样都少不了他。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村里,对自己家人却很少有时间过问。弟弟武继民常向他抱怨:“你以前跑船的时候,所有的业务联系、关系沟通全靠你一个人,现在换了我,人家根本不买账,原来闯下的市场也没能守住。如今,你当了村干部,没能沾到你的一点光。以前,为了帮村民贷个款,你买的一辆二手吉普车都跑坏了。为啥现在条件那么好了,就不能多帮帮我这个亲弟呢?!”面对弟弟的抱怨,武继军每次都会耐心劝导:“慢慢会好起来的。我是公家的人,总不能开后门给你找业务吧。”嫁给武继军20多年,妻子袁杏美也怨了他20多年。当着武继军的面,她就数落起来:“在你眼里只有武家嘴,哪里还有我们母女啊?人家小孩上学放学都有大人接送,我们两个女儿还小的时候,早上上学你已经出门了,晚上睡觉你还没回家,一个礼拜都见不着你一次!我生病开刀住院,你才挤出时间代我去参加小女儿的家长会……”类似的数落,袁杏美不知唠叨了多少回,武继军听了不知多少回。为这些家事,袁杏美年轻时没少掉眼泪,没少跟武继军吵嘴。袁杏美现在还清楚地记得,2001年,武继军终于带着她和小女儿到云南玩了一次,“那是我们一家人唯一一次出门旅游。有时,我甚至会想,如果自己是普通村民,得到的照顾可能更多。”不过,抱怨归抱怨,每当村民有困难去找武继军时,袁杏美总是第一时间作出“让步”。她说:“他带着全村人一步步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为着群众想、带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这是武继军20多年村官历程的写照,也是这“区区一个村官”能够达到的境界。

273 评论(10)

Miko米粒

22年担任山村党支书,他用奉献和忠诚拭亮党徽,却带着病痛和清贫逝去。他被追授“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故事令人感动。崎岖的山路上,似乎还回响着他为村民义务拉水的机车马达声——进入五六月份,山阴县百项工程大会战鏖战正酣,县城通往右玉杀虎口的公路开始翻修,几难通行。但泥渣石块挡不住行路的脚步,几个月来,一拨拨记者、作家、编剧走进下喇叭乡口子梁村,为的是采访、挖掘已故村党支部书记彭云的感人事迹。2011年12月5日,因突发脑溢血,彭云生命的年轮停在了51岁。时隔半年之久,说起他的逝去,人们仍以手拭泪,几度哽咽,心头笼罩着无限惋惜和悲痛。他的勤勉,他的付出,他的坚守,他的精神,因为他的离去,更加清晰地刻在人们的记忆里。山阴县委发出向彭云同志学习的决定后,彭云的事迹逐步为人们认识和感动。省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和朔州市委组织部先后举行座谈和报告活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彭云。“七一”前夕,彭云被追授“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支书不能白当”口子梁村是雁门关外洪涛山区一个百余人口的小村,多贫瘠,少绿色。满坡石头亦如大山的子孙,敦实而倔犟。从1989年到2011年,彭云共担任村党支书22年。22年里,他为小村付出的,是超常的体力和不尽的辛劳。村前的校舍、树荫,村后的田坝、水窖,还有2011年底刚刚完成的街巷硬化、村容整治工程,和他搬石头、和沙灰的身影一起,成为村民永远的感动。他是一个“拉水支书”。口子梁村原有一眼泉水,1958年断流。之后,村民们便开始了人背骡驮出村取水的日子。彭云一上任,就决心摆脱水贵如油的窘况。1992年,在县水利局支持下,全村筹集3万多元,开始兴建引水工程。山高坡陡,穿凿不易,其中苦累,可想而知。为早日引水进村,彭云不惜自家耕地撂荒,整天泡在工地上。他和几个壮劳力把一块块石头、一袋袋水泥搬上山坡,手拉肩扛,勒出道道血痕,别的劳动力两人抬一节10米长的钢管,心急的彭云几次咬牙一个人扛起钢管。奋战一年后,终于从两公里外的罗庄引来井水。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罗庄水井枯竭,大伙儿又恢复了到下喇叭村拉水的日子。引水的失利,让彭云深感不安,从此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开始用自家的四轮车为村民义务拉水。这一拉,就是十几年。十几年来,对那些年老体弱的,彭云总会把水一桶桶送到他们家里。他四轮车长年载的是一个大水罐,载的更是许多村民的寄盼和希望。为了拉水,他雪天扫雪,雨天垫路,艰辛备至。直到临终前,他还喘着微弱的气息念念不忘:“我得去拉水。”69岁的梁月云老人每次说起彭云,总是噙满泪水:“我老伴过世早,儿女又不在身边,吃水的事情最发愁,但彭云总是说,‘老嫂子你放心,只要我在一天,就给你送一天的水!咱没钱愁,缺水还愁个啥!’”有一天老人水缸又空了,赶上下雨,心想彭云不会过来了,寻思接点雨水将就一下,但没想到彭云还是冒雨来了,手里提着从自家水瓮里舀出的一桶水,“你们说,哪有这样的好支书呀!”他也是一个“创富支书”。口子梁村山多地少,老百姓一度连温饱都难以解决。作为村里的领头雁,彭云深知群众对富裕的渴望。多年来,村里种植的土豆、豌豆、莜麦、胡麻等作物一直品质差、产量低,但引进新品种价格高、投入大,大家并不敢轻易冒这个风险。彭云觉得,只有自己种好了,百姓看到希望了,才可能跟着一起种。1995年,他在全村率先引进新品种,用自家土地作试验,并采用旱作技术,当年,他的胡麻和土豆产量就达到了全村最高。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改种新品种,经过几年发展,大家生活逐渐好了起来。2011年,彭云又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种植中药材的主张,他带头养了3头肉牛、25只羊,并和副乡长徐晓圆商量,开春一起去内蒙古考察中药材种植,不想竟成了未了的心愿。彭云曾说:“支书不能白当,就要做群众的主心骨。”老百姓说,这娃没瞎说。信任从哪里来口子梁村子不大,叔伯侄子姨姨大妈,非亲即故。不论摊钱分物的大事,还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了意见都能明提,解决不好,会找到家里说上半天,甚至当面吵个一塌糊涂。但彭云担任村党支书22年来,大人小孩全都心服口服。每次换届,不论是任党支部书记还是兼村委会主任,他总是高票当选。赢得老老少少这么高的信任,凭什么?凭的是公道正派,凭的是心底无私。2009年,乡里拨给口子梁村一个低保指标,彭云的堂弟知道后,便找上门,希望彭云照顾给他,哪想彭云毫不犹豫地说:“不行!这次我要给张仕勇,你们虽说年龄相差不大,但他有高血压。和他争,你忍心吗?”堂弟没有怪怨他,心里反而更加服气。2011年夏季,口子梁村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雹灾害,县政府给每户村民救济了一袋白面,彭云用自己的四轮车亲自运回村里,并逐门逐户把白面送给乡亲们。有壮劳力的,他把白面放在他们背上,没有壮劳力的,就把白面送到他们灶前。发完白面,他也成了一个“白人”。县政府给受灾田地每亩补贴6公斤荞麦种子。那天小雨一直下个没完,彭云又冒雨开着四轮车从县里拉回了种子,一进村就招呼大家分种子。当他给村民一一分完种子后,却发现自己不剩一粒。乡亲们过意不去,都说把自己口袋里的种子给他匀一些,而他却像往常一样再次撒了谎:“我当村党支书的,不缺这点种子,明天去县城再要点就是了。”第二天,他真的有了10公斤荞麦种子。后来人们才知道,那不过是他拉水时,顺路从邻村亲戚家借来的。2011年冬,省里给每家农户供应块煤一吨,又是他亲自到矿上把煤运回,按照先五保户、低保户,后其他户的原则,每十户一组分匀后,再抓阄分配,做到了公道合理,没有引起一句闲话。口子梁虽是个穷村,但这几年省里、县里推行的建设项目不少,彭云手里也过滤着一定数目的钱款。村会计胡国斌说,彭支书领头搞建设,只有倒贴的份儿,没有占便宜的时候。前几年村里修小学,施工队在村口饭店吃饭,欠了将近2000元饭钱。过年了,老板跑过来要钱,可村里没钱啊!彭支书就把他家攒了两年的1500公斤胡麻卖了,才还给人家。“硬骨头”的菩萨心彭云干活下苦出力气,是十里八村有名的“硬骨头”,但大家也知道,“硬骨头”彭云却有着一副菩萨一样的好心肠,谁有困难张开口,保证有求必应。杨迎生老人本是冻牛坡乡小庄窝村人,后到口子梁村道班给养护工人做饭,2004年因年龄原因被清退。孤身一人的他没有去处,万般无奈下,拿着6000元清退费找到了彭云:“彭支书,我无儿无女,也没个住处,我给你些住宿的钱,你就给我找个安身的地方吧……”话没说完,彭云就答应下来:“住的地方咱不怕,我现在就给您安排。杨叔,您放心,以后只要我有口吃的,您就有饭吃!”彭云安排老人住进了村委会,管起了老人的生活起居,吃水包在身上,隔三差五给老人送去莜面、豆面,逢年过节还把老人接到家里,自家吃什么,老人就吃什么。为了让老人冬天睡上热炕头,他跑到村外公路上捡大车漏下的煤块,攒在四轮车上,够个四五筐就送到老人的住处,就这样一直照顾了老人6年。老人临终前几天,彭云放下手里的活儿,天天陪伴老人。一天,老人拉着彭云的手颤巍巍地说:“彭支书,这辈子我没法儿报答你了,我还剩下1308元钱,你要不嫌弃,就留给你的孩子念书用吧!我死后,就把我安葬在咱口子梁村吧!”2010年8月24日,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彭云和老人的族人联系,族人却没有打发老人的意思。彭云没有埋怨,他将老人留下的1308元钱如数交给村会计,却将自己的1000多公斤豌豆卖掉,在家中为老人的丧事摆了宴席,请全村的父老乡亲吃了一顿饭。熟悉的人提起彭云,都会说:“人家当干部是往上靠哩!他是眼睛往下瞭哩!越没使用的人,他越亲近。”村民兰存章门单户小,家里没有劳动力,还有哮喘和肺心病,种地都成问题。这些年,耕地、拉田、碾场、送水,都是彭云帮忙。提起大恩人彭云,老人的眼神顿时黯淡下来,白花花的眼泪就流出来:“我是打心眼里感激他啊!可这么好的人,怎么偏偏就走了呢?”为了帮助困难户,彭云几乎忘了自家。每年耕地、拉庄稼、碾场,总是干完别人的,再干自己的,多年来庄稼无数次发霉,家里吃的尽是发霉的粮食。在乡里为彭云举行的追悼会上,许多老人抚棺痛哭,恸感天地。69岁的贺兰英说:“彭支书啊!你连村里的一块炭也没拿过,但每天早早起来,都要望望各家各户的烟囱,有不冒烟的便进去看看,是起床迟了还是被烟蒙了。你心里装着乡亲们,乡亲们享福了,你却走了。”22载爱与愧彭云1960年出生在口子梁村,19岁下喇叭农技校毕业,2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9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而立之年连失双亲,此前就开始照顾5个兄弟妹妹,此后养家糊口供3个孩子读书,为全村百姓操劳,一直缓不过贫困劲儿来。他家五间破窑洞,至今还摆着打开后白花花一片的电视机,做饭用的是手拉风箱。改革开放以来,彭云先后买过3辆四轮车,但他养四轮基本没挣下钱,还贴上油钱为村民们耕地、拉庄稼、碾场,长年为全村的五保户、困难户拉水,前后倒贴不下2万元。许多村民过意不去,有时会递上一盒烟,但他硬是退回去。他走后,家里欠债却高达7万余元。他长年穿的,都是别人替下的旧衣服,破衣乱裳,脚趾头露在外边。前年春天挖树坑,村里几个女人见他鞋底断了,起哄要脱下扔掉。他却说:“不行不行,你们扔了,我连家也回不了。”有一天,彭云收到在深圳打工的女儿丽丽寄回来的一身新衣服、一双新皮鞋,他高兴地对老伴说:“咱闺女长大了!”左看右看,爱不释手。但是,子欲孝而亲不待,这身让他心爱不已的衣服,他却一次也没有穿!他从小就有疝气,年轻时在铁路工区干活时患上肺结核,中年又患上高血压。这几年,村里的壮劳力越来越少,他的苦更重了,病情日甚一日。疝气发作的时候,走路一瘸一拐,疼痛难忍。按说治疗疝气并不是什么大手术,但他舍不得花钱,咬牙一拖再拖。他几乎顾不上自己,但村里的工作却总是走在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这些年,不论是打坝造地、修桥补路,还是绿化、“普九”,都能提前完成,靠的就是他的苦干实干,他的带头示范。这两年,群众交不起新农合费时,他也会垫上,前前后后垫了2300多元,村里的新农合工作就是这样完成的。2011年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彭云又毫无悬念地以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全村人的信任,他信心百倍地说:“在任期内,我要为大家办好以下10件实事:养羊、种植中药材、资助困难户建房、解决村里吃水问题……”2011年12月4日晚10点多,他跟会计胡国斌在自己家里整理村委换届选民登记表,心里还盘算着几户在外的人家没有领煤,得尽快通知一下……一直工作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早上,他正准备把选民登记表送到乡里,刚下地,就一头栽倒,再也没有起来……22年来,彭云一心扑在工作上,留下的,是对群众的爱,对家人的愧。生前,他多次对老伴说:“生桃,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了!我欠你、欠孩子们太多了!”22年来,彭云用责任温暖着小村百姓,用深情感染着一方土地,用无私挺起了大山的脊梁,用行动践行了一名农村共产党员的无私和忠诚。他是小村永远的村魂,他心碑上镌刻的是为民服务的一片深情!

34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