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53

jiajia1994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初级实务分录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玫瑰人生

已采纳

计划成本法确实比较麻烦,我的一点想法,共同见解:1、计划成本法下:不管是购入还是发出,“原材料”后面的金额永远是‘计划成本’;对于购入而言,“材料采购”后面跟着的金额一定是‘实际成本’。购进原材料,尚未入库,根据收到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这里写的是实际成本,即发票中的不含税价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发票中的增值税]贷:银行存款[我方支付的价税合计]原材料验收入库:这里有两种写法:(1)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入库:借:原材料[金额为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金额为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的差额、浪费)贷:材料采购(借:材料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的差额、节约))(2)将入库和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分开写:借: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大于计划、浪费的情况)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实际小于计划、节约的情况)2、感觉着到分录题的表达不够完整,他只做出了采购原材料(入库前)的分录,但未做出材料验收入库的分录。。采购原材料,凭发票、付款凭证:借:材料采购30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510000贷:银行存款3510000验收入库:借:原材料3200000贷:材料采购3000000材料成本差异200000你的答案,看起来没有错,但是把两笔经济业务合在一起写,不是特别清晰明了,建议分开写!3、对于“材料采购”和“在途物资”:计划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材料采购”,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在实际成本法下,对于已购入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原材料,计入“在途物资”,待验收入库后转入“原材料”。解释有点多了,但愿你能明白!!

初级会计初级实务分录

86 评论(13)

独角兽z

1.借:银行存款贷:实收资本资本公积2.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3.借:财务费用贷:银行存款4.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5.借:长期待摊费用贷:长期借款6.借:长期借款贷:银行存款7.借:库存现金贷:银行存款8.借;低值易耗品贷:银行存款9.借:管理费用贷:低值易耗品10.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11.借: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12.借: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13.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14.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库存现金15.借:应付职工薪酬贷: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6.借:应付职工薪酬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17.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18.借: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19.借:应付账款贷:应付票据20.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贷:原材料21.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等22.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23.借:库存商品贷:生产成本等等

118 评论(8)

W了然于心

首先,会计科目是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记忆的;接着就是仿照例题多多练习,自然而然的就会在大脑中形成写会计分录的思维。

287 评论(13)

hylandstar

借贷方向,经济后果,金额。举个例子,甲向银行借5000元,借款期限3个月,买了一批原材料(已经入库),价值5000元。借贷方向:资产是借增贷减。负债是贷增借减。经济后果:一个资产增加,一个负债增加。(无论这6要素怎么变动,会计等式的平衡不会改变。)金额:5000借:原材料 5000 贷:短期借款 5000会计分录是反映经济业务的。建议报考初级会计考试,买书,看视频课可能会方便理解。

155 评论(13)

今天属于1

俗称一借一贷,有借必有贷。比如,存现金这笔业务,借:银行存款,贷:现金。所有分录都是根据也许内容来来的

299 评论(12)

会飞的猪lucky

我觉得新人先不要着急写会计分录,建议先把会计科目背熟,然后多看看书里的案例,理解科目之间的关系。先从模仿开始,等到熟悉以后再开始自己做分录。

29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