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1

火炎焱加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应该辞职备考吗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nny小波

已采纳

这个不好参考呀,问题你工作有多忙,上班都没时间?参加一个培训班吧,如果上班确实没时间,那就下班后看,这个怎么说喃,说难也不太难,但也不简单,不过肯定要花时间看书做题的。我考中级时,一天24小时,大概就有10个小时在看书练题,坚持了4个月才一次性过了的。听我们培训班的有些朋友说,他们看书到半夜2.3点。当然,你也可以合理安排在2年通过考试,应该就不用花太多时间

中级会计应该辞职备考吗

313 评论(8)

垂杨紫陌

辞职备考中级会计的优点:

1、时间充沛

中级会计职称是会计从业者职级提升的敲门砖,很多考生都是在职备考,由于工作的关系,学习时间无法得到保障,很难平衡工作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如果是加班比较多的企业,再科学精准的学习计划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辞职备考,时间上就有了很大的保障。

2、外界影响因素少

辞职备考空闲时间变多,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也会相应减少,不必担心同事和朋友间的应酬,可以有更多的空余时间陪伴家人,也能给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留出缓冲时间,调整学习计划。

3、可以三科同时报考

中级会计考试只需要在两年内通过三科的考试即可,上班族备考中级会计师同时报考三科的难度较大,但如果辞职备考,就有时间一起学习三科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还可以报辅导班,参加系统的学习,考试通过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辞职备考中级会计的缺点:

1、经济压力

辞职备考,意味着将有至少几个月的时间是完全没有收入的,对于家庭经济并不是太充裕的考生,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辞职备考还要获得家庭的支持,否则反而会使自己的学习压力增大。

2、心理压力

辞职备考中级会计,肯定要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习上,每天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久而久之,生活会变得较为枯燥,如果没有较强的自律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很难将学习坚持到最后。

3、职业发展风险

报考中级会计职称,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使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但辞职后,会出现较长的工作断档期,一旦会计从业市场出现变化,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反倒有巨大的影响,反而得不偿失。此外,考取了中级会计职称也不等于就能马上找到相应职级的工作,仍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自己。

中级会计师考试由于学习量较大,难度较高,的确会让很多考生在工作和学习之间难以取舍,但辞职备考,却完全必要,可以在决定报考前向前辈请教中级会计考试经验,借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中级会计师考试备考,贵在坚持,让学习的目标不仅仅停留在考试上,你会收获更多。

309 评论(14)

5ichocolate

1脱产备考适合基础薄弱或者没有基础的考生考出中级会计职称不论对于跳槽找工作还是升职加薪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对于会计职场中人是个非常重要的证书,2017年中级会计职称报考人数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今年报名人数估计也将突破百万大军。在许多资格证书被取消的大环境下,会计类证书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从会计人的个人角度来说,中级会计职称能给我们的提升和职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所以准备继续在会计行业发展的人员有充分的理由去报考中级。对于没有基础或者基础特别薄弱的人来讲,工作占用的时间已经挺多的了,这一部分人,在没有什么大的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可以脱产备考中级,中级一共考3门,争取一次性通过,所以还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备考。中级的成绩最长时间可以保留两年,所以脱产备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速战速决,争取一举拿下中级证书。2工作不繁忙,有一定基础的考生可以边工作边备考俗话说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对于工作不是特别繁忙的人员可以挤出一点时间,给自己规划好学习时间,每天严格按照计划学习,坚持半年考过一次通过三门,中级证书还是指日可待的。当然了,不管脱产不脱产,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三门,一是要考自己的毅力,二是自己的学习力够不够。所以,脱产不脱产只是多争取了一些时间,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选对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制定合适的2018年中级会计学习计划,也能让你的备考变得轻松。如果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把握没有自信,报班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39 评论(10)

竹林轻舞

昨天,中级的成绩终于出来,财管和经济法过了,实务没过。这个结果于我来说,捎带了许多运气的成分,毕竟我只花了差不多三个月的时间备考,在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带娃的情况下。我的教训是惨痛的,如果能够提前一点学习,我想结局肯定会不一样,考虑再三,决定把自己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记录下来,希望对将来准备考中级会计师这个资格证的人,有点用。首先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含任何隐性植入,不喜勿喷。

在备考之前,先问一问自己的决心有多大。

如果你只是跟风,看着别人考了,自己也想试试,但是在你内心,这个证似乎可考可不考。如果你没有一定要考过的决心,那我劝你趁早放弃,不要浪费时间。尤其是对于上班族而言,在备考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意外的事情会打扰到你的学习,动摇你的决心,突如其来的加班,工作调动,岗位变化,出差,培训,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有可能打乱你的学习计划。更不要说今天同事约逛街,明天朋友约麻将,后天另一半想去看电影。还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备受欢迎的综艺节目,都是诱惑。

当然,我不是说在备考期间要完全杜绝这类现象,而是你要内心足够坚定,不被这些事情打扰。加班累了,新的岗位要适应,外出不方便等等因素,你都要克服,一旦开始了学习,就一定要坚持,因为你一旦停下来一天,第二天还会有理由让你懈怠,然后就是第三天、第四天,理由总是会有千万个,只怕你不找,停下来的时间越久,就越不想再重新拿起书本。坚定的决心,是让你在有偷懒的想法时,如头悬梁锥刺股一般推你一把的动力。该逛街逛街,适当的娱乐活动也不要少,但是适可而止,一定要有度,而且不能因为这样短暂地放松而产生彻底放松从而放弃考试的想法。

保证充足的时间高效备考,是通过的法宝。

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会打扰到学习的意外事件会很多,而如果你是需要带孩子的宝妈,这样的意外事件就会更多。一般宝妈只能有晚上的时间学习,白天上班轻松一点的,可以在上班的时候偷偷看看书,但是只有晚上等娃睡了之后,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娃闹觉、感冒生病等等状况,都会直接导致你晚上不能按时学习。那就需要比别人多预留一些备考的时间,人家可能考前三个月准备就可以了,我们至少要准备六个月。提前开始看书,能记住多少是多少,知识点尽量弄明白,吃透,不要等到临考了,才发现时间不够用,手忙脚乱。

我这是血的教训,3月份报名,直到6月才开始看书,而且刚开始学习的那半个月,心还是飘着的,效果极差。最开始计划每门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复习,那时候在学习群里,有不少人已经在说决定放弃一门了,我不想放弃,就想着三门都准备。最先开始学实务,也是公认最难的一门,一边听课一边做轻一,很懵的状态,我不是会计专业毕业,大学时学过基础会计,毕业后也考了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证,但是这些都是当时纯粹靠临时记忆考的,考完后立马烟消云散了。到6月末,实务还只看了一小半,当时就有点慌了,觉得可能只能放弃了。

因为看实务的状态不是很好,而且已经是月末,就想按照原计划开始学习另外一门,一来换一下思维,二来是学一学简单一点的,给自己增加点信心。于是7月开始学财管,跟着课程一节一节听,听完一节做一节的题目,学财管的状态很好,基本听完课后,题目都会做,这个月是我学习效果最好的一个月。

到月末,差不多刚好学完一遍财管,这时候自己有点信心了,又想回过去再把实务捡起来,还是想做最后的挣扎。于是8月又学实务,当时计划是用半个月的时间把实务没有学完的内容都学一遍,而实际学到20号才勉强完成第一遍。到这个时候,我已经比较慌张了,因为时间太不够用了,经济法听课肯定是来不及了,有70多个视频,每个时长四五十分钟,根本听不完,就想干脆死马当活马医,过一遍轻一吧。21号开始,看经济法,看完一章轻一的重难点讲解,就做后面的题目,自认为自己背书的记忆力还算可以,看一遍后马上做题,效果竟然也还可以,刚好那几天上班比较空闲,一天下来我就完成了两章,经济法总共8章,我花了5天的时间全部过了一遍。

我还在学实务的时候,群里不少人已经完成习题班的学习了,等我学完经济法,别人已经在开始做最后六套题了。那时候我恨不得一分钟能掰成十分钟来就好,可偏偏在那几天,身体出了毛病,直接住院一周,每天在医院躺着,根本没法儿看书,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出院后,因为请病假耽误了一些工作,导致上班期间也忙,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匆匆忙忙的花了几天时间,把实务和财管的习题班过了一遍,试听了几个老师的经济法习题班,都不尽如意,后来索性直接放弃。

到考前三天,我才开始做最后六套题,那时候群里不少人都已经在听考前提分班和押题班之类的了,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也是醉了。大家都说六套题比考试的难度要大一点,我做的时候,直接想吐血,每门课完成了两套卷子,都在40分左右徘徊。那时候感觉自己要凉凉了,到了7号(我是8号考试)索性不做,直接看答案,把答案记住,能记住一点是一点。

事实证明,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抱着侥幸的心理是通不过的,这是血的教训,大家一定不要学我。除非是辞职备考,或者在校生备考,否则我建议大家至少准备6个月的时间,在报完名后就可以开始看书了。

要不要报班,该不该买最新版的教材。

站在我的角度,如果是跟我一样非会计专业毕业的,要上班的,要带娃的,我建议大家报个班。因为老师讲课,会把重点和精华提炼出来,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自我摸索的过程,而且一些内容是比较难理解的,如果不听老师讲课,可能很难自我消化。我个人觉得,每门课报一个基础班就可以。

实务我听刘忠的,当时在试听时,觉得这位老师颜值最高(请原谅我是个颜值控),讲课时偶尔讲点调节氛围的冷笑话,吐几个东北方言,每节课后会来一句励志的话,我觉得这碗鸡汤值得一干。群里也有很多人听其他老师的,比较资深,但这个确实各凭喜好,只要你自己喜欢就行,每个老师的水平都很高,要讲的知识点也都会讲的比较透。财管我听的是闫华红,因为轻一是她编写的,我第一个选择的就是她,一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很无趣,有点瞌睡,但是坚持听了几节下来,越听越觉得有意思,讲的深入浅出,容易理解,只要全程跟着她的思路走,都能听的进去。经济法我没有听课,就没有什么可讲的啦。

关于买教材。我是去年第就买了17年的教材,然后,一直全新,到6月份开始准备看书的时候,已经有18年新版的教材了,当时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决定买新的教材。事实证明,我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虽然多花了钱,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买新版的书。

关于辅导书,大概普遍都是用轻一及这一个系列吧。一般都是买了教材和轻一。如果只是备考,我觉得买了教材和轻一就够了,最后如果时间充足,可以买六套题做做。其他的,没必要买太多,毕竟有效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多。

如果今年就想看看的,可以先买18年的书看下,一般新版的都是4月份左右出,新版教材出了之后,可以只买轻一,不买教材,轻一对每章节的改动,都有提示,一看便知。当然,如果想万无一失,教材还是有必要看一看。很多人大概都跟我一样,不看教材,直接只看轻一,这样不好,我建议还是留有足够的时间,先把教材通读一遍,再开始听课,看轻一。

学习时长匀称分布,战线不宜过长。

我个人也不建议备考的战线拉的过长,除非你可以长此以往,坚持每天学习。关于三门课的分配,我建议一门一门的来,不要三门课同时学,会有点混乱。可以先从实务开始,实务是最难的,多花点时间,把知识点吃透,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学习时长匀称分布,不要今天学8个小时,明天后天都休息,最好是8个小时平均分配。在一段时间内,只学一门课,也有利于建立自己的思维架构。学完实务后再学财管,财管的公式比较多,但是也不要太担心,公式都不是很难,只要理解了,都记得住,当然,理解起来也不难。经济法记忆性的知识多,可以放到最后学习。

就今年的考试而言,我考完实务的第一反应是,考的真是不难,但涉及的面广。自从无纸化考试后,每年的考试分两批进行,两批的考点不能重复,于是考卷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广了。所以大家在备考时,不要避重就轻,也不要觉得这个内容不重要,不会考,就不去学,要尽量复习的全面些。

另外,在备考期间,可以买一个计算器,考试的时候允许携带没有存储功能不带外壳的非立体式计算器,财管需要计算的内容比较多,平时学习时就需要用到计算器,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用习惯了,到考场也能节省不少时间,考试时电脑上也带有计算器功能,如果你用的习惯也可以。听说有的地方考中级,计算器和笔在考场都有的发,那就最好了。

能想到的大概也就是这些了,最后想强调的是 :一定要有足够的时间备考,一定要坚持每天学一点。

祝愿想考的,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121 评论(8)

CuteGourmet

我觉得真的没有必要,虽然中级会计职称的含金量还可以,但其实它三科的难度倒没有说难到让你去辞职,完全可以在职备考的,而且一年拿下证书的人很多。 在职备考的过就建议跟着网课学习了,自己教材书效率还是有点儿慢,而且不好掌握知识重点,比较难的板块要是自己琢磨的话,耗费精力不说,心态还容易崩。 我去年全程都是用网课学习,挺顺的,就是东奥的轻一和南文文核心800题这两个网课结合同步学习,东奥学基础知识,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算是一个基础的铺垫,然后用南文文的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记忆,学完以后我就很少再大量花时间去背了,而且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还打开了对做题的思路,把握到了重点和考点。 备考中级会计的时间并不算短,每天按照我那样的方法,来个3-4个小时的学习,通过拿证指日可待,赶紧开始吧!

199 评论(10)

轻舞迷影

看你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基础怎么样,如果学习能力强基础也比较扎实,那么在职考也行,如果觉得兼顾不过来,那还是在家备考吧,毕竟你还得照顾孩子,磨刀不误砍柴工,毕竟你已经有段时间没接触会计工作了,可能会有知识遗忘,不能顺利上手工作。可以通过备考来重温和学到更多的财会知识,对之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24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