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4

vacation1314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调整的确认和计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YIFAN的新家

已采纳

分别是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区别权责发生制看权利和责任发生没有,不管有没有收款,收付实现制只看钱有没有收到和支付,不管责任和权利是哪个月的。

会计调整的确认和计量

147 评论(11)

13820421534茜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核算的区别:1.会计确认,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辨认哪些数据能否输入、何时输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如何进行报告的过程。会计确认包括会计记录的确认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确认。2.会计的计量,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3.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48 评论(14)

吃货和世界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指收入和费用应在发生时进行确认,而不必等到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比如,企业设置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账户‚就是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二)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指收入和对应的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并在同一会计期间内确认。配比原则包含两层含义,即因果配比和时间配比。比如,会计制度要求收入和成本、费用应相互关联,收入准则规定的收入确认条件中要求相关成本能够可靠计量,都是配比性原则的体现。(三)历史成本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指将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比如,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基于交易事项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除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都是历史成本原则的体现。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是谨慎性原则对历史成本原则的辩证否定,是为了达到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而采取的一种较易进行的处理方法。根据资产要素的定义,资产必须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不对资产减值进行确认,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资产的增值在账面上一般不予确认,但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减值则必须予以记载,这是谨慎性原则的体现。(四)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将与当期和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资产价值。比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应合理区分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就是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体现。收益性支出指与本期相关,计入当期损益,影响经营成果,列于利润表;资本性支出指与本期和以后各期相关,计入资产,影响财务状况,列于资产负债表

210 评论(8)

永创佳绩

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一般原则是指协调会计信息为了会计信息的确认与计量方面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性原则等。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所进行的基本分类。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会计要素的界定和分类可以使财务会计系统更加科学严密,为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更加有用的信息。

拓展资料

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其特征是以数量(主要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价值量)关系来确定物品或事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将数额分配于具体事项。其关键,是计量属性的选择和计量单位的确定。

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计计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成本、损益等,并以资产(负债往往可称为负资产,而所有者权益为资产扣除负债后的剩余资产或净资产)计价与盈亏决定为核心。

会计计量应坚持三个基本质量标准:

(1)同质性,即会计计量所提示的数量关系(再现体)应与被提示的物品或事项的内在数量关系(客体)保持一致;

(2)证实性,即在给定条件相同时,不同的会计人员对同一客体的计量应得出相同的结果,也就是计量结果可以互为证实;

(3)一致性、即计量方法的使用要保持前后期的一致性,以免使用者会计信息产生误解。

会计计量与会计的旨在提供有关经济主体数量信息的基本功能密切相关,是现代会计的发展动力之一。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财务会计在诸如成本计算、存货计价、折旧处理、损益计处、递延摊销、税金处理、盈利分配、投资计算、价格变动调整等方面的实务和理论问题,在很大程序上也是会计计量不同内容和所面临不同问题的反映。

112 评论(9)

Hello,umi酱!

会计确认所谓会计确认是指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规定的标准判别其是否属于会计对象并作为会计要素加以计量以及是否列入会计报表的辨认过程会计计量一般来说会计计量包括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两个要素1、计量单位:现代会计的特征之一就是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2、计量属性:指计量对象应予以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方面。具体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如:销售过程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确认收入借: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1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