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60

雨诺喜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成本法计算公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穿G2000的恶魔

已采纳

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期初存货的差异额+本期收入存货的差异额)/(期初存货的计划成本+本期收入存货的计划成本)(注意:超支差异额用正数,节约差异额用负数表示)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拓展资料: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月末,再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发出存货的计划成本和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进行反映的一种核算方法。

初级会计成本法计算公式

168 评论(15)

Vickey小姐

公式:

入库时的材料成本差异 = 材料采购-原材料 = 材料的购买价格(一般纳税人不含税)- 已定的材料的单位计划成本*材料采购数量

分析说明:

1、在购入原材料时,发票账单已到,物资未到,企业按采购价格支付材料款及税金,在“材料采购”账户的借方按实际成本计价(税金另计),账务处理为:

借:材料采购(价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 或应付账款,应付票据,托收承付等科目

2、当材料已到,企业验收入库时,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 账户,做如下分录: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材料成本差异(超支差异)

贷:材料采购

或者分录为:

借: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采购数量)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节约差异)

3、(按计划)成本结转材料成本,在企业领料以后,月末做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转出,

领料应摊销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的材料成本差异+本月购进的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的计划成本+本月购进的计划成本)

领料应摊销的成本差异=领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借:基本生产成本 或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委托加工物资其他业务支出

贷:材料成本差异(红字或蓝字)

4、会计期间结束时,将材料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计划成本的的作用:

一是通过计划价格指导采购,通过分析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控制采购成本。虽然在市场经济下,物资价格波动较大,但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来讲,计划成本法依然可以发挥其作用。

二是简化核算,减少工作量。一个大型企业,材料物资种类繁多,进出货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即便是借助现有的微机管理,依然是很麻烦的。因此计划成本法的采用和企业的性质没有什么关系,更多的是与企业的规模有关。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法

百度百科--计划成本核算

120 评论(8)

浅陌时光

1.品种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由于品种法不需要按批计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骤来计算半成品成本,因而这种成本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品种法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采掘等。或者虽属于多步骤生产,但不要求计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业,如小水泥、制砖等。品种法一般按月定期计算产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2.分批法分批法也称定单法。是以产品的批次或定单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的多步骤生产。如重型机床、船舶、精密仪器和专用设备等。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固定的,一般把一个生产周期(即从投产到完工的整个时期)作为成本计算期定期计算产品成本。由于在未完工时没有产成品,完工后又没有在产品,产成品和在产品不会同时并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在成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分步法适用于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机械、纺织、造纸等。分步法由于生产的数量大,在某一时间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产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产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产品完工后再计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计算成本,并且要把生产费用在产成品和半成品之间进行分配。会计学堂专注财会培训,30天让你成为会计高手!

253 评论(8)

素颜~红太狼

1、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2、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成本差异额

3、成本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4、材料成本差异率=差异额/计划成本

拓展资料

实际应用

计划成本的制定

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制定得恰当,既有利于企业考核采购部门的业绩,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降低采购成本、节约开支;也有利于财务部门制定考核标准 >标准,分析采购成本升降的原因,为领导决策提供有用财务信息。计划成本,一般由企业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制定,包括买价、运杂费及应计入成本的有关税金等,力求接近实际。每年年初,由采购部门会同财务等有关部门,按材料类别、品种、规格编制成材料计划成本目录。对一些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相悬殊的,应分析产生差异的具体原因,然后对所定不恰当的品种、规格材料计划成本进行修订,使之符合实际,以利于计划成本的执行。

材料成本差异率的确定

1.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应根据重要性原则及成本效益原则,对企业大宗原材料、价值高的原材料,按类别及用途分别确定。如矿石应按原矿、精矿、粉矿、块矿等,煤应按炼焦煤、无烟煤、瘦煤等分别确定成本差异率;在材料领用、出售、生产中,分别按各自成本差异率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对低值易耗材料,可按综合差异率确定成本差异率。这样,既可简化

财务核算工作量,也不影响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2.确定成本差异率应注意配比性原则。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发出材料应负担成本差异,除委托外部加工发出材料可按上月的差异率计算外,都应使用当月的实际差异率;不管使用当月的实际成本差异率,还是使用上月的成本差异率,在计算时都应注意配比性原则。

月末在材料已到发票未到情况下的财务处理:

现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月末在货物已到而发票未到的情况下,其财务处理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不管按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暂估入账,都没有包括不计入成本中税金。因为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的组成内容是一样的,均包括材料价款、运杂费及有关税金等。月末,如果企业有大量暂估入账的材料,企业就不能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因此,企业应按照重要性、谨慎性及成本效益原则,按月末货物已到发票未到的情况进行财务处理。

1、月末、季末的财务处理。月末、季末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不对外报送,也不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根据以上原则可从简处理,借记原材料,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不列示,会计报表附注不披露。

2、半年末、年末的财务处理。半年末、年末的会计报表既要对外报送,也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从重要性及谨慎性原则考虑,半年末、年末如存在大量的暂估入账的材料,其账务处理应借记原材料(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递延税款——暂估进项税额(价款按17%或13%及运杂费按7%计算部分),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金额。这样处理包含材料中不计入成本中税金部分,

3、应付账款中体现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在递延税款下增加一栏。其中,暂估进项税额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披露货已到发票未到的原因、时间及暂估金额;如不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将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对会计报表的误解。

312 评论(9)

饕餮江江

计划成本法所用到的公式: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数量×计划单价

一、计划成本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日常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核算,购入材料时按实际成本计入“材料采购”科目,验收入库后按计划成本计入“原材料”,两者的差额计入“材料成本差异”,月末通过对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将“材料成本差异”或借或贷计入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中,使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的一种核算方法。

需要记住的公式:

二、实际成本法

就是按照原材料的实际发生进行运作,在现实生活中适用的特别广泛。

1、购入原材料

其中,如果像小规模纳税人,它不能抵扣购货方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就要把它计入原材料的成本。

2、发出原材料

就是把材料发出去,需要把它分为两种情况

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时:

借:生产成本(生产产品领用)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耗用)

贷:原材料

用于出售时,相当于把商品卖出去了,不过这样属于“其他业务”的范畴,所以要通过“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成本”来核算。

31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