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果大美
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后踏入会计实务工作的朋友逐渐都会发现理论与实务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正是这些差异阻碍着会计新入门朋友们的技能提高当然了任何一道关闭的门背后都有机会隐藏着打开这道关闭的门正是我们迅速提高会计操作业务技能的捷径 一、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差异成因分析 理论上说会计工作的第一指导法规是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准则等文件而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遵循的第一准则很多时候是国家税收法规。这就形成了会计人员在业务处理的时候面临两个“婆婆”一个是国家会计准则一个是国家税收法规。两大法规之间大部分内容比较相协调一致但是部分内容的规定差异造成了财务人员的左右为难有的时候偏离了会计准则我们国家大中专院校及会计职称等会计教材是以国家会计准则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编写的在实务中出现会计准则向税法让路的情况当然会出现我们教材所学与实务工作的差异了。 在会计准则中是允许我们会计人员做合理估计性质的处理这在理论上成为“职业判断”但是在税收法规上几乎不允许“职业判断”因为税收若允许“职业判断”的话其结果必然是滥用会计估计滥用职业判断。例在会计准则中对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就没有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可以合理判断。但是在税法上就有使用最低年限的规定在限制“职业判断”因为税法要具体的规定税收的计算等内容若允许“职业判断”将会造成一些企业故意扩大折旧费用恶意抵减企业所得税的情况。 除了国家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对会计实务双向作用造成会计实务偏离理论之外还有就是会计理论并不一定适合会计实务工作。在我们学习会计理论的时候很多朋友将理论奉为最高指导思想神圣不可侵犯。笔者认为会计理论教材中的一些方法并非完美并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瑕疵而实务工作不是理论推演需要的是实际效果需要的是资金管理控制的安全与严密在实务中人们发现了这种理论的瑕疵后自然会摒弃理论的一些做法如后面会分析的原材料入库核算发票取得而材料未入库的理论模式。 再次有的时候理论显得完美可是实务中企业管理方式跟不上。比如关于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法要求低值易耗品领用时摊销一半使用报废摊销一半这种方式比一次转摊销法更能合理摊销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成本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企业财务人员在低值易耗品领用时凭领料单可以做摊销但是低值易耗品在使用报废的时候使用人员及使用部门直接处理没有报批手续而财务部门的人员不知道使用报废情况造成报废后需要摊销的价值迟迟得不到处理。 另外理论方法过于繁琐。比如企业废品的出售理论上需要将废品作价回收作为材料物资然后再做材料销售处理一方面确认其他业务收入另一方面结转其他业务成本。而实务中往往不将废品作价回收在出售时直接确认其他业务收入。 还有理论完美在估计的基础上构建而在实务中这种估计的完美于事无补。比如成本计算中的约当产量法是分配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成本负担的合理方法可是这种方法必须先确定在产品完工程度事实上在实务中在产品完工程度并非都一样对过多在产品估计完工程度并不一定能准确所以很多企业成本核算并不采用约当产量法。 税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执法素质不高造成企业正规处理向非正规处理让步。例在施工企业会计理论上对跨期施工业务按照完工程度确认收入这是一种合理确认收入的方法。在实务中跨期施工业务在与客户结算的时候是一次开发票确认收入的这势必形成有的期间有收入没发票开具有的期间有发票开具又没有相应的收入的金额。在税务机关执行税务监管的时候将发票金额与账面收入金额划等号对企业做出不合理要求。二、常见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差异事项梳理 1、趋繁就简在实务工作中会计人员针对理论中众多方法不约而同的选择最简单的方法。这些情况常见的有 1低值易耗品摊销不采用五五摊销法采用一次摊销法。如一次笔者在接受一家企业财务人员咨询的时候向对方分析五五摊销法弊端在低值易耗品报废的时候财务上没有办法摊销的事实建议不如采用一次摊销。 2原材料出库方法在计划成本法与实际成本法中众多企业采用比较简单的实际成本法又在实际成本法中的个别认定法、先进先出法、移动平均法、加权平均法等方法中采用加权平均法这种方法工作量小并且出库单价均衡。 3固定资产折旧众多企业在折旧计算中的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和总数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中选择最简单的平均年限法。这种方法不仅简单还是企业所得税法默认基本方法采用其他方法还得税务报批才能抵减企业所得税。 2、舍掉会计估计寻找税法依据 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会计准则允许估计而税法有明确规定我们可以舍掉估计数据直接采用税法规定折旧年限。 3、化繁为简有的事项在会计理论中采用了非常复杂的处理方法而我们可以化繁为简轻松应对。 如一家企业的会计问笔者“我们公司生产砂子然后又用砂子生产水泥砖我不知道怎么算成本” 我答“这种情况很多比如酒厂先产白酒再用白酒生产药酒你知道成本计算的分步法吗” 答“看了很复杂没看懂” 我说“如果你们只生产砂子或只生产水泥砖你会计算吗” 答“会” 我说“好办你先算砂子成本是不是与水泥砖无关算好砂子成本后将砂子作为水泥砖的原材料领用再计算水泥砖的成本就可以了” 这就是一个化繁为简的做法。 4、改装理论有的理论内容在实务中已经被实务人员改装了。 如关于福利费的处理按照理论上企业先按照工资一定比例计提然后实际发生福利费支出的时候再冲减计提的福利费会计处理如下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等科目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实际发生福利费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等科目 这种处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很多企业会只计提福利费而没有福利费或很少有福利费发生在账面虚挂“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这是一种负债可是这种负债不用偿还造成账务处理与事实不符其次按照目前税法企业计提的福利费在申报所得税的时候不允许作为费用列支只能按照实际发生的福利费列支这又造成会计账面费用及利润与纳税申报的费用及利润不一致增加所得税纳税申报调整事项。在实务中很多企业将福利费处理改装为以下模式 首先不再计提福利费当发生福利费实际支付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贷库存现金等 月底根据本月发生的福利费实际金额结转进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福利费 再如在原材料暂估入库核算中平时收到原材料没有收到发票不作账务处理待月底没有收到发票作暂估入库处理下月初红字冲回待下月发票到达作正常入库核算。我们试想若下月发票任然未到月底又要暂估再下月初又要冲回长时间发票未到那就要每月底暂估每月初冲回很麻烦。在实务中我们有的会计人员已经改装这种方法了当材料入库当月没有收到发票月底作暂估入库处理下月初不再冲回待发票到的时候先冲回再做正常入库结算。这样就避免发票长时间不到每月底暂估每月初冲回的繁琐工作了。 5、抛弃理论有的时候会计理论并非完美甚至不适合企业管理控制活动。如原材料入库核算发票已到入库单未到的处理在会计理论中分如下两步走 发票到时 借材料采购 贷应付账款等科目 入库单到时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也就是说收到发票时确认应付账款或支付货款意味着收到发票便承担付款责任或承担了债务如果今后收不到原材料由此就带来了资金风险所以实务中我们一些会计人员收到发票不做账务处理等待入库单到才做正常入库结算。
超越经典65
1、基础会计要求掌握基础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意前后内容的互相衔接与联系。重点掌握并理解会计学中基本的概念及基础理论,为以后的其他的相关课程学习打好基础。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初步熟悉会计中的证、账、表并能编制一些常见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2、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全部
Ilovesmile
1、会计学概论是指金融的一个分支,其中还包括统计学,财政与金融知识。2、基础会计学是一门技能课,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的应用及方法。3、基础会计也叫会计学原理,二者没什么区别,就是叫法不一样。有本书就叫《新编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主编 李海波
酒窝喵喵兔
《基础会计》教材自1998年初版、2002年再版以来,一直为全国不少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及相关经济类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选用,并不断重印,迄今累计发行量已逾几十万册。最近,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本教材有幸被选中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这又为本教材的修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按照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统一安排,我们对《基础会计》教材做了重大修订,提供给广大读者最新版本的教材。本书是根据2006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的。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近几年来会计实践的发展、会计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以前的版本做了较大的增补调整。增补调整的内容主要有:第八章“结账与利润确定”和第九章“财产清查”合并为第八章“对账、结账和利润确定”;删除第十二章“会计电算化”,增加第十一章“计算机辅助会计信息系统”。此外,增设了一些案例题和参考文献目录,以供教学中参阅。会计学原理:本书以会计信息为核心,以会计循环为主线,系统阐述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本书共11章,主要介绍会计学基本理论和基本会计核算,内容包括会计含义、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账户、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法规,同时,以工业企业为背景,介绍工业企业筹资环节、生产环节、供应环节、销售环节、利润形成及分配环节等主要环节的典型会计账务的处理。本书理论部分言简意赅,实务内容与会计工作紧密结合,书中所有章节均配有课后同步训练,方便学生及时巩固相关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书主要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编写,也适于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和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作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和参考书,以及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企业财务与会计人员学习和使用。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