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9

阿里上市前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财管演练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笑脸笑脸笑脸

已采纳

一、可以这样分配时间

因为工作比较繁忙,所以我提前就开始了准备,在报名前就开通了中华会计网校的课件。本人未真正进行过会计实务操作,故会计实务属于最难的,要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依靠中华会计网校通过了注会,财管还有一定基础。如果按照知识难易程度分配各科学习时间,如果以中级经济法所耗用的学习时间为基准,那么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时间应为中级经济法的2倍,财务管理的学习时间也为1。中级经济法因涉及到一些法条需要记忆的,所以中级经济法我每天都要学一点。

二、看书、听课和做题

因为工作忙,时间较紧,又要同时考三科,平衡看书、听课和做题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我的建议是,第一阶段基础班课件要完整听完一遍,并且将中华会计网校的应试指南和网校章节练习题要做完一遍。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中级会计实务和财务管理这两科以计算为主的科目将应试指南和网校练习题再做一遍,中级经济法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以教材和应试指南为主进行复习。冲刺阶段,各科均应以冲刺串讲班和模拟题为主进行冲刺。需要提醒的是:虽然中级经济法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以看书和听课为主,但习题还是要有针对性的练一练,不求多,但求精,重点放在公司法和合同法等拿分章节,当然主观题方面也应该在提高阶段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学习方法

1、看教程、听课件

教材对于考试来说非常重要,是考试的基础,因为试题是围绕教材中的知识点来命题,如果连教材中的知识点都没弄懂就搞题海战术,那等于开启了自杀模式。中华会计网校的基础班基于教材,覆盖了大纲的90%以上考点。因为我年龄大了,看不进书,就全部依靠听网校课件来学习,不理解的就多听几遍。即使以计算闻名的财务管理,也不能完全抛弃看书或听课直接搞题海战术。

2、多做题

说到底,考试无非就是考查你的解题能力,而不是考查你研读教材的能力,研读教材的能力最终也是为了解题能力服务的。所以无论如何,习题还是要做一些的,特别是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基础班的同步练习题和应试指南或经典题解、网校的模拟题是一定要反复做的。在做题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要通过做题来还原知识点本身,比如在解一道多选题时,分析下都涉及到了哪些知识点,如果做错了,要做上标注,以便下次重点复习,并分析做错的原因,以防下次再掉入同一陷阱中。模拟题是冲刺阶段必备神器,即使冲刺阶段时间不充裕,也要做上3套。对于参加无纸化试点考试的童鞋们,还要多熟悉下无纸化考试环境,中华会计网校为大家提供了无纸化模拟系统供大家练习。

3、及时巩固复习

因为学的内容多,备考时间长,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可能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发生。所以,建议在每天的学习任务开始前,每科花上一定时间把昨天所学的知识点回顾一遍,每章学完之后要回忆一下。这样会学得更加扎实。不要害怕麻烦,这样回顾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凡事都讲究个技巧,力气用在了对的方向,上班族一年考过三科也不是大问题。

中级会计财管演练

232 评论(11)

阿波罗三下

怎么能客饰背弃彰说

345 评论(8)

车厘子妈妈

中级会计财务管理顺口溜三张报表纵观全局,三条主线逐级延伸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三大报表纵观全局;资产负债表以科目清理为主线。

中级会计即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统一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指担任会计专业职务的任职资格。分为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从2003年开始,确定高级会计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凡申请参加高级会计师资格评审的人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参加评审。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与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331 评论(10)

吃客令狐冲

1、重视第二章的主观题从以前年度考题来看,第二章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的知识点内容,一般都是在客观题中考核,但是从2017年开始,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每一年主观题中都有第二章的内容,而且都是在计算题中作为一个多带带的计算题目进行考核。因此,从近三年考试情况来看,我们要重视第二章的主观题,不能再仅仅将其看做是一个客观题考点。2、部分题目设置较为灵活从2020年考题来看,部分题目设置较为灵活,不再是简单的直接使用公式计算,而是要通过公式原理变形或者进行推导得出。比如,计算分析题中关于标准成本的考核,其中有一个小问,不再是单纯的依据公式计算成本差异,而是给出成本差异的具体数据,倒推直接人工单位标准成本。这就提醒我们,平常对于财务管理的学习中,对于公式不能是简单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弄懂吃透。

23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