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3

TT作天作地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财政部会计新闻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幽幽百合香sj

已采纳

初级会计一年可以考两次吗?

财政部会计新闻

222 评论(15)

jiyilianghq

这样的人就应该被停职,然后也应该受到罚款的处理,严重的话也应该被拘留,这样的人就应该受到严重的处罚。

236 评论(15)

璞璞小熊娃

国家政策支持会计行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宣传会计行业的发展,国家宣传部门也开始制定一系列的会计行业宣传计划。以此来推动国家会计行业的发展,来保障国内各种行业的财政安全。减少经济上的缺口,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让每个会计、审计人员,甚至普通公众都知道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新进展。”财政部有关人士这样描述即将启动的新准则宣传计划。目前已初步确定今年2月将召开大规模新闻发布会,拟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委员、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有关专家、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等参加发布会,并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广为宣传,大规模报道新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争取通过各种渠道把新准则发布实施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今年,财政部还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准则,目前已确定将举办一次全国性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拟于上半年启动,共分两个赛程。其中,第一赛程采用笔试答题的方式。第二赛程为层层选拔优秀赛手,由各省市区和有关单位选拔代表队,于年底前进京参加全国总决赛。社会化宣传将与集中教育培训相结合,阶段性宣传与建立长效宣传机制相结合,力争通过全面、扎实、细致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两大准则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为准则体系的顺利贯彻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为扩大宣传,提升培训质量,会计司和中注协正在分别撰写一本权威、统一的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培训教材,讲解各项准则的制定背景、理论基础、具体案例、疑难问题解答等,以确保广大会计审计人员及时、准确地学习消化新准则的内容,完整掌握各项准则的精神实质,完成后的培训教材将纳入会计审计人员继续教育范围。国内的会计行业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会计行业,但是依然无法达到一些企业的要求。一些培训机构只是教学员一些基础的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缺乏经验,导致会计行业出现了断痕。如今随着国家发展计划的推进,会计行业再次得到发展机会。

326 评论(9)

蓝色晚风blue

结果受到了法律的惩罚,因为这样的做法已经违法了,而且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最后也受到了应有的结果。

355 评论(14)

熊猫小胖

国家对会计扶持政策:1、制定有关的相关政策2、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广为宣传,大规模报道新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争取通过各种渠道把新准则发布实施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3、财政部还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准则,目前已确定将举办一次全国性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拟于上半年启动,共分两个赛程4、为扩大宣传,提升培训质量,会计司和中注协正在分别撰写一本权威、统一的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培训教材

81 评论(14)

moon黄月月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

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2021年,中国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2021年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

1月25日,2021年我国财政收支年报正式出炉。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突破20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增长0.3%。与此同时,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财政部表示,2022年,将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将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精准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

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

新增减税降费超万亿元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财政部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与2012年的11.73万亿元相比,接近翻一番。具体看,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完成收入预算。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受经济恢复性增长、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这与经济运行总体态势和企业利润增长是相适应的,也是符合预期的。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财政收入增长是在超万亿元减税降费切实落实的情况下完成的。“2021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的方式增加收入。”许宏才说,这反映了我国经济恢复确实达到了新的水平。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之举,我国精准实施减税降费,突出支持制造业升级和中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在“十三五”期间累计减税降费超过7.6万亿元基础上,2021年又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

不过,许宏才也指出,要理性客观看待财政收入的超收。虽然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超收,但与2019年相比,财政收入增长6.4%,两年平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

“去年的超收,我们按照预算法规定全部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没有安排去年的支出。这会给今年的预算安排提供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也为保持今年的支出强度、推动财力下沉提供资金支持。”许宏才表示。

直达资金提升效能

重点领域保障有力

从财政支出看,全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下降0.1%,地方支出增长0.3%。

2021年,在前几年连续压减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中央本级支出3.5万亿元,剔除国防武警、国债发行付息、储备等支出后,中央部门支出下降8.2%。

中央部门压减支出,腾出更多资金支持地方和基层。各级政府也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2021年继续保持较高强度,支出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

2021年,直达资金效能继续提升,惠企利民精准有效。财政部门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全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2.8万亿元,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各地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占中央财政已下达的95%。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直接用于就业方面的资金支出超过510亿元;用于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基本民生的支出超过1.92万亿元;用于支持保市场主体,相关直接惠企支出累计超过6000亿元。

将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

减税降费

2022年财政的钱怎么计划?对此,许宏才介绍,财政部正在认真分析形势,进行研究和测算。“总的来说,要结合经济的.增长,还要考虑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要把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在预算收入中作出安排。”

许宏才表示,就财政部来说,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就是准确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要求,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1亿多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础。

“2022年将针对市场主体需求,实施新的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许宏才表示,主要从四方面发力: 一是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更新创造。二是聚焦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促进市场主体加快发展增加活力。三是聚焦增强地方财力,为减税降费提供保障。四是坚决打击偷税漏税骗税,坚决制止乱收费。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减税降费对于经济多方面的贡献是显性的。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激活了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了高质量发展。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对记者表示,有必要出台新的减税政策提高市场主体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要体现结构性和精准有效性,尤其要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2021年,中国财政收入实现恢复性增长。中国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25日在北京介绍,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突破2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与2019年相比增长6.4%。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

其中,税收收入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9%;非税收入2.98万亿元,同比增长4.2%。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许宏才说,税收收入的增长是主体,财政收入增加主要是因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价格上涨带动。2021年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通过增加市场主体税费负担的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按不变价计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8.1%。如果按照现价计算,GDP增幅更高。许宏才说,财政收入按照现价计算,GDP增长为财政收入增长打下了良好基础。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特别是上游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增幅较高,带动财政收入增长。

虽然2021年财政收入实现超收,但是两年平均增长3.1%,增幅低于GDP增速(两年平均增长5.1%)。许宏才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财政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仍然较大。近年来,中央财政持续压减本级支出,集中财力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并积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基层倾斜,为做好基层“三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

2021年,全国财政支出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以内,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许宏才介绍,各级政府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同时基层“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国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等支出较多。

财政部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2021年财政收支“成绩单”。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

收入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主要是经济恢复性增长,再加上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较高等因素拉动。”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说。

支出方面,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3.5万亿元,比上年下降0.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3%。“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许宏才表示,2021年,各级政府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从支出结构看,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1年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5%、7.2%、3.4%。

此外,2021年,财政部门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全年中央财政共下达直达资金预算指标2.8万亿元,各地累计实现实际支出2.67万亿元,为地方落实惠企利民政策和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提供更好财力保障。

16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