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75

映雪堂明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实务方程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清晨一叶浮舟

已采纳

1 ADE2 ABCD3 ABCD4 ABC5 ABC6 BCD7 CD8 BC9 ACD10 ABC11 ACD12 ABC13 BD

初级会计实务方程式

194 评论(10)

莫小木木木

初级会计实务》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历年试题

(1)年限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5.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6.某一时段履约义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

(1)本期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成本

7.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或(总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4)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定额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部门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对内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106 评论(14)

烟圈缠绕0

5月10日购入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8000+400*78)/(100+400)=78.4元5月20日购入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200*78.4+600*81)/(200+600)=80.35元5月末产成品的账面余额=[(800-500)*80.35=24105元

356 评论(9)

zhzhohohzh

准确的说,你提的问题是和资产负债表相关的。 1、这里面涉及一个会计恒等式就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资产负债表的左侧都属于资产类,包括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资产两部分。资产负债表的右侧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负债,下面部分是所有者权益。 建议你认真学习一下,如果有问题,我很乐意给你提供帮助,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百度,这是拓展我们学习非常有效的一个办法。

359 评论(15)

程Celeste

41.对账的内容包括(ADE )。 A.账证核对 B.账表核对 C.表表核对 D.账账核对 E.账实核对 42.下类有关经济业务、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的叙述正确的有(ABCD )。 A.每笔经济业务至少影响两个会计要素 B.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会影响会计方程式的一边增加,另一边减少 C.经济业务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会计方程式的某一边一增一减 D.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方程式的平衡关系。 43.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时,会引起“长期股权投资”帐面价值发生变化的有(ABCD )。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B.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C.被投资单位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D.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票股利 44.构成外购存货成本的项目包括( ABC)。 A.买价 B.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C.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 D.入库后的储存费用(不是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45.下列属于“应付职工薪酬”核算内容的有( ABC)。 A.医疗保险费 B.住房公积金 C.工会经费 D.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46.下列应计入到“营业外收入”的项目包括(BCD )。 A.工业企业销售原材料所取得的收入 B.盘盈且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 C.因债权人撤销而无法支付的应付帐款的账面余额 D.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47.下列项目其增值税进项税额应通过“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转入有关科目的有( CD)。 A.企业购进的原材料因意外火灾而毁损 B.自产的产品被用于职工食堂(属于职工福利)的维修 C.自产产品被用于自行建造的厂房 D.生产用原材料被用于自行建造的厂房 48.“资本公积”账户贷方核算的内容包括(BC )。 A.资本溢价 B.按法定程序转增实收资本的数额 C.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相应发生的资本公积变化金额 D.所注销库存股账面余额低于所冲减股本的差额 49.下列属于“销售费用”科目核算内容的有( ABD) A.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 B.销售材料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 C.工会经费 D.专设销售机构的房屋折旧费 50.属于工业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的项目有(ABC )。 A.销售原材料实现的收入 B.出租包装物实现的收入 C.出租无形资产实现的收入 D.销售产成品实现的收入 问题补充:51.现金流量表反映下列( ACD)项目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流入和流出情况。 A.库存现金 B.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 C.外埠存款 D.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 52.下列属于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的是( ABC)。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管理费用 53.下类有关政府补助的叙述正确的有( BD)。 A.企业接受政府无偿划拨的长期非货币性资产,应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与计量,没有公允价值的,按名义金额即1元人民币计量。 B.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该确认为递延收益,随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损益。 C.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该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D.在对政府补助无法区分与资产相关的、与收益相关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将整个政府补助全部按归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规定进行处理。

191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