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16

叮叮猫儿要飞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什么公式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oboyoung1983

已采纳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 会计恒等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会计恒等式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详情请看前面的网站

会计平衡公式又称什么公式

298 评论(13)

我的太阳0001

会计等式,也称会计平衡公式,或会计方程式,它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即反映各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包括:(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二)收入-费用=利润知道: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87 评论(15)

了无痕Sky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恒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由于这一公式在数量上是恒等的,所以又称为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或会计方程式。

人类社会的生产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形态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生产活动管理职能之一的会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就促使会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会计恒等式也在不断地变革。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债资本或资产=负债 业主权益

当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日益发展,便促使商品经济日益繁荣,进而促使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发展。于是,股份有限公司便应运而生。在股份制企业里,业主权益就变为股东权益。会计恒等式变革为:

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前苏联的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金占用-资金来源

在新中国创立以前,中国的会计沿袭西方会计制度,其会计恒等式为:

资产-负债资本

或,资产-负债为主权益

或,资产-负债 股东权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147 评论(9)

海上花的故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139 评论(13)

南瓜冰妈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261 评论(10)

地板中的神话

一)会计电算化中舍位平衡_------在会计信息系统的报表子系统中,我们通常会看到"舍位平衡"概念,意思是舍掉几位数后,重新达到数据之间的平衡关系。功能是对会计报表数据进行重新调整,使之达到最合理。报表数据在进行进位时,如以"元"为单位的报表在上报时,可能需要转换为以"千元"或"万元"为单位的报表。比如上市公司对外报表时,就需要进行计量单位的变换。但是做了这样的变换后,原来满足的数据平衡关系,可能遭到破坏,因此需要调整,使达到重新平衡。举例说明:13,451.00元+45,150.00元+2,250.00元-5,649.00元=55,202.00元现在单位变成单位万元,仍然保留两位小数,根据4舍5入的原则:1.35万元+4.52万元+0.23万元-0.56万元=5.52万元可是根据以上的左边等式计算结果应该是:5.54万元。显然,单位变化后,出现了0.02万元的误差,平衡关系被打破。那么是不是把5.52改为5.54就可以呢?当然不行,因为那是使最终的结果发生了严重的误差,只能是改环节中的值,以使数据接近于更合理。平衡公式是为重新建立平衡而定义的公式,该公式定义时须注意的重要的一项是:倒顺序写,首先写最终的运算结果,然后一步步向前推,这就是所谓的"倒挤"。二)如何舍位平衡在传统会计报表软件中,大多会把这0.02万元的误差,全部反映到第一项中,即把1.35万元变成1.33万元,从而达到平衡。其实,这一看就知道也不合理,第一项显然冲当了"替罪羊"。x解决了这个问题,她采用最小误差原理,为每一项来分配最小误差。如上例,战表把最小误差0.01分配到不同的项目上,使结果变为:1.34万元+4.51万元+0.23万元-0.56万元=5.52万元。三)战表平衡公式的优势除了符合大多数的平衡公式的原理外,其中大多数规则是一致的,如只允许加减运算等。除此之外具有如下优势。1)公式中可以输入区域;2)系统自动判断该表中应该有那些舍位公式,省去输入的劳苦;然后允许用户调整。3)最需要先调整的项,写到右侧等式的最前边。以最小误差平均分配原则。

319 评论(15)

淡淡的生活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财务状况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也称资产负债表的要素,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一会计等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二)交易或者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企业经济业务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九种基本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上述九类基本经济业务的发生均不影响财务状况等式的平衡关系,具体分为三种情形:基本经济业务(1)、(6)、(7)、(8)、(9)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保持不变;基本经济业务(2)、(3)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增加;基本经济业务(4)、(5)使财务状况等式左右两边的金额等额减少。

311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