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75

天津的明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专项报销套路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骨头杀手

已采纳

骗局套路有的是冒充医院工作人员让转医药费,有的是冒充电视台工作人员让你参加节目,有的是冒充彩票工作人员说你中奖等。

会计专项报销套路

324 评论(14)

CYGUANGZHOU

1.集体作弊,骗取资金。

269 评论(12)

吾色真人

无论是私人转账还是涉及工作业务的转账,一定要和当事人进行核实,仔细甄别对方身份,如果在转账中遇到诈骗,务必积极配合警方提供信息,力争最大程度追回损失。

173 评论(11)

于海丽888

我认为可以和上级沟通好,在我们公司这种状况是不会出现的,因为我们公司制度比较健全,你可以申请把公司和员工的帐户可以通的 ,可以直接划到员工个人帐户上去。不用走现金。

192 评论(14)

sunhui3650

1.虚报或高报费用。2.伪造或涂改原始单据,譬如假单据、阴阳发票、涂改数字等手段,达到多报费用目的。3.重复报销:利用同一事项或单据重复报销。4.模仿签名。5.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6.串通舞弊。7.监守自盗。8.混水摸鱼,利用公司账务核算混乱或管理漏洞,进行报销舞弊。当然,费用报销舞弊往往是以上一个手段或多个手段共同使用的,而舞弊得逞也反映了企业内控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也是企业加强内控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227 评论(13)

美丽世界的angel

1、虚报或高报费用:与费用相关的活动并未实际发生,凭空捏造费用项目,或虽然实际发生,但报销金额却高于实际金额,从而虚报或高报费用。2、伪造或涂改原始单据,譬如假单据、阴阳发票、涂改数字等手段,达到多报费用目的。3、重复报销:利用同一事项或单据重复报销,比如同一事项开两张发票,或报销过的单据抽出来再次报销。4、模仿签名:模仿领导签字,蒙混过关。5、未经审批或越权审批:有些企业由于授权审批不清,导致费用不当报销,未按规定审批。6、串通舞弊: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内部与外部有关人员之间利用各自的“方便”条件,逾越企业规定,合伙舞弊。7、监守自盗:利用企业职责分离方面漏洞,利用自己保管钱财或经手有关事项,而由没有相应有效监督,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的行为。8、混水摸鱼:利用公司账务核算混乱或管理漏洞,进行报销舞弊。当然,费用报销舞弊往往是以上一个手段或多个手段共同使用的,而舞弊得逞也反映了企业内控在某一方面的缺陷,也是企业加强内控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166 评论(14)

茵茵一夏

假发票谁报也不好使,这是当会计的底线和原则,让对方换成正规的带税检章的发票,在给报销,这样也是坚持原则,如果坚持原则都不行,这样的公司还是不要出去了,没有什么前途早晚会出事的税务局会处理他们的,换一个公司吧。

160 评论(14)

cangyingvvv

1.集体作弊,骗取资金。主要是钻政策和改革的空子,集体编造虚假凭证和报表,套取国家财政资金的行为。这类舞弊,主要是从小集团利益出发,钻政策和管理的空子,违反国家财政纪律,谋取或骗取国家资金。在日常工作中,国家立项的各类预算内外项目资金,是单位舞弊的重点。比如,各类贷款贴息,一般情况上级部门只要求申报单位提供银行贷款的复印件,这就为单位弄虚作假造成可乘之机。个别单位甚至连续作假骗取。有的单位突击编造虚假单位,虚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资金支出预算,以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2.设置障碍,逃避审计。个别单位为逃避审计,千方百计设置障碍,企图蒙混过关。尤其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以各种理由为借口,故意不打印会计总账、明细账和银行明细账,迫使审计人员上电脑查账,或是在一大堆记账凭证中海底捞针,以疲劳来麻痹审计人员,增加审计工作量。有时为了获得必要的会计资料,审计人员需像挤牙膏一样,反复督促,才能一点一点挤出。个别单位甚至明目张胆地转移、隐匿会计账薄、会计档案,更有甚者故意销毁应依法予以保存的会计账簿、会计凭证。2002年,我们在对某下属单位实施离任审计时,就遇到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故意设置内障、擅自转移会计资料的问题,其中一个单位故意销毁私设会计账簿,涉案资金40多万元。审计组曾三番五次责令其提供任职期间的所有会计档案,但该单位以保管不善档案丢失为名,迟迟不予提供,最后只得移交纪检部门依法查处,该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分别受到了党纪、政纪的处罚。3.编假造假,谋取私利。单位或个人往往利用发票管理混乱、内部管理松懈之机,自制或套开假发票、假收据,虚报冒领,中饱私囊,其中,大头小尾,阴阳发票是常见的问题。鸳鸯发票,更是一举多弊。在现金交易中,同一发票,分别套开,发票联金额大于存根联和抵扣联,使供方可以虚增销售收益,使买方增加成本费用,多抵扣增值税。主动多付款项给下属单位或业务往来单位,双方达成默契,随后在该单位提取现金,报销消费品和旅游费用等。还有的单位或个人用作废发票、过期发票、或者街头巷尾买的假发票报销。如过路过桥费、汽油费、餐饮费等等。4.投资是假,变相集体消费是真。个别单位为了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将国家财政资金以种种借口转移到本单位下属的经济实体或公司,作为长期投资项目,而该项投资又长期不见收益入账。究其当初投资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转移资金,以便将本单位或个人的不当支出,如各项补贴、超支的出国费用等在下属实体中列支,以逃避检查。还有的迎合形势的发展,创办协会,将预算内资金擅自转移到协会,致使资金失去监督与控制。5.虚报冒领,骗吃空额。舞弊者利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工资表中虚列员工名额,从中大饱私囊。还有的以物资采购名义,将钱转到商业企业,实为发购货券,用于变相消费或拉关系。有的搞假采购真付款,或者假招标真付款,然后再将资金流入单位中,将资金转回小金库或中饱私囊。6.变换手法,调节利税。主要表现在巧立名目,多计多列、多提多摊成本费用,虚减利润,或以红兰虚调收益少缴所得税、流转税。或者以相反的手法,虚增盈利,捞取团体和个人的名利。核算中真真假假,本来不需要调账,硬是调账了。在不断调账、冲账、转账中塞进私货,在偷换会计科目性质,篡改业务内容中作弊。长期挂账,只提不用。虚列预提费用,多提多摊费用,虚减盈利。或不处理“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的损益,或将不该列入的费用列入,调节损益。1999年,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发现该单位将待摊费用科目35万元,反复冲减调账多次。每到年终,便将待摊费用科目按照当年指标完成需要,随意调整,以调高或调低本年利润。2000年,发现某单位将上级应拨但实际未到位的补贴收入220万元,列为本年收入,从而虚增当年利润220万元。7.变换方法,隐匿收入。企业主要是通过变换计价方法和计价数额以及随意改变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等调节盈利。将销售商品虚报为亏损,或贪污私分,或设小金库。多发售商品,少开发票,隐瞒和转移收入。在事业单位,主要是采取收费不入账、私设会计账簿、公款私存等方法,隐匿收入,设置小金库。2003年,我们曾查处到某事业单位,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将收取的学费以个人名义存到银行储蓄所的违纪问题,存款额100余万元,存折数20余个,资金账外循环半年之久。8.投其所好,逃避税费。为达到发行债券、股票、审批立项、申请贷款等目的,任意篡改数据,虚列虚报收入、盈利和资产,浮夸欺骗。设立多套会计账簿、编制多种报表,以应付各种检查、申请贷款、逃避纳税。特别是应付账款科目,在日常审计中,发现问题最多。有的单位随意将应税收入长期列在应付账款科目之中,逃避纳税。多集中在对外投资收入、房屋租赁收入、资产转让收入等。另外,在日常工作中,还常见于资产外流,账外经营,借款注册,虚拟资本,伪造证件,骗取贷款,年末虚开、年初虚冲等多种会计舞弊行为,也值得引起注意。

8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