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6

吃吃吃货小两口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张会计的随笔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永创佳绩

已采纳

面对现实,不说大道理,自己的前途,自己来把握 当我们追求理想时,当然不能忽略了实际问题。 最完美的是能将理想和实际相结合,找一份你最爱的工作。 当理想和实际有分歧时,你要分三步走。1)面对现实,只要能得温饱,有了一定的收入,你能从中得到物质的享受 2) 从实际出发,做你不是最喜爱的工作。把不爱做的工作做得“足够好”,然后再说去追逐什么理想。3)逐步实现理想,做你不是最爱的工作,而在你不爱的工作上拚命,赚够了钱,解决了吃饭的问题,再去做你最爱的工作。 。。。理想与实际是可以兼得的。但是你必须有计划,必须付出,必须执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所以不能说什么工作好什么工作不好。许多做出成就的人其实都是从小事做起,兢兢业业,然后才取得成功的。一个工作只要你喜欢,而且这个工作又特别适合你,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长处,那么,这就是个好工作。我不太赞成找不到工作就不就业的做法。在就业的同时能实现择业当然好,但是,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形势下,很难在就业的同时实现择业。在这种情况下,先就业后择业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积累了好多社会经验,积累了许多职业技能,而现在企业越来越看中经验。所以先积累经验,这也有助于你以后找到更为理想的工作。 打工,实践,积蓄,有一定条件后自己发展。 应该说哪一行都不好做,只要努力哪一行都能做好! 祝你成功!

张会计的随笔

128 评论(15)

Hello,umi酱!

第一次当会计“滥竽充数”——我没耐心 92年第一次在会计岗位上任职的时候,我是在一家私营纸箱厂里当出纳,因为不是学会计专业出身的,干这行工作只能在兼职会计的指导中学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后来我发现兼职会计一个月来纸箱厂上了4个上午的班,每月工资和我一样多。所以,会计要教我填记账凭证时,我以不懂会计科目的借贷关系为理由来拒绝他的“好意”。心想,干财务工作是账越少越轻松。而会计知道我没有好学上进的信心,也就不想“麻烦”我太多。于是,一次免费拜师的大好机会就这样失去了。 第二次当会计“经验不足”——我太细心 面对这种遗憾,在95年随军来到部队后,感觉特别的强烈。所以,我下决心一边报考会计证,一边自考财会专业。常言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不,在前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分别考取了会计证和财会专业证书时,部队军工厂刚好要面对军嫂招收会计,通过面试和笔试后,我顺利地当上了一名实习会计。 如果说第一次在会计岗位上是因为不学而感到遗憾的话,那第二次在会计岗位上感到遗憾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差太远了。所以在实习期的头七天里,财务主管知道我不会记账和填写记账凭证,感到很失望。不过,她看我很好学,而且不懂就问,也不觉得是个“朽木不雕”的料。与是,吩咐我说:“你要在半个月之内,把所有的账本(原材料、产成品、包装物明细账,应收应付明细账,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明细账,各科目的分类账)和记账凭证熟悉清楚,然后开始学填记账凭证…… 经过半个多月熟悉做账流程后,前任会计问我说:“你现能否看懂所有记账凭证和账本是如何填写和登入的”?“基本看懂了”,我很自信地回答她。为了测验我对做账流程的理解程度,前任会计要我把做账的前后顺序写出来给她看。而此时的我除了很惭愧地向她交白卷以外,刻苦钻研专业理论和加班加点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成了我的家常便饭。眼看三个月的实习期只乘半个月了,会计主管突然来通知我说:“这个月的会计报表你要在下月7号之前独立完成填写和编制。”(因为前任会计家里有事请假半个月,而她把做账的程序写出来让我在做报表时参考)。在做报表之前我很仔细地看了好几遍做账程序的流程表如下所示: 1、先审核原始凭证,将审核无误后的记账凭证盖章,再编号(总字号) 2、根据记账凭证按编号登记各类分类账、校对、做到借贷平衡,相符。 3、编制丁字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 4、丁字账登记好了,各科目借贷发生与各类分类账、校对,做到借贷平衡,相符。 5、编制科目汇总表(丁字账上各科目发生额登记)。 6、登记总账,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 7、编制报表。 (1) 损益表、根据总账填制。 (2) 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填制。 (3) 纳税伸报表:根据总账填制。 注:存货是由原材料+低值易耗品+产成品+生产成本(期未借方余额)等合计数组成的。 有了这份编制报表的流程表,就等于做一道数学题都已知了所需的全部公式。还有报表的编制其数据的来源一般都是从总账中抄来的,而累积数是本月数据加上以前月份的总累积数之总和。 一星期后,我完成了财务主管布置的作业。不过,第一次独立完成的报表的确是“抄”出来了。 而在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前任会计在账本中的原材料明细数据少记了很多,借贷方也不平衡,而本月与本年的累积数也有加错的地方。 所以,我在自已做的报表中都用订正后的准确数据来编制。如此一来,交上去的报表其数据肯定是不能承上启下的。我把这一情况向财务主管汇报后,她表扬我做账很细心,我说:“那这种情况要不要向厂长汇报”。 “明天再说”,主管的口气有点不对劲。然而令我感到很意外的是第二天上班时,厂长突然要招开财务会,而我也突然被宣布因会计证没年检失效而不能转为正式会计,莫明其妙的宣布令我感到很意外。(因为面试通过时,厂长吩咐我年底最好去再考一张会计证)可出纳却幸灾乐祸地对我说:“做账容易做人难,你以为这个会计位置有那么好座?上星期我们开财务会时,财务主管没来检查我们的账本就向厂长汇报我们分厂的账证是相符的,可你却说不相符……” 第三次当会计“一波三折”我很用心 在单位里和会计工作无缘后,报考会计资格考试也失去了信心。所以,在以后的几年里,我的业余爱好改成阅读报刊杂志和投稿。而每次收到稿费时,向报社投稿的信心也更足了。 于是,家中的亲朋好友,单位里的人和事都成了我写随笔的灵感。后来写随笔的“灵感”越来少,想当会计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了。此时,我的写稿灵感提醒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地方上找一份兼职的会计工作来实现自已的愿望和理想”。对啊!感谢我的灵感给我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当然,说是去兼职会计,其实也是想找一个会计的实践机会)。想当会计的决心有了,我到市劳动中心咨询兼职会计的条件和要求,工作人员得知我要兼职会计门都没有。可后来知道我就是在报上发表过文章的军嫂,就很热心地为我介绍了一个又一个的会计招聘单位让我选,可我选的几家单位都是要求招聘去的会计能上全职的班,其中也有一家是可以兼职的。但我去兼职单位上班后,得知现金日记账上有库存现金25万,就赶快发贴向我们东奥的学友求助。而学友们也很热心地为我出谋献策,最后还不忘提醒我把这种不懂财务规章制度的老板给炒了好。 不过,好不容找到一家兼职单位就这样告吹了,心理还真有点舍不得。就在我左右为难之际,一位自称是我老乡的老板突然打电话来说:“我去劳动中心招聘会计时,发现你是我的老乡,所以特地从40多位的会计应聘者中选上了你来我的公司做会计”。我说只能兼职,他有点失望。过了几天后老板又打来电话说:“那你一天能上几个小时的班”?“5个小时,晚上还可以加班”。“好,明天先来办事处上班”。 很高兴去老乡的公司办事处上班后,我习惯性地查看了前任会计填制的记账凭证、会计报表、抵扣的发票和所咐的清单,然后自言自语地说:“抵扣金额怎么和清单上的数据不相符呢”?这句话无意中被老板的二姐听到了,她开始怀疑我是否能胜任会计工作。同时,还经常用各种口气来考验和试探我的做账能力。后来,我也很用心地多做事少说话,因为老板的二姐是出纳,她连会计证都没考过,所以我能否做账她全凭我说话的感觉来判断。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在东奥学友们的指点和同在一个办事处的老会计的帮助下,我很顺利地把月报编制出来。而老板的二姐在信服我的同时,得知我不方便轮流去乡下的厂里兼职会计感到很遗憾。 第四次当会计“排除万难”我有决心 说到第四次学会计,我用“排除万难”来形容自已在商业会计中的兼职过程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商业会计我是一巧不通的。可这也是劳动中心介绍我去的单位,而这一家商业批发部离部队特别近,我去兼职做商业会计是一个很难得的好机会。不过,我去商业批发部面试的时侯很诚实地告诉老板说:“我只当过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我不是很熟,如果你们要招聘我,就给我两个月的实习期,干不好我就辞职。老板说:”那工资怎么算“。我说实习期的工资比前任会计少给200元。”好,你明天来上班“。(记住:面试通过后,老板和你谈工资最好不要说得太高或太低。因为说太高了,你就很可能失去这份工作。而说太低了,老板会怀疑你的工作能力,再则,以后你要求上涨工资很不容易。而我在不知前任会计工资高低的情况下,只说实习期比前任会计少200元,这样老板就很容易接受我的应聘条件和工资上的要求。不过,等实习期满了,工资的确很低,我又能胜任这份会计工作,那就可以不干或请求老板加薪)。 当然,在兼职过程中,工资是次要的,工作能力才是最主要的,否则的话,老板会随时把不称职的应聘者给炒鱿鱼了。所以,我去商业批发部上班后,每天面对那些既熟悉又佰生的账务工作,总是加班加点地干。特别是计算批发销售成本虽然不难,但很频繁而且每天基本都有发生销售成本的核算。在填开防伪发票时,还得统计一下各种商品的数量、含税成本等。总之,在干商业会计的过程中,我是“排除万难”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而现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过去了,我对商业会计的工作也越来越喜欢,所以今年我也很有信心地报名参加会计资格的考试。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只要认定目标,然后走下去,成功是迟早的事”!

302 评论(8)

燕yan燕yan

记得在红袖读过一篇文章,写的是童年充满饥饿的苦涩世界,那些饥肠辘辘的岁月,如今还在回忆中泛起点点微波,远去的是时间,而记忆却一年又一年如草木一样荣枯,浓浓淡淡,隐隐约约。 上世纪70年代初期,还是生产队集体劳动。五月,豫中平原稀疏的小麦还没有成熟,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早晨,睡得正香,大队部那根高杆上的嗽叭已开始播放音乐《东方红》了。随后,生产队那棵大柿树下的牛车轱轮做成的大钟就当当当地把人吵醒,接着是生产队长的声音:“三队的全体社员注意了,没吃饭的赶紧吃饭,吃了饭快点洗洗涮涮,甭在家磨磨蹭蹭了,烟苗已经育好,从今儿起开始栽烟,今年年末一家一户能发多少钱,就看这几天了啊……” 一会儿村上就热闹起来了。社员们扛着铁锨,挑着水桶(大部分还是木桶),拉着破旧的架子车,沿着窄窄的布满辙迹的村路,开始慌慌张张地上工去。会计拿着记分册蹲在人们必经的一道矮墙上,面无表情地查着人头,开始记工分,象极了今天的一些单位。 因为只要出人就能得到工分,干与不干差别不大,所以人们并没有什么积极性,另外即使干得再搁劲,到头儿来还没有队里那些不咋下力的会计、磨面工、保管员吃得好。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实人,因此家庭生活一直没有什么起色,童年岁月里,习惯于临近中午跑回家打开那扇黑色的门,翻来覆去找吃的;然后期盼父母早早下工回来,走进低矮、漆黑的灶火里,弄出做饭的声响。记忆中,灶火、抽屉以及那些掩盖着的角角落落,对我总是有种难以抵制的诱惑。 有一年初夏,不知生产队里忙什么,晌午错了父母还没有回家,疯玩了半天的我们几个小伙伴多想吃一顿饱饭呀,可是在谁家都没找到可以充饥的`东西,甚至连根生红薯也没有,正无奈之际,一个小伙伴忽然惊喜地对大家说:“我大姑家在达理王村,一会儿就到了,上她家吃饭去!”那个村子离我们只有一公里地,我清楚地记得我们是跑着去的,那天吃的是红薯面蒜面条,忘了吃饱了没有。回去的路上我们个个喜笑颜开,为自己离开大人也能弄来吃的骄傲无比。那顿饭的味道让我至今难忘,这些年有时我回故乡时还能见到这位姑姑,她年近半百,可能早忘了这事,但一遇到她,我的思绪总是立即走远,甚至有种时空交错的困惑。 当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这么穷。记得我家隔壁老唐是二队的生产队长,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大队卫生室里当先生(医生),一个在大队磨坊里磨面,老婆长得又白又精致,日子与一般人自然不太一样。我时常见她拿着一块炕得黄焦的好面(麦面)或者玉米面馍,漫不经心地嚼着,有时我眼巴巴地望着,心想要是能得到一块该有多好,但始终没有,那种奢望的心情至今还让我慨叹不已。 象老唐家这样的白面馍,整个童年鲜能见到。最常吃的是用磨豆腐的豆渣、下粉条的红薯渣炕成的小薄饼。豆渣馍略有点香味,而红薯渣馍则有点甜,相比之下,后者稍好一点,因为豆渣总感觉不像面。至于浑腥基本没有,一日三餐几乎都是在凑合,不吃菜是常有的事;在一天的劳碌之余稀饭就蒜汁,或者摘一枝香椿菜在蒜臼里捣捣就饭也司空见惯。那时,最大的惊喜莫过于家里来了客人,因为一有客人,生活就会有所改善。多年以后回想起当时的这种想法,感到是多么幼稚。 孩子们有时也能找到一些抵抗饥饿的办法。队里的磨坊里有时会放一些磨般大的类似豆饼的东西,只是这东西粗糙,而且呈臭青泥的颜色,不过味道很香,有些已被踩烂,散乱地扔在那里,这里因此成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去处。为了弄到一块豆渣饼,我们装作若无其事地在这里一趟一趟地走来走去,但心咚咚直跳,趁磨面的叔叔出去的时候,搬一块就跑,四五个馋得早已流出口水的孩子跑到村里某个荒宅陋院或田间地头美滋滋地享用起来。饥饿的童年,能有一块这样的饼,真是强如过年,那香味至今还飘荡在记忆中,久久难忘!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种农家肥料,在当时专门给烟叶上肥用,长成的烟叶质地厚,炕出来颜色黄,吸起来味道醇,后来我们参加集体劳动时还帮助大人们给庄稼上过这种肥料。

8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