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0

燃情咖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年前的会计暴躁易怒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小骷髅

已采纳

好像你当过会计似的。

年前的会计暴躁易怒

168 评论(14)

星闪乐途

因为前两年,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多问题都会感到棘手例如日常核算、税务申报等,这些都不是仅靠书本知识能解决的,都需要实际经验来支撑的。等过了两年,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工作就简单了,随手就来。

346 评论(8)

waterimilan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处理: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会计差错更正举例: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标准来考虑。

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

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差错

283 评论(10)

Dana是天枰座

因为不信任感和无价值感会充斥着你的刚入行会计的前两年。无价值感,是会计这个职业,致命的弱点。除非你能真正做到管理层或者总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会计工作本质上是枯燥的且极为基础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两年,只要一年时间你就能把你手头上的工作做的非常熟悉。那么接下来的漫漫长日,如果你无法突破自己,没有晋升希望或者更好的跳槽机会,那么你就会产生强烈的无价值感和迷茫。你会思考自己应该是转行还是应该坚持做会计。你会幻想,自己考过注会以后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因此考证焦虑会从你毕业的那一年就伴随着你。注会课本上学到的东西纵然复杂且有趣,但是实务中的大部分会计都无法用到注会上的内容,初级和部分中级知识足矣。所以,在备考注会和日常工作的冲突下,你会产生强烈的割裂感,也就是工作的无价值感。自己的工作无法接触到会计本质的分毫,只能在会计表层来回游走。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大部分只能在基层做会计的人来说,前两年确实是最难熬的。但是对于某些往上走的会计来说,5-8年之间的瓶颈期,同样非常难熬。不信任感,一是不被他人信任。刚开始做会计,大部分的人都是从费用报销开始做起,夹杂这一些报税,开发票的工作。费用报销就注定了你不可避免地需要和其他来报销的同事打交道。那么一旦涉及到退单,你就很容易引来质疑甚至一场骂战。即使你退单的理由合情合理,因为他提交的发票就是不合规。但是收到退单的人会条件反射的有怨气,如果是一个有经验的老会计,他不敢多言,老会计几句话怼的他哑口无言。但是你作为新手就不一样了,别人首先会怀疑你退单的是否是对的。如果你不小心退错了,那么这一次的错误会导致他人对你的怒气值高涨,并且伴随着未来很长时间的不信任。即使你是对的,他也会要求你出具制度的条款,来强行挽尊。顺带将怨气在你身上发泄一下。我当初刚做费用报销的时候,就是我最崩溃的一段时光。每天座机响个不停,大部分都是来质疑你为什么退单的。有的甚至直接到工位,把报销单扔到你桌上,凶你几句,让你把公司制度翻给他看。如果正好有制度,还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报销条条款款都有制度可依,所以,如果遇到没有制度可依,是按照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或者为了规避某些风险而退单,那么就准备好一场骂战吧。不信任感,二是自己不信任自己。会计实务上很多处理并不是有严格的条款的,很多尺度要自己把握。所以刚开始做会计,你会对自己非常不信任,生怕自己弄错了。就会反复去请教别人,反复网上查资料。一方面,反复请教你的师傅,久了以后他也会疲惫。切记,不要同一个事情去请教很多不同的人,这样会让回答你问题的人非常不舒服!!即使你觉得你师傅给你的解答并不完全清晰或者正确,也尽量自己去弄明白,或者私下请教他人,不要大张旗鼓再拿去请教其他同事。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你学的教材上或者准则上的东西,在实务处理中却并未严格按照教材甚至制度来,你就会怀疑自己甚至怀疑公司一直沿用的做法对不对。但是作为一个新人,你人微言轻,大部分的时候,你会选择说服你自己,这样的小问题不会有什么大风险存在。然后不再去深究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逐渐地,你不再相信自己觉得对的,而是相信公司说的就是对的。不再深度思考,成了你成为一个老财跨过的第一个槛。

9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