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开的七月
贷款和应收款项的会计处理:
(一)应收账款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按应收金额,借记“应收账款“科目,按确认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涉及增值税销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二)应收票据
1.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商业汇票
借:应收票据
贷:主营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票据到期收到款项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票据(到期值)
3.持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银行贴现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的款项)
财务费用(差额)
贷:短期借款(附有追索权,实际属于质押贷款)
应收票据(不附追索权)
【提示】针对应收票据的贴现,如果是附有追索权的贴现,则应当将其视为一项抵押借款进行核算,不应注销应收票据。
4.企业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
借:材料采购、原材料或库存商品(应计入取得物资成本的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收票据(商业汇票的票面金额)
银行存款(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冰雨茗香
下贷上转方式是一种辅助贷款方式。它是指借款单位为解决下属非独力核算的基层单位的资金需要而使用的一种贷款方式。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款的基层单位往往不具备申请贷款的资格,其主管单位有资格又不直接使用资金。这种方式正是金融企业为解决借款人和实际用款人不一致情况下贷款业务的核算需要采取的一种方法。翻书累死我了,终于在《金融企业会计》里面翻出来的!!!
呼啦啦呼嘞嘞
《金融企业会计》课程的困境(一)课时安排不合理根据学校的要求,40学时总课时需要安排4学时的自学课时,实际老师讲授的理论学时只有28学时。学生对于行业会计的业务本来就不够熟悉,且大纲涉及三个会计主体的教学,最终只有28学时重点放在商业银行会计的讲解上,把证券会计和保险会计作为学生自学的内容。由于商业银行本身业务的复杂性加之《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修订,28学时已经捉襟见肘;同时,证券会计、保险会计两大主体的核算业务客观而言是不可能在4学时学完的,只能客观上降低相应内容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二)教材质量堪忧对比了市面上最新出版的面向本科的《金融企业会计》多本教材,发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知识更新滞后,脱离实际。2011年2月21,财政部审议通过《财政部关于公布废止和失效的财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录(第十一批)的决定》中已明确废止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但仍有不少教材引用该制度的相关规定。金融工具准则修改后,贷款业务核算变得更复杂,但鲜有教材根据新准则调整贷款业务核算内容,或者避重就轻的略去金融工具准则的细节要求,只讲一级科目的简单核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孟艳琼主编的《金融企业会计》(第二版)在贷款业务核算上讲解比较清晰,但久未更新,最新版是2016年的,此后相关会计准则的变化未体现在教材中,比如信用减值损失与资产减值损失的区分,比如贷款逾期和减值的处理区别与联系等。跨系统联行往来资金汇划实务已经可以通过各类系统内部完成,还有不少教材仍然在讲跨系统联行往来的中转银行的选择。第二,会计核算账户体系混乱。不同的教材涉及同一业务的账户竟然各不相同,尤其是往来业务,有的教材使用“联行往来”,有的区分“联行往账”与“联行来账”,有的区分“清算资金往来”和“待清算票据款项”的用途,有的通用 “清算资金往来”等等。每位教材作者各执一词,教师在选择使用教材时无法有效对比区分。第三,教材重理论,轻案例,轻实务。不少教材在讲解核算原理时例题很少,只有理论罗列,不便于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对于具体业务相关的知识也缺少必要的案例资料。教材也较少配套习题,或者配套的习题未充分覆盖相关知识点。(三)缺少实训平台本身《金融企业会计》的核心是对业务的核算,而非侧重金融企业业务流程的具体实操。有的教材名为实训,实际也是单纯训练会计处理,未能体现金融企业的特色。因此安排学生实训票据业务,对于帮助学生掌握业务流程知识是有价值的。然而市面上可供比较选择实训平台较少。以智盛云智慧教育SaaS平台为例,该企业专门针对金融相关业务开发了大量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平台。疫情期间试用其银行票据业务实训平台的感受较好,不是单角色模拟银行票据业务,而是多角色全流程对票据进行实操,符合教学目标。然而该平台售价20余万,作为专业限选课,仅4学时的课内实践,面临学校有限的预算,短期内申请购买的可能性极低。今后没有平台,该项实训任务几乎无法开展。(四)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学校仅1人教授《金融企业会计》,且无金融相关行业的实践背景,纯靠自学后教授学生。但课程资源匮乏,各大公开课程网站上仅搜索到一门金融企业会计,还是SPOC性质。缺少教学团队支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答,最终影响教学效果。锦绣·下旬2020年10期
吃货独依
1.计提利息时借:财务费用贷:应付利息2.收到贷款时分录借:银行存款贷:长期借款3.每月还款和利息时借:应付利息贷:银行存款借:长期贷款贷:银行存款会计分录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指明应借、应贷账户的方向、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会计分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是由应借应贷方向、对应账户(科目)名称及应记金额三要素构成。 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简单会计分录指只涉及一个账户借方和另一个账户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会计分录指由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小桥人家1982
收到贷款时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借款
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贷:应付利息
每月还款和利息时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贷款
贷: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1、为了核算和反映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应设置"银行存款"科目,该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增加,贷方反映企业存款的减少。
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期末存款的余额。企业应严格按照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和管理,企业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展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单"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企业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必须逐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调节表",调节相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银行存款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