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258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如下: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内容相同。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科目与账户
刘彦热茶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按照经济内容的性质进行的分类。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反映会计对象要素增减变动及其结果的载体。联系: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而账户又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账户也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相同点:二者核算内容的性质是一致的。区别: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分类的项目,会计科目没有结构,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能反映经济业务增减变化及其结果,能提供资金运动的动态和静态。
wongjackson
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它们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其联系是:账户是以会计科目为依据开设的,有什么样的会计科目,就要开设什么样的账户;会计科目规定了账户的核算内容,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命名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就是账户的名称。所以从其分类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看,两者是相同的。 其区别是:会计科目只是对经济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名称,其本身并不能记录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情况,而账户不但能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结构,能够把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其结果分类、连续、系统地记录下来,为经济管理提供核算资料。
kisscat0317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会计科目与账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两者核算内容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并通过其结构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及其余额。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不管三七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是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会计要素)的科学分类,两者设置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的性质决定了账户的性质。账户的分类和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一致。区别:账户有自己的格式或结构,可用来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反映某种经济业务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经常可以不加严格区分地相互通用。
嘉怡别墅
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就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会计科目所要反映的经济内容,就是账户所要登记的内容。
区别:会计不存在结构问题,而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介绍
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一)会计科目的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是账户的名称。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方法。设置会计科目,需要将会计对象中具体内容相同的归为一类,设立一个会计科目,凡是具备这类信息特征的经济业务,都应该在这个科目下进行核算。设置会计科目时,要为每一个具体的类别规定一个科目名称,并且限定在该科目名称下包括的内容,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科目。 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账务处理所遵循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
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是指除了各行各业有共性的会计科目外,还应根据各行各业会计对象的特点,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如:工业企业必须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 全面:指内容上不能有遗漏
(二)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设置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要求。例如:为了反映企业实收资本情况,可以设置“实收资本”账户,为了反映企业债务情况,可以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账款”。可以根据管理需要设置总账和明细账。
(三)要将统一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统一性:就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规定,对于核算标准、口径都要一致。
灵活性: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作必要的调整,设置或增补会计科目。
主要是防止两种倾向:过简或过繁
(四)要简明、适用,通俗易懂
(五)既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无形资产”等科目, 同时科目的设置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以便不同时期的指标具有可比性。
会计科目的分类(级次)
(一)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可分为:
1、资产类科目:资产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的科目。其中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原材料”和“库存商品”等科目。
2、负债类科目:负债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的科目。其中流动负债类科目主要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利润”,“应付利息”等;长期负债类科目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科目: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
4、成本类科目:成本类科目主要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科目。
5、损益类科目:损益类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再进一步细分,又可分为反映收入和费用的科目。损益类科目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二)会计科目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
1、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总账科目):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的核算指标,由财政部或主管部门设置。
2、二级科目 (为避免在总分类科目下设太多的明细科目,可在总科目和明细科目之间设二级科目。二级科目提供的指标比总账详细、比明细账具体)
3、明细分类科目(三级科目、明细科目)对总分类科目所包含的内容作进一步分类,以提供详细具体的核算指标。一般由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设置。
会计账户介绍
设置账户的意义
(一)账户的定义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用来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工具。
(二)设置的意义
设置账户的作用在于:能够反映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账户的基本结构
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不外乎增减两种类型,所以,任何一个账户都可以分为左右两方,这就是账户的基本结构。
实际工作中,账户格式的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账户名称、日期和摘要、凭正号数、增加和减少金额。
在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到底哪一方记增加额,哪一方记减少额,取决于各账户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和所采用的记账方法。
(一)联系
1、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
2、二者开设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理,以提供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二者的内容相同。
(二)区别
1、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具体作用不同
会计科目的具体作用主要表现为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项目,而账户则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结构,能指明记账的方向,以核算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和余额。
2、会计科目和账户制定或设置的方法不同
会计科目由国家统一制定,是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而账户则是由各单位根据会计科目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设的。实际工作中,先有会计科目,后有账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