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lwithjada
一、杨汝梅杨汝梅(1899年8月——1985年9月)男,汉族,河北省磁县人。1920年毕业于铁路管理学校高等科(北京交通大学前身),1921年夏前往美国留学,是学校派往美国得第一批留学生。在美国就读于密歇根大学,主修经济学并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26年攻读哲学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26年底回国后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讲授《会计学》。1927年夏调上海国立暨南大学,任教务长兼《会计学》教授。后历任光华、齐鲁、沪江等大学教授。1949年去香港,1950年在新亚书院先后任系主任、商学院院长及会计长等职。中文大学成立后曾任大学商学院院长及系主任等职。后即转往浸会学院任教并担任商学院院长等职。杨汝梅用英语所著的《商誉及无形资产》(Goodwill and Intangible Assets)一书,成为他的成名之作,蜚声于欧美会计学界。杨氏还是我国最早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会计学者。该书问世后,受到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重视,后由施仁夫先生译成中文,于1926年列入当时潘序伦主编的《立信会计丛书》出版,并定名为《无形资产论》。无形资产的会计理论以及它的会计处理方法,开始在我国广为传播。会计学中关于商誉和无形资产的研究和实务处理,是一个很有理论与实践意义的重要课题。杨汝梅先生的著述和研究,不但在时间上是相当早的,而且对于健全我国工商企业的管理与会计科学的发展,也起了积极的作用。杨汝梅教授是我国公认的著名会计专家之一,对会计理论的造诣精湛,为我国会计事业作出巨大贡献。早在1926年就著有《商誉与无行资产论》一书,为美国财经学界所称许,引起当时财经各界的重视,该书直至1978年还作为《现代会计发展》丛书重印发行。杨汝梅教授任教50年,桃李遍及国内外。现在“我国研究会计帐薄学说的人,没有早于杨汝梅的,也没有比杨汝梅更精通于此学说。”---叶开琼 “杨汝梅(众先)是中国会计学者进入世界会计领域,成就达到当时世界水平的第一个人。”---李宝震二、顾准 1915年7月1日生于上海,1927年在黄炎培所办中华职业学校毕业后,进入潘序伦的立信会计事务所当练习生,随后通过自学,逐步掌握了会计学。16岁时,初次走上讲台,却被学生轰下了台。一年之后,再次上台,才站住了脚。1934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会计学著作《银行会计》,为国内第一本银行会计教材。以后,陆续出版的有《初级商业簿记教科书》、《簿记初阶》、《股份有限公司会计》、《中华银行会计制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中华政府会计制度》等。三、潘序伦潘序伦(1893-1985),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五,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他14岁时,父亲去世,得长兄伯彦(古文学家)的教益很多。序伦12岁前读私垫,后入蜀山小学,毕业后,考进上海浦东中学,经常考第一名,颇得校长黄炎培的赏识。当他15岁将要毕业前夕,因抗议某教师而举行的交白卷风潮,被开除学籍。之后,转入常州府中学堂,毕业后,进南京政法大学,不到两年,学校因故被勒令停办。不久,他考进了南京海军军官学校无线电收发班,毕业后被分派到海军某舰上任准尉无线电收发报员,可他无意久留,退出军籍,辞去职务。后来,曾到南京造币厂当过翻译员,又回到家乡做中小学教员,他立志出国留学,得到黄炎培的支持,进入圣约翰大学。1921年毕业,得到文学士学位,同年学校保送,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商业管理学院,选学了会计学科,因而奠定了一生从事会计学研究的基础。他在哈佛大学,勤奋苦读,放弃了假日休息与游览娱乐,经常是一只面包一杯开水充饥,争分夺秒地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从宿舍到教室、到图书馆,终日只是与书为伴,终于在1923年,获得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翌年,又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博士学位。1924年,潘序伦学成回国,任上海商科大学教务主任兼会计主任等职。1927年,创办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并编译出版会计丛书和创办会计学校。他从实践中深深感到开展会计师业务,首先要取信于社会,因之取《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句,将潘序伦会计事务所改名为立信会计事务所。1927年,他先举办簿记训练班,因学生人数大增,为适应需要,后又创办了立信会计补习学校、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和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主要著作:《立信会计丛书》《苏联会计述要》《国营会计概要》《新编立信会计丛书》《成本会计》《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公司登记规则》《公司会计》《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国营企业会计概要》《基本会计学西方会计》《基本会计学》《会计学》《审计学》《所得税原理及实务》《通用簿记教程》《政府会计》经典名言: 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四、谢霖谢霖 (1885-1969年) (字霖甫),教授,江苏武进人,男。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少年东渡日本,攻读明治大学商科,1909在毕业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应试经济特科,清政府收入商科举人学衙。因才华过人,深受当局重视,先后派任大清银行(即后中国银行)总司帐,交通银行总会计,四川总督署文案委员,四川劝业道商务科长等职。在任商务科长时,即举办商务传习所,自任所长讲授复式会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新式会计人才。由当时教育家胡元聘为两湖明德大学教授,讲授复式会计,著有《薄记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先于《银行会计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记帐的著作,对学生启迪很大。谢霖教授以“母实业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担任各种职务的同时,十分重视会计教育。他在热心教育事业,建立会计师制度,改革会计制度,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和传播会计知识等方面,为我国会计科学发展和会计工作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我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1912年总结两行会计改革实践,加以系统化、规范化,编著了《实用银行会计》一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为小商店设计了《改良中式帐》,著有专辑,使小商店在结帐、纳税时具有规范的数据。他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改革会计一举成功,震动了经济界,全国工商企业争相效法,使我国由传统的单式记帐向科学的复式记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为借贷复式记帐法在我国的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谢霖于1918年6月上书旧农商、财政两部,建议设立“中国会计师制度”。农商部是当时北洋政府主管全国工、农商业经济的部门,认为谢的申请“有利商民”,很快同意,并委托谢霖起草了《会计师暂行章程》10条。《章程》规定:凡中国人民年满30以上、大学经济学科毕业主修会计的,或曾在资本50万元的银行或公司任主要会计人员5年以上的,经农商部批准,即给予会计师证书,准其开业,办理会计的组织、查核、整理、证明、鉴定、和解等事务。于同年9月7日(也有资料说为9月6日)公布试行。同时向他颁发了第一号会计师证书,是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也曾被孙中山大总统聘为孙中山陆海大元帅府的会计长。191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去北京大学讲授新会计,后又任教于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商学院、铭贤学院等。五、徐永祚 徐永祚(1893—1961)又名玉书。金石墩(今属祝场乡)人。先后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和上海神州大学。曾任上海《银行周报》编辑、主编,上海银行公会书记长和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会计科长。他经济知识渊博,会计业务精通。民国12年(1923)在上海设立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后改名昌明会计事务所),并举办会计培训班,普及新式簿记知识。当时尚流行中式簿记,他编著《改良中式簿记》一书,出版后颇受工商企业欢迎,纷纷采用。又主编《会计杂志》,经常介绍国内外财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在30多年的会计师活动中,对提高工商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起了相当作用,被公认为名会计师。
粉红猪大大
少年东渡日本,攻读明治大学商科,1909年毕业获商学士学位。回国后,应试经济特科,清政府收入商科举人学衙。因才华过人,深受当局重视,先后派任大清银行(即后中国银行)总司帐,交通银行总会计,四川总督署文案委员,四川劝业道商务科长等职。在任商务科长时,即举办商务传习所,自任所长讲授复式会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新式会计人才。由当时教育家胡元聘为两湖明德大学教授,讲授复式会计,著有《薄记学》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书先于《银行会计学》),是中国第一部有关记帐的著作,对学生启迪很大。谢霖教授以“母实业而父教育”的宗旨,在担任各种职务的同时,十分重视会计教育。他在热心教育事业,建立会计师制度,改革会计制度,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和传播会计知识等方面,为中国会计科学发展和会计工作实践做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教育家。在工作中谢霖感到,甲午战争(1894年)后割地赔款,清政府更加衰弱。外国人乘势来华兴办实业,掠夺中国资源剥削中国廉价劳工。有识国人不甘坐待宰割,于是一些官办、商办企业相继出现,这是振兴实业的开端,这是大好事!但中国旧式收支会计已不能适应需要。谢师提出应改革会计,经过一番激烈争论,因多数有识之士赞同,改革才得开始。谢师一面开展调查研究,主要以钱庄、票号的中式帐为对象,同时开设讲习所,分批调集大清银行、交通银行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将收支单式记帐改为借贷复式记帐。1912年总结两行会计改革实践,加以系统化、规范化,编著了《实用银行会计》一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并为小商店设计了《改良中式帐》,著有专辑,使小商店在结帐、纳税时具有规范的数据。他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改革会计一举成功,震动了经济界,全国工商企业争相效法,使中国由传统的单式记帐向科学的复式记帐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并为借贷复式记帐法在中国的运用打下了坚实基础。1918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战争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战场上互相拼杀,顾不上东方了,中国的官僚和民族资该企业,乃乘机急剧发展起来。公司商行的组建、资本的筹集、会计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的设计,经济纠纷的解决,都迫切需要公共会计师的服务,而当时中国却没有这种学有专长、以业主身份自行开业、独立、公正、为社会公众担任审计查帐、会计咨询的公共会计师。一切对外经济纠纷、涉讼案件都要听公共会计师的意见的,都要受在中国开业的外国公共会计师的操纵,中方往往吃亏,甚至双方都为中国人的案件,也要找外国公共会计师解决。谢霖深感于此,又鉴于日本在1914年前后纷纷创立了“会计事务所”,为了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谢霖于1918年6月上书旧农商、财政两部,建议设立“中国会计师制度”。农商部是当时北洋政府主管全国工、农商业经济的部门,认为谢的申请“有利商民”,很快同意,并委托谢霖起草了《会计师暂行章程》10条。《章程》规定:凡中国人民年满30以上、大学经济学科毕业主修会计的,或曾在资本50万元的银行或公司任主要会计人员5年以上的,经农商部批准,即给予会计师证书,准其开业,办理会计的组织、查核、整理、证明、鉴定、和解等事务。于同年9月7日(也有资料说为9月6日)公布试行。同时向他颁发了第一号会计师证书,是中国第一个会计师。也曾被孙中山大总统聘为孙中山陆海大元帅府的会计长。1918年受蔡元培先生之聘,去北京大学讲授新会计,后又任教于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商学院、铭贤学院等。为执行会计师制度,谢霖在银行周报上刊出广告,在北京、天津分别成立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和秦开等人),面向社会公众,执行公共会计师业务。这样,谢就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公共会计师,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就成为中国办理公共会计师业务的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随着业务的开展,“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支机构遍及中国南北,比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镇江、扬州、杭州、芜湖、南昌、长沙、常德、汉口、广州、重庆、成都、青岛、济南、开封、太原、衡阳、湘潭、沙市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都开展了执业会计师业务。当时,“正则”与“立信”齐名,在全国会计界中享有很高的信誉。为1949年前中国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凡设有会计师事务所的地方,都办有正则会计补习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初、中级会计人才。谢霖在北京设正则会计事务所后,某律师认为抢了他的生意,对谢曾恶语相伤,进行人身攻击。谢认为新生事务的出现,总会有人不能理解,一笑置之,未与争辩。谢霖先后设计会计制度若干种,设计前必须先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如1934年山西省政府修建同蒲铁路时,邀请上海几家会计师事务所代拟会计制度,只正则应邀前去。经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将会计科目、凭证、帐册、报表等系统化、规范化,实施后效果明显,得到国内其它几条铁路的会计专家的高度赞赏。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谆谆告诫:一定要遵守法律法规,即或当时法律不够完善,只能遵从,但可反映意见。要学法懂法,要学习民法及刑法有关部分,要学习有关商事法规,办事要持公正态度。要以单据、帐册为依据,不应虚伪呈述,不能稍涉偏私,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谢师于百忙中仍坚持履行会计顾问职责,1944年重庆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作为中国实业界代表,将出席美国国际通商会议,特来成都请谢霖同去。会上卢与加拿大代表谈妥以1275万加元,购买九艘轮船。谢师向加方索要造价单及预算方案。经审核发现,按照美国国际造船价格标准,加方定价偏高。双方再次研讨,加方同意减收150万加元和十年本息一次还清。此事使外国代表非常佩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即授予谢霖名誉博士。1937年日本侵占上海后,时任上海光华大学商学院院长的谢霖受光华大学校长张寿庸的委托,前往成都筹办分校。谢毅然辞去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衔命筹办光华大学分部。谢早年曾在四川工作,具有崇高威望。先在城内王家坝租赁房屋,于1938年3月1日开学(为西南财经大学渊源之一)。继则多方奔走集资。土地、建房和一切资金都由社会士绅捐助。在建校期间,谢既领导校务又上课,还管建房,经常城内城外往返奔忙,呕心沥血,备受辛劳,终于在短短的几个月内白手起家,在成都草堂寺西建起了一所新校舍。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厅、体育场、食堂、宿舍、浴室一应俱全。小桥流水,垂柳疏篱,鸟语花香,窗明几净,是一处幽静的读书环境。1938年秋末冬初即全部迁入新校舍。师生们对建房速度之快,深为感佩,认为学校的一草一树都凝聚着谢师的心血。谢霖对学生要求严格,常在朝会上告诫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前方将士正浴血抗战,才换来个安宁的学习环境,不努力学习,怎么对得起抗日战士?中国遭受日本侵略,原因是中国贫穷落后。要使国家富强,大家就要努力学习,学成后为国出力,我们是炎黄子孙,要发扬祖先遗德,光我华夏!”谢霖对学生既严又爱,上课时要点名,晚上要查寝室。考试很严格,不及格者要补考或重读,成绩特差者要留级、直至退学。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学金。奖惩分明,激励学生勤奋向上。对个别生活作风不好的学生谆谆告诫,如坚持不改情节严重者要给予退学处分。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尽量安排半工半读,或给予私人帮助,对经济困难的教工也常给私人帮助。谢霖生活俭朴。在光华大学只领上课工资,不领校长津贴。他有许多事务所,收入不是很少。他的事务所除发给工作人员工资外,还免费供给伙食,对少数无住处者,还提供住房。最后他还是两袖清风,节俭度日,这是人所共知的事。谢霖以务实精神办学,主张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不但要学理论,还要有操作能力。他担任多种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他有高深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讲课深入浅出,富于启发。他在讲公司法、票据法、海商法等课时,不是简单地讲条文,而是用大量的案例,形象而生动地运用条文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样的讲课,学生容易理解印象也深。但在课堂上,他不是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完。有一些问题,他有意地引而不发不作结论,留待学生去思考。他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要有所思,才能有所得”,这种富于启发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很大。此外,他注重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讲授银行会计铁路会计等课时,除课堂讲授和课堂实习外,在学完这些课程后,留有一套总习题,让学生在假期内习作,下期开学报到时交卷。这套实习题从凭证到报表,都是正规帐页,由商务印书馆发售。他说是练兵。如只用“T”字形帐户,将来工作时会不知所措。他还利用假期安排高年级学生去工商企业实习,实习地点多由谢霖介绍。学生在实习期间担任部分具体工作,对学生工作能力的培养起很大作用。当时大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有些学生在实习中和企业建立了关系,毕业后即到这些企业工作。谢霖为学生谋求工作至为操劳,为不少学生介绍了工作,而且曾成批地介绍去资源委员会、直接税局、田粮管理处、盐管局等。谢霖对青年教师十分关怀,要求严格,他常检查助教的实习课,抽查实习题和批改的作业卷,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在新留助教前,他亲自谈话说:留在学校工作,要有吃苦精神,学校经费困难,待遇菲薄,你们如另有高就,会得到更多的薪金。但人生在世,不能只为自己着想,应该先为社会尽义务、安贫乐道。其次教师要作“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首先自身要“学而不厌”,要“业精于勤”,自己要刻苦学习,如你知道的和学生差不多、或只略高一筹,你在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非常被动,教学是艰苦的工作,要下苦功才行,同时教师不能只是独善其身,不能只是“学而不厌”,还要“诲人不倦”。诲人是教师的职责,不能把教书当作是贩卖知识,上课就讲、下课不管。不能把先生和学生的关系只是当作知识的接受关系。先生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体谅学生、要急学生所急、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这就叫“诲人。”这个诲人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诲人不倦”,不如此,那就会造成上课是先生下课是路人……。这些话确是一个教育家的名言,有很深的哲理,至今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