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1

祎伊妈妈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高级会计分享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530katrina

已采纳

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高校会计制度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挑战,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文提要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这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防范会计部位风险的思考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新年伊始,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就爆出惊天大案,其涉案金额之巨、策划之周密不仅让社会公众为之震惊,亦让银行界为之惊愕。自此之后,中国银行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大案要案接踵而至——1月21日,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爆出600万美元银行资金挪用案;2月22日,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存款蒸发案被公之于众;3月24日,内蒙古银监局公布农业银行包头分行1.1亿元违法经营案件;3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清丰县支行一员工投案自首,揭出该支行4名员工挪用公款700万元购买体育彩票案……

由于发生的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国家银监会发出了防范会计部位风险专项治理检查的通知,建设银行总行也发出了《关于开展严格会计规章制度、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大检查的通知》。这次检查,是在发生重大违规案件后开展的。建总行在《通知》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次检查目的是“通过对会计相关业务和岗位的排查,发现案件苗头和内部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隐患,加强和改进会计管理制度和手段,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案件的发生,确保全行资金运营的安全,从而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声誉,为全行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通过这次检查也是为了达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效果。这里的“亡羊”指的是银行资金损失,“补牢”指的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一、二次专项治理检查是远远不够的。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实现预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试图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内部控制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在美国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以及 1947年发布的《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出于改进审计方式,以及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然而内部控制思想与内部控制权威性定义的出现,却不是同时产生的。

(一) 内部控制思想的出现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内部牵制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中去。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方法是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而大约在公元1300年至1500年文艺复兴期间,由意大利商人发明的借贷记账法,要求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记录,则是通过不同账户,对同一笔业务进行控制。

通过上面所举的内部控制最初产生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与会计或者说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发生,因为会计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要件,如:账户、金额、记账方向、发生时间等,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准确地、同时成本较低、劳动付出较少地描述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正如此就奠定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地位。

(二) 内部控制概念的进化

如前面所提到的,内部控制名词和思想在1947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对内部控制的完整定义却是在两年后的`1949年才做出。其后,随着会计、审计实践的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内部控制定义先后做出了多次重要修订。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一个著名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一般也称为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 委员会公布了该报告的修改版,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并得到了权威机构如美国审计署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大力支持,成为目前各类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南。

参考资料:

[1]何林详,《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财政部会计司,《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7年

[4]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5]唐雅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参考》,2001年第4期

[6]王伟东,《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北方经济》,2001年第6期

[7]戴斌,《会计的监督职能不可弱化》,《建设银行报》,总第1719期(出版日期:xx-06-17)

[8]罗俊明,《基层行经营风险的防范》,《建设银行报》,总第1177期(出版日期:2002-09-09)

[9]闫庆峰 李力,《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建设银行报》,总第1350期(出版日期:2003-07-28)

[10]景莉 张曼,《加强内部控制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建设银行报》,总第1378期(出版日期:2003-09-15)

高级会计分享

200 评论(12)

vincent'sir

撰写中切忌两点

通常,考生们在会计案例撰写过程中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会计案例论文化和会计案例要素不完整。

将会计案例写成论文。部分考友把会计案例当成一篇论文来写,就犯了会计案例论文化的错误。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会计案例,其目的是为了查验被评审对象在会计实务中解决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问题的能力,而非查验被评审对象的理论水平,查验被评审对象的理论水平已经在论文中作了要求。

防范会计案例的要素不完整。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案例,要有主题、背景、解决方案、被评审对象在会计案例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工作成果、案例点评与启示。常犯的错误有以下几种。

1、不知如何选题或主题不突出、不明确。有部分考生由于平时欠缺对日常工作进行总结和提炼,业绩和亮点很容易淹没在日常工作中,撰写会计案例时总是感觉没有素材可写,无从下笔。

也有部分考生有着幸福的烦恼,他们的会计案例中有很多素材、故事和内容,洋洋洒洒,长篇大论,同时写了好几件事,但是整体缺乏逻辑,没有突出主题,东拼西凑,内容繁杂,让评委们看不清案例要突出的核心点。

2、会计案例背景介绍不清晰。会计案例背景是会计案例体现被评审对象能力的基础。这部分资料没有清晰表述,就无法评论后面的解决方案及分析是否适当,评委们就不能准确评定被评审对象的实务工作能力。

3、没有写明自己在本会计案例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计案例设计的目的是为查验被评审对象会计实务的能力。能体现被评审对象的实务能力就是案例的地位和作用。如果没能表述被评审者在会计案例中具体做了什么工作、起了什么作用、处于什么地位,就无法体现被评审者的能力层面。考生在报送会计案例时,切不可将自己定位成一位看客或旁观者的角色,要体现出被评审对象在会计案例中的地位和作用。

4、没有对会计案例进行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没有分析案例中涉及的会 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案,无法体现出被评对象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计专业能力。会计案例要能体现出被评审对象运用具体的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知识解决实务的能力,必须交代清楚会计案例中碰到的相应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5、没有写明会计案例取得的工作成果。工作成果是评价工作业绩最直接、最有说服务力的因子。高级会计师作为会计界的高级人才,要体现出其较高的工作价值。因此,在会计案例中必须交代通过被评审对象一系列的工作,获得了怎样的工作成果。

6、没有对案例进行点评及交代会计案例给予的启示。对案例点评及交代会计案例给予的启示,是会计案例撰写的画龙点睛部分,也是会计案例撰写的最终价值体现。通过案例的点评及交代给予的启示,可以体现被评审对象的会计工作能起到带头、模范和辐射作用,达到作为一名高级会计师应具备的条件。

精准撰写体现日常工作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建议考生们在准备会计案例撰写过程中要把握考核精准度。

区别会计案例与论文不同。会计案例撰写要求的是被评审对象提供证明自己会计实务能力的一件事、一个例子,因此,要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在讲事件之中,又要对某些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在文体上要求是记叙文的夹叙夹议。

熟读评审通知文件,准确把握评审文件的要求。在落笔之前,先通读几次评审通知文件,准确把握评审文件的要求,做到对评审要求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在准备报送材料之前,评审组织都会发评审公告,对材料制作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福建省,对会计案例的撰写要求就很清楚和具体,被评审对象就可以对照文件要求来撰写会计案例。熟读评审通知文件,准确把握评审文件的要求,对会计案例撰写从全局上来构思,是写出一份好的会计案例的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会计案例撰写要结合自己日常工作,将其分析、提炼,只写自己熟悉的案例。

讲故事要有素材写好一份会计案例要有被评审对象日常工作的业绩作为基础和支撑。会计案例要来源于被评审对象日常工作的实际业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被评审对象的真实工作能力。

此外,在撰写过程中只写一件事,做到主题明确,条理清楚,立意新颖。

通过对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提炼,精选一件事来写,这样就可以做到主题明确、突出,条理清楚。在选题时,应当注意新颖性和价值性,要能体现出被评审对象工作的独到见解和创新立意。

撰写离不开六要素

通过上述的准备,相信考生们对会计案例有了全貌的构建,接下来就要将其落实到文字。经过细致的'构思,对会计案例成竹在胸,撰写要及时下笔,一气呵成。会计案例要达到的功效是,通过对会计案例的阅读,一名合格的高级会计师就跃然纸上,展现在评委面前。

在撰写会计案例时,要明确主题,然后考生应将会计案例背景介绍清楚,让评委们清楚被评审对象要做的事件内容,注意事件原素要完整。

同时,对会计案例背景中涉及的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分析要透析并紧扣案例背景。

此外,对会计案例分析涉及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要交代清楚自己做了哪些工作、怎么样解决问题。看法和解决方案要有理有据,具有独到性。在这部分,还要写明自己如何查询相关资料及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

写清楚取得的工作成果。工作成果如果能获取经济利益的,要有具体的定量成果,例如,撰写一个税务筹划案例,要量化节约了多少税收成本。

介绍自己在会计案例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要明确表明自己在会计案例中起的是主导还是辅助的作用,是重要性的地位还是一般性的地位。当然,在所选的会计案例中,自己一定是要起主导的作用,否则选取的会计案例就失去了意义。

最后,画龙点睛,对案例进行点评及启示总结,对案例主题进行升华。要点评出案例的独特之处。启示总结要深刻,对今年的工作有指导意义。

9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