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0

真龙木木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关系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月兮月兮

已采纳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联系:(1)可统称会计制度。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一些国家只采用会计准则,而有些国家如法国和改革前的我国只采用会计制度,来规范各自的会计工作,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会计制度。(2)都是会计标准。会计标准无非是对各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依据和准绳,只不过有的标准原则一些,有的标准具体一些。但是它们都可以反映各自运用的会计政策。(3)都属于会计法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发布实施的,因此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区别:(1)规范的目标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哪些方面的信息;而会计制度规范的目标主要是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记录和报告的问题。确认和计量是记录和报告的前提条件,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记录和报告就不可能。(2)适用的范围不同。会计准则适用于股份公司的会计处理,而会计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即使在美国也未要求股份公司以外的企业严格执行公认会计原则,我国已经发布的会计准则中,要求所有企业执行的也是少数。(3)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由于规范的目标不同,决定了各自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主要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进行“定性”的规定,例如在准则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语言: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至于记录到哪个科目,则由会计人员自己去判断。而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则具体得多。毫无疑问,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同时,从准则和制度规定的内容来看,准则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加以规定,而制度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具体规定。(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可操作性程度不同,准则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制度对这方面的要求相对较低。(5)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准则和制度是两个不同层次的规范,前者(尤其是会计基本准则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约后者。根据会计法律法规权威性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层次关系作以下划分:会计法是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是第二层次,会计准则是第三层次,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是第四层次。

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关系

332 评论(13)

就爱装修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两者均属于行政法规性的规范性文件,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披露或报告等作出规定,均由财政部制定并公布,均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所以同属于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但会计制度是以特定部门、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特定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项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引用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业务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出处理的规范。

182 评论(8)

水果西瓜太郎

会计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笥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传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主要是事后的核算与监督。随着管理要求的提高,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已经拓展到事中与事前领域。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紧密联系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同时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过程。有一种观点认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是反映与控制,会计反映与会计控制更能体现现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相应扩展。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往往存在分歧。这集中体现在对职能数量的看法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反映、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等。此具,认为有相同数目的职能论者对具体的职能又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核算仅指事后核算。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是为那些人提供哪些会计信息,以及满足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哪些需要,因此会计目标是建立会计实务和会计理论的基础,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

179 评论(15)

凡人帽子11

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一个表明会计“能做什么”,一个表明会计“应该做什么”。由此可见,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会计目标实质上是会计职能在一定条件的具体化。会计的目标受到会计职能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必须同会计职能相吻合,不能超越会计职能的范围。否则,如果目标过高,不仅目标完成不了,很可能还会引起会计信息系统的混乱,如果目标过低,则会计应有的职能得不到发挥。作为会计运行的定向机制,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赖于产生的依据,是评价、修改会计准则的标准,而会计职能则是会计目标的约束机制。因此,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制订会计准则,都离不开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的研究。

103 评论(12)

惊艳你的眼

会计职能作为会计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它的内涵是会计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与会计职能相比,会计目标所要解决的是会计应提供什么样信息才能满足有关各程度上呈现出变化性的特点,而会计职能则是相对稳定、单一的东西。由此可见,二者最根本区别在于会计目标是人们的主观要求,而会计职能则是一种客观存在。会计职能和会计目标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作为会计运行的定向机制,会计目标是会计准则产生的依据,是评价、修改会计准则的标准,它实质上是会计职能在一定条件的具体化,而会计职能则是会计目标的约束机制。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会计目标的特点与会计所处的环境有密切关系。会计目标按层次可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信息。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会计,其基本会计目标是一致的,而具体会计目标则因历史环境的变化而不同。单式簿记时代的会计目标是要为政府与民间商业及手工业核算收支,满足它们对各自收支状况及其结果的信息需求,决定了会计具有核算的职能。到了复式簿记发展阶段,其目标是为商人提供其所拥有的所有财产和所进行的交易及其损益的信息,此时显示出会计的管理职能。机器大工业时代,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发生分离,这一历史时期具体会计目标为所有者提供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评价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可以看出,在会计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会计的反映与评价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职能也得到了加强。我国实现改革开放后,所有制成分、企业制度、会计模式以及人力资源结构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计目标也具有了自己的特点:(1)政府的双重角色导致了会计目标以服务于宏观经济管理为主导方向;(2)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采取政府集中管理型的会计管理体制;(3)健全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通过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之外的手段和方法,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定和成熟之后,会计目标才具有追求全面质量的基础,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发挥会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上述可见,处于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会计,具有不同的具体会计目标。结合我国当前以历史成本为主的多种计量模式的并存,对财务会计目标构建的影响,决定了我国当前财务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以受 托责任为主,兼顾决策有用。

26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