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edido
交易性金融资产
不需要计提折旧减值,直接以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作为该项资产的当期损益,进入利润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科目,影响公司当期利润表。
公允价值持有期间产生的收益或损失,税务局不认。
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时产生的费用,作为当期费用,从利润表扣除。
持有期间产生的利息或分红,作为投资收益,加进利润里。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般是各类债券
每年按照债券约定利率该收的利息,直接放进利润表“投资收益”科目。
需要警惕的情况
1)进行大额减值
2)减值的转回
债权类的减值,当减值迹象消失后,是可以转回的。债权类的减值,当减值迹象消失后,是可以转回的。对以往减值的转回,可能是减值测试错误估计了形式,也可能代表企业对当期利润的操作意图。
3) 重分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买入成本加交易费用当做初始成本。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企业当期利润,而是计入权益科目下的资产公积的变动,影响净资产,不影响净利润。
持有期间发生的减值损失 进入利润表 “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外汇汇兑损益,进入利润表“汇兑损益”科目;
影响净利润
持有期间,宣告的股权分红或应得的债券利息,计入当期投资收益,影响利润表。
卖出时,卖价与买价差额计入利润表,同时从资本公积开么去掉该项资产历年累积的资本公积。
影藏的金矿或地雷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实质为抵押借款。
交易的对象通常为票据、证券、贷款等。
主要应用对象:银行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持股对象宣布的分红,对公司利润表产生影响
权益法
经营盈亏按照持股比例算进A公司当期利润表
持股期间,因非经营因素导致被投资对象的净资产发生了变化
若持股比例没变,被投资公司净资产变化对应比例部分,计入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
若持股比例变了,视为出售部分权。将新持股比例对应的净资产增加额与被出售部分股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算作投资收益,计入利润表。
但凡交易各方处于同一控制下,监管部门禁止交易产生“利润”。
无论是否同一控制,股权购买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审计、法律、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均直接计入费用,从当期利润里扣除。
不同控制下的,会影响利润。因此,确认是不是同一控制,是监管者和利益方之间永远的猫鼠游戏。
投资性房地产
可以选择成本模式计量,也可以选择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只能二选一,不能并存。选择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允许改为成本模式。选择成本模式计量的,可以改为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就不再计提折旧和摊销,直接将其当期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科目,影响当期净利润。
成本模式计量
和普通的存货或固定资产没区别。按时计提折旧,并将当期收到租金计入利润表的其他业务收入即可,这属于比较谨慎的会计政策。
自己做的学习笔记,希望能有理解上的帮助。
快乐齐分享yeah
2017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特征就是短期内赚取差价。下面是我收集的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了解。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
企业设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等科目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持有、出售等业务。
一般情况下,买股票用“其他货币资金”账户,买债券用“银行存款”账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投资收益”都是损益类科目,贷方登记增加,借方登记减少。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取得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入账金额。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企业在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应收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收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不构成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投资收益进行会计处理。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
企业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收入,应做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2.资产负债表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股价或债券价格上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股价或债券价格下跌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将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若持有期间为盈利,则会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投资收益
【疑难问题解答】
如何区分“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解答:税收保全措施与强制执行措施的主要区别如下:
(1)两者适用对象不同。税收保全措施仅适用于纳税义务人;而强制执行措施不仅适用于纳税义务人,而且还适用于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2)两种措施的实施时间不同。税收保全措施是在法律规定的纳税期限之前实施;而强制执行措施只能在责令纳税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限期缴纳和法律规定的纳税期限届满后实施。
(3)两者明确的金额界定不同。税收保全措施仅以“应纳税款”金额为依据;而强制执行措施可以以“应纳税款和滞纳金”金额为依据。
(4)两者采取的方式不同。税收保全措施采取的是书面通知金融机构冻结金额相当于税款的存款或依法扣押、查封价值相当于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书面通知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或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商品、货物及其他财产所得抵缴税款。
(5)两者对纳税人的财产处分权造成的后果不同。税收保全措施只是对纳税义务人财产处分权的一种限制,并未剥夺其财产所有权;而强制执行措施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直接导致当事人财产所有权发生变更。
(6)两者税款入库的方式不同。税收保全措施最终达到的是限定纳税义务人限期入库应纳税款;而强制执行措施可以使应纳税款、滞纳金直接入库。
【易错易混辨析】
可供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是什么?
解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有的区别: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当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以归为此类。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之处
(一)取得两类金融资产时相关的交易费用的处理有所不同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新增的外部费用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这里所指的交易费用一定是与取得金融资产相关的、新增的费用。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作为该类金融资产初始入账金额的一部分。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取得时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二)企业在持有这两类金融资产期间取得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收入应当计入投资收益,但这两类金融资产在会计处理上仍有区别
就企业拥有的权益类金融资产来看,无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还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都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债券类金融资产在计息日的`会计处理方法有所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按债券的票面利率计算应收利息,同时确认为企业的投资收益;但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来确认企业当期的投资收益。
(三)在资产负债表日,两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同
当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该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还是当期损益,关键是要看金融资产所属的分类,不同类别的金融资产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企业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化时,应将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时,就形成企业的当期收益;反之,则形成企业当期的一项损失。企业拥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幅度较小或暂时性变化时,企业应当认为该项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在正常范围的变动,应将其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四)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处理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拥有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该影响能够可靠计量,我们就认为该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然而企业却不需要对其拥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主要是因为此类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已经计入当期损益,其中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和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实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加客观的反应企业拥有的金融资产的价值。在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或下降趋势为非暂时性时,我们就认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损失,应确认减值损失和计提减值准备。可供出售债务工具的减值损失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可以通过损益转回,但可供出售的权益工具一旦确认即使在以后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的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准备也不能通过损益转回。
(五)企业对两类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处理不同
某项金融资产一旦划分为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后,不能在重分类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也不能在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可以转换,但不得随意重分类,必须遵守有关的规定。
(六)企业出售两类金融资产时,会计处理方式有所不同
【历年考题剖析】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这一定期限是( )。(经济法基础-单选题-2011年)
A.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
B.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30日内
C.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60日内
D.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80日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账簿和凭证管理。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的是账簿和凭证管理期限的规定。
【答疑精华】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和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不是一个意思吗?(初级会计实务)
解答:不是一个意思,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收益指的是出售时点影响损益类科目的净额,包括影响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金额之和。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指的是处置时点记入投资收益科目的合计,只考虑处置时点影响投资收益这一个科目的金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