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84

小胶带儿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上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天壹老师

已采纳

缴纳上月应交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做会计分录的方法:

借:应缴税费--未交增值税,应缴税费--城建税,应缴税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销售返利形式:

为激励经销商,很多企业都会制定返利奖励政策,目的是通过返利来调动其积极性。返利是指厂家根据一定的评判标准,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对经销商进行奖励,它具有滞后兑现的特点。通过采取以下方式:折扣销售,包括商业折扣、现金折扣及销售折让;商业返利,以平价低于进价销售,它包括现金返利和实物返利两种。

根据会计处理的不同,商业返利可具体描述为:

1、达到规定数量赠实物的形式。例如:在一个月内,销售电磁炉30台,赠配套具10套。

2、直接返还货款的形式。例如:读者来信中,让利2.1万元若直接以现金或银行存款返还百货公司,即为直接返还货款。

3、冲抵货款的形式。例如: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购买2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购买至5万件返利为进货金额的1.5%,以此类推,返利直接在二次货款中扣减。

销售返利处理:

据税法规定,销售货物并给购买方开具专用发票后,如发生退货或销售折让,对于购货方已付款或货款未付已作账务处理,发票联和抵扣联无法退还的情况下,购货方必须取得当地税务机关开具的“进货退出或索取折让证明单”送交销货方,作为销货方开具红字专用发票的合法依据,并开具红字专用发票。

上交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83 评论(13)

游钓1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其他应交款-地方教育费附加。

管理费用-印花税贷:银行存款。

月末 :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

当月也计提,下月交的时候就是差额交, 如果上月少计提,这月多交纳补提上月。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付款已付入未交)。

339 评论(9)

爱画画的兔子

交纳上年所得税如何写会计分录,根据5月31日前汇算清缴, 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分录三步骤。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77 评论(14)

倔强小饭

考初级职称要做分录千千万,学会一个算一个!

300 评论(12)

融发装修

企业在计提员工个人所得税时会计分录:1.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生产成本等;贷:应付职工薪酬。2.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现金或银行;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3.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借:应交税金-应交个人所得税;贷:银行存款。拓展资料: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英国是开征个人所得税最早的国家,1799年英国开始试行差别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到了1874年才成为英国一个固定的税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在有些国家,个人所得税是主体税种,在财政收入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亦有较大影响。2018年6月19日,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这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2018年8月2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依据决定草案,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拟确定为每年6万元,即每月5000元,3%到45%的新税率级距不变 。2018年8月31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通过,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调至每月5000元,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2022年1月1日起,个人年终奖并入综合所得缴个税? 。征税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在中国境内居住有所得的人,以及不在中国境内居住而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个人,包括中国国内公民,在华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1年的个人,是居民纳税义务人,应当承担无限纳税义务,即就其在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是非居民纳税义务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仅就其从中国境内取得的所得,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征收:个人所得超过5000元的起征点即要进行纳税,纳税人完成实名注册或信息采集后自动生成纳税人识别号,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中的“纳税人识别号查询功能”查询。

209 评论(13)

正能量装饰

1、缴纳上月的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2、缴纳所得税的会计分录

借:企业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3、缴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

应交税费/应交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

企业应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总括反映各种税费的缴纳情况,并按照应交税费项目进行明细核算。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借方登记已交纳的各种税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交纳的税费;期末如为借方余额反映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费。

应交税费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应交税费包括企业依法交纳的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耕地占用税等税费,以及在上缴国家之前,由企业代收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等。

扩展资料:

应交税费核算规定如下:

①、本科目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②、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注意:营改增后印花税、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简称土地使用税)计入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不再计入管理费用)等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借:管理费用

贷:应交税费-

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规定,全面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名称调整为“税金及附加”科目,该科目核算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及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

调整后,发生的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相关税费,借记税金及附加科目。

借: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③、本科目应当按照应交税费的税种进行明细核算。

应交增值税还应分别“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已交税金”等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应交税费

264 评论(8)

永远的怀念!

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是要先计提的。计提时: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待扣款后凭单据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 贷:银行存款/现金 印花税是不需计提,直接待扣款后凭单据 借:管理费用—印花税 贷:现金

343 评论(8)

苏州许一

汇算清缴,全年应交所得税额减去已预缴税额,正数是应补税额: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交税金 -- 应交企业所得2、 缴纳年度汇算清应缴税款:借:应交税金 -- 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 重新分配利润借: 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4、年度汇算清缴,如果计算出全年应纳所得税额少于已预缴税额:借:应交税金 - 应交企业所得税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5、重新分配利润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6、 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退还多缴税款:借:银行存款贷:应交税金 - 应交企业所得税7、对多缴所得税额不办理退税,用以抵缴下年度预缴所得税: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 - 应交企业所得税 根据你这个情况,你可以做一笔红字把账冲平,也可以不用做.补缴以前年度企业所得税会计分录怎么写补缴上年度企业所得税以及滞纳金的会计分录为:1、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营业外支出---滞纳金支出贷:银行存款2、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应缴税费 ---企业所得税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及其他相关税法之规定,中国对所得税采取按年计算,分月或者分季预缴的,年终再进行清缴的方式征收.所谓所得税"汇算清缴",是指所得税的纳税人以会计数据为基础,将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的地方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将会计所得调整为应纳税所得,套用适用税率计算得出年度应纳税额,与年度内已预缴税额相比较后的差额,确定应补或应退税款,并在在税法规定的申报期内向税务机关提交会计决算报表和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及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经税务机关审核后,办理结清税款手续.企业所得

13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