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ngxj214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元”为止的,在“元”之后,应写“整”(或“正”)字,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到“角”为止的,在“角”之后,应写“整”(或“正”)字,大写金额数字有“分”的,“分”后面不写“整”(或“正”)字。
大写规则: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廿、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可。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前应标明"人民币"字样,大写金额数字应紧接"人民币"字样填写,不得留有空白。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人民币"字样的,应加填"人民币"三字。在票据和结算凭证大写金额栏内不得预印固定的"仟、佰、拾、万、仟、佰、拾、元、角、分"字样。
扩展资料:
一、历史起源
大写金额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大明政权建立之初规定:每年全国各布致使司、府、州、县,都要派计吏到户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钱粮数。各级政府之间及与户部之间的数字,必须完全相符。
稍有差错,即被退回重报。由于地方与京城相距遥远,为节省时间,免去路途奔波之苦,各地便带上了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如被退回,则随时填写更正。又因为空白账册上盖有骑缝印,不能做别的用途,户部也就没有干预。
二、起源时间
计数的数目字用大写,是自古一直沿用到民国的,解放后,有些账目才逐渐改用阿拉伯数字。
《咬文嚼字》2004年第12期上刊登的侯嘉亮先生《大写数字的来历》一文是这样说的:“为反贪树廉,朱元璋还制定了惩治经济犯罪的严格法令 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实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把记载钱粮数字的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八、九、十、百、千’改为大写,用‘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这就是说,用大写数字记数,是起源于明太祖朱元璋。
绿兮衣兮
土豆是农作物,很好养的。不知道你养土豆的目的是什么,如:看花、看叶、让它长土豆?可以种在花盆里,花盆越大,土越好,长势产量越好。完整的土豆或者带有芽眼的土豆块买进土里10cm深左右。植物生长所需条件:温度、水分、空气、阳光、养分。分开讲:温度: 土豆 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水分:简单讲,别太干 太湿就是啦。空气:植物也是需要呼吸的。需要氧气。阳光:植物生长需要通过光合作用才能制造营养。土豆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长势越好,产量越高。养分:这里也可以当成是土壤, 是土壤+肥料提供养分的。具体养分方面太多了,复制百度里的:三、 土壤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四、肥料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1 、氮肥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2、磷肥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3、钾肥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快到腕里来
因为分后面没有更小的货币单位了,所以不用写“整”。
依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制会计凭证,字迹必须清晰、工整,并符合下列要求:阿拉伯数字应一个一个地写,阿拉伯金额数字前应当书写货币币种符号(如人民币符号“¥”)或者货币名称简写和货种符号。
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凡在阿拉伯金额数字前面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如人民币“元”)。
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 “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
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例 如:9063200读作九百零六万三千二百,万、千百就是计数单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位数
dt930014240
世界土豆主要生产国有前苏联、波兰、中国、美国。中国土豆的主产区是西南山区、西北、内蒙古和东北地区。其中以西南山区的播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甘肃定西盛产土豆,当地人多称“洋芋”,是当地的主食之一。2006年4月上旬甘肃定西当地政府向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委员会提出申请,命名该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4月6日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副主任兼中国特产报社社长刘真、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翔等一行5人来定西县实地考察论证后,报请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审定,同意命名定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山东滕州素有“鲁南粮仓”之称,农作物有323个品种,动物有145个品种。被国家和山东省列为商品粮基地、优质蔬菜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和“青山羊基地。 黑龙江省则是全国最大的土豆种植基地。 普通栽培种土豆由块茎繁殖生长 , 形态因品种而异。株高约 50~80 厘米。茎分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或紫色;薯肉为白、淡黄或黄色。由种子长成的植株形成细长的主根和分枝的侧根;而由块茎繁殖的植株则无主根,只形成须根系。初生叶为单叶 ,全缘 。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浆果。 世界各地马铃 薯 的栽培技术因地 理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主要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繁殖。为避免切刀传染病毒 (纺锤块茎、x和s花叶病毒)和环腐病,应选用直径为 3~3.5厘米的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土豆最易感染病害,真菌病有晚疫病、疮痂病、早疫病。细菌病有环腐病、青枯病。病毒病有花叶病、卷叶病、类病毒病以及支原体病害等。虫害有块茎蛾、线虫、地老虎和蛴螬等。大部分栽培品种是通过杂交育种选育成的。鉴于普通栽培种土豆品种资源的贫乏,近年来尤其重视综合土豆的近缘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及二倍体栽培种的染色体组,以利于选育高产、高抗和高淀粉、高蛋白质含量的新品种。 选育途径主要有:①利用产生 2n配子的二倍体杂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②利用新型栽培品种与普通栽培种杂交。 土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般新鲜薯中所含成分:淀粉9~20%,蛋白质1.5~2.3%,脂肪0.1~1.1%,粗纤维0.6~0.8%。100g土豆中所含的营养成分:热量66~113j,钙11~60mg,磷15~68mg,铁0.4~4.8mg,硫胺素0.03~0.07mg,核黄素0.03~0.11mg,尼克酸0.4~1.1mg 。除此而外,土豆块茎还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从营养角度来看,它比大米、面粉具有更多的优点,能供给人体大量的热能,可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人只靠土豆和全脂牛奶就足以维持生命和健康。因为土豆的营养成分非常全面,营养结构也较合理,只是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的量稍低;而这正好用全脂牛奶来补充。土豆块茎水分多、脂肪少、单位体积的热量相当低,所含的维生素c是苹果的10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各种矿物质是苹果的几倍至几十倍不等,食用后有很好的饱腹感。土豆鲜薯可供烧煮作粮食或蔬菜。但鲜薯块茎体积大,含水量高,运输和长期贮藏有困难。为此,世界各国十分注意生产马铃 薯的加工食品 ,如法 式冻炸条、炸片、速溶全粉、淀粉以及花样繁多的糕点 、蛋卷等,为数达 100多种。土豆的鲜茎叶通过青贮,可作饲料,但其中含龙葵碱,须防止引起牲畜中毒。中国一些地区利用土豆茎叶做绿肥,其肥效与紫云英相似。 马铃薯,又名洋芋、土豆、 山药蛋,是世界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仅次于稻、麦和玉米。在我国马铃薯的种植面积近年约4500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全国各省(市)均有栽培,尤其在北方冷凉地区和西南山区种植更广泛。四川是马铃薯栽培面积最大的省份,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450万亩(含春、秋两季,不包括重庆市),其大面积亩产一般在1000公斤左右。马铃薯营养全面,价值高,耐贮且贮存时间长,是农村人民改善食品结构,居民进行保健的好食品。近年来随着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间套、秋冬作和复种面积不断扩大,马铃薯业已成为四川省日益重要的粮、菜、饲料和加工原料等重要的作物。 一、 温度 马铃薯生长发育需要较冷凉的气候条件,因它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高山区,年平均气温5度-10度,最高平均气温24度左右。我国的西南山区、西北和北方一些地区,接近马铃薯原产地的气候条件。不过马铃薯栽种经过多年的人工选择,已有早、中晚熟期不同的品种类型,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可以种植。但毕竟马铃薯植株和块茎在生物学上对温度的反应有其自然特性,所以,栽培马铃薯时,了解这些情况非常重要。 1、 植株对温度的反应 播种的马铃薯块茎在地面下10厘米深的土温达7度~8度,幼芽即可生长,10度~20度时幼芽茁壮成长并很快出土。播种早的马铃薯出苗后常遇到晚霜,一般气温降至-0.8度时幼苗即受冷害。气温降到-2度时幼苗受冻害,部分茎叶枯死、变黑,但在气温回升后还能从节部发出新的茎叶,继续生长。植株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1度左右,于42度高温下,茎叶停止生长,气温在-1.5时,茎部受冻害,-3度时茎叶全部枯死。开花最适温度为15度到17度,低于5度或高于38度则不开花。开花期到-0.5度低温则花朵受害,-1度使花朵致死。当然,因品种的抗寒性不同,对温度的反应也有差异。但在了解马铃薯植株生长与温度的关系后,对加强田间的管理,保证马铃薯获得高产,具有生要意义。 2、 块茎对温度的反应 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7度到19度,温度低于2度和高于29度时,块茎停止生长。在生产实践中常遇到两种块茎生长反常现象。 第一种现象是播种 快茎上的幼芽变成了块茎,也称闷生薯或梦生薯。这种现象是由于播种前块茎贮藏条件不好,窖温偏高。窖温在4度以上,块茎休眠期过后即开始发芽。有的窖温在10度以上,块茎上芽子长得很长,把块茎生芽去掉后播种,块茎内养分向幼芽动转移时遇到低温,幼芽没有生长条件,所以又把养分贮藏起来形成了新的小块茎。如果播种时块茎不发芽或只是开始萌芽而不生长,待温度升高后才正常生长,这样就不会产生块茎。 第二种现象是在块茎遇到长时间高温时即停止生长,待浇水降雨后土壤温度下降,块茎又开始生长,即二次生长。在这种条件下有的块茎像哑铃,有的像念珠状,出现多种畸形。当然,这种现象与品种是否耐高温有很大关系。对高温敏感的品种遇到干旱缺水,土壤温度升高时,二次生长块茎特别多,而耐高温品种可不出现或很少出现地面变成枝条,这就会严重影响产量或降低块茎品质。对这类品种要及时灌溉降低土温。 二、 水分 马铃薯生长过程中必须供给足够的水分才能获得高产。马铃薯的需水量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密切而复杂。特别是与马铃薯叶片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植株所处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施用的肥料种类与数量以及田间管理、种植的品种等,都有很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每制造1公斤干物质约消耗水708升。在壤土上种植马铃薯时,生产1公斤干物质最低需水666升,最高1068升,而在沙质土壤种植马铃薯的需水量1046~1228升。一般每亩生产2000公斤块茎,按地上部和地下部重量1:1和干物重20%计算,每亩需水量为280吨左右。马铃薯生长过程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是孕蕾至花期,盛花期茎叶的生长量达到了最高峰。这段时间水分不足,会影响植株发育及产量。从开花到茎叶停止生长,这一段时间内城茎增长量最大,植株对水分需要量也很大,如果水分不足会妨碍养分向块茎中输送。 另一方面,马铃薯生长所需要的无机元素都必须溶解于水后,才能全部吸收。如果土壤中缺水,营养物质再多,植物也无法利用。同样,植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一刻也离不开水,如水分不足,仅影响养分的制造和运转,而且会造成茎叶萎蔫,块茎减产。所以,经常保持土壤有足够的水分是马铃薯高产的重要条件。通常土壤水分保持在60%-80%比较合适。土壤水分超过80%对植株生长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后期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超过24小时,块茎易腐烂。积水超过30小时块茎大量腐烂,超过42小时后将全部烂掉。因此,在低洼地种植马铃薯要注意排水和实行高垄栽培。 三、 土壤 马铃薯对土壤适应的范围较广,最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是轻质壤土。因为块茎在土壤中生长,有足够的空气,呼吸作用才能顺利进行。轻质壤土较肥沃又不粘重,透气性良好,不但对块茎和根系生长有利,而且还有增加淀粉含量的作用。用这类土壤种植马铃薯,一般发芽快,出苗整齐,生长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形正常,而且便于收获。 粘重的土壤种植马铃薯,最好作高垄栽培。这类土壤通气性差,平栽或小垄栽培,常因排水不畅造成后期烂薯。土壤粘重易板结,常使块茎生长变形或块茎形不规则。但这类土壤只要排水通畅,其土壤保水、保肥力强,种植马铃薯往往产量很高。对这类土壤的管理,掌握中耕、除草和培土的墒情非常重要,一旦土壤板结变硬,田间管理很不方便,尤其培土困难,如块茎外露会影响品质。这类土壤生产的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一般偏低。 沙性大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应特别注意增施肥料。因这类土壤保水、保肥力最差。种植时应适当深播,因一旦雨水稍大把沙土冲走,很易露出匍匐茎和块茎,不利于马铃薯生长,反而增加管理上的因难。沙土中生长的马铃薯,块茎特别整洁,表皮光滑,薯形正常,淀粉含量高,易于收获。 马铃薯是较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土壤氢离子浓度100~1580纳摩/升(ph4.8~7.0)马铃薯生长都比较正常。氢离子浓度为897.1~2305.2纳摩/升(ph5.64~6.05)时有增加块茎淀粉含量的趋势,但氢离子浓度在15850纳摩/升以上(ph4.8以下)土壤接近强酸时则植株叶色变淡呈现早衰、减产;氢离子浓度在100纳摩/升以下(ph7.0)以上时则绝大部分不耐碱的品种产量大幅度下降;土壤氢离子浓度为15.58纳摩/升以下(ph7.8以上)不适于种植马铃薯。在这类土壤上种植马铃薯不仅产量低而且不耐碱的品种在播种后块茎的芽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另外石灰质含量高的土壤种植马铃薯,容易发生疮痂病。因这类土壤中放线菌特别活跃,常使马铃薯块茎表皮爱严重损害。所以遇到这种情 况,应选用抗病品种和施用酸性肥料。 四、 肥料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肥料不足或生长期间出现饥饿状态,就不可能高产。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肥料较多。肥料充足时植株可达到最高生长量,相应块茎产量也最高。氮、磷、钾三要素中马铃薯需要肥量最多,其次是氮肥,需要磷肥较少。 1 、 氮肥 氮肥对马铃薯植株茎的伸长和叶面积增大有重要作用。适当施用氮肥能促进马铃薯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养分的积累对提高块茎产量和蛋白质会计师有很大作用。氮肥虽是马铃薯健康生长和取得高产的重要肥料但是施用过量就会引起植株徒长以致结薯延迟,影响产量。况且枝叶徒长还易受病害侵袭,会造成更大的产量损失。相反,如氮肥不足,则马铃薯植株生长不良,茎秆矮,叶片小叶色淡绿或灰绿分枝少,花期早,植株下部叶征早枯等,最后因植株生长势弱,产量很低。早期发现植株缺氮及时追肥,可以变低产为高产。实践证明氮肥施用过多比氮肥不足更难控制。因功苗期发现氮肥不足,可追施氮肥加以补充,而发现氮肥过多除控制灌水外,其他方法很难收效。而控制灌水常常造成茎叶凋萎,影响正常生长。因此,施有氮肥注意适量,没有把握时,宁可苗期追施不可基肥过量。 2、 磷肥 磷肥虽然在马铃薯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少,但却是植株健康发育不可缺少的重要肥料。特别是磷肥能促进马铃薯根发育,所以是非常重要的肥料。磷肥充幼苗发育健壮,还有促进早熟、增进块茎品质和提高耐贮性的作用。 磷肥不足时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缓慢,茎秆矮小叶面积小,光合作用差生长势弱。缺磷时块茎外表没有特殊症状切开后薯肉常出现褐色锈斑。随着缺磷程度的增重,锈斑相应地扩大 ,蒸煮时薯肉锈斑处脆而不软严重影响品质。 3、 钾肥 钾元素是马铃薯苗期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茎秆坚实,叶片增厚,组织致密,抗病力强。钾元素还对促进光合作用和淀粉形成有重要作用,钾肥往往使成熟期有所延长,但块茎大,产量高。 缺钾时马铃薯植株节间缩短,发育延迟,叶片变小,在后期叶片出现古铜色病斑,叶片向下弯曲,植株下部叶片早枯,根系不发达,匍匐茎缩短,块茎小,产量低,品质差,蒸煮时薯肉易呈灰黑色。 此外,马铃薯还需要钙、镁、硫、锌、钼、铁、锰等微量元素,缺少这些元素时,也可引起病症,降低产量。但绝大部分土壤中这些元素并不缺乏,所以不一般不需施。 五、 光照 马铃薯是喜光作物,在生长期间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 有利于光合作用。栽培的马铃薯品种,基本上都是长日照类型 的。光照充足时枝叶繁茂,生长健壮,容易开花结果,块茎大产量高特别在高原与高纬度地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合马铃薯的生长和养分积累,一般都能获得高产量。相反,在树阴下或与玉米等作物间套作时,如间隔距离小共生时间长,玉米遮光,而植株较矮的马铃薯光照不足,养分积累少,茎叶嫩弱,不开花、块茎小,产量低。就是马铃薯单作的条件下,如用植株高大的品种,密度大、株行距小时,也常出现互相拥挤,下部枝叶交错,通风、透光差,也会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光照可明显地抑制块茎上芽生长。窖内贮藏的块茎在不见光的条件下能过休眠期后由于窖温高,而长出又白又长的芽子,如把萌芽的块茎放在散射光下,即使在15度~18度的温度下,芽子长得也很慢,我国南方架藏种薯(芋)和北方播种前催芽,都是利用这一点来抑制芽子的过度生长。而且在散射光下对种薯催大芽,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 马铃薯一般在亩产1330~1650千克的情况下约吸收氮6.65~11.65千克,磷酸2.8~3.3千克和氧化钾9.3~15.3千克。马铃薯虽能适应多种土壤,但以疏松而富含有机质的(ph5.5~6.0)黑土最为理想。密度每亩保苗不能少于4000株。 专家提醒:吃土豆时一定要削皮 。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