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妖嘴巴挑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2、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
3、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辨认分为可辨认资产与不可辨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收入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扩展资料:
台湾会计划要素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类。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区别:
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
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请叫我姚锅
金融是工具,会计是语言,经济是目标。企业的金融行为就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而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正确的财务核算上(即会计),才能达到正确管理的目的。一,个人观点,会计学简单的理解就是记录、核算、分析、预测、评价、管理和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与资金相关的活动,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而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研究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资金短缺时如何融资,另一个是资金盈余时如何转移风险,使资金保值增值 。会计是为公司管理服务,而金融是为企业服务。会计和金融是互相融通,相辅相成的。二,在很多领域,金融和会计都是紧密相联的。例如在金融的考试中会考到会计的知识,在会计的考试中也会涉及到金融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在企业高职位上,会计和金融就会融合到一起。现代的财务人员,不懂金融常识,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金融从业者要想成为金融分析师,不懂会计也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而已。三,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区别吧,会计学属于另一类。从比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研究领域,金融学是专对金融货币流通市场上的经济活动的研究(如期货 股票 债券 保险 银行 风险投资等等)。经济学专业研究的面很广,偏向于对宏观经济活动的分析,一般不针对具体实用的经济学科领域。 从就业前景来看,金融学适用于各大投行、证券公司,经济学更适合在各类社科研究院搞学术研究。四,金融:金融是经济学下的一个应用学科,在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并没有金融学类专业(比如金融工程),因为那个时期还没有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市场。经济学是从宏观上把控,金融学更加微观实际,专注于货币资金的融通和运作。金融学旨在培养具备金融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行、保险或其他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五,经济:经济学是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理论经济学通常称为一般经济理论,它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两个分支。应用经济学主要指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性,或对非经济活动领域进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分析而建立的各个经济学科。 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很多公司在招人时,都会说明经济相关专业者都可以应聘,所以,如果你学了经济学专业,不用担心将来进不了银行之类,基本金融学可以去的地方,经济学也都可以。
kevin咖啡馆
会计六要素为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收入 费用 利润1.前三个是企业的相对静态的时点型指标,他们三个可以共同反映企业的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会计的最基本等式也是由他们组成 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是无条件的,即在任何条件下都相等.2.后三个是企业的相对动态的时期性指标,是组成企业的利润表的要素,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并且 利润=收入-费用.此等式在运用的时候要注意配比性关系.
薄荷点点
会计的六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四前提是: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持续经营 13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
小淘的萌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第一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第二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
第三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但严格地说,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要素并不是一回事。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构成要素,即从会计的角度对经济业务进行具体化分类。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把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这六类会计要素也就是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要素是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是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而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要素是利润表的构成要素,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
扩展资料
会计要素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要素一般是说的会计核算的对象,探其实质的说法应该是会计信息的分类,我们把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划分不同的交易和事项,而这交易与事项最关键的元素就是要素了。
会计要素中比较重要的是资产。资产重要不仅仅是因为负债一般称为负资产,所有者权益称为净资产,而是因为资产本身是企业持续经营的最重要根基。
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的优点: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
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缺点: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