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9

cathy101012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要学什么知乎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味童鞋

已采纳

一、规划学习,明确自己在校期间要做的事,制定好自己的计划。 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把握好自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二、调整心态,无论从前有多好多坏,从现在开始,一切从零开始。(1)要正确看待自己,忘记从前的成绩,从0开始。(2)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不烦躁,安心学习,并试着争取展现自我的机会。(3)独立克服种种问题,随时准备好对抗挫折的准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抗挫折能力。4)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明确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要心胸开阔,朝气蓬勃。三、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自己的吸引力,让大家肯定自己。(1)彼此间学会宽容和融合,有困难时主动帮助别人,向别人寻求帮助时态度要谦和友善。 (2)树立自信心,要懂得欣赏自己的有点,不产生自卑感,更不能自觉高人一等。而傲慢无礼 ;(3)在团体生活中,一定要把握好人际关系。自尊自爱,平等待人,善始善终不见异思迁。虚心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好为人师。保持适度距离,不过与亲近。二.3(毕业五年)一、根据自身情况,把握时机。(1)在此阶段,工作变动较为频繁,根据自身情况,把握时机,适当的变动自己的工作坏境,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2)与此同时,在变动后要尽快适应工作。(3)针对如今社会上缺乏高级财务人员的情况,要在工作之余,争取取得cpa和acca等高级财务资格证书,为自己的职业增添砝码。三、增强工作能力,积累经验;(1)通过一年或两年的实际工作,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应变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2)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成熟稳重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创新的工作理念。(3)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定期参加技能培训,避免知识的老化和落后。 做完了短期目标以及中期目标,应该好好分析一下自己在财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盘点自身的优势劣势,向下一目标进军!

会计要学什么知乎

354 评论(13)

没油什么大不了

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多加上通过科目成绩5年内有效,使得考试科目的搭配尤为重要。那初次报考的考生应该如何选择报考科目呢?先看看各个科目的特点:

注会六门科目虽然联系紧密但又各自独立,各科之间搭配得力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会计:是6科的基础,可以说是与其他科关联度最大的一科,所以复习的时候要着重学习。

审计:逻辑性最强的一科,刚开始看书会有看天书的感觉,但是只要理解,基本学习起来会稍微轻松一些。这个科目重点考验考生的逻辑和一定的背诵能力。

税法:这是计算量偏大的科目,且有比较多的税收优惠需要运用,需要较大的做题熟练度。

经济法:计算量最小,但是需要大量的背诵,所以对于没有时间的在职考生,最好选择突击背诵,重点背诵知识的要点。

财务成本管理:是计算量最大的考试,要熟悉各类公式,并且会在题目中应用,所以需要一定的做题熟练度。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首先需要先建立起框架,然后背诵记忆里面的要点。这个科目在逻辑方面跟审计比较类似;在背诵方面,类同于经济法,当然也有财管的一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综合性的科目。

具体如何搭配?

首先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很多考生不想长时间备考,希望能短时间通过考试常常一次性报考5科6科,但是实际因为各种原因,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并不多,第一年备考失败,第二年草草放弃。所以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备考时间、自律能力以及学科基础科学地决定我们报考科目的数量。

其次要了解学科特点,注意难易结合。根据多年考生的反馈,大多数考生认为会计、审计以及财务管理这三科难度比较大,所以这三科不建议一起报考,而税法、经济法和公司效战略相比较而言难度较低,所以要注意难易结合,均衡考试的难度。

具体的科目搭配,如果是基础较好的应届毕业生,一是有一定的基础,二是疫情期间备考的时间比较充裕所以建议可以一次性选择报考三科,如会计+经济法+税法、会计+税法+财管等。当然如果在大学期间已经系统学习和复习过注册会计师相应的内容一举通过我们的专业阶段考试是更好的。

基础较弱的应届毕业生也可以选择比较稳妥的两门搭配的方案,如会计+税法,会计+经济法,财管+税法、公司战略等。

如果是在职的考试,可能备考的时间相对没有那么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性质以及学习时间选择报考科目的数量,根据难易搭配的选择,选择报考的科目。

希望有帮助到你~

90 评论(15)

紜亦眠观520

Cpa,考试一般的情况下都是按照两两搭配,或者是嗯三科搭配,这样一般的情况下呢,会计和审计或者会计税法嗯,或者是财管战略,这样搭配另外一种呢,就是三科的搭配,就是会计审计税法,或者是会计审计经济法,或者是会计加量法,这样搭配也会比较好一些,其实主要是看你自己的学习时长问题,以及你自己的基础薄弱嗯,或者是比较强的话。那么你就可以多报一些

13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