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童vivi
客观性,又称为可信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如果会计记账不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其合法凭证为依据,不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不能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那么会计提供的信息就无法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部门及有关方面进行决策的需要,导致社会稀缺的经济资源配置低效或无效。人们通常将“客观”理解为结果与其描述的对象一致,没有任何差别。但由于会计计量采用货币计量,总受到这样或那样的有条件的分类、汇总、分配和估计等因素的影响,要使会计信息与其描述的对象完全一致是不可能的。不过,只要会计人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如实地反映”企业的价值运动,得出的会计信息是“可以验证”的,我们就可以说,该会计信息是可信的或可靠的。客观性一般由“如实反映”、“可以验证”和“不偏不倚”三者共同组成。“如实反映”指的是,会计反映的应该是实际发生的而不是将来发生的或者不会发生的经济业务,并且还要以合法的凭证为依据。“可以验证”是指对同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独立的计量人员采用相同的计量方法,会得出高度一致的会计计量结果。“不偏不倚”是指在生成会计信息过程中,会计人员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不抱偏见,不追求预定的计量结果。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会计信息应该为大众服务,同时,会计信息的生成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价值判断。
yeting1976
会计客观性原则,例如:招待客户的费用,应计入交际费,而不得计入其他费用。会计客观性原则:是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sherry美享家
什么是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也称真实性原则,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必须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性不等于精确性,会计不可能提供精确的信息,因为经济活动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决定了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排队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要实际会计核算的生,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进行估计之前,必须尽可能获得现实的、客观的数据。 客观性要求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包括下面三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三是会计核算应当具有可检验性,使会计信息具有可验证性的特征。 [编辑]客观性原则的应用 客观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客观性原则,就应当在会计核算时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会计工作应当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应当经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编辑]会计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的影响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十三项一般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有的原则与会计核算客观性原则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1、及时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及时进行,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按时报表,有的就必须提前结帐,比如基层企业要求在月末三日内报表,有些业务量大的企业便在每月25日以后开始结帐,这就不能如实反映全月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时间要求越紧,这一矛盾就越突出。 2、谨慎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尽量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费用及负债,低估收益和资产,以防范风险的发生。但高估也好,低估也好,都与真实性相悖,都会造成会计信息差异的产生。 3、历史成本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历史成本计价是指各项财产物资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不可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必然导致企业损益、税金和分配的不实,比如在通货膨胀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核算固定资产,就会使固定资产折旧偏低,使企业产生虚盈实亏,超前分配。 4、权责发生制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矛盾。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提高会计真实性的措施,但在一些情况下却事与愿违,导致会计信息差异产生,一是销货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实现,但在对方丧失支付能力,货款不能收回,形成坏账损失的情况下,就会使销售收入和损益形成虚增,失去真实性;二是市场经济中产品结构调整频繁,经常出现一种产品的有关费用没有摊完就已转产的情况,使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失调;三是采用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确认不能真实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造成账面上反映赚了钱而实际没有钱的情况出现,从现金流量的角度看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queenielove多儿
会计原则又称“会计准则”。它是建立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及会计概念等会计基础理论之上具体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应当依据的概念和规则。会计原则对于选择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是指对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作出规定,是对财务会计核算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财务会计的一般原则归纳为:客观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谨慎性、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和重要性等13项原则。新准则下只有8个基本原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会计准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财务会计要遵守会计准则,并按照准则要求进行工作,才能做到财务规范,发挥财务工作的真正意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