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02

HELLO小不不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零售会计核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engjia097

已采纳

会计核算业务处理一、购进与付款的核算:1、购进商品编制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2、退回商品编制会计分录:借:库存商品——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 适应税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零售会计核算

141 评论(8)

一janice一

会计核算业务处理

一、购进与付款的核算:

1、购进商品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2、退回商品编制会计分录:

借:库存商品——

借:应付账款——进项税 (分户核算) 适应税率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3、支付供应商货款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各供应商

贷:银行存款 按银行汇款单

4、收到供应商货物折扣、冲减主营业务成本,并转出相应金额的进项税。

借:库存商品——

借:主营业务成本-购货折扣(各供应商)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现金折扣

借:现金(或货币资金)

借:主营业务成本-购货折扣(各供应商)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6、收到增值税发票

借:应交税金——进项税 (分类核算) 适应税率

贷:应付账款——进项税额(分户核算) 适应税率

7、存货破损及盘盈盘亏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 责任人赔款处罚凭据

借:营业费用-----合理损耗 月度差异明细表

贷:应交税金-进项税转出 (分类核算) 适应税率

贷:库存商品——(分类核算)

二、销售与收款核算:

1、销售商品

借:银行存款----

借:应收账款---客户、业务员

贷:主营业务收入----(分类核算)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分类核算)

2、货款结算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贷:预收账款

3、坏账计提

借:管理费用---分类计提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分类坏账准备

4、坏账准备核销

借:坏账准备--分类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贷:其他应收款

5、已核销的坏账准备收回

借:应收账款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 或

借:银行存款

贷:坏账准备

6、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分类核算)

贷:库存商品

三、费用核算

1、业务员提成

借:营业费用—其他促销费

贷:贷币资金

贷:其他应付款(个人往来)

2、计提工资及福利

借:营业费用 工资核算表

贷:应付工资

贷:应付福利费

3、发放工资及福利

借:应付工资

借:应付福利费

贷:货币资金

贷:其他应收款

5、开办费的处理

借:开办费

贷:货币资金

摊销:

借: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开办费摊销 开办费摊销表

货:开办费

7、费用支出报账

借:营业费用

贷:其他应收款

贷:货币资金

8、预付一年期费用支出

借:待摊费用

贷:货币资金

四、固定资产核算:

1、购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借:应交税—增值税---进项税(只有税控系统设备)

贷:银行存款

2、处置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清理

借:累计折旧

贷:固定资产

贷:货币资金

借: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清理) 损失处理报告

贷:固定资产清理(营业外收入)

3、计提折旧

借:营业费用 折旧计提表

货:累计折旧

4、盘亏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

贷:固定资产

借:管理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固定资产

五、往来核算,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六、税收及权益核算

1、计提税费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借:管理费用---四小税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贷:应交税金---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

2、月末增值税结转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税金

3、年末结转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

借: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

4、上缴税费

借:应交税金----子目

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借:管理费用---四小税

贷:银行存款

5、计提所得税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6、结转损益

7、年末结转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扩展资料

批发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批发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批发零售业共包括2大类、18中类、92小类,详情见附件。

批发业是指批发商向批发、零售单位及其他企业、事业、机关批量销售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活动,以及从事进出口贸易和贸易经纪与代理的活动。批发商可以对所批发的货物拥有所有权,并以本单位、公司的名义进行交易活动;也可以不拥有货物的所有权,而以中介身份做代理销售商;还包括各类商品批发市场中固定摊位的批发活动。

零售业指从工农业生产者、批发贸易业或居民购进商品,转卖给城乡居民作为生活消费和售给社会集团作为公共消费的商品流通企业。它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专门零售商店、品牌专卖店、售货摊等主要面向最终消费者(如居民等)的销售活动。包括以互联网、邮政、电话、售货机等方式的销售活动。还包括在同一地点,后面加工生产,前面销售的店铺(如面包房)。

目前我国的客户中,从事批发零售行业的客户占45%,包括从事服装、图书、建材等产品销售的客户,均属于此类行业。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当地政府根据从业人数与销售额来规定的一种划分界线,比如某市批发业限额以上是指年末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贸易业限额以上是指年末从业人员60人及以上,年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上。每个城市的这个限额都不同的。

199 评论(12)

玉面小达摩1986

零售企业存货如果采用实际成本核算,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加权平均法)还有个别计价法。企业可以根据存货的品种或者是价值等选用合适的方法。

250 评论(9)

vivianygefes

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会计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反映和监督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报告等具体方法构成。

137 评论(8)

伊萨贝辣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以及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购入、耗用或销售存货,每个会计期要进行存货会计核算。存货的核算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内容,正确计算存货购入成本,反映和监督存货的收发、领退和保管情况,促进企业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材料的出入库成本核算分为实际价核算和计划价核算,在实际价核算中又分为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移动平均、全月平均、个别计价五种方式。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12-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268 评论(10)

c阿c的鲁鲁

前者通常采用进价核算法;后者通常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一、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二、《会计法》第9条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三、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会计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职能,又叫反映职能。记账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以反映在账面上;算账是指在日常记账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一定时期内的收入、费用、利润和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计算,以算出该时期的经营成果和该日期的财务状况。四、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五、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六、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293 评论(11)

白兔糖vov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1、进货的核算。

某商业零售企业购进商品一批,对方出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100万元,税额17万元。购进商品款项通过银行支付。该批商品当月到达验收入库,进销差价率为15%,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1)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商品采购10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00×(1+15%)×(1+17%)〕

贷:商品采购100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5万元(100×15%)

应抵税金19.55万元。2、销售收入的核算。

若该企业本月实现销售金额为93.60万元(含向购买者收取的销项税额),收到的货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60万元3、结转销售成本、应抵税金。

在进行上述会计处理的同时,按商品不含税的售价金额结转商品销售成本,按上笔分录的销项税额(含税售价金额与不含税售价金额之差)冲转“应抵税金”科目。

借:商品销售成本80万元

应抵税金13.60万元

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4、结转进销差价。

月末结转进销差价时,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摊,但需注意的是,应将期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部分调整为不含税的余额来计算差价率。

即: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科目余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月末“库存商品”科目余额÷(1+适用增值税税率)〕×100%。

本月已销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商品销售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差价率。假设本题无期初余额,则:差价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80×13.04%=10.43(万元)

会计分录为:

借:商品进销差价10.43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0.43万元。5、结转利润。将“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科目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和借方。

借:商品销售收入80万元

贷:本年利润80万元

借:本年利润69.57万元(80-10.43)

贷:商品销售成本69.57万元

6、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将“库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额抵减“商品进销差价”科目贷方余额,同时扣除“应抵税金”科目贷方余额,然后再与有关项目进行合并,将结果数填入该表的“存货”项目。

本例库存商品进价成本为30.43万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会计核算

若上例中该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6%),则无需设置“应抵税金”科目,其会计处理如下:

1、进货的核算。

(1)购进商品时:

借:商品采购117万元

贷:银行存款117万元(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134.55万元〔117×(1+15%)〕

贷:商品采购117万元

商品进销差价17.55万元(117×15%)2、销售收入的核算。商品销售收入=93.60÷(1+6%)=88.30(万元),应交增值税额=88.30×6%=5.30(万元)。

借:银行存款93.60万元

贷: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30万元3、结转销售成本:

借:商品销售成本93.60万元

贷:库存商品93.60万元4、结转进销差价。

差价率=17.55÷〔88.30+(134.55-93.60)÷(1+6%)〕×100%=13.83%。

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差价额=本月“商品销售收入”贷方发生额×差价率=88.30×13.83%=12.21(万元)。

借:商品进销差价12.21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12.21万元5.结转利润:

借:商品销售收入88.30万元

贷:本年利润88.30万元

借:本年利润81.39万元

贷:商品销售成本81.39万元(93.60-12.21)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它是人们对那些未经确切认识或无法正面论证的经济事物和会计现象,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合乎事理的推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的内容。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人员为之服务的对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156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