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91

貌似仿佛好像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成本会计07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洛林小叮当

已采纳

总结起来大概就是:核算、分配、结转、分析。前3个其实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光是要做就要花去大量的时间,甚至不少财务光是做这3个职能就面临996的工作常态。而财务分析是属于管理会计的内容,相对前3个职能会更加高阶一些。现在在很多的公司,已经有了专职的财务分析员,分析专员。并且这些职位的薪资相对成本会计更高。从这个职责描述来看,最起码也要做成本趋势变动分析,毛利率分析,盈亏分析,目测对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建议也会有的。做分析的时候不要只按照财务的思路来做,也要适当地从销售、营运、制造部门的角度出发做啊。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业财融合,将企业的业务和财务结合起来,财务也要拥有BP思维。而管理会计CMA就能满足从基础财务工作过渡到管理型的财务工作。从财务会计过渡到管理会计的工作,相应的薪资待遇也就有一定的提升。CMA知识体系包括预算、成本、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内控、投融资,CMA知识体系不仅能培养复合型的成为人才,在成本专员、分析专员、投融资专员的招聘中,CMA人才也在其中。

成本会计07

157 评论(11)

屁界的战斗猪

30、(1)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完工产品定额耗用量=600×15=9000(千克)在产品定额耗用量=100×15=1500(千克)分配率=21000/(9000+1500)=2完工产品材料费用=9000×2=18000(元)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1500×2=3000(元)(2)人工费用的分配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50(件)在产品定额工时=50×10=500(小时)完工产品定额工时=600×10=6000(小时)分配率=11700/(500+6000)=1.8完工产品人工费用=6000×1.8=10800(元)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500×1.8=900(元)(3)制造费用的分配分配率=10400/(6000+500)=1.6完工产品制造费用=6000×1.6=9600(元)在产品定额材料费用=500×1.6=800(元)(4)产品成本的计算完工产品成本=18000+10800+9600=38400(元)在产品成本=3000+900+800=4700(元)31、第一工序的完工率=70%×50%=35%第二工序的完工率=70%+30%×50%=85%约当产量=300×35%+300×85%=360(件)原材料分配率=3500÷(360+140)=7在产品原材料费用=7×360=2520(元)产成品原材料费用=7×140=980(元)加工费分配率=2000÷(360+140)=4在产品加工费用=4×360=1440(元)产成品加工费用=4×140=560(元)在产品成本=2520+1440=3960(元)产成品成本=980+560=1540(元)32、原材料分配率=(2000+15000)÷(150+50)= 85在产品原材料费用=85×50=4250(元)产成品原材料费用=85×150=12750(元)在产品成本=4250(元)产成品成本=12750+2000+1200=15950(元)33、产品成本明细账项 目 原材料 燃料及动力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 12860 10280 5870 3890 32900本月费用 12670费用累计 12860 14100 11990 6620 45570产成品总成本 7716 10071.42 8564.28 4728.60 31080.30产成品单位成本 1286 1678.57 1427.38 788.10 5180.05月末在产品 5144 4028.58 3425.72 1891.40 14489.7034、累计工时=8750+12152+2028=22930(小时)累计直接人工费分配率=36688÷22930=1.6(元/小时)累计制造费用分配率=55032÷22930=2.4(元/小时)1023批产成品:直接人工费=8750×1.6=14000(元)制造费用=8750×2.4=21000(元)产成品成本=79750+14000+21000=114750(元)2011批产成品:材料分配率=108750÷30=362.5(元/件)完工产品材料费用=362.5×20=72500(元)在产品约当产量=(30-20)×80%=8(件)工时分配率=12152÷(20+8)=434(小时/件)完工产品工时=434×20=8680(小时)完工产品直接人工费=8680×1.6=13888(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8680×2.4=20832(元)完工产品成本=72500+13888+20832=107220(元)35、 第二车间产品成本明细账摘 要 半成品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期初在产品 95000 4950 24750 124700本月生产 113905 7850 38450 160205费用合计 208905 12800 63200 284905产成品成本 142405 10400 51200 204005期末在产品 66500 2400 12000 8090036、(1)还原分配率=15200÷30400=0.5(2)还原计算过程 原材料:0.5×18240=9120(元)直接人工:0.5×6980=3490(元)制造费用:0.5×5180=2590(元)(3)还原后总成本 原材料=9120(元)直接人工=6420+3490=9910(元)制造费用=5880+2590=8470(元)37、 半成品成本明细账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39000 6939 4050 49989本月生产费用 40000 10374 6300 56674生产费用合计 79000 17313 10350 106663完工半成品成本 66000 15000 9000 90000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13000 2313 1350 16663产成品成本明细账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 9000 1108 600 10708本月生产费用 90000 4446 2700 97146生产费用合计 99000 5554 3300 107854完工产成品成本 94500 5000 3000 102500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4500 产品成本还原计算表项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94500 5000 3000 102500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66000 15000 9000 90000成本还原 1.05 -94500 69300 15750 9450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69300 20750 12450 102500结转完工半成品成本借:基本生产成本——第二步骤 90000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一步骤 90000结转完工产成品成本借:产成品 102500贷:基本生产成本——第二步骤 102500还原分配率=94500/90000=1.0538、 第一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摘 要 直接材料 加工费 合计期初在产品 本月生产 费用合计 9360 1650 11010约当产量 360 330分配率 26 5产成品份额 期末在产品 第二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摘 要 加工费 合计期初在产品 980 980本月生产 1050 1050费用合计 2030 2030约当产量 290分配率 7产成品份额 1400 1400期末在产品 630 630第三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摘 要 加工费 合计期初在产品 120 120本月生产 360 360费用合计 480 480约当产量 240分配率 2产成品份额 400 400期末在产品 80 8039、 一车间成本计算单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 1400 本月发生费用 13000 8100 9100 30200生产费用合计 14400 9000 9800 33200约当产量 450 400 400单位成本 32 22.5 24.5完工半成品成本 11200 7875 8575 27650月末在产品成本 5550二车间成本计算单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 1870 本月发生费用 27650 10500 9040 47190生产费用合计 29520 11715 9940 51175约当产量 410 355 355单位成本 72 33 28完工半成品成本 21600 9900 8400 39900月末在产品成本 11275三车间成本计算单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 22500 3500 2600 28600本月发生费用 39900 7500 6640 54040生产费用合计 62400 11000 9240 82640约当产量 480 440 440单位成本 130 25 21完工半成品成本 52000 10000 8400 70400月末在产品成本 10400 1000 840 12240成本还原计算表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工资 制造费用 合计第一车间 11402.69 8017.51 8730.18 28150.38第二车间 12902.25 10947.37 23849.62第三车间 10000 8400 18400总 成 本 11402.69 30919.76 28077.55 70400单位成本 28.51 77.3 70.19 17640、 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项 目 分配率 半成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8400 2800 4160 15360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7000产成品所耗半成品成本还原 1.2 - 3264还原后产成品总成本 1536041、 主、副产品成本分配计算表项 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 800 本月生产费用 4100合 计 5500成本项目比重 36.36% 32.73% 30.91% 100%乙产品成本 363.6 327.3 309.1 1000甲产品成本 1636.40 1472.7 1390.9 450042、 A类产品成本计算单项目 产量 材料系数 总系数 工时定额 定额工时甲 400 1 400 20 8000乙 600 1.3 780 15 9000丙 300 0.9 270 22 6600合计 1450 23600A类产品成本计算单项目 原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总成本 单位成本分配率 186 4.1 4.85甲 74400 32800 38800 146000 365乙 145080 36900 43650 225630 376.05丙 50220 27060 32010 109290 364.3合计 269700 96760 114460 48092043、定额变动系数=49.5/55=0.9月初定额变动差异=1100×(1-0.9)=110(元)月初在产品定额成本=1100-110=990(元)44、材料费用定额系数=210/200=1.05月初在产品原材料定额变动差异=4000×(1-1.05)=-200(元)工时定额系数=38/40=0.95月初在产品工资费用定额变动差异=3000×(1-0.95)=150(元)月初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变动差异=2500×(1-0.95)=125(元)月初在产品定额变动差异合计=-200+150+125=75(元)45、(1)单位产品材料费用定额=220×0.9=198(元)完工产品材料定额费用=500×198=99000(元)(2)在产品材料定额费=5000-100+100000-99000=5900(元)(3)脱离定额差异率=(-145-5100)÷(99000+5900)=-5%本月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100000-5100)×1%=949(元)完工产品实际材料费=99000×(1-5%)+949+100=95099(元)在产品实际材料费=5900×(1-5%)=5605(元)46、 产品生产成本表产品名称 总 成 本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按本年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本期实际可比产品合计 52500 50450 49450甲 21000 20700 20400乙 31500 29750 29050不可比产品 8000 9200丙 8000 9200全部产品 52500 58450 58650全部产品生产成本计划完成情况:58650-58450=200(元) (超支)200÷58650×100%=0.34%实际产值成本率=58650÷102000×100=57.5(元/百元)本月全部产品实际总成本比计划超支,但本月商品产值也大,从产品成本率分析看,企业本月生产耗费的经济效益较好。总成本超支的原因是由于不可比的丙产品成本超支造成的,可比产品甲、乙的成本都是节约,应对丙产品的成本超支和甲、乙产品的节约进一步分析原因。47、替换次数 因 素 各因素积 每次替换差异 产生差异原因产量 单耗 单价 金额 序号 算式 金额基 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0001100110011002020181840404043800000880000792000851400①②③④②-①③-②④-③+80000-88000+59400数量单耗单价各因素影响程度合计 +51400 因素综合48、成本总差异=29.6-30=-0.4(元)(节约)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影响程度=(11.84-15) ×2=-6.32(元) (节约)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影响程度=11.84×(2.5-2)=5.92(元) (超支)49、单位产品制造费用变动的总差异=49.5-50=-0.5(元)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影响=(11-10)×5=5(元)每小时工资费用变动影响=11×(4.5-5)=-5.5(元)50、 半成品成本明细账车间:第一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费用 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分配率 产成品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定额(小时)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小时) 实际成本直接材料 8253 6300 14553 0.99 8700 8613 24.61 6000 5940直接人工 0.303 15000 4545 13.00 10000 3030制造费用 8900 6100 15000 0.6 9000 25.71 6000合计 21728 15400 37128 22158 14970产品成本明细账车间:第二车间 产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费用 本月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分配率 产成品成本中本车间份额 月末在产品费用定额(小时) 实际成本 单位成本 定额(小时) 实际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 0.4 11000 4400 12.57 1000 400制造费用 1950 8850 10800 0.9 9900 28.29 900合计 3050 12550 15600 14300 1300产成品成本汇总表产成品名称:甲 产量:350件成本项目 第一车间份额 第二车间份额 总成本 单位成本直接材料 8613 8613 24.61直接人工 25.56制造费用 9000 9900 18900 54合计 22158 14300 36458 104.1751、A产品定额工时=14000×15/60=3500(小时)B产品定额工时=10000×18/60=3000(小时)C产品定额工时=13500×12/60=2700(小时)分配率=23000/(3500+3000+2700)=2.5A产品工人工资=3500×2.5=8750(元)B产品工人工资=3000×2.5=7500(元)C产品工人工资=2700×2.5=6750(元)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直接人工) 8750-B产品(直接人工) 7500-C产品(直接人工) 6750制造费用 1500辅助生产成本 4000管理费用 2600应付福利费 820贷:应付工资 3192052、项 目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原材料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成本合计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21600 4400 4000 30000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16000成本还原 1.35 -21600 10800 4590 6210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10800 8990 10210 3000053、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材料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如下:项目 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消耗量 材料单价 材料费用总额计划 500 40 10实际 490 42 9差异要求:采用差额计算法计算、分析各因素变动对材料费用总差异的影响程度。产量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500)×40×10=(-10)×40×10= -4000单耗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42-40)×10=490×(+2)×10= +9800单价变动对材料费用的影响=490×42×(9-10)=490×42×(-1)= -20580三因素变化对材料费用总额的影响为:(-4000)+9800+(-20580)= -14780该企业甲产品材料费用虽然比计划减少14780元,主要由于产品产量减少和材料单价下降引起的,而单耗却上升了,使材料费用增加9800元,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所以,从实质上看,该企业甲产品没能完成材料费用计划。54、(1)甲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500×6=3000乙产品原材料定额消耗量=400×5=2000材料费用分配率=8000×5/(3000+2000)=8甲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8×3000=24000(元)乙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8×2000=16000(元)(2)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 24000—乙产品 16000贷:原材料 4000055、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摘要 原材料 工时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生产费用及工时累计数 68880 47000 23500 32900 125280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0.5 0.7完工产品成本 32400 25000 12500 17500 62400余额 36480 22000 11000 15400 62880101批丙产品 产品成本明细账摘要 原材料 工时 工资及福利费 制造费用 合计累计数及累计分配率 24000 21000 0.5 0.7完工产品成本(6件) 15000 14000 7000 9800 31800完工产品单位成本 2500 1166.67 1633.33 5300余额 9000 7000简答题

198 评论(9)

小若冰MM

做成本会计要比财务会计难,因为成本会计还要知道生产流程、工艺等。 一、成本会计的岗位职责 成本会计岗位是企业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岗位,该岗位的主要职责(仅供参考)是: 1.在财务部门经理的领导下,按照国家财会法规、公司财会制度和成本管理有关规定,负责拟订公司成本核算实施细则,在董事会批准后组织执行。 2.主动为有关人员对公司重大项目、产品等进行成本预算、编制项目成本计划,提供有关的成本资料。 3.当公司推行全面成本核算管理和内部银行等制度时,协助有关主管制定总体方案和实施办法,确定各类成本定额、标准,并协助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推广培训。 4.不断监督、调查各部门执行成本计划情况,并就出现问题及时上报。 5.学习、掌握先进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计算机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议。 6.做好相关成本资料的整理、归档、数据库建立、查询、更新工作。 7.完成财务部门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任务。 成本会计内容的界定及其完善和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7-04-07 11:02:00 ] 作者:未知 编辑:studa20成本会计从十九世纪下半叶产生到今天,是逐步成长完善起来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恰当的界定成本会计的内容,现代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应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笔者在此想谈点个人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一、成本会计内容的界定 随着时代的发展,成本会计不断引入新的内容,成本会计的范围越来越广。当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成本会计包括以下内容:(1)成本预测;(2)成本决策;(3)成本计划;(4)成本控制;(5)成本核算;(6)成本分析;(7)成本考核。笔者对此有不同看法,主要理由是: 1、仍未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只注重生产领域的产品成本,而忽视7其它环节和其它方面的成本,其结果是成本信息失真,造成经济决策失误和成本失控。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总费用中的比重已不断下降,而与产品相关的研究设计、供应、服务、销售等活动引起的成本将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远远超过生产成本。 2、将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混合在一起,不能突出成本会计的中心,达不到成本会计的目的,不能明确各部门职责。成本会计不管是包含于财务会计之中还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本质特征是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中心只能是成本核算,更具体地说,成本会计的所要研究的就是向谁提供成本信息、提供哪些成本信息及成本信息的提供方式问题,成本会计的目标即会计主体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环境中对成本会计工作所追求或希望达到的预期境地或标准始终是利用成本信息资料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然而由于成本会计内容走入了盲目横向拓展的误区,使成本控制、成本分析这些曾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因成本信息的失真而失去了其效用,因成本项目的过于简单而使控制缺乏针对性,因而实现不了成本会计为成本管理服务的目标;另外现代成本管理决不是某一部门的工作,而是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的责任.会计人员不可能承担现行成本会计赋予的成本预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职责。 3、将与成本有关的价值问题全部罗列到成本会计中,造成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大量内容的交叉重复,不利于学科建设。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是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成本计划、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也只能是财会人员与其它管理人员共同利用成本信息所开展的工作,将其归入财务管理学科更为合适。 4、未能对成本会计中最本质的“费用”要素及成本会计基础理论、成本计算模式及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成本会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未能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总之,笔者认为现行成本会计在完善发展过程中纵向深入不够,而走入了横向扩充的误区,而泛滥和肤浅是联系在一起的,现行的成本会计教材很能说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1)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这是成本会计的基石;(2)“费用”要素的构成及反映方式和成本计算模式及方法;(3)成本信息报告模式;(4)计算机在成本计算中的应用、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也只能从以上几方面入手。 二、成本会计的完善和发展 成本会计的内容指明了成本会计完善和发展的方向,根据现行成本会计的实际情况和现代管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笔者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建立成本会计假定问题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应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建立成本会计假定和确定成本会计原则应是发展和完善成本会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会计应建立以下基本假定作为成本会计工作的前提。1、成本对象假定。即在成本核算中要根据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确定费用的“归宿”,也就是确定成本核算的空间范围。成本对象可以是某种产品、某项经济业务、某个生产环节、某道工序、某个班组、某个车间或某个制造中心。显然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2、公平分配假定。由于成本对象具有层次性,当成本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料和费用的“归宿”不一致时,原归集的费用需要在不同层次的成本对象之间转移。如车间照明贵的“归宿”只能是车间,但当需要计算某种产品或某个班组的成本时,原归集的费用就需分配落实到产品和班组头上。公平分配假定就是指这种费用的转移是和其实际受益情况相吻合的。 (二)成本会计一些基本概念的界定问题 准确界定支出、费用、生产费用、成本及成本会计对象等基本概念,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另一项重要内容。现行成本会计对这些基本概念界定不清,同一概念在不同场合的内涵和外延不同,其相互关系不明确;成本会计对象的表述既不统一、又欠科学。笔者认为:支出应是企业资产的流出,是一个会计主体与外界发生的一种交换关系,它属于收付实现制的概念。支出应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支出的发生必然伴随着资产的减少;(2)是会计主体与外部发生一种交换关系;(3)是可以以货币计量的;(4)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为标准的。而费用则是和收入相对应的概念,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不同业务环节发生的,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或是为了制造产品、或为了销售产品、或为了获得其它收入而发生的耗费。这种耗费要和收入相配比,以营业收入来抵充。至于成本,马克思认为是商品生产中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这是成本理论的基础,它揭示了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内涵。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环节重要性的下降;成本中知识含量的逐步增加,产品的成本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研究表明:产品的开发和服务成本在整个成本中的比例已达到45%。因此传统的成本概念难以全面界定和计量更广义的企业资源耗费,也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形态远远超出了人、财、物的范畴,成本也不再仅是财、物和人力活化劳动的耗费,成本应定义为:企业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源耗费。它揭示了成本在会计学意义上的内涵。按照这一定义,产品成本应是产品从研究开发到售后服务整个过程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上游成本(如研究开发)、中游成本(生产加工)、下游成本(如售后服务),还应包括环境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社会成本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成本会计系统的运行过程与经济运行主体的全过程相适应,才能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至于“生产费用”概念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值得商榷。而成本会计的对象应定位于成本核算,这样既能使各门会计学科的对象涵盖整个会计学科,又避免不同学科的交叉重叠。 (三)关于成本构成要素及成本计算模式和方法问题 成本是由各个“费用”要素构成的,对构成成本的各要素如何反映,对有关“费用”要素的转移分配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标准,应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又一项重要内容。现行成本会计对“费用”的反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不能反映企业产品的全部成本,也不能反映成本的经济内容;其次,生产费用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含义不明确,现行成本项目也不能真正体现出经济用途。因为“直接”或“间接”只是人们按成本计算对象,按成本要素汇总各项费用的一项核算技术工作问题;最后,由于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在成本中的比例不断攀升,且各项目中均包含了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开支,显然采用任何一个标准去分配制造费用都不可能符合公平分配假定,而将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也不完全合理。按现行作法必然使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从而使企业管理者的管理举措和生产策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笔者认为,应该结合资用的性质和用途划分类别,减少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中的内容,增加成本项目。通过重新分类应能一方面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成本信息;另一方面要能实现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对资料的共享。 另外,现行成本会计只介绍制造成本核算模式,从而使产品成本并没有包括实际的资源消耗,而知识、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消耗更是传统成本核算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成本会计应在介绍制造成本计算模式的同时,介绍全部成本计算模式和责任成本计算模式;在介绍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同时,研究介绍项目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并实现各成本计算方法对基本数据资料的共享,从而能够为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资料。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改革现行的成本会计报告系统也就成为必然。这也是完善和发展成本会计的核心内容。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3 评论(10)

小美人杰西卡

(1)降低成本、费用;(2)改进生产经营管理;(3)提高经济效益。

131 评论(12)

笑靥的梦魇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

295 评论(14)

小泥格格

成本会计都有哪些工作内容,沈会计分享

126 评论(12)

琉璃跃跃

成本会计工作方式

17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