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0

catcat65432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西外会计要素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燕园小西

已采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费用。对借贷的理解也可以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

中西外会计要素

241 评论(12)

史瑞克0111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会计要素的内容: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了企业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基本会计要素。(一)资产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有以下特征:①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如过去购买、生产、建造等等,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不形成资产。即资产是现实中的资产而不是预期的资产(如谈判或计划中的)。②该项资源必须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指企业享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虽不享有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这样才能排他性地从中获取经济利益。③该资源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指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如货币资金可以用于购买所需商品,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可以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制造商品出售后收回货款即为企业获得的经济利益。④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按资产的流动性可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即长期资产)两类,其内容为:①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耗用的资产。如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短期投资、存货等。②长期资产:是指变现期间或使用寿命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其他资产。长期投资:准备持有一年以上,不随时变现的股票、债券和其他投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型态的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如专利权、商标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其他资产:除上述资产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银行冻结财产、诉讼中的财产等。(二)负债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特征:①这种现时义务是指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或者说经济责任,其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②负债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③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负债有确切的债权人和偿还日期,或者债权人和偿还日期可以合理加以估计。负债按流动性分: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负债的内容包括:①流动负债:指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如短期借款、应付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等。②长期负债:指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所有者权益表明了企业的产权关系,即企业归谁所有。所有者权益的特点:①无须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偿还所有者权益。②企业清算时,接受清偿在负债之后,所有者权益是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③可分享企业利润。所有者能凭借所有者权益参与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包括:①实收资本:所有者按出资比例实际投入到企业的资本。②资本公积:指由投资者投入但不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非收益来源取得,由全体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资金。包括资本溢价、资产评估增值、接受捐赠、外币折算差额等。③盈余公积:按照规定从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主要用来弥补企业以前的亏损和转增资本。④未分配利润:本年度没有分配完的利润,可以留待下一年度进行分配。(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具有以下特点:①收入是在企业日常经济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②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③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但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④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且经济利益的流入能够可靠计量。正确区分收益、收入、利得的概念:①收益:是指企业在会计期间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外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收入和利得。②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是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的补助而取得的资产、因他人违约而获取的罚款收入等。例:某百货公司本月销售商品10万元,出租包装物租金收入1万元,获得某企业赞助捐赠5万元,出售固定资产获收入3万元。则该公司的收益为19万元,收入为11万元,利得为8万元。(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特点:①.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偶发的。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则称为损失(营业外支出)。②.费用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兼而有之。费用本质上是一种企业资源的流出,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③.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但与向企业所有者分配利润时的支出无关。④费用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付的款项及偿还债务支出。且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计量。按费用与收入的关系:营业成本(指所销售商品或者所提供劳务的成本)、期间费用(指本期发生、不能直接或间接归入营业成本、直接记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六)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是一定会计期间收入、费用相抵后的差额。通常反映利润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利润总额,二是净利润。其计算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投资净损益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335 评论(13)

永远的终结者

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按交易或者事项的 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284 评论(9)

流云归晚

会计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三个等式来表示,即: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第(1)个等式可以称之为静态等式,反映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

2、第(2)个等式可以称之为动态等式,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

3、第(3)个等式反映了在企业期末结帐之前,第(1)个等式和第(2)等式之间的辨证关系。

会计要素可以分为6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资产。划分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的标准是一年。资产按照到期是否变为固定或可确定的货币分为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资产。按照是否可辨认分为可辨认资产与不可辨认资产(商誉)。按照资产的存在是否确定分为确定性资产与或有资产。

收入特点:

①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不包括偶发事件产生的利得——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

②收入要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所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主营业务收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其他营业收入)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是日常活动,否则不能做收入)

流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而是利得,如工业企业出售固定资产净收益。(营业外收入)

扩展资料:

台湾会计划要素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类。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

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区别:

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

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

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120 评论(13)

一见卿心711

会计六大要素是什么

123 评论(10)

刘小刘1234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一、资产

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二、负债

内容: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内容: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四、收入

内容: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

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五、费用

内容: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六、利润

内容: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利润公式: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扩展资料

会计要素的划分在会计核算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科学分类。会计对象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错中复杂的,为了科学、系统地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必须对他们进行分类,然后按类设置账户并记录账簿。划分会计要素正是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没有这种分类,就没法登记账簿,也就不能实现会计的反映职能了。

2、会计要素是设置会计科目的会计账户的基本依据。对会计对象进行分类,必须确定分类标志,而这些标志本身就是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不将会计对象划分为会计要素就无法设置账户,也就无法进行会计核算。

3、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框架。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基本手段,会计报表应该提供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是由会计要素构成的,会计要素是会计报表框架的基本构成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会计要素为设计会计报表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要素

93 评论(12)

123456789小姐

台湾会计划要素分为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类。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主要区别: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中国与国际会计要素划分的区别: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中国大陆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优点1、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会计界对企业会计对象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的资金运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个层次。2、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如前所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一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损益表的理论依据。台湾会计四大要素的划分,突出了静态要素,没有将收入、费用、利润作为各自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以“利润计算”涵盖收入、费用和利润。缺点1、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2、第44条将“收入”定义为: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仅是企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非等同于收入,此处关于“收入”界定的条文,犯了大概念小内容匹配的毛病。十要素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优点1、突出了权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权益静态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权益重要变动的信息,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2、突出了总收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经营性的收支--营业收入与费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经营性的收支--利得与损失。概括而言,美国会计要素比中国大陆会计要素多4个要素,从而使权益和总收益要素分类比较详细,反映更为充分。缺点1、权益包括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就是说权益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是包容关系,将有包容关系的三者作为并列的三要素,在分类逻辑上是不科学的。2、营业收入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而利得没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费用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损失没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这是营业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重要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将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作为并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利得与损失是总收益包含的内容,将利得、损失与总收益作为并列的要素也似欠妥当。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静态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动态要素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区别: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国不考虑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和影响总收益的利得与损失,那么,中、美两国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就会完全一致。

120 评论(10)

辉煌人生

会计的六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四前提是:会计主体、会计期间、货币计量、持续经营 13原则是: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谨慎原则、重要性原则

9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