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321

请叫我大王哦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生活中的数字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宝哥哥艺涵

已采纳

答案:壹亿贰仟叁佰肆拾伍万陆仟柒佰捌拾玖元。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需要注意的是11,12,13。。。22。。33。。。等等,我们需要根据我们平时的发音来进行书写。如:11是壹拾壹,不是拾壹;12是壹拾贰,不是拾贰;22是贰拾贰,都需要加个拾。

在会计中,汉字大写金额数字,一律用正楷或行书书写,如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易于辨认、不易涂改的字样,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另、毛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会计生活中的数字

252 评论(8)

蓝色泡泡沫

壹亿贰仟叁佰肆拾伍万万陆仟柒佰捌拾玖万元整,

120 评论(15)

L美食诱惑

中文大写金额数字应用正楷或行书填写,如壹(壹)、贰(贰)、叁、肆(肆)、伍(伍)、陆(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万)、亿、元、角、分、零、整(正)等字样。不得用一、二(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念、毛、另(或0)填写,不得自造简化字。如果金额数字书写中使用繁体字,如贰、陆、亿、万、圆的,也应受理。

190 评论(12)

王颖880804

12345678大写是:

1、汉字大写: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2、人民币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

3、壹仟贰佰叁拾肆万伍仟陆佰柒拾捌圆

扩展资料

一、定义

大写数字是中国特有的数字书写方式,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取代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

二、历史渊源

据考证,大写数字最早是由武则天发明,后经朱元璋改进完善。大写数字的使用始于明朝。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陌)、仟(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使用至今。

三、应用

1、银行支票

在银行支票中,就有许多大写数字。比如:伍拾陆万元整(560,000元),壹佰贰拾伍元贰角柒分(125.27元)。

2、发票

发票中也有大写数字(一般在总计上)。

3、礼薄

在中华传统中,写礼簿是极传统的一种中华文化。礼簿中的礼金要用大写的形式。例如:伍仟元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写数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大写数字

236 评论(15)

钢结构彩钢板

一(壹)、二(贰)、三(叁)、四(肆)、五(伍)、六(陆)、七(柒)、八(捌)、九(玖)、百(佰)、千(仟)、万(万)

拓展资料繁体字:

176 评论(13)

yidiandian100

繁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万写法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佰、仟、万。

繁体数字写法在财务票据上规定使用,出票日期(大写):数字必须大写,大写数字写法: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举例:2005年8月5日:贰零零伍年捌月零伍日。

在 填写月、日时,月为壹、贰和壹拾的,日为壹至玖和壹拾、贰拾和叁拾的,应在其前加“零”;日为拾壹至拾玖的,应在其前面加“壹”。如2月12日,应写成零贰月壹拾贰日:10月20日,应写成零壹拾月零贰拾日。

繁简差异

繁体中文和简体中文除了汉字字形本身的差异外,还存在词汇的差异。例如简体中文中多用的“圆珠笔”,在繁体中文中称“原子笔”,简体中文里的“斯大林”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史达林”,简体中文里的“朝鲜”(此处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亦称北朝鲜)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北韩”,简体中文里的“悉尼”在繁体中文里被称为“雪梨”等。

由于有这种差异,“繁体用语”这种说法随之产生。不过其实这并非繁简中文本身的差异,而主要是由于使用两者的人群,尤其是中国大陆和台湾在20世纪中叶由于政治原因分隔后交流较少,造成了用词习惯的差异。这种现象在1980年代以来由于科技术语的不同而更加明显。而且,在同样使用繁体中文的台湾、香港等地也存在一些用词习惯的不同。因此,有人指出正确的说法应为“台湾用语”、“香港用语”等,而非“繁体用语”。

239 评论(12)

吃生鱼片的猫

中文繁体: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X

意大利语:1(uno)、2(due)、3(tre)、4(quatro)、5(cinque)、6(sei)、7(sette)、8(otto)、9(nove)、10(dieci)

韩语:1(일)、2(이)、3(삼)、4(사)、5(오)、6(육)、7(칠)、8(팔)、9(구)、10(십)

日语:1( いち)、2 (に)、3(さん )、4(し/よん) 、5(ご )、6(ろく) 、7(しち/なな) 、8) はち )、9( きゅう) 、10 (れい/ゼロ)

扩展资料

数字的不同意义及象征:

零:

“零”象征空无,开始,起点,零碎,数字到了零的时候那就是混沌状态。

按照道家理论,零生一,就是无极生太极; 一生二就是太极生两仪,认为到了无极的时候那就是混沌状态,是无形无象的宇宙原始状态。0在中国古代叫做金元数字。

一:

“一”是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数字。它既是所有数中最有包容性的一个,所有的事物后可以划归为一个整体。“一切的一,一的一切”。

传说中,天地原来是不分的,后来空气上升,土和水下沉,天地就分了开来,万物也就生长起来了。这种说法反映了我们对“一”的全部看法:首先,“一”是至大无外的一个整体,是包含万物的所有。其次,所有一是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组成,个体可以分到最小,直到不可分。这单个的个体也是一。

也就是说,“一”并不是单纯的“大”或“小”,而是与这两个概念相联系的。

二:

“二”所具有的神秘象征意义首先反映在二元性对立的思维方法上。

由二元对立思维方法衍生出的概念有许多,如阴阳对立。白天与黑夜的对立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当原始人意识到这一点时,逐渐在周围事物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对立属性,如晴和雨、高和低、湿和干、冷和暖、雄和雌、生和死等等。

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抽象出阴和阳这一对立矛盾概念,至晚在周初,这种抽象的阴阳观念已经形成。阴阳抽象概念形成后,借助于原始二元对立思维的广泛影响,迅速渗入了宗教、巫术、科学与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某些地区的一定时期内,成了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

数字“三”无论是西方还是在中国都被作为神秘的象征。

“三”在符号象征体系中,几乎不含任何反面意义,其象征意义涉及到宗教思想、传统、神等诸多领域。民间故事中有“三度走运”一说,基督三位一体的教义使得基督教唯一的真神能通过圣子与圣灵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这足以说明“三”可以取代“一”成为全能、力量和统一的象征。

在古代神话中,三神一体是古代及观念世界的特征。如:美惠三女神,命运三女神,戈耳工,格里伊三姐妹,及复仇三女神。甚至缪斯九女神亦暗示她们但个是三个三位一体的神灵。

四:

起初,人们都认为“四”最一般的象征含义是四方和四时。但是,如果我们注意将数字四与数字三作比较,就会发现四的象征意义绝不仅于此。

“四”的象征意义最初来自四方形和四臂十字架,代表稳固、全面和无所不在,同时也是组织、权利、睿智、正义和全能的象征。“四”也是一个理性的数字,象征着才智。西方传统中有四种元素—土、火、气和水—以及四种气质。

五:

在现实生活中“五”这个数字随处可见。人有五官,手有五指,花有五瓣之花,钱有五元、五角......。“五”这个数字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具有极为独特的象征意义。

在中国的神秘文化中,最重要的“五”结构就是“五行”。五行分别处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有各自的元素和属性。这五种元素,即木、火、土、金、水最基本的元素结构,“五行相杂以成万物”,天地万物都在这五种元素的基础上形成。

在中国文化中,“五”象征着“基本”、“基础”和“不可更改”的意思,即是五个方位的象征,也是五种元素的总称。

六:

“六”是统一与和谐的象征,用两个一正一反组合在一起的三角形符号来表示,其中一个三角形尖向上(阳性),另一个尖向下(阴性)。这一符号就是现在众所周知的大卫之盾,是以色列和犹大团结一直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灵魂的表意符号。

“六”是一个有趣的数字。上帝在六天里创造世界后,“第七天就安息了”。圣奥古斯丁认为“六”含义非同寻常,因为它是头三个数字(一,二,三)之和。

福音书中描写的六次宽恕构成了基督教传统中与六有关的少数几个象征系列之一。一个包括“六”的重要视觉标志是由两个等边三角形反向叠成的六角星,即大卫之盾(犹太人的标记)。

七:

“七”这个数字不但神圣、神秘,而且还充满魔力,特别是在西亚,“七”是宇宙和精神世界井然有序的象征,同时还代表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完整同意。

“七”本是个普通的数字,但是,许多国家、许多民族把它视为一个神秘、神圣的数字,对它十分崇仰敬畏。在中东的古代文明里,“七”是继“三”之后一个最神圣的数字。

八:

“八”是宇宙调和统一的标志,世俗的观点认为,“八”是更新、重生或祈福的象征。

八是开天辟地的象征,倒过来8就是∞,表示无限,无穷。

八或八个一组是来自古埃及城库木努(字面意思是“八字城”)教士学校的一象征宇宙论的观念。在其他宗教中心强调九个一组或九的观念时,在库木努,出自原始混沌的造物以阴阳二元性体现:如原始时代的水就以阳性和阴性两种形式体现。

无尽的宇宙也有二性。这种八带来的生命以蛙和蛇的形式出现,它们生活在原始时期的淤泥里,在那里升起了最初的山,太阳神在山上造出了第一朵莲花。

九:

“九”是一个很奇怪的数字。“九”象其屈曲究尽之形。

作为三的三倍数,“九”在很多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中国,佛教以及凯尔特文化中,都是最为吉祥的数字,是最强有力的阳的象征。

从古到今,人们都承认九是最大的数字。这个宇宙中的数字“始于零一,终于九”,“至十则又为一”。“十”只不过是上位的“一”,而“九”才是0~9这个数码中的老大哥。

十:

“十”象征着历史的转折点或者一个轮回循环。“十”是完美的象征—特别是在犹太传统中,这一神秘的数字暗示着某种完整和统一,上帝故此传谕给摩西十诫,这十诫高度概括了希伯来人最为重要的宗教义务。

十分之一几乎成了全球通用的纳税准则,战利品、财产或农作物均得抽出十分之一敬奉神灵或国王—这就是十一税体系的起源。在中国,“十”是一个绝对平衡的数字,由两根垂直交叉的线来表示,水平的一根略短,“十”代表阳性和阴性数字的结合,因此又是婚姻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数字与象征

250 评论(12)

馋佬胚祖宗

1、一

2、二

3、三

4、四

5、五

6、六

7、七

8、八

9、九

10、十

11、百

12、千

13、万

168 评论(13)

工长360姜文芳

1、阿拉伯数字:1、2、3、4、5、6、7、8、9、10。

2、中文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3、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4、いち、に、さん、よんし、ご、ろく、しち、なな、きゅう、じゅう。

5、英文: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6、葡萄牙: Um 、Dois、Três 、Quatro、Cinco、Seis、Sete、Oito、Nove、Dez。

6、越南语:Một、hai、ba、bốn、năm、sáu、bảy、tám、Nine、mười。

扩展资料

数字与中文数字的区别:

1、银行票证、流动支票、实用发票、合同协议、账目单据等各类经济文本必须标明大写数字,成为了“约定俗成”的规则,大写数字不易被改动,记账等规范,防止后续作假,较为正式。

2、小写数字在日常生活便于记录,使用较灵活。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为当时的一件重大贪污案“郭桓案”而发布法令,其中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等复杂的汉字,用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延用至今。

银行、单位和个人填写的各种票据和结算凭证是办理支付结算和现金收付的重要依据,必须做到标准化、规范化,要素齐全、数字正确、字迹清晰、不错漏、不潦草,防止涂改。

票据和结算凭证是银行、单位和个人凭以记载账务的会计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和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书面证明。因此,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必须标明大写数字,防止后续作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中文数字

220 评论(13)

cathyzhou214

中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中文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英文: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

拉丁语:I、II、III、IV、V、VI、VII、VIII、IX、X

韩语:1한、2두、3세、4네、5다섯、6여섯、7일곱、8여덟、9아홉、10열

法语:A、deux、trois、quatre、cinq、six、sept、huit、neuf、dix

西班牙语:UN、dos、tres、cuatro、cinco、seis、siete、ocho、nueve、diez

俄语:Один、два、три、четыре、пять、шесть、семь、восемь、девять、десять

扩展资料:

不管是阿拉伯数字(1、2、3……), 还是汉字小写数码(一、二、三……), 由于笔画简单,容易被涂改伪篡。所以一般文书和商业财务票据上的数字都要采用汉字数码大写: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本身笔画已经比较复杂,使用机会也少,没有必要再用别的字代替)。

如“ 3564 元”写作“叁仟伍佰陆拾肆圆”。这些汉字的产生是很早的,用作大写数字,属于假借。数字的这种繁化写法,早在唐代就已经全面地使用了,后来逐步地规范化成一套“大写数码”。

明朝初年,朱元璋因为一件重大贪污案而发布法令,明确要求记账的数字必须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改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陌、阡”等复杂的汉字,以增加涂改帐册的难度。后来“陌”和“阡”被改写成“佰、仟”,并一直延用至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文数字

267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