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1

小小追风者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借贷表格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夜月叶耶也

已采纳

会计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结合会计的业务流程和会计知识,从而实现会计知识的最合理和最灵活应用。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会计记账借贷格式,希望能帮到你。

借贷记账法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的记账方法,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账户的格式分为简单格式和标准格式两种。

(1)简单格式:

简单格式由于于大写的字母“T”或汉字“丁”形似,因此,也称为T型账户或丁字账,这种格式的内容中只包括账户的名称、增加和减少的金额、期初余额、期末余额,不包括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以及经济业务摘要。使用这种格式可以很方便地将会计要素所发生的增减变动情况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汇总。在日常会计要素核算中,如果单位采用科目汇总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则在登记总帐之前,先登记丁字账,然后,根据丁字账进行汇总,最后按其结果登记总分类账。 考试大助你成功

(2)书面格式:

书面格式是会计账户的正规格式,包括账户基本结构中的全部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详细记录经济业务,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各单位必须按照《会计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设置并使用会计账簿,因此,会计账户必须使用正规格式。

由于“借”、“贷”记账符号对会计等式两方的会计要素规定了增减相反的含义,因此,可以设置既有资产性质的账户,又有负债性质的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比如,“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也可以合并为一个账户。

双重性质账户的性质不是固定的,应根据明细账户余额的方向来判断。如果余额在借方就是资产类账户,如果余额在贷方就可确认为负债类账户。如“应收账款”账户为资产类账户,“预收账款”账户为负债类账户,如果企业预收账款业务不多,可将其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中反映,这时“应收账款”账户则是一双重性质的账户。双重性账户的总账余额没有经济意义,即它既不表示资产数,又不表示负债数,反映资产和负债实有数额的资料,只能从双重性账户的各明细分类账户中分析获得。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设置基本上可分为资产(包括费用)类和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包括收入)类两大类别。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同时分别记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去;

第二,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第三,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并不是“纯粹的”、“抽象的”记账符号,而是具有深刻经济内涵的科学的记账符号。从字面涵义上看,“借”、“贷”二字的确是历史的产物,其最初的涵义同债权和债务有关。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记账法得到广泛的运用,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债权、债务关系,而是扩大到要记录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和计算经营损益。原来仅限于记录债权、债务关系的“借”、“贷”二字已不能概括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它表示的内容应该包括全部经济活动资金运动变化的来龙去脉,它们逐渐失去了原来字面上的涵义,并在原来涵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获得了新的经济涵义:

第一,代表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一切账户,均需设置两个部位记录某一具体经济事项数量上的增减变化(来龙去脉),账户的左方一律称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一律称为贷方。

会计借贷表格

210 评论(13)

银色手链

会计中的借贷其实就是一个符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

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一般来说资产科目的余额都在借方,表明公司有多少资产。负债科目的余额都在贷方,表明公司所负担的债务。应收账款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企业应收的款项,如果余额在贷方,则相当于企业的负债,是应付的款项。

如果资产科目的余额在贷方,则说明该科目属于欠帐,也就相当于负债。如果负债科目的余额在借方则说明该科目是公司的资产,需要回收。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允许一借多贷或者多借一贷的会计分录,不允许多借多贷会计分录,这里的借贷科目都是末级科目。一借多贷或者多借一贷,一是指在借方或者贷方,只允许出现一个末级科目(并不是指只允许出现一行分录)是指在借方或贷方,可以出现多个末级科目。

一般而言在处理不同性质的交易事项时,录入凭证分录,一借一贷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即使只有一个借方或者贷方科目,也不用合并;现金和银行凭证的分录也不要合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贷记账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科目对应关系

155 评论(10)

咚董董动

借方代表增加额,对应的贷方代表减少额。

资产类、费用类,借方代表增加额,贷方代表减少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借方代表减少额,贷方代表增加额

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推推导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二、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借贷记账法下,所有账户的结构都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借方、贷方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变化的增减性质则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质的账户,借贷方所登记的内容不同,下面分别说明各类账户的结构。

(一)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

(二)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可根据下列公式计算:

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十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

(三)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四)收益类账户的结构

收益类账户的结构则与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额记入账户的贷方,收入转出(减少额)则应记入账户的借方,由于贷方记录的收入增加额一般要通过借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也没有期末余额。如果有余额,同样也表现为贷方余额。

参考资料

借贷记账法_百度百科

借贷_百度百科

174 评论(11)

跳蚤的华丽转身

借方代表增加额,对应的贷方代表减少额。

资产类、费用类,借方代表增加额,贷方代表减少额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借方代表减少额,贷方代表增加额

一、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过一年经营(不考虑分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可以推推导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费用

二、资产+成本+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该等式左边的科目,借方额=增加,贷方额=减少;(借增贷减)

该等式右边的科目,借方额=减少,贷方额=增加。(借减贷增)

215 评论(12)

江南装饰

简单来说所有会计科目跟据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这六大要素。资产类科目期初余额一般都在借方,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但备抵与附加类科目除外,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因为是备抵,因此期初余额在贷方,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又如商品进销差价,材料成本差异,这类是备抵附加科目,需要跟据企业的经济实质,可能借方增,贷方减,也可能相反。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是期初余额在贷方,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收入与负债类同,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但没有期初数。成本与资产类同,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也没有期初数。而利润就是收入-成本。了解这种记账原则之后,余额就容易判断了,本期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拿资产来说就是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如果是正数那么就是借方,如果是负数,就是贷方。而负债就是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余额,如果是正数那么就是贷方,如果是负数,就是借方。是累计摊销,也是资产备抵科目的一种,跟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一样,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191 评论(8)

相关问答